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方志馆>县区年鉴>详细内容
2023-05-19 09:08:05

《乐至年鉴》(2009年卷)

发布时间:2017-01-06 11:32:00 浏览次数: 【字体:

第五篇  农  业

农业工作综述

【概况】  2009年,全县年末实有耕地44562公顷,较2008年(下同)减0.16%。年末农业人口73.34万人。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现价)37.38亿元,减2.96%,其中农业产值11.51亿元,比2008年增4.97%;林业产值(直接产出部分)0.9574亿元,增4.86%;牧业产值22.7亿元,减7.82%;渔业产值1.5亿元,增10.45%。产值构成:农业产值占30.8%,林业产值占2.4%,牧业产值占63.9%,渔业产值占3.5%。粮食总产量34.95万吨,增0.9%,油料产量3.72万吨,减0.3%,棉花产量312吨,增2.3%,水果产量1.18万吨,减0.17%。至本年末累计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187个,其中生猪养殖合作社132个,创市级示范合作社28个、县级13个、乡镇级24个。新改建各类水利工作8814处,完成病险水库整治18座,震损水库灾后重建75处,建成人畜安全饮水工程5630处,新增蓄水420万立方米,恢复改善灌面4.78万亩。全年争取到国家、省、市支农项目50个,获项目资金20893.246万元。其中农业项目8个,到位资金4547.09万元;林业项目8个,到位资金4892.12万元;水利项目10个,到位资金7421.39万元;畜牧业项目14个,到位资金4032.616万元。保持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户,其中20户龙头企业进入资阳市百强龙头企业行列。输出和转移农民工26.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6.8亿元,同比增长21.7%。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483元,比上一年4140元增加343元,增8.3%。

【种植业】  2009年,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132845公顷,比2008年(下同)减少0.37%。其中粮食播种面92115公顷,减1.5%。粮食播种面积中,小春27625公顷,与上年持平;大春64620公顷,减1.5%。种植品种:稻谷17284公顷、小麦19989公顷、玉米18716公顷、豆类13570公顷、红苕13380公顷、洋芋1658公顷。种植油料作物18561公顷,其中油菜籽14770公顷、花生3791公顷。种植蔬菜类9670公顷,药材类545公顷。完成公益林造林600公顷,工业原料林造林667公顷,低效林改造1533公顷,四旁植树折算面积1500公顷,种植草坪12公顷。新栽和补植桑树52公顷,嫁接改良桑树1667公顷。农业种植施用化肥14130吨,农膜使用量90吨,地膜覆盖面积3650公顷。农药使用量330吨。

【养殖业】  2009年,全县饲养生猪192.53万头,其中出栏肥猪125万头,比2008年(下同)增4.0%。存栏猪67.53万头,增0.5%。养牛9377头,其中出栏3216头,存栏6161头。养羊141.4万只,其中出栏102万只,增3.8%,存栏39.4万只,增2.5%。饲养鸡、鸭、鹅等小家禽1374.6万只,其中出栏762.4万只,减10.2%,存栏612.2万只、增2.1%,养兔144.5万只,其中出栏98.3万只,存栏46.2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12.7万吨,增5.2%,其中猪肉9.62万吨,增8%,牛肉434吨,羊肉1.63万吨,减2.5%。家禽肉1.26万吨、兔肉1376吨,禽蛋产量34887吨,增0.7%,奶类1625吨。放养蜜蜂11563箱,产蜂蜜596吨。累计发展水产养殖面积2000公顷,捕捞水产品17820吨。新建小蚕共育20处、专用大蚕房及养蚕大棚300处,推广纸板方格簇10万片、省力化蚕台600套。全年发蚕种13.32万张,超县委、县政府目标任务12.6万张的5.7%。蚕茧产量4079吨,增2.8%。

【林业】  2009年,林业生态建设继续推进。全县完成公益林造林600公顷,工业原料基地造林667公顷。完成低效林改造1533公顷。推进新农村建设绿化、美化植树3万株,种植草坪8000平方米。“3.12”植树节期间,县级机关企事业和乡镇等单位30余万人参加园区(小区)、公路等地段义务植树100万株(折算面积1500公顷)。继续巩固历年退耕还林成果7200公顷,并加强生态经济林技术指导,有3533公顷经济林果大部分投产、部分丰产,各类干、鲜林果总产达1.5万吨。森林管护进一步加强。全县聘请村级专职森林管护人员667名,落实管护面积46867公顷。完成限额采伐林木指标3911.5立方米,占限额采伐指标100%。投入森林有害生物防治资金162.3万元,开展人工防治5327公顷,集中成片实施飞机防治1347公顷,人工和飞防效果均好,成灾面积低于发生面积3‰。森林防火组织机构健全,领导责任落实,对有林地区宣传到位。全年发生荒火5起,扑救及时,无灾害损失。县连续36年保持无森林火灾县称号。当年,全县森林面积52987公顷,森林覆盖率37.2%,较2008年提高0.49个百分点,接近川中丘陵农区上限。累计建成涉林民营企业5家,巩固林果产业基地7个,面积3533公顷。实现全部林业产值(行业统计,含一、二、三产业)15.4亿元。县继续保持“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殊荣。

【水利】  2009年,全县有水利工程8814处,其中水库104座,总库容15349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3800公顷,其中本年新增680公顷。旱涝保收面积175300公顷,其中本年新增2000公顷。排灌机械装机容量23530千瓦,其中电动机装机容量10680千瓦,内燃机装机容量12850千瓦。全年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3918亿元(其中争取国家资金6100万元),改造新建各类水利工程8814处,其中整治病险水库18座,震损水库灾后恢复重建75座,修复水毁工程1460处,新建、技改山平塘868口,新建、维修石河堰123处、蓄水池560口、渠道19.6公里,渠道防渗31公里。新建供水工程5630处(其中集中供水工程49处),解决了农村9.38万人的饮水困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水利工程实际供水量5500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5400万立方米、工业用水100万立方米。

