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方志馆>县区年鉴>详细内容
2023-05-19 09:08:05

《乐至年鉴》(2009年卷)

发布时间:2017-01-06 11:32:00 浏览次数: 【字体:

第十三篇  乡镇概况

天池镇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009年,全镇幅员面积6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261亩,比2008年(下同)减3.7%;森林覆盖率36%。辖38个村(社区)、378个村(居)民小组,年末总人口103730人;人口出生率7.2‰,增0.08个千分点。

全镇地方生产总值358649万元,增1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247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59536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6866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8.69亿。粮食总产量1.594万吨,与上一年基本持平;油菜籽产量1386吨,持平;水果产量587.3吨,减37%。养蚕1653张,产茧74.11吨,分别减38%、32.3%。

全镇公路通车里程156.8公里,增0.14%,邮电业务总量42.94万元,减29.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089.2万元,增39%。

普通中学在校生873人,减19.3%;小学在校生3310人,减3%;学龄儿童入学率100%。镇有文化站1个,卫生机构6个,有病床位243张,卫生技术人员139人,分别增16%、19%;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29353人,增长3.2%,占农民总数的94.2%。

【旅游资源】  天池镇位于县城中心。镇内有天柱山(又名大娑婆山),山高雄秀,县人誉为“天柱耸翠”,列为八景之一。山上有南塔1座,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高30米,塔门石刻“蜚英腾茂”,砖瓦结构,塔分七级六面,四壁开窗,设螺旋梯48级,可登塔顶,俯瞰城区全景,历历如画。矗立175年,至今尚存。北塔(名凌云塔)高踞城北蛇形坡,川鄂路和柳树河绕塔下经过。建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塔形六方,砖石结构,高35米,七层实心,历时175年,至今保存完好。天池公园(天池原名乐至池,镇以池名)凿于唐代以前。池藕传为陈抟手植,花开并蒂,藕贯七心,称为“天池瑞莲”,列为八景之一。仙鹤观,位于镇仙鹤观村,为县中名刹,建于明代前,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重修,殿宇三重,结构宏敞,中道建月池狮桥,池内双井泉清,虽旱不涸。

此外,在镇周边还有崇教寺、慈恩寺、天竺寺等名寺和大庆水库、团结水库、灵泉寺水库、印家村渔业基地、倒马坎苗圃等,均为县人闲游之地。

【农业综合开发】  全年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89.82万元,劳动力0.3万个,新建沉沙凼85口,修筑堰埂和囤水田埂6根,人畜安全饮水项目单户打井1901口,建集中供水站6个,解决分散农户饮水困难6880人,建沼气池210口。新建规范化养鱼基地60亩,森林管护1.56万亩。完成通达工程泥结碎石路2.1公里,维修整治村社公路31余公里。发展山羊、生猪、蚕桑等主导产业。全年存栏山羊1.81万只,出栏商品羊5.1万只,实现产值388.8万元;存栏生猪3.74万头,出栏生猪6.73万头,实现产值1112.5万元;出栏小家禽47.8万只,肉类总产8459吨,禽蛋产量1958吨。养蚕1653张,产茧60吨,产值80.93万元。推广“猪—沼—果、猪—沼—粮、猪—沼—鱼、猪—沼—菜”循环经济模式,实施“三动”战略,以“千户工程”为重点,推进文明新村建设。全镇农村改建住房92户13480平方米,新建经济园27个,卫生井118口,新修农户花园2163平方米。

【工业商贸】  利用镇区位优势,抓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工业强镇”战略。2009年新发展私营企业20户,个体工商户340户,实现工业产值8.69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19%,完成工业增加值2.6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10%,实现利税7744万元。镇已成为连接城乡商贸活动的纽带。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个人投资、农民集资、政府补助共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53万元,劳动工日1.06万个,整治小二型病险水库1座,完成渠系配套防渗建设0.4公里,安砌输水管道0.3公里,打沉沙凼85口,兴建囤水田埂15根,建规范化养鱼工程60亩。建便民道11公里,村级公路7.7公里。

【党的建设】  2009年开展党委中心组学习26次,培养村级后备干部82人,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05人,发展新党员32名。举办新党员培训班3期97人次。新建了天池镇中心卫生院党支部。

【政府职能转变】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向高效型政府转变,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规范了干部言行,完善了“首问责任制”、“政务公示制”、“干部考勤制”等规章制度。二是坚持廉洁从政,强化理财力度。坚持来人来客用餐和用车登记制度。三是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提高从政干部思想认识,政府从管理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 ,从人治思维向法治思维转变 ,从增长型思维向协调型思维转变。

【民生工程】  2009年,以“民生工程”建设为主线,狠抓就业促进工程、扶贫解困工程、教育助学工程、社会保障工程、医疗救助工程、百姓安居工程、道路畅通工程、环境治理工程等八大民生工程,促进了社会全面发展。全年发放粮食补贴款107.87万元,农资综合直补525.48万元,退耕还林补助资金67.3万元;落实家电下乡5984台,发放补贴144.07万元;摩托车、汽车下乡340辆,发放补贴38.87万元;购买农机14台(件),发放农机补贴3.44万元。全镇有30291人自愿参加新农合,占参保人数的97.3%,参合农民住院1996人次,报销费用223.65万元;参合农民门诊3604人次,报销费用10.34万元。参加城镇医疗保险人数2.5691万人。开展医疗救助,为全镇农村五保户、特困户、重点优抚对象等2293人交纳了农村医疗保险,对符合条件的225名生病群众发放医疗救助金29.234万元。落实廉租住房补贴762户,发放补贴金50万元。解决“低保”11693人,其中办理城市低保9379人,办理农村低保2314人,全年发放低保金1456.7万元。城镇“低保”月人均补差为115元。实施百姓安居工程,为农村18户特困无房户解决了住房难问题。为群众办理建房审批手续92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成了工业污染企业限期治理任务,对2386亩森林进行了飞机药物防治。

【社区调整】  2009年12月2日,县人民政府第61次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撤销仙鹤观村、瓦窑沟村、文庙沟村、南塔村,成立仙鹤观社区、瓦窑沟社区、南郊社区、文庙沟社区,将东街社区一分为二,增设一个曙光社区。全镇社区居委会由过去的7个调整为12个,居民小组由过去的86个调整为136个。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继续推进新一轮平安创建设活动,实现“一巩固、两确保、三提升”工作目标。命名“平安村(社区)”31个、“平安单位”165个、“平安学校”5个、“平安医院”1个、“平安车站”3个、“平安家庭”24177户。建立健全“大调解”工作机制,组建了镇、村、社矛盾纠纷排查调解队伍。全年排查出各类不稳定因素104起,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83件,受理群众说事150件,接待群众说事790人。实行领导包案责任制,在敏感时期,镇领导轮番接访,耐心做好解释说服工作,将95%以上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防止了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确保了社会的稳定。抓安全生产,加强学校、企业、建筑施工、水运等特种行业的安全监督检查,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和安全隐患监督限期整改,确保了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社会事业】  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对6088位育龄妇女实行计生“三查”,对18230人实施生殖健康服务,为75人办理了照顾生育手续。对356人进行了计生奖扶,48人受到计生特扶奖励。为352人次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奖励独生子女父母10691人,发放奖励金32.28万元;依法查处历年违法生育130人,征收社会抚养费210万元。