【发展特色农业】  2009年,坚持“大调结构、调大结构”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整体推进养殖小区、种植园区、农民建合作社和农村建新村项目建设,加快农业循环经济园、特色产业园(区)、农业产业链、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农业项目投资,依靠科技,顺应农产品市场,引导涉农企业和农民发展无公害优质粮油、林果、蚕桑、蔬菜、中药材、畜禽、水产等技术含量高、产量高、产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的乐至特色产品。建立和推广小麦、油菜、水稻、玉米、大豆等优质粮油高产万亩示范区8个、7373公顷,千亩展示片11个、707公顷,百亩攻关田9个、51公顷。依托金锄头、双乐挂面、运达粮油、中天酿造集团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立优质粮油基地43333公顷,并实行标准化、订单生产。全县认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0667公顷,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400公顷。有5个企业的6个产品取得绿色食品认证,1个企业的109个有机食品获欧盟认证,15个产品取得农业部有机食品认证。建立的名优特林果、中药材、青花椒等基地已达6000余公顷,其中干鲜林果基地3600公顷,中药材基地1800公顷,笋用竹和调料基地600公顷,水果类总产1.18万吨,药材类产量912吨。建立生猪三级良繁体系,巩固发展百川农牧、牧旺农牧、鸿福农牧、宏春农牧4个1200头养殖场,龙翔、睿智、鸿顺、鸿达、农达、恒达6个600头原种场,群乐、兴川、宝亨通、农兴、天蓬、川娇、清溪、三九、源柏、小恩等79处存栏母猪30头以上的二级扩繁场和135个育肥养殖小区。巩固完善了资阳大业黑山羊原种场、天龙科技原种养场和童家、高寺、中天等乡镇10个保种选育区的川中黑山羊(乐至型)三级良繁体系。全县生猪三元杂交面达72%,山羊、兔良种面分别达到85%、86.5%。优化蚕桑产业,推进“一园三带”、“一村一品”示范村,推广“桑—药”、“桑—经”等多种桑园套中模式,形成示范村15个,新建小蚕共育室20处,专用大蚕房及养蚕大棚300处,推广纸板方格簇10万片、省力化蚕台600套。全县分户养蚕减少,集中饲养大户增加,蚕茧质量、产量相对提高。以大户为主、专业示范村为主养蚕,发种量13.3万张,蚕茧总产4079吨,同比增2.85%。

(年鉴编辑部)

种植业

【管理机构概况】  2009年,县农业局下辖27个中层单位,职工总数225人(不含良种场职工),其中在职职工132人。机关人员编制21人,其中公务员19人,机关工人2人。事业参公单位人员35人,事业人员78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有高级职称8人、中级31人、初级29人。

【粮食生产】  2009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32845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92115公顷,粮食总产34.95万吨,比2008年(下同)增0.9%。其中小春粮食作物27625公顷,与上年持平;实现总产6.34万吨,减9.4%;大春粮食作物64620公顷,减1.5%;总产28.61万吨,增0.9%。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3391公顷,增1.1%。其中油菜14770公顷,减6%,总产27240吨,减5.1%;花生3791公顷,增7.6%,总产9947吨,增16%;棉花327公顷,增19.3%,总产312吨,增2.3%;药材类545公顷,增180.9%,总产1821吨,增76.3%;蔬菜9670公顷,增16.6%,总产量84687吨,减8.8%,其中海椒3917公顷,总产9994吨。

【耕制改革与科技示范】  全县完成小春规范改制20000公顷,推广“双二五”、“双三O”、“双六O”模式,规范留行,加强预留行利用,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种植综合效益。将567公顷高塝田、望天田改走旱路,种植蔬菜、玉米、大豆等需水量相对较小的作物,以抗旱作物促增收。粮、经、饲三元结构比例为7.72:2.28:1。全县推广农作物新品种80000公顷,旱地覆盖栽培20333公顷。其中地膜覆盖68000公顷、秸杆覆盖80000公顷,旱育秧、抛秧16667公顷,抗旱剂旱育保姆增产技术7333公顷,免耕技术26667公顷。

粮油高产创建。建立小麦、油菜、水稻、玉米、大豆等优质粮油套作高产万亩示范区8个、面积7373公顷,千亩展示片11个、面积707公顷,百亩攻关田9个、面积51公顷。水稻万亩示范区亩产624.83公斤,千亩示范片749公斤,百亩攻关田793.64公斤,分别比非示范区增产138.7公斤、263.3公斤、307.51公斤;玉米万亩示范区亩产501.3公斤,千亩示范片621.5公斤,百亩攻关田最高亩产728.7公斤,分别比非示范区增产160.3公斤、341公斤、387.7公斤;小麦万亩示范区亩产238.2公斤,千亩示范片267.5公斤,百亩攻关田302.8公斤,分别比非示范区增产20.2公斤、49.5公斤、84.8公斤;油菜万亩示范区亩产167.8公斤,千亩示范片184.5公斤,百亩攻关田205.4公斤,分别比非示范区增产18.8公斤、35.6公斤、56.4公斤;马铃薯万亩示范区亩产400.3公斤,千亩示范片400.9公斤,百亩攻关田最高亩产404.6公斤,分别比非示范区增产240.3公斤、240.92公斤、244.6公斤;大豆万亩示范区亩产143.7公斤,千亩示范片151.2公斤,百亩攻关田最高亩产170.5公斤,分别比非示范区增产45.9公斤、53.4公斤、72.7公斤。大豆万亩高产示范片亩产量创我国南方高产纪录。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油料所、东北农大等领导和专家组赴乐对套作大豆进行现场测产验收,给予很高评价。粮油高产创建累计实现增粮1.34万吨,增产值3891.46万元。

超级稻示范工程。在高寺、天池、童家等9个乡镇示范推广超级稻9200公顷,强化技术组装,推广旱育保姆育秧、沟厢半旱式、三围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配套技术,经省、市、县组成专家组测产,水稻百亩示范区最高亩产达到793.6公斤,较大面积增产263.4公斤,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707.9公斤,较大面积增产178.3公斤,项目区实现增粮1.18万吨,增产值2124万元。

“三百”科技示范工程。建立水稻高产示范片1167公顷,占任务的116.7%,核心示范片233公顷,占任务的100%。开展水稻新品种展示22个,建立核心攻关田108.5亩。项目区水稻平均亩产528.6公斤,比非项目区增产16%;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667.2公斤,增产46.6%。带动全县建立优质稻生产基地5333公顷,金锄头粮油公司、万灵粮油公司订单收购2.4万吨。示范区农户人均增收30元以上,核心示范区人均增收50元以上。

旱地新三熟“麦-玉-豆”模式。结合旱地耕制改革,在宝林、劳动、大佛等乡镇推广旱地新三熟“麦-玉-豆”高产高效模式13320公顷,建立高产示范片867公顷,采取旱地宽厢带植分带轮作,推广高产优良品种,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小麦平均亩产246公斤、玉米403.5公斤、大豆143.7公斤,分别较非示范区增产39.1公斤、62.5公斤、45.9公斤,亩平增收节支116.5元,累计实现增粮2.24万吨,增产值5580万元。该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日报、四川农业信息网等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种植基地建设】  粮油基地。依托金锄头、双乐挂面、运达粮油、中天酿造集团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立优质粮油基地43333公顷,其中优质油菜籽基地10000公顷,优质小麦基地6667公顷,优质稻基地10000公顷,优质玉米基地13333公顷,优质辣椒基地3333公顷,全部实行标准化生产、订单生产。

果蔬基地。建成以大佛、佛星、石湍、通旅等乡镇为核心的嫁接苦瓜、黄瓜、蕃茄、西瓜等大棚蔬菜生产基地200公顷,全年实现产值1800余万元,基地农民总计增收1200余万元。依托 “英瑞达”、“中天酿造”等企业,推行辣椒大棚集中冬育苗、专业合作社统一购销等模式,推广使用辣椒专用复合肥,建成无公害优质加工酱椒基地4000公顷,实现总产7.2万吨,产值7200万元。示范推广菜、酱两用辣椒生产,亩平实现增收300元以上。依托中天酿造集团,在中天、高寺发展无公害榨菜生产基地400公顷,实行订单生产,实现总产1.5万吨,产值1800余万元。完成秋延后辣椒、秋四季豆、秋莴笋等晚秋蔬菜种植6667公顷;依托四川同益农业开发公司在孔雀、通旅等乡镇发展紫薯、紫花生等特色农产品基地120公顷;依托砚山菌业公司在童家、金顺等乡镇发展香菇、金针菇、姬菇等食用菌生产基地13.3公顷,实现产值600万元;由天顺农业科技园在孔雀、佛星发展优质莲藕生产基地100公顷,实现总产2250吨,产值675万元。开展优质果示范1466.7公顷,新建以柠檬、杂柑为主的示范园67公顷。

【食品安全认证】  全县认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0667公顷,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400公顷,5个企业的6个产品取得绿色食品认证,1个企业的109个有机食品获欧盟认证,15个产品取得农业部门有机食品认证。

【农业项目资金争取】  2009年,争取国、省、市农业投资项目18项,到位资金4547.09万元。其中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项目864.6万元,建池6062口,完成沼气池服务网点30个,占民生工程任务的110%;标准粮田建设项目资金1049万元,实施标准粮田建设2333.3公顷,新增粮油生产能力2400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资金74万元,完成2900个土样采集和检测分析,研制出主要农作物施肥配方6个,用于配方施肥面积20267公顷;农民种粮项目良种补贴资金1109.17万元,完成补贴面积64760公顷;争取2008年续建国家项目和新增2009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村服务生、农副产品加工、地方特色产业、农民工外出就业、农民创业等阳光培训、科技培训项目资金1450.32万元,完成阳光工程培训2060人、新型农民骨干培训3000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5.13万人。 

【惠农政策】  2009年,落实兑现中央投资良种补贴面积64760公顷。其中补贴小麦13333公顷、油菜14727公顷、水稻18367公顷、玉米18333公顷,均占计划的100%。兑现补贴资金1109.17万元,其中小麦200万元,油菜220.87万元,水稻413.3万元,玉米275万元,占计划的100%。全县15个乡镇参加农业保险,参保面积20533公顷,较上年增加2330公顷。

【农村经营管理】  对全县14个乡镇、240个村、2506个社的村级公路建设、广播维修、森林病虫害防治等“一事一议”进行了审查备案。全县总筹资额227.6万元,人平8.41元。配合市县纪委对22个乡镇农民负担进行了暗访检查和村务公开检查,清理整顿涉农乱收费、乱摊派行为。重新核定粮食直补面积45800公顷,较上年增加313公顷。在回澜镇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中心,开展土地流转试点,规范土地流转程序,指导农村土地合理流转6787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5.2%。

(杨胜华)

畜牧业

【概况】  2009年4月28日,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同意县畜牧食品局设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撤销畜牧站、基层管理站。年末,全县畜牧系统有在职职工310人,其中乡镇畜牧兽医站123人,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132人,局机关16人,动物卫生监督所(乐至县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大队)28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1人。

2009年,全县生猪存栏67.53万头,比2008年(下同)增加0.5%,出栏肥猪125万头,增长4.1%。山羊存栏39.4万只,增加2.6%,出栏101.92万只,增长4%。小家禽存栏612.2万 只,增长3%,出栏762.36万只,增加1.1%;肉类总产量达12.7万吨,增加5.2%。畜牧业产值实现22.7亿元,减7.82%。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3.9%。2009年乐至县被确定为全省50个培育现代畜牧业重点县之一,县畜牧食品局分别荣获全省新型农民培训先进集体、全市扶贫帮村先进单位、全县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