建立社会救助机制,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全年完成农房维修加固157户,发放补助资金62.1万元,完成农村特困无房户建设18户。对832户村民进行救灾救济,发放救济补助款33.85万元。实行殡葬改革,全年火化241具尸体,查处违法土葬246人。开展双拥工作,在“春节”、“八一”等节日召开优抚对象、退伍军人代表座谈会,走访慰问退伍军人和困难群众200余名,送慰问金和慰问品计5万余元。

开展就业培训,做好劳动保障。完成高校毕业生创业7人,向外输出劳动力18736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41人,实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失地农民再就业578人。为90名下岗职工办理了就业失业登记证,对1716名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社保”补贴核查。为新征建设用地的10个村1279人办理了失业保险,为1063人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

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全年培训1.8万人次,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05.8%。实施教育助学工程,为4183人免除了学杂费和书本费,为192名住宿生补助了生活费,全镇幼儿入园率、小学入学率为100%,初中入学率达98.87%。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对186名疑似患者进行了隔离观察,全镇无疫情发生。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集中整治环境卫生13次,清除牛皮癣10586处,治理卫生死角762处,清运垃圾969吨,打捞水葫芦180亩,治理乱摆摊点68处,规范停车36处,拆除违章建筑156处。 

(唐文英)

石佛镇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全镇幅员面积99.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6万亩,森林覆盖率34.5%。辖1个居委会,39个村,328个村民小组,年末总人口4.6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984人,出生人口322人。

2009年地方生产总值19785万元,比2008年(下同)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42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221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94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91元,达到4274元。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0.5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7.45万亩,粮食总产量2.157万吨,增长13.5%。出栏生猪5.2万头、山羊5.8万只、兔3.4万只、小家禽46.3万只,养牛158头,肉类总产量5798吨,禽蛋产量1687吨,养蜂529箱,蜂蜜产量27吨,实现畜牧业产值5818万元。水果产量700吨,水产品产量926吨。养蚕7650张,产茧422吨,实现产值 415.8万元。

【资源优势】  石佛镇位于县城东部,与遂宁市安居区保石、分水镇毗邻。国道318公路穿境而过。绿色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34.5%。太极古镇与九龙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已纳入全县旅游项目总体规划。石佛大佛寺、保安金山寺等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旅游景点。地方特产、部省名牌“石佛挂面”多次在国内外荣获食品博览会金奖、享誉全国。

【工业经济】  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大力发展粮油加工、菌菇加工、建工建材、竹木加工和仪表配件加工为主的中小企业,至2009年累计发展民营企业15个,其中新增规模企业1个,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亿元。继续巩固发展石佛面粉厂的规模效益,系列挂面年产量达3300吨。

【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投资180万元,组织实施唐家店村水保项目、集雨节灌项目、土地项目200亩,建成蓄水池70口;投资36万元,建成占地1.64亩、建筑面积320多平方米的功能综合文化站一个;投资140万元,建成占地4亩、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省级示范敬老院一个;投资20万元维修了计划生育服务站;投资1300万元,完成七仙庙村、唐家店村、罗汉堂村、天神庙村和新街村土地整理项目1.43万亩,新增耕地1422亩;投资120万元,实施火石咀村移民后期扶持项目,修建村级水泥路2.6公里;投资200万元,完成天神庙村水保项目和新街村集雨节灌项目,整理土地230余亩、建蓄水池110口;完成拉动内需的国债沼气建设项目60口、国债、省级沼气建设项目390口,新修塘、库、堰、囤水田、码口14处,维修水渠1千米,整治病害水库3处,红层找水和应急打井1760口,解决了6500人畜安全用水问题。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实施“警力下沉、警务前移、警民携手、共保平安”的新型农村警务模式,在全市率先推行流动警务室。在新街村、玉头沟、皂角桥、唐家点、罗汉堂等8个交通便利,治安防范力量薄弱的村挂牌成立农村流动警务室,派出所民警驻流动警务室,所领导挂联片区警务室,实行“两警一室、一室五村”勤务工作模式,形成“所室相接、室室相连、纵横交错”的镇村防控打击网络。开展以打击“两抢一盗”、命案侦破为重点的违法犯罪活动以及农村治安突出问题的政治行动。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取缔非法宗教活动。开展“五五普法”,贯彻《信访条例》,妥善处理信访,维护了社会稳定。

【社会事业】  实施惠民工程。全面完成了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通畅、环境治理15大项41小项“民生工程”。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全镇出生人口256人,符合政策生育率85.5%,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203万元。继续落实教育助学工程和农村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推进城乡文化建设、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灾后重建。为优抚对象、五保老人和困难群众发放定期定量补助、解“三难”资金、救灾救济、五保供养资金81万元,城乡低保资金78.1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200余人。

(秦健)

回澜镇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009年,全镇幅员面积82.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836亩,森林覆盖率28.6%。辖 29 个行政村、一个社区、283个村(居)民小组,年末总人口40729人;人口出生率6.9‰。

全镇地方生产总值20451万元,比2008年(下同)增加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523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356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572万元。粮食总产量19427吨,增5.01%;油菜籽产量1402吨,增14.91%;水果产量520吨,增1.78%。养蚕产茧543吨,增2.02%。生猪出栏74991头,山羊出栏44366只,小家禽出栏47.21万只。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265元,增18.53%。

全镇公路通车里程125.2公里,增7%。邮电业务总量1.62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22万元,增34.05%。

普通中学在校生1561人,增0.6%;小学在校生1752人,增0.5%;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全镇有文化站1个,有卫生机构1个,有病床位92张,有卫生技术人员60人,分别增7%、1.6%;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33254人,减0.4%,占农民总数的92.5%。