【良繁体系建设】  2009年,继续加强生猪、山羊良繁体系建设,完善养殖场设施,优化养殖场环境,扩大养殖场规模,巩固建设百川农牧、牧旺农牧、鸿福农牧、宏椿农牧4个1200头和龙翔、睿智、鸿顺、鸿达、农达、恒达6个600头生猪原种场,群乐、兴川、宝亨通、农兴、天蓬、川娇、清溪、三九、源柏、小恩等79处存栏母猪30头以上的二级扩繁场和135个育肥养殖小区。巩固完善了资阳大业黑山羊原种场、天龙科技园种羊场、大自然黑山羊牧业公司等4个羊场为基础群场,童家、高寺、中天、天池、孔雀、东山、中和、回澜等乡镇10个保种选育区为扩繁群的川中黑山羊(乐至型)三级良繁体系。建成标准化生态羊业养殖小区16个。建成生猪人工授精供精站14个,人工授精供精点49个,生猪三元杂交面达到72%,同比增加2.8%;山羊、兔良种面达到 85%和86.5%,分别增加1%、1.5%。

【疫病防控】  2009年,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普免和平时补免结合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全县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性集中免疫密度、消毒面均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4月中旬全球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期间,及时组织畜牧科技人员、职工、村干部、村兽医、各养殖业主共计1000余人开展大规模拉网式消毒、新增猪只补免和疫情监测等工作,确保了全县清净无疫。按照动物检疫“四到位”要求,做好动物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屠宰检疫,检疫率达到100%。按照疫情监测“三及时”原则,做好动物疫情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定点定时对重点区域、重点畜禽的监测,及时发布疫情预警预报信息。对染疫或病死动物、染疫动物产品100%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了全县无重大畜产品安全事件发生。

【畜牧投资项目】  2009年,全镇争取到国省畜牧产业投资项目14个,到位资金4032.616万元。先后实施畜牧产业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乡镇兽医站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12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05万元,地方配套15万元。完成宝林、大佛、回澜、劳动、石佛、蟠龙、凉水、全胜、金顺9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造装修房屋面积1080平方米,添置计算机、台式高速离心机、防护用具、冷藏柜、摩托车、消毒锅、消毒喷雾器等仪器设备270台套。百川公司10万头生猪产业化建设项目和牧旺公司生猪原种场建设项目分别完成投资3000万元,新建标准化圈舍10000平方米、7000平方米。生猪“三级良繁”体系建设在9个重点项目实施乡镇完成投资1.005亿元,新建大型猪场1个、扩繁场10个。争取到省生猪“三级良繁”体系建设重点项目资金1145万元。其中,现代农业生猪项目,中央和省项目资金410万元;生猪科技入户工程项目省财政专项资金10万元;生猪规模场标准化建设项目贮备700万元,奶牛标准化建设项目贮备25万元。

【畜产品质量安全】  按照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活动要求,开展以饲料、兽药及兽药残留、无公害畜产品为重点的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强化生产、流通、使用等关键环节的管理。完善免疫、消毒、投入品购进及使用记录,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全县未发生一起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黑山羊品牌建设】  加强黑山羊(乐至型)品种保护和选育。确定保种选育区,制定保种选育推广措施,加大保种场和保种农户政策支持,建立保种选育档案,启动黑山羊高繁品系和快长品系选育工作,组建了高繁品系选育和快长品系选育核心群。2009年4月,黑山羊遗传资源通过农业部专家组现场鉴定。2009年底,乐至型黑山羊被国家遗传资源委员会正式命名为川中黑山羊。

【标准化规模养殖】  2009年,建成国家农业标准化黑山羊示范区和DLY生猪养殖示范区,五通村、孔雀寺村、姑嫂坎村、天福村等135个标准化育肥养殖小区,发展存栏30头以上的养殖重专户4755户,年出栏能力达1000头以上的标准化大商品猪场60余个;建成山羊标准化生态养殖小区16个,发展年出栏20只以上的适度规模养羊户12560户,其中年出栏50只以上的5265户,年出栏100只以上的1261户。

【畜牧产业化】  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运作模式,深化“六方合作+保险”机制。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加强扶持,采取赊销、寄养、订单养殖推行“种畜禽场+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养殖农户”集中或分散建设标准化圈舍的养殖小区发展模式,推进生猪产业一体化经营。鸿顺农牧公司、百川农牧公司、牧旺农牧公司、宏椿牧业公司、群乐猪业合作社、五通猪业合作社等10余家生猪养殖业主自发组建起县第一个生猪产业一体化发展协会,按照“两个封闭,四个保障”的模式运行,形成行业自律、资金互助、技术共享、集中购销运作模式。

【畜牧科技助农】  2009年,组织畜牧兽医技术骨干在全县8个乡镇、15个村,集中办班培训38次,集中培训骨干农民1583人,进村入户指导养殖技术38次,指导养殖农户1625户。抽派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科技特派员10名,定点联系乡镇、养殖场和农户,开展科技培训和指导;开展畜禽养殖科普,利用农村广播举办广播讲座培训,并赠送技术资料,开展养殖现场指导。2009年,县畜牧食品局获得四川省畜牧食品局授予2008年度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先进集体。

(肖秋福)

林业

【概况】  2009年8月,经县委组织部、县公安局、人事局批准,新成立乐至县森林公安局,设综合股、行政股、治安股,民警编制由4名增至9名,选聘协警3名。局机关人员编制59名,在册职工52名,其中行政编制12名、森林警察5名、事业35名。8个片区林业工作站事业在册人员38人。年末职工总数90人。