【工业商贸与金融】  全镇共有企业25家,从业人员258人,其中工业企业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从业人员120人,年产值2210万元;各类常年从事较大量运销的农户9户,对外销售网点9家,从业人员达到20多人。劳务输出收入5240万元。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从业人数达1.03万人。金融行业健康发展,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0685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全年硬化场镇街面200余平方米,绿化花坛800平方米,改建垃圾库10个,新建2个,新增垃圾箱12个,维修40个,规划车辆停放点10处,硬化市场坝子1200余平方米。场镇投资10万元新建沼气池10口,排污渠80米,架设排污管道400米,污水处理率99%以上。引进资金1000万元进行场镇建设,新建楼房1万平方米,场镇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净化”和水、电、路、气、邮、多媒体网“六通一平”。投资34万余元,建成建筑面积334平方米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投入使用。巩固光纤电视普及和电视广播村村通工程,新改造6个村的村级广播,维修线路28公里。全年渠道维修、整治29处,投资182万余元,其中整治山坪塘15处,囤水田18处,整治石河堰3处,清淤1处,总工程量44351方,新增蓄水228万余方,新增灌面719亩。整治土地400亩,建蓄水池170口,建设机耕道2.5公里,田间生产道4.5公里。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等实施综合整治,提高了耕地质量,改善了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投资100万元,新建卫生井467口,红层找水井587口,集中供水站2处,解决了3000余人的饮水困难。利用国债项目和省级项目,新建沼气池260口,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投资311.6万元,建成通畅工程水泥路8.2公里。7月镇成立了川澜农机专业合作社,29个行政村农机财政补贴购机20台,实现机械耕地1328亩,机播30亩,机收水稻、小麦5285亩,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党的建设】  2009年,回澜镇党委继续以开展“三用心、三落实、三服务”活动为平台,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定期开展民主生活会,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一年来共培训村组干部9次,发展新党员28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7名,发放226名流动党员活动证。对每位村支书和党支部进行集中考核,优秀村支书达到80%以上,合格党支部达到100%。

【特色经济】  镇建成了占地200余亩以杂柑为主的冷家村名优水果示范园。采取套种的方式,种有柑橘、葡萄等多种水果,占地150亩的丰阳果园,柑橘、葡萄等品种已挂果。付家庙村栽柠檬5000余珠,面积近200亩。按照“重点扶持一名创业青年,精心建设一批培训实习基地,着力构建一支就业创业指导队伍”的总体思路,扶持镇团委组织委员、大学生村官杨发贵成功建成占地面积近10亩的葡萄种植园和果树盆景项目;在鸿顺、鸿福农牧公司、牛市村大棚蔬菜基地、川主庙村葡萄示范园先后建起4个青年实习、培训基地。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知识化、公益化”的就业创业指导团队,全镇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机制和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惠民工程】  2009年全年共办理失业证61个,办理再就业优惠证23个,农村进城务工证60人,城镇新增就业5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2人,“4050”等困难对象再就业18人。培训失业人员90人,培训农民工17000人。通过5月和10月份的对低保户集中普查工作中,城镇不符合条件的39户、81人,农村171户、375人取消了低保资格,新审批城镇低保36户、66人,农村460户、962人享受低保待遇。全镇城市低保289户共583人,月人均补差110元;全镇农村低保755户共1961人,月人均补差60元;全镇纳入五保供养的五保户275人,月人均补助130元,其中2个敬老院现有五保老人15人,集中供养率达5.5%。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镇共有学校11所,在校学生3295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2899人,职业中学396人。2009年实施教育资助行动,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2964人,补助贫困生寄宿生活费335人,共计10.525万元。实施医疗保障行动达到32034人,对困难弱势群众资助参合2620人,农村学生参加城镇医疗保险1956人。实施农村安居工程12户,补贴资金63600元。镇高度注重留守学生之家的建设,把“建好一批家,用好一批家,温暖一方儿童”作为团建中一项重要的中心工作来抓,全镇留守学生1519人,建市级示范留守学生之家3个、标准之家8个。在6月18日召开的四川共青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现场会上被团省委确定为现场会观摩点。

【灾后重建】  2009年,按照“政府帮扶、群众互助、社会捐助”的原则,全年发放完三批“5.12”地震灾后农村危房加固补助款89.1万元。8月16日大风引发灾情损坏房屋21间,共计470平方米,电杆倒塌17根,水稻倒伏4150亩,玉米倒伏1970亩,树木折断1951根。灾后,回澜镇党委、政府组织全镇人民进行生产自救。对受损房屋进行加固维修,扎实推进救灾、救济和生产自救活动,努力使损失降到最低。

(蒋伟平)

石湍镇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009年,全镇幅员面积66.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3170亩,与2008年(下同)持平,森林覆盖率30.8%,巩固退耕还林266.67公顷。辖28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311个村民小组,4个居民小组,年末总人口39550人,人口出生率6.48%。

全镇地方生产总值17632万元,增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71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7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591万元。粮食总产量16821吨,增1.8%;油菜籽产量1400吨,增6.7%;水果产量480吨,减36.6%;养蚕产茧122吨,增31.18%。农民人均纯收入4437元,增12.5%。

全镇公路通车里程176公里,增220%,邮电业务总量200万元,增2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补助收入完成600万元。

普通中学在校生775人,减43.36%,小学在校生1455人,增2.32%,学龄儿童入学率99%。镇内有文化站1个。有卫生机构1个,病床位98张,卫生技术人员52人。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36118人,增11.34%,占农民总数的98.28%。

【农业综合开发】  调整农业结构,推广和应用农业机械,依靠新科技,实行品种改良、示范引导。全镇水稻在6个村50个社650户中进行2000亩高产示范种植,亩产达655公斤。玉米在长埝沟村23户50亩高产玉—豆示范种植,亩产玉米达510公斤,大豆125公斤。花生种植面积8000亩,其中红衣花生5500亩,地膜覆盖面积3500亩,建成品种统供、技术统训、物资统供的“红衣花生”核心高产示范片1986亩,产值达264万元。无公害大棚蔬菜94个,28200平方米,总产值达30.2万元。保持项目“蚕业家园”117户,“生态家园”13户,巩固退耕还林4000亩,天保工程400亩。宏椿养殖场业主王利权、林义发在毛家坟村建大型生猪养殖场,进行科学化养猪,存栏4000余头,出栏肥猪12000头,年产值1800万元。业主肖仕元在八角村栽植柠檬苗80亩,发展农户163户栽植柠檬400亩,为柠檬产业化打下了基础。全镇共建“猪业家园”28个126户,圈舍3360平方米,全镇全年出栏生猪57037头、山羊39571只、家禽417538只,塘、库、堰、河流、稻田养鱼达1200亩。

【工业商贸】  石湍镇属老区所在地,现驻单位有国税、工商、农行石湍营业所、信用社、移动、联通、电信、邮政等单位。工矿企业自来水厂、砖厂、酒厂、打火机厂、机械厂、兴胜炼油厂及个体运输等100余户,个体屠工、生产资料门户,家电超市、餐饮业等个体私营企业500余家。农贸综合市场2个,内设百货、副食、小吃、肉类、家畜、家禽、屠宰、水产、粮食、蔬菜、水果、干杂、杂货、布匹、服装、装饰、装潢、修理、铁业等各种交易摊点847个。工商收入总额实现2.3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投入资金2200万元,在朝阳店村、三块碑村、龟山寺村、民兴寺村、兴龙坝村、普明寺村、毛家坟村、长埝沟村实施金土地和农业综合土地开发项目工程。整治土地1.5万亩,建生产道路16.5公里,整治山坪塘58扣,囤水田埂40处,建水泥路4.5公里,泥结碎石路13.5公里,新建提灌站1座,蓄水池218口,建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5000亩,修复提灌站4处(石湍2、3、4、5村),投资102.5万元打沼气池410口,其中国家补助61.5万元。全镇28个村100%的社通公路,90%达到通畅。农村电网改造完成28个村、一个社区居委会、311组共12100户,光纤电缆接通28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307个组4243户,有电视机4867台,28个村均有村级广播站,全镇有固定电话2025门,手机16950部。

【党的建设】  2009年,全镇16个村安装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设施,配备电视、安装微机。新发展党员21名,全镇1047名党员中通过民主评议,合格的905名,优秀党员142名,镇党委加强对全镇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要求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作风,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惠民工程】  2009年全镇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直补共314.63万元,水稻良种补贴23.99万元,小麦良种补贴14.5万元,油菜补贴10.53万元,玉米种植补贴10万元,农机补贴6.7万元。国办、省办沼气池完成410口,补贴61.5万元,完成红层找水新打井1300口。为28个村水稻9998亩,玉米6104亩、油菜5236亩购买了农业保险。全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累计36118人,实施第二次医疗救助87人,救助资金8.6万元,免费为2人作白内障手术。帮助民政优抚、残疾人、特困无房户17户和“5.12”地震危房农户1161户建房,补助资金达151.2万元。为农村低保户949户1031人发放低保金41.48万元;为城镇低保户129户180人发放低保金25.42万元。全镇五保供养171人,五保供养金26.7万元。为低保、优抚对象1482人缴纳新农合参合费2.97万元。镇政府征地5.6亩,修建中心敬老院一所,建成省一级标准化敬老院1032平方米,新增床位60个,工程总投资140万元。学校为1455人次减免学杂费及课本费,为500名住校学生发放生活补助共计31万元。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石湍派出所所有干警17人(分驻石湍、通旅、双河三地),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常设工作人员3人,法庭常设法官3人,司法所常设工作人员1人,信访工作常设兼职人员2人。全年侦破刑事案件24件,行政拘留5人,办理治安案件26件,行政罚款5人。排查整改安全隐患9件,调解民间纠纷112起,处理信访件10件,接待上访人员175人,普及宣传法律法规,受教育面85%以上。

【社会事业】  学龄前儿童总数为1251人。全镇有中心小学3所、初级中学1所、县直高完中1所,村基点校5所,教学班49个,学生总数2210人,其中小学生1455人、中学生755人;学校教职工总数为141人,其中小学教师110人,中师学历35人、专科56人、本科19人;初中教师29人,专科16人、本科13人。全镇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57人、初级职称77人。镇内有村级广播室29个,书法美术店1个,评书茶园1家,书店30个,农家书屋2个,图书5万余册。光纤电视网络站1个,从业5人,收转节目30余套。有中心卫生院1所,2009年争取香港援建资金773万元,建设住院部大楼2665.5平方米,有村级卫生站28个。2009年分别对独生子女2618人次实行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金额达7.53万元,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计生率85%,自然增长率为0.187%。

【灾后重建】  受2008年“5.12”汶川地震波及,造成全镇1194户群众房屋受损,先后获国家灾后重建补助资金131.4万元。对场镇居民97户居住房屋全部拆除重新建设。镇党、政府抓住时机对石湍老街场镇按规划重新建设。通过党、政宣传动员,发动群众投资、捐资计120余万元,硬化老街道440余米,完成人行道铺设及绿化,完成自来水管网改造1000余米。拆除居民改造住房89户。

(彭启华)

童家镇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童家镇幅员面积8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375亩,与2008年(下同)基本持平,森林覆盖率36.8%。保存退耕还林面积11350亩。辖33个村、1个社区,350个村民小组,8个居民小组。2009年末总人口46496人,人口出生率7.81‰,增加0.01个千分点。

全镇地方生产总值41702万元,增长1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537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357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808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94亿元,增长6.5%。粮食总产量20189吨,减少1.5%,油菜籽产量2156吨,减少2.2%,水果产量724吨,减少3.6%。养蚕9750张,产茧486吨,减少8.2%,蚕桑收入430万元。生猪出栏71205头,山羊出栏122891只,小家禽出栏456788只,兔出栏122466只,养蜂1246箱。肉类总产量10713吨,禽蛋产量2008吨,水产品产量101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4724元,同比增加554元,增长13.3%。

全镇公路通车里程80公里,邮电业务总量450万元,增4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29.66万元,减少51.2%。

普通中学在校生951人,减少5.47%。小学在校生2068人,减少1.43%。2009年全镇幼儿学前教育入园率100%,小学生入学率100%,初中生入学率97.2%,“三残”儿童随班就读入学率100%。镇有文化站1个,卫生机构1个,病床位60张,卫生技术人员96人。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40669人,参合率达到96.78%。