全年全县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造林600公顷,工业原料林基地造林667公顷,植杨树、香椿等60万株。完成低效林改造1533公顷。绿化美化新村植树3万株,种草坪8000平方米。开展义务植树100万株。落实森林管护面积46867公顷。限额采伐林木3911立方米。办理征占用林地2件,面积1.4公顷。防治森林病虫害6733公顷,其中人工防治5327公顷,飞机防治1406公顷,效果均好。全年发生荒火5起,无成灾损失,连续保持36年无森林火灾县荣誉。查处林业行政案件39件,行政处罚39人,收缴罚没款6.07万元、木材9.7立方米、活立木19株。林业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发挥明显。2001年以来实施的7400公顷耕地还林成果巩固率100%。森林总面积达到48433.3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008年的36.71%上升到2009年的37.2%,活立木蓄积增至213.6万立方米。巩固林果产业基地7个,面积3533公顷。“顺达牧业”、“绿禾药业”、“绿森竹业”等5家涉林民营企业经营良好,效益稳定。全年实现林业产值(行业统计含一、二、三产业)达到15.4亿元。县继续保持全国化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三大殊荣。

【植树造林】  2009年,春秋两季完成新造林总面积1267公顷,其中天保工程造林600公顷,工业原料林667公顷。完成低效林改造1533公顷,为新农村建设绿化美化植树3万株,种植草坪8000平方米,开展县级机关、企事业和乡镇各单位、公路、街道、小区、园区等公共绿化地带义务植树100.5万株,折算面积1575公顷。

【森林保护】  2009年,全县聘请村级专职森林管护人员667名,落实定人、定责、定酬管护面积46867公顷,支付管护费40万元。完成限额采伐林木3911立方米,凭许可证采伐、限额采伐100%。办理征占用林地2件,面积1.4公顷,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8.4万元。

2009年全县发生森林害虫面积11193公顷,共防治6674公顷。投入防治资金162.3万元,乡镇组织防治专业队69个,出动3100人次、机械1600台次,人工防治面积5327公顷。4月3日至4日,对虫情重和山高坡陡的12个乡镇66个村的成片林,由县租用飞机防治,满载飞行36架次,飞防面积1347公顷。经检查,效果好于地面人工防治。

层层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特别注重宣传,印发森林防火法规宣传资料1万份,发放森林防火环保宣传袋4万个,向全县中小学发放宣传手册3.4万册、挂图1000张,发短信2.5万条。防火期间,坚持24小时值班制、火情报告制,及时排除隐患。全年发生荒火5起,在短时间内均被扑灭,无成灾损失。对引发火灾肇事者处罚1人,罚款1000元。县连续保持36年无森林火灾县荣誉。

加强林政执法。2009年8月,乐至县森林公安局正式成立,选调县司法局副局长杨天贵任局长。局内设综合、行政、治安股,民警编制由4名增至9名,选聘协警3名。通过培训,警力得到加强。全年查处林业行政案件39件,行政处罚39人,罚款6.07万元,收缴木材9.7立方米,活立木19株,责令补交育林费2万元。

【林权制度改革】  2008年县着手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到2009年底累计完成集体林权确权面积42360公顷,确权率98.8%,依法登记林地1057267宗,确认使用权229738户,发放《林权证》302923本,发证率99.4%。全县发生林权纠纷304件,调处成功302件,调处成功率99.3%。完成林权档案5694卷,完成率100%,合格率100%。2009年12月,乐至林权工作通过市级验收,各项指标达标,综合评定等级为“优秀”。

【争取林业建设项目】  2009年,全县争取到国家林业生态建设投资项目8个,到位资金4892.15万元。其中天保工程资金72.1万元,公益林建设资金180万元,延续退耕还林项目补助资金2226.4万元,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项目资金(2008—2009年)2156.12万元,农业综合开发涉林项目资金100万元,林木种苗基地建设项目资金100万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37.53万元,森林病虫害防治补助资金20万元。

(刘才高)

水利水产

【概况】  2009年,全县水利工作以灾后重建、扩大内需、抗旱水源工程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做好工程安全、节水灌溉、水土流失治理、农村饮水安全和灌区配套五大工程体系建设,农田水利基本目标任务超额完成。全年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3918亿元,新建改造各类水利工程8814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新建供水工程5630处。发展水产养殖面积3万亩,水产品产量1.782万吨,实现产值1.86亿元。新增库区灌溉面积0.4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0.57万亩。全年上报水利建设项目15个,落实项目10个,争取水利建设投资7421.3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100万元。乐至被列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被评为全国水管体制改革先进集体和全省水利建设先进县。县水务局被评为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2009年,全县完成农田水利建设与灾后重建总投资13918万元,新建、改造各类水利建设项目8814处。整治病险水库18座,治理旱山村4个,修复水毁工程1460处,新建、技改山平塘868口,新建、维修石河堰123处,新建蓄水池560口、渠道19.6公里,渠道防渗31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新建供水工程5630处。其中集中供水工程49处,解决了9.38万农村缺水人口的饮水困难。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2009年,完成了棉花沟水库坝基、坝肩惟幕灌浆、溢洪道整治加固、放空洞加固、电气设施改造和观测设施、防汛道路、管理设施等建设工程项目。启动了杨家桥、十里河等15座重点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曹家堰、十里河主体工程和岩板滩水库溢洪道整治以及管理房建设相继完成。完成了张家湾、滴水岩、三岔沟等水库振损应急修复扫尾工程并对丁咀桥、孙家沟、天南塔等10座小型水库坝体渗漏充填灌浆。结合震损水库修复提前启动了简家河、滴水岩等31座小型水库和曹家堰、十里河、岩板滩等44座病险水库灾后重建工程。