【农业综合开发】  2009年加快耕作制度改革,大力推广高效实用技术,促进粮食稳产高产。对高塝田改走旱路,推行蔬菜或“蔬菜—春洋芋—大豆—蔬菜”或“小麦—玉米—大豆”种植模式。推广中厢带状种植,小麦推广6尺开厢,采用双“三O”或“三五、二五”种植模式,搞好预留行开发,间、套作蔬菜。重点推广“内麦42”、“川麦43”、“绵麦43”等高产优质高抗条锈病品种,抓住关键播期,实行小窝疏株密植“3、6、9”精量播种技术。大力推广“蓉油”、“德油”、“蜀杂”、“油研”等系列双低油菜品种,实行壮苗早栽,配方施肥。推广了“川芋56”、“川芋6号”等春洋芋新品种,“N优94—11”、“D优611”、宜香系列等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田丰8号”、“蜀龙3号”、“科发6号”、“确良玉128”等玉米新品种和大豆“贡选一号”新品种。兴修农田水利设施,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全镇整治平塘25处,囤水田18处,面积135亩,石河堰7处,渠道35处共计2.7公里,完成农村安全饮水项目8个村179处。发展畜牧业实施科学养猪。镇在童家村、天福村、五通村、白布村规划发展了六个标准化母猪养殖小区及合作社,以点带面发展适度规模的标准化猪业家园483户,养殖小区存栏母猪3600头。同时,每个专业合作社聘请了1—3名技术人员,开展生猪饲养、防病技术服务,提高了养猪经济效益。全年生猪出栏13863头,同比增长25%。以大业羊场和大自然羊场为龙头,带动周围农户积极兴建标准化羊业家园366户,全镇山羊出栏50900只,同比增长24%,全镇畜牧业产值实现1亿元。做大做强蚕桑产业,从桑树管护标准化、养蚕设施标准化、养蚕技术标准化入手,建成了国家级蚕桑标准化生产基地,在伍家寨村的“桑—草—牧”模式基础上,又创造了“桑—蔬”、“桑—药”种植模式。在养蚕技术上,实施“小蚕专业化饲养、大蚕省力化蚕台饲养、老蚕方格簇自动上簇”等科学养蚕技术。全年新(改)建标准化小蚕共育室6处,标准化大蚕房30处,省力化蚕台90套,新建养蚕大户823户。养蚕9750张,售茧252吨,蚕桑收入430万元。壮大林果产业,兴办第八届桃花会,与重庆、成都、简阳、资阳等地果商签订购销合同。全年油桃总产576万公斤,产值实现850余万元,接待客流量6万余人,观光收入实现125万元。推广竹笋丰产栽培技术,竹笋效益显著,年产竹笋150万斤,产值307余万元。抓劳务开发,开展农民工就业培训和失业人员培训,培训劳动力3500余人次,解决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0人,输出和转移劳动力1.13万人,就地转移劳动力1400余人,劳务收入0.46亿元。加强森林管护,在各村设一名护林员(共33名),统一对森林进行管护,杜绝了乱砍滥伐和森林火灾发生。

【工业商贸与财政金融】  2009年全镇有乡镇企业1418家,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72070万元,比2008年(下同)增长38.5%,其中工业企业产值42663万元,增长44.1%。2009年有商业零售网点1200个,实现销售收入6800万元。乡镇企业带动劳动力就地转移6849人,实现劳务收入3240万元。全镇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691.67万元,减少0.4%。镇内有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童家营业所、邮政储蓄所三家金融机构,年末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3000万元,发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5100万元。营业所融资1500万元,邮政储蓄460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整治维修平塘25处,囤水田18处,面积135亩,石河堰7处,渠道35处,共计2.7公里。完成农村安全饮水项目8个村179处,其中散户井165处,集中供水站14处,解决饮水困难3500人、牲畜1540头。完成了黄岭铺村、涌泉村的水泥路建设、维修和玉三路、天福路6.5公里保畅工程。完成了玉龙桥、大神庙桥危桥加固,出行安全、工程安全。

【党的建设】  2009年,继续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扎实开展“农村党建综合示范带”、党员致富带富工程、党员先锋工程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实施党委成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三联”制度,全镇农村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加强了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组织全镇干部学理论、学法律、学业务。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在全镇党员干部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中开展以“四项清理”为主的廉洁自律、自查自纠,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政府职能转变】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为指导,围绕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努力建设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规范化服务型政府。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了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落实了“三牌”制度,即坐牌、胸牌、去向告知牌。实施“一规范、五制度”,即规范行政决策和权力运行、全面实施首问负责制、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制、建立健全量化落实制、探索建立绩效考核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推行“马上办”和“一线工作法”,倡导“今日事、今日毕”,在全镇干部职工中形成了“拼干部、比环境、赛作风、争一流”的良好氛围。

【新农村建设】  在已建成的伍家寨村、童家村、群乐村三个新村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了五通村和乐善村。各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民居建设发展较快,羊业家园、猪业家园、鱼果业生态家园、蚕业生态家园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有序推行,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社一业”的发展格局。生态民居建设进展顺利,五通村、乐善村新建农房57户,有81户农房按“八个一”的标准进行了改造、包装和美化。结合土地整理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大了以道路建设和水利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基础建设。

【惠民工程】  2009年落实油菜良种补贴面积1.5万亩,补贴金额14.96万元;小麦良种补贴面积1.48万亩,补贴金额14.8万元;水稻良种补贴面积1.9万亩,补贴金额28.58万元;玉米良种补贴面积1.3万亩,补贴金额13万元;粮食综合直补面积3.75万亩,补贴金额321.45万元。实现农户购机25台,农机购置补贴金额4.3万元。建标准电灌站5处,财政投入17万元。各项补贴资金无抵扣、截留、挪用。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对全镇在校的3019名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为951名寄宿生补助了生活费。继续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0669人,参合率96.78%。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331人,学校学生参加医疗保险1517人,总计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848人。对困难群众实施医疗救助,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结合农村适用人才培训,利用会议、广播电视、开办培训班等形式,全年共培训劳动力3500余人次。2009年,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53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93人中,新增就业人员80人,援助下岗失业人员10人。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企业在岗培训32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00人,实行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社保补贴人员100人。落实救灾、救济、五保供给,城市、农村低保等政策。解决农村特困无房户和受灾群众住房困难户12户,农村灾后重建84户,全面验收合格。完善了“5.12”地震后225户维修加固,解决加固资金67500元。解决优抚对象3户,保障了弱势群众生活。实施光明工程,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进行人工晶体移植术19人。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围绕“平安童家”创建,镇党委、政府把综治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开展治安混乱地区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和集中整治农村突出治安问题专项行动。继续开展“扫黄”、“打非”、“除六害”斗争,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空气。建立了镇、村、组、院落、山湾联户五级治安防范网络,镇成立了治安巡逻队和流动警务室。建立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和领导包案责任制,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全年共下访群众80件次,现场办结61件次,教育稳控19件次,包案化解5件次;全年接访群众60件次,现场办结50件次。在中央、省、市、县两会及春节期间做到了零上访。开展集中整治“三电”行动,有效防范和打击盗窃、破坏电力、通信、广播电视设施的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了电力、通信、广播电视设施安全。

【社会事业】  2009年,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要内容,落实“一票否决”制,有15个村达到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格村,有320人享受到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3075人享受到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加大征收社会抚养费力度,及时查处违法生育案件,全镇计划生育率85.94%。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99%,全镇共建留守儿童之家10个。实现了光纤电视“村村通”,广播、电视共缆传输。举办“庆祝建国60周年暨文化中心站落成文艺演出”,开展全镇农民书法大赛、农民运动会和送文化进农家、职工篮球比赛和卡拉OK比赛等活动,新建了农村书屋村23个,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开展电视收视“小锅盖”治理工作,全镇共拆除非法“小锅盖”56个。全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0669人,参合率达96.78%;启动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331人,镇辖区内学校学生参加医疗保险1517人。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2009年成立了“童家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确定了场镇管理专职人员,新增镇治安巡逻员3名、工商管理人员2名、交警中队警察2名、派出所警察2名、清管人员3名、社区负责人2名。投资46.88万元,完善了南街设施,铺设人行道彩砖3800平方米,砌岩边护坡800平方米,种植行道树130株,新安装街灯6盏,新建宣传栏1个、垃圾池40余个,改造标准化公厕2个、卫生厕460个、卫生厨350个,打卫生井80口。规划摊点150个,拆除违规搭建的遮阳棚35个、灶台25个。清理河道25公里,打捞水葫芦650余亩,清理城乡垃圾1400余吨,整治卫生死角60余处,清理“牛皮癣”2100余处。规范座商归店、行商归市、摊位归区、停车归位、炉灶进堂,形成了店招美观、街面洁净、街道通畅新貌。五通村、伍家寨村、乐善村被验收为省级人居环境达标村。

(施敏)

宝林镇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009年,全镇幅员面积67.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528亩,与上年持平。林地面积23361亩,其中保存退耕还林面积4300亩。森林覆盖率35.2%。辖33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274个村民小组,7个居民小组。2009年末总人口44937人,比上年增加637人,人口出生率7.08‰,比2008年减少1.2个千分点。

2009年,全镇地方生产总值21222万元,比2008年(下同)增长1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17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047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458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7978万元。招商引资2620万元,增加520万元,增长30%。实现粮食总产16868吨,增加1068吨,增长7%。油菜籽产量2038吨,与上年持平。水果产量340吨,增加10吨,增加3%。养蚕1600张,产茧77吨。出栏生猪5.38万头、山羊5.56万只、小家禽44.19万只,肉类总产量 6189吨,禽蛋产量1934吨,水产品产量705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100元,增加411元,增长11.2%。

全镇公路通车116公里,增加28公里。境内县级公路28公里,通村公路88公里,其中水泥路35公里,泥结碎石路53公里。全部实现村村通公路,60%左右的村实现社社通公路。邮电业务总量137万元,增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标准864万元,增4.6%。

普通中学在校生1722人,减8.2%。小学在校生3397人,增0.6%。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镇有文化站1个,中心卫生院1个(乐至县第四人民医院),病床54张,有中高初级技术职称的医护人员42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7人。有村级卫生室22个,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38627人,占96.2%。

【优势资源】  境内有小二型水库3座,蓄水量600万立方米。自流灌溉面积达8000多亩,两季农田优势明显,利用稻田种植油菜达10000亩以上。双行双季玉米、地膜玉米起源于宝林,全镇玉米种植面积1.72万亩,双行玉米占96%以上,地膜玉米达8000亩以上。大蒜产业发展迅速,以个大、味香、脆、嫩为特点,常年种植面积3500余亩,亩收入3000元以上,本地“大绿蓝”生姜在县内外已小有名气,常年种植4000多亩,亩收入4000元以上。大豆产业效益明显,常年种植面积8000多亩,优质大豆“贡选1号”被作为优良品种。在县内外推广,国家农业部连续两年(2008—2009)在宝林召开现场会。

【农业综合开发】  2009年,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全面推广“双三○”复合耕种模式1.7万亩,实现了粮、经二元结构全面向粮、经、饲(菜)三元机构转变,发展以秋洋芋、秋玉米、秋大豆为主的晚秋生产2.4万亩,推广旱育秧1.1万亩,春玉米1.4万亩,其中地膜8000亩。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种植优质海椒4500亩,蔬菜4000亩,中药材2000亩,新栽桑树300亩,果树400亩。培育年初栏生猪50—200头的集约养猪户62户,5—10张的养蚕户7户。狠抓高产粮油基地建设,建立了以双碑村为中心的玉米高产示范片2000亩,核心高产攻关示范片500亩,水稻高产示范片2000亩,核心高产攻关示范片200亩,油菜高产示范片1000亩,核心高产攻关示范片200亩,小麦高产示范片2000亩,核心高产攻关示范片300亩。

【新农村建设】  狠抓了半边庙村市级新农村建设的巩固和完善工作,建村级综合办公楼380平方米,其中,党员活动室40平方米,卫生室40平方米,会议室40平方米,计划生育服务室52平方米,五保老人定居点60平方米,便民超市70平方米。整治维修村级道路4.2公里,整治水渠280米,建山腰蓄水池72口,猪业家园64户。修建新房1440平方米,改扩建房1700平方米。实施红层找水打井70口、安全饮水井67口、大院集中供水1处。初步形成以蚕桑 、养猪为特色的村域经济框架,为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的示点示范作用。

【工商贸易】  2009年,工商贸易态势良好,美亚牧业有限公司在年产值4200万元的基础上,投资70万元对原厂房进行技改,达到年产值6000万元规模。尚乾机砖厂年产红砖1140多万匹,福泉酒厂、床垫、沙发厂、大理石厂等一批小型工业企业,年产值分别在30万元以上。个体工商户发展迅猛,已达660户,实现营业收入540多万元,餐饮、服务等二三产业不断壮大。小城镇建设不断完善,引进业主投资400多万元,对煤炭坝商住楼改造新建住房7000多平方米,场镇南部的小区商品楼8000多平方米,已全面开工。地税、国税收入分别达到72万元、8.2万元,比2008年分别增长8.8%、4.1%。

【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政府发动、村社联动、群众互动和争取上级扶持的原则,先后争取到桂花水库渠系配套资金400多万元,标准粮田建设资金200多万元,分别对镇内3800多米水渠进行完善配套,扩大灌溉面250亩,实施了以牛王庙村为中心的6个村标准粮田建设工程,新修囤水田坎1500米,整治山平塘18口、水渠2400米,建山腰蓄水池58口,修公路3公里,新挖堰塘12口,整治石河堰6处,水渠掏於3800米,病害水库除险加固2处,改造提灌站2处、维修7处。修建生产道2500米、机耕道1400米,建小微水池580口,进一步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

【党建工作】  利用各种形式向广大党员,开展党建思想,党的宗旨,信念、理想教育,集中上党课3次。全年发展新党员22人,预备党员转正28人。全面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开展对村两委班子的民主测评和村三(四)职干部述职述廉活动,31个党支部被测评为优秀,3个村党支部被测评称职。争取到上级扶持资金40万元,为14个农村党支部修建办公室,安装远程教育设施,配置电视、电脑等现代办公设备。建立健全干部管理考核考评等20余个规章制度,以加强行政效能建设为动力,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