【农村饮水安全】  2009年,运用国家扩大内需、新增投资与国家加大农村饮水安全投入的机遇,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在金顺镇、放生乡、劳动镇、大佛镇、童家镇、宝林镇、天池镇、高寺镇、中天镇等9个乡镇新建分户井、集中大井和管网延伸供水工程5630处,其中集中供水工程49处,实现了9.38万人饮水安全。

【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  2009年2月启动2008年粮食产区中型灌区渠道配套项目的桂花湾水库左干渠和劳动支渠建设。工程总投资232.2万元,其中省级补助200万元。整治左干渠1.621公里,新建劳动支渠4.686公里,其中隧洞5个0.928公里,其它建筑物47处。投资219.98万元(其中省投资200万元),启动万亩以下渠系配套项目,在桂花湾水库灌区建左干渠5.09公里,其中新建4.3公里,整治0.79公里。新增灌面0.45万亩,新增节水灌面0.57万亩。利用2008年度中央财政农田水利建设补助项目,2009年在石佛镇唐家店村、蟠龙镇大明寺村、孔雀乡精忠庙村、通旅镇鲍家沟村实施渠系配套工程,完成总投资40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200万元,群众投劳投资208万元。完成蓄水池300口,引排水沟、沉沙凼等配套设施300处,山平塘整治12处。

【水土保持】  2009年,全县申报水土保持方案项目58个,实现申报、审批率100%。实施开工建设项目46处,实施率100%;应验收的水土保持设施35处,实际验收31处,验收率为88.60%。开展水土保持执法检查4次,检查建设项目112个,依法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5万余元。在孔雀乡孔雀铺村、精忠庙村,童家镇五通桥村、石佛镇天神庙村、新街村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基本农田360公顷,经果林35公顷,水保林40公顷,封禁治理960 公顷,坡改梯65 公顷,保土耕作1300 公顷。修建蓄水池60口,引排洪沟6公里,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平方公里。

【水产渔业】  2009年改造和完善了天池镇印家村水产养殖设施,全村养殖面积达到120余亩。在良安镇田坝寺村建成鱼池面积70余亩,实行业主开发经营。在龙门乡阳载寺村建成小龙虾养殖基地面积30余亩,当年投产取得初步成效。全县田、塘、库名特优新养殖面积3万亩,比2008年扩大面积0.2万亩。引进岩原鲤新品种一个。生产名优鱼水花鲢4500万尾、其他名优鱼种1600万尾。实现水产品产量1.782万吨,产值1.86亿元,其中名特优水产品6800余吨。

【抗旱防汛】  2009年全县出现春旱,上年全县平均降水量5.5毫米,较常年偏少44%。2009年1月除回澜、石湍外,其余大部分地区都在1—10毫米,偏少1—9成,至4月下旬降雨,旱情趋缓。5月气温上升,降雨总量18.1—31.02毫米,较常年减少7—8成,期间平均气温21.8—22.5℃,较常年偏高0.1—0.4℃,土壤墒情下降,部分地区严重干旱。面对旱情,启动《抗旱应急预案》,组织完成水毁工程修复1148处,渠道清淤1037公里,提前保障春灌正常通水。开展送水到乡镇、到村、到社、到田,确保灌区水稻适时满栽满插。出动抗旱服务队利用已有的技术和设备为群众找水、测井,在高寺、中天、宝林、天池等项目区地质勘探测井622口,技术指导打人工井131口,打机井61口,并完善配套工程,解决了9000余人、4500余头牲畜饮水问题。五月以后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战大灾”准备建立防汛责任制、预测、预报、预警、预案、物资储备、抢险队伍,及时调整县防汛指挥部组成人员,对全县所有中小型水库及其它水利工程展开汛前安全大检查,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了汛期安全。全县无水毁工程,无水害致人身财产损失。

【水务改革】  2009年7月,整合水利、供水、排水三大行业,同时归并城乡防汛、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地下水管理、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等五大职能,组建乐至水务局,对本行政区域的供水、用水、节水和污水等涉水行政管理事务实行一体化管理。

【水利规划编制和项目争取】  2009年,县编制的《毗河供水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通过了水利部部长办公会审查并上报国家发改委,为早日开工建设创造了条件。通过竞争入围,乐至县获得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编制的岔岔河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上报省发改委审批;编制的《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报告,经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技术审查和县政府审定,获县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实施;编制的八角庙、十里河、岩板滩、桂花湾等6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和末级渠系配套建设方案,蟠龙河、卷洞河等近期中小河治理规划和病险水库整治、水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渠系配套和节水改造、小型水利等项目设计,经县政府批准后已向市、省和国家上报。全年上报水利建设项目15个,落实项目10个,争取到水利建设总投资7421.3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100万元,到位资金100%。

【水利管理与水政执法】  对国家投资水利项目,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项目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建设公示制并邀请县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发展和改革局派员参加监督招标投标全过程。资金使用实行县级报账制,资金管理按《国债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保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使有限的资金充分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利用“中国水周”、“世界水日”、“城市节水宣传周”、“普法宣传周”、“科普宣传月”等活动开展上街咨询宣传和下乡宣传10余次,电视字幕标语宣传两周100余小时,印发各种宣传资料2万多份、宣传画200多张、宣传书籍100多本,书写宣传标语200多幅,接受水法律咨询1000余人次。加强对取水户的取水、用水、退水、计量管理,年征收规费10万元。加强水行政执法,先后查处了侵占回澜倒流河、十里河管护地、百担丘水库管护地和黑堰塘水污染、南关农民建房毁坏县城供水主管道等5起典型案件。调解大佛廖家沟水库灌区农民争水、龙溪陈氏祠水库用水、百担丘水库库区群众争水淹地权属等暴力性质的纠纷3起。办理谭先直、邓少军、周洪林、李洪嘉、彭新水等5起上访案件。清理水库水面400亩、河道水面1100亩,清除污泥和白色垃圾3000余吨,打捞水葫芦1300余亩,其中水库600亩,河道700亩,共打捞水葫芦1500多吨。取缔网箱1300口,治理水库48座。从源头上改善了全县水环境面貌。