【惠民帮扶和民生工程】  2009年,按照政策要求,及时足额向广大农户兑现了粮食直补、综合直补、各类良种补贴和退耕还林资金480多万元。完成农机购置补贴任务4.2万元。近7000人享受了新农合药费报销,总额达25万多元。全面完成了天台村、太平寺、青龙村国债沼气任务150口,周王沟、老桥村新增国债沼气60口。在胡桥村等12个村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打单户井420口,大院集中供水井12口,在独柏等16个村实施红层找水打井596口,有效解决了6400多人的生产、生活用水。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以治理“脏、乱、差、堵”为重点,先后投入资金30多万元,修建港湾站2个,新征垃圾场4.6亩,新设垃圾临时处理点16个,购置果皮箱14个,垃圾清运车4辆,聘请专职保洁员5人。治理河流、塘堰620亩 ,打捞水面漂浮物160多吨,整治排污渠,阴阳沟6800多米。全年召开各种会议12次,发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资料8000多份,层层签订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300份。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第二阶段工作被评为全市十佳乡镇。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为载体,加大“扫黄打非、打黑除恶”力度。全年立刑事案件12起,破获11起,查处治安案件24起18人,成功调解民事案件27起。排查出安全隐患8起,整改8起,接待处置各种信访件28人次。对长期到省级以上的上访人员黄文斗、张长德、蒋家亮因农场承包、农税执法、医疗纠纷长达10多年的上访矛盾于8月份成功化解。

【社会事业】  到2009年,全镇8000多户安装了光纤电视,33个村级广播得到整治维修,电信通讯普及到每个村社。300多平方米的文化站建设全部竣工,社区宣传队配合政府中心工作组织各种文艺演出7次。宝林小学争创省级教育窗口学校正在申请验收,宝林中学共向上级学校输入合格新生240多名,全镇教育质量继续保持一等奖的领先水平。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独生子女奖励1400多户,“三结合”帮扶户120户,计划生育中心户60户,征收历欠社会抚养费265万元。计生服务站达一级站标准,人口出生率为7.08‰。人口自然增长1.28‰,计划生育率87%。为1112户低保对象发放生活补助100多万元。发放临时救灾救济资金12多万元,定期定量补助28万元,优待金8万多元,向部队输送合格新兵22名。

【灾后重建】  受汶川“5.12”强烈地震影响,全镇上下认真落实“两个加快”战略,经认真排查和权威部门鉴定,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争取到上级救灾资金130多万元,分别对326户受灾群众,10户重灾群众的房屋进行了维修加固和灾后重建。争取到拉动内需项目120多万元,实施了对镇计生服务站的改造配套工程,对白塔水库、红土地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实施安居工程14户。

            (徐家乔)

大佛镇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009年,全镇幅员面积69.9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9523亩,比2008年(下同)减少7.1%。森林覆盖率37%;巩固退耕还林504公顷。辖36个村(社区)、365个村(居)民小组,年末总人口43905人;人口出生率7.71‰,增加0.66个千分点。

全镇地方生产总值18501万元,增加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19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345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337万元。粮食总产量1.425万吨,与去年持平;油菜籽产量0.17万吨,增加13%;水果产量240吨,减少4%。养蚕2760张,产茧135吨。出栏生猪50112头、山羊50724只、小家禽27.28万只,肉类总产量4744吨,禽蛋产量1116吨,水产品产量876吨。全镇公路通车里程136公里,增加5.4%。邮电业务总量102万元,增加13.3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完成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84元,增长8%。年末城乡居民存款余额7800万元。普通中学在校生人数1778人,减少19.8%;小学在校生人数2209人,减少41.12%;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建有文化站1个。有卫生医疗机构1个(大佛中心卫生院),有病床位66张,有卫生技术人员106人;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3.8万人,占农民总数的95%。

【优势资源】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逐渐显现出优势产业。其中有投产青花椒5000亩、无公害大棚蔬菜360亩、双低油菜10000亩,海椒、大豆、食菜大荚豌、优质水果等已经发挥出其产业优势。养蚕、山羊、生猪等畜牧业也有较快的发展。中(二)型东禅寺水库水域面积达到3002亩,常年蓄水950万立方米,四周环境清幽,风光旖旎,湖中小岛错落有致,是泛舟、垂钓等旅游休闲之地。修葺扩建后的千年古刹大佛寺,总占地6336平方米,建筑面积5132平方米,寺内佛像众多,雕塑精妙,书法各异,具有较高的佛教文化价值。每日晨钟暮鼓,初一、十五,香烟缭绕,信众不绝。

【农业经济】  2009年,圣寿寺、谢岭场等村的食菜大荚豌播种面积继续扩大,百花桥、响滩子、源柏等村的无公害大棚蔬菜扩大到360亩。童良路、佛堰路等公路沿线19个村引进种植优质水果圆黄梨500亩,其中规模种植4户,面积150亩。全年种植海椒3000亩和反季节海椒400亩,实现产值510万元。引进种植补贤菜50亩,建小桑园面积3760亩,对120万株桑树更新换代。建成大型能繁母猪场3个,培育年出栏3000头以上大型生猪养殖场3个,年出栏1000只以上养鸭专业户20户。全年生猪出栏50112头、存栏37716头;山羊出栏50724只、存栏14721只;小家禽出栏27.28万只、存栏21.62万只,实现畜禽产值8680万元。全镇建有蔬菜、青花椒、海椒、蚕桑、农机、用水户协会等农村专合组织近10个。

【工业商贸与财政金融】  2009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655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1830万元,总产值9010万元,营业收入7208万元,固定资产投入4700万元。逐步形成了以砖瓦建材、竹业开发、酿造产业、木材加工为代表的镇域工业经济格局。机砖厂、竹片厂、宏发家具厂、福泽鞋垫厂、大埝塑料厂等民营工业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经济效益不断增加。财政工作在做到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前提下,保障了重点建设资金的基本需求,消化了部分债务。全年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4万元,占任务的100%。农村信用社等金融企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措施得到加强,不良贷款率进一步下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力度不断加大。年末,全镇存款余额7800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投入资金54万元,整治维修各类堰塘17处,新增蓄水量3.1万立方米,新增灌面118亩,恢复蓄水量1.97万立方米,恢复灌面77亩。排查各类水利设施安全隐患78处,修复垮塌隧洞20处500米,修复整治渠系8000米、暗涵排危50处3350米,检修提灌站18处,新挖扩塘3处,宝剑河大坝加固工程全面竣工。全年完成了S106线至东禅寺水库1.9公里、圣寿寺村4公里、双堰塘村1.8公里、吕河坝村1.3公里水泥路建设。大佛至大埝5.2公里水泥路硬化工程顺利竣工,总投入达到320万元。顺利完成了计生服务站、综合文化站、中心卫生院住院部、派出所等一批国家拉动内需的民生工程建设项目。拆除老街旧房6421平方米,新建房屋10278平方米(其中在建5267平方米)。大佛场镇旧城拆建基本结束。同时,从“治理五乱”着手,加强城镇环境“八化”综合治理,场镇功能不断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荣获市先进乡镇称号。继续落实城镇灾后重建户60户,竣工28户,32户正在建设中。