(县水务局)

农业机械

【概况】  2009年,根据县情制定了农机事业发展计划,开展了农业机械修造、购置,机械提灌、收播、加工和新机具推广。加强机手操作技术培训、安全监理和农机专业合作新建立社会化服务。全县新购置耕整机352台,拖拉机31台,喷雾器25台,旋耕机1台,插秧机1台,水泵1台,并按政策落实购机补贴到户。在中天、高寺、童家等5个乡镇选择5个村,开展机械化插秧实验师范2500余亩。组织技术力量、调集柴油机4台、水管18根为天池镇灵泉寺村8社排洪抢险,确保了当地农民财产安全。全年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 7个,实行机耕、机插、机收运作。组织36台收割机在回澜等18个乡镇进行水稻接卸化收割21000多亩。

【农机装备】  2009年,全县农机总动力22.75万千瓦。保有常用农业机械中型拖拉机48台,小型拖拉机478台,小型拖拉机配套机具120部。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203台,动力59668千瓦,柴油机242台,农用水泵5960台,节水灌溉类机械130台,机动喷雾(粉)机750台,联合收割机38台,机动脱粒机18220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22586台,其中粮食加工机械19500台、油料加工机械378台、饲料加工机械2708台。年末有农用运输车315辆,动力13930千瓦,农业运输作业量16440万吨/公里。机耕面积2500公顷,机播面积3200公顷,机电灌溉面积22260公顷,机收面积1800公顷,其中机收小麦400公顷,机收水稻1400公顷,机械播秧167公顷。机械初加工农产品45万吨,其中加工粮食37.5万吨、油料7.5万吨。全年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7个。新购置耕整机352台,拖拉机31台,喷雾器25台,旋耕机1台,插秧机1台,水泵1台。

【农机专业合作社】  2009年,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7个,实行“政府引导、市场化经营、社会化合作、企业化服务”模式运作。其中帅乡农机合作社有会员36人,常年聘用人员2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人,拥有各类农业机械54台套,固定资产达到112万元。作业、销售和维修收入175.5万元,实现利润23.1万元。该社被省农机局评为“四川省7个省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联系点”之一。

【农机技术培训】  2009年5月,中天、大佛、放生、宝林等乡镇组织农民免费培训插秧技术25人,培训机耕、机育秧、机械植保、机械收割(水稻)全程师范技术300余人次。利用安全活动日对参加农田作业的120多名驾驶员进行操作技能培训。利用农机校举行了5期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150余人次。同时还对乡镇农机管理干部进行系统的法律、法规、政策、技术等综合培训25人。

(县农机局)

蚕桑生产

【概况】  2009年,县蚕桑局机关内设办公室、生产站、科教站、桑蚕病虫防治站、蚕种质量监督检验站等5个站室。年末,机关在职职工38人,退休职工24人。下属天池、佛星、孔雀、东山、回澜、龙溪、石佛、蟠龙、龙门、石湍(包括双河场乡)、通旅、童家、中天、高寺、大佛(包括凉水乡)、宝林(包括中和场、盛池乡)、放生、劳动、金顺(包括良安镇、全胜乡)等19个乡镇蚕桑站有在职职工55人,退休职工18人。2009年,县蚕桑部门在县政府领导下,加强与各乡镇和茧丝绸企业协调配合,切实抓栽桑、管桑、养蚕基础保障。全年养蚕户发蚕种13.32万,实现蚕茧总产4079吨,同比增长2.85%,蚕茧单张产量30.6公斤,比上年提高5.2%。全县茧款收入7340万元,比上年增长4.3%,蚕农户均收入1498元,比上年增加63元,增4.4%。

【蚕种生产】  县蚕种场是县内专门从事家蚕一代杂交种繁育生产的事业单位。现有在职职工30人,退休职工51人。2009年,县蚕种场共生产蚕种5万张,其中洞庭×碧波3.7万张,871×872共0.65万张,喻蚕一号0.45万张,新莹玉泉0.2万张。蚕种价格基本稳定在2007至2008年基础上。蚕种出库时间:春蚕4月20日,夏蚕6月11日,早秋蚕8月1日,正秋蚕9月1日,分别比2008年提前2天。

【蚕桑基地建设】  2009年,以蚕桑“一带三园”、蚕桑“一村一品”示范村和大户培育为重点,全力推进蚕桑生产发展。全县建设蚕桑“一村一品”示范村15个;新栽和补植桑园780亩,嫁接改良桑园2.5万亩,1495万株;新建改建小蚕共育室20处,专用大蚕房及养蚕大棚300处,推广纸板方格簇10万片,推广省力化蚕台600套。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小蚕专业饲养质量。对修建小蚕标准化饲育室的养蚕户由县给予每处300元的设施建设资金补助;对全年饲养100张以上且单产在28公斤以上的小蚕专业饲养户,按小蚕饲养量给予每张2元的奖励。在大户培育基础上,选择了1127户进行培植,培植户平均养蚕10.4张,是全县养蚕户平均养蚕量3.1张的3.2倍。大户平均收入达6141元,是全县户平养蚕收入1708元的3.5倍。 

【养蚕】  2009年,家蚕饲养的春秋品种均以871×872等多丝量品种为主,夏秋以洞庭×碧波等高抗性品种为主,试验种有川蚕18号和渝蚕1号。仍实行“春蚕、夏蚕、早秋蚕、正秋蚕”四季养蚕布局。全县小蚕专业饲养750处,共育蚕种量6.48万张,占发种量的48.6%,大蚕饲养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农村劳力持续外出,年初县委、县府提出全年12.6万张发种目标。全年实际发种13.32万张,占发种目标数的105.7%,比上年减少3.17万张。生产蚕茧407.8万公斤,比上年增产2.85%;蚕茧单张产量30.6公斤,比去年提高1.5公斤,增长5.2%。全县蚕农产茧收入7340万元,同比增收305万元,增长4.3%。2009年度受县表彰的养蚕先进有童家、回澜、石佛、高寺镇和龙门乡;受表彰的“一村一品”示范先进村有石佛镇唐家店村、中天镇天灯村、童家镇双祠村、劳动镇送家沟村、龙门乡报国寺;受表彰的养蚕大户100户,其中养蚕量在20张以上的10户。

【蚕需物资供应】  2009年,县桑瑞蚕业公司受各乡镇蚕桑专业协会委托,在相关部门监督下,承担县内蚕需物资的组织供应工作。全年供应石灰370吨、消毒王4.8万包,添食药品13万余支(粒)。

(陈  媛)

气象服务

【机构概况】  乐至县气象局2009年局机关内设办公室、观测股、预报服务股、农业气象和农经网中心、防雷中心、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等7个职能室(中心),下设良安、大佛、宝林、童家、石佛、回澜、石湍等7个乡镇中心气象哨和13个加密自动气象站,机关在职人员9人。设局长1人,副局长1人。

【多年气候状况】  乐至县地处川中丘陵,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1960~2009年,年平均气温16.8℃,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0.6℃,历年极端最低气温-3.7℃;年平均降雨量896.9毫米,最多年1197.1毫米(1998年),最少年594.6毫米(1994年);年平均日照时数1261.4小时,最多年1592.9小时(1978年),最少年987.4小时(1988年)。由于乐至县地理位置所决定,其气候特点表现出热量丰富,雨水丰沛,光照条件较好。但降水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常有干旱发生,有“十年九旱之称”。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大风、低温、绵雨等,对县域经济发展危害较大。

【2009年气候状况】  气温  2009年1~12月平均气温17.5℃,高于30年平均值0.9℃,年极端最高气温36.2℃(6月5日),年极端最低气温0.0℃(1月11日)。冬季(2008年12月~2009年2月)平均气温6.0℃,比常年平均偏低1.4℃。春季(3~5月)平均气温17.8℃,同比偏高0.9℃;夏季(6~8月)平均气温25.4℃,较近三十年平均值持平;日最高气温35℃以上日数3天,同比少4天;秋季(9~11月)平均气温17.9℃,同比偏高0.9℃。

降水  2009年全县各地降雨量771.0~972.3毫米之间,石佛镇最多为992.3毫米,比常年平均值偏多19%;回澜镇最少为771.0毫米,较常年平均值偏少1%;宝林镇雨量次之,较常年平均值偏少5%。多数乡镇年降雨量接近正常。

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降雨量分析表

单位:毫米

地区

实况

多年平均

偏差

百分率

天池

978.2

896.8

81.4

9%

良安

939.4

864.6

74.8

9%

童家

815.5

795.3

20.2

3%

石湍

885.9

847.4

38.5

5%

宝林

812.0

854.2

-42.2

-5%

回澜

771.0

782.3

-11.3

-1%

大佛

869.4

837.3

32.1

4%

石佛

992.3

831.6

160.7

19%

县城冬季(2008年12月~2009年2月)雨雪量12.2mm,较常年偏多69%。春季(3~5月)降水总量115.5mm,较常年偏少34%。夏季(6~8月)降水总量669.8mm,较常年平均值多37%。秋季(9~11月)降水总量176.5mm,比常年同期偏多8%。全年24小时≥25毫米降水日数10天,较常年平均多1.8天。≥50.0毫米暴雨日数4天,较常年平均多1.6天。

日照  2009年1月至12月日照总时数1117.4小时,比常年偏少10%。其中冬季(2008年12月~2009年2月)日照时数128.5小时,偏少18%;春季(3~5月)总时数363.7小时,与近三十年平均持平;夏季(6~8月)总时数349.6小时,偏少28%;秋季(9~11月)总时数247.7小时,偏多6%。

【年度气候评价】  2009年气象条件属偏差之年,平均气温偏高,但极端最高和极端最低气温又属正常年份。年降水量偏多,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冬干春旱十分严重,夏季夏伏旱较轻,洪涝暴雨灾害偏重。6月29日出现了一次洪涝天气过程,但对全县工程蓄水有利。总体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利大于弊。 

【主要气候事件】  日全食  2009年 7月22日08时07分开始,出现一次罕见的日全食现象。在短短4分多钟的时间里,气压呈上升趋势,由947.6hpa上升为948.0hpa;气温先升后降,由28.6℃降至27.9℃;相对温度先降后升,由77%升至81%;能见度无明显变化。

干旱  3月3日至6月1日连续30天,总降水量29.4mm,属夏旱,对农业造成的影响较为严重。据调查,全县农作物严重受灾面积19.25万亩,其中玉米受灾11.45万亩,绝收1.1万亩;水稻受灾7.8万亩,绝收0.65万亩;减收粮食2.01万吨。全县人畜饮用水困难的村达271个、社1976个,共40045户、11915人,牲畜达8.99万头。

暴雨  全县共经历三次暴雨天气过程。其中6月29日发生大暴雨、暴雨天气过程,天池、童家镇达大暴雨标准,良安、石湍、回澜、大佛、石佛镇达暴雨标准。此次出现的暴雨天气波及范围广、雨量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但降雨量分布不均。中部部分乡镇达100mm以上,最大一小时降雨量达39mm,造成较重洪涝灾情。7月9日、31日天池、良安、石佛、宝林、大佛等地分别出现暴雨天气。此次暴雨天气对全县蓄水工程有利,未给工农业生产造成明显影响。8月16日天池镇出现一次暴雨、大风天气工程,宝林、石湍分别出现一次暴雨天气。此次暴雨天气对全县蓄水工程有利,对工农业生产无明显影响。

(赵  彬)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