【惠民工程】  全面落实粮食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及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共兑现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资金258.77万元、良种补贴58.12万元、农机购置补贴17户4万元、“家电下乡”补贴9.8万元。全镇保存的7565亩退耕还林获得国家补助资金174万元,上卡直发到户。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巩固扩面,全镇参合人数达到3.8万人,参合率达到95%。全年有2234名患病群众享受合作医疗药费报销188.2万元。继续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农作物参保面积1.63万亩;育肥猪保险3000头,能繁母猪保险1769头,理赔资金11.8万元。全镇18%的群众参加了农村小额保险,推进工作走在全县前列,荣获资阳市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参保人数奖第三名。全面完成县下达的210口沼气池建设任务,其中国债项目沼气池100口,拉动内需“双新项目”沼气池110口。在大佛寺、宝剑河等7个村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完成单户井1234口,解决了4936人饮水安全问题。对11个村的有线广播网进行整改,投入资金11万元,改变了偏远村社信息闭塞难题。解决了12户农村特困无房户和受灾户的住房问题,共补助工程资金14.4万元。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多种措施促进无业人员就业3200人,占任务的85%,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600人,失业人员就业160人,困难对象就业110人,培训失业人员1300人(次)。全镇纳入城市低保276人,农村低保人口1944人;五保户供养313人,其中集中供养92人,达31.1%;开展大病医疗救助活动,为116人发放医疗救助额10万元。切实做好对残疾人、弱势群体的帮扶和关爱工作,其中扶助残疾人康兴碧规模种植青花椒、西瓜等600亩,实现产值110万元,并带动50名残疾人创业致富。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免除3806名学生的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贫困寄宿生714人。实施光明工程,体现社会温暖。对全镇372名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检查,对30名患者成功施行白内障摘除手术,帮助他们重建了光明。

【党的建设】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工作能力。2009年,镇党委组织了12次中心组集中学习,参学率达95%。采取以会代训等有效形式,加强对镇村干部的政策理论和业务培训。镇党委、政府被县委、县府评为“五好班子”。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年上专题党课3次,以会代训8次,在家党员受教育面达90%以上。共发展新党员27名。按照保持先进性的标准和要求,对3个软弱涣散、工作能力差的村级班子进行了调整,对3个村级班子成员进行集体诫勉谈话,选派了6名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警示教育,建立和完善了预防腐败和廉洁自律的机制和制度,强化了领导责任和部门责任。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全年查处违法案件1起,对3名违纪党员干部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开展社会治安整体联动和整体联防,积极与周边地区开展互防工作。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方针,层层建立责任制,健全五级联防协防网络。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注重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深入推行“说事”制度,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2009年调处各类纠纷18起,打击违法犯罪人员12人,消除安全隐患6起。建立群众工作办公室,强化群众工作和信访工作制度,及时妥善处理上级和领导交办的信访案件。推行主要领导接待日制度,落实镇领导包案责任制,对重点信访人员进行重点稳控。全年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362件(次),其中主要领导亲自接待处理47件(次)。

【社会事业】  注重农村新技术培训和推广,全年开展技术培训9场次,参训人数650人以上,扶持科技示范户50户。抓好“三教”统筹,全面落实农村“两免一补”政策。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100%。狠抓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大佛中学本科硬上线50人,在全县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继续执行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独生子女奖励政策,推行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制度,变处罚多生为奖励少生,切实转变人民群众的婚育观念。2009年,全镇落实计生家庭奖扶对象353人,发放奖扶资金25.416万元;独生子女父母奖励1320户2640人,发放奖励金7.4718万元;计划生育特别扶助12户17人,发放特扶资金2.04万元。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全镇实现计生率81.69%,人口自然增长率1.93‰。坚持做好优抚对象的安抚工作和退伍专业人员安置工作。全年发放优抚资金86万元,节日期间走访优抚对象30户,发放慰问款物6万元。开展救灾救济,发放救灾款23万元、救灾棉絮100床、衣服600件。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并实行动态管理。加强五保供养工作,发放五保供养资金52万元。以民兵预备役工作为重点,做好训练、执勤、救灾、兵员征集等工作。建立民兵应急分队1个40人,2009年,向部队输送合格兵源18人,超额完成上级下达任务。抓劳动技能培训和再就业工作。2009年培训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人员380人,农民工用工企业在岗培训260人。全年劳务输出1.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亿元。

(张洪能)

良安镇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009年,全镇幅员面积88.6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043亩,比2008年(下同)减少0.12%。森林覆盖率38.3%。辖39个村﹙社区﹚、323个村(居)民小组,年末总人口52885人,人口出生率6.32‰,减少1.82个千分点。

全镇地方生产总值23122万元,增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083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04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135万元。粮食总产量24805吨,增9.27%;油菜籽产量1680吨,减0.77%;水果产量795吨,增7%;养蚕产茧1680吨。生猪出栏73568头,山羊出栏58728只,小家禽出栏391836只。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169元,增6.46%。

全镇公路通车里程295公里,增13%;邮电业务总量509万元,增20.6%;地方一般性预算收入完成2314.7万元,增44%。

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009年1500人,减9.58%;小学在校学生2733人,减20.15%;学龄儿童入学率100%。镇有文化站1个;有卫生机构1个,病床位98张,有卫生技术人员53人,分别增145%、9%。 

【农业综合开发】  2009年建立起老佛堂村水稻膜栽培新技术实验田50亩,东风村高产玉米示范片70亩,周家湾、燕窝、小刘庵、猫儿沟蔬菜基地200亩。开展了以五通庙林果、小刘庵村高产粮油、周家湾蔬菜技术基地专项培训,使早育秧推广率达100%,早育保姆利用率达90%,实施农作物地膜节水覆盖80%以上。推广方格簇蚕桑养殖1.5万片,改造蚕室300平方米,品种桑改良40亩。发展规模生猪养殖重专户52户,新增(扩建)养兔场3个、养鸡场3个。创建水产无公害养殖基地4处,共计186亩,新增产值200余万元。按时足额发放粮种补贴、补助金80万元,累计发放各类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460余万元。加大农机新技术、新机械手的推广和培训力度,成立良安镇农机专业合作社,全面完成辖区内650千瓦电流站维护。

【工业商贸】  乡镇企业以北晨米业、川王印务、廊柱厂、酒厂、机砖厂等为龙头企业,以大东建筑有限公司为主的建筑业蓬勃发展;服务业以邮政、电信、金融、保险、教育、卫生、交通运输业为主;桑都连锁、农资连锁遍布全镇,发展个体工商户1728户,餐饮休闲娱乐业发达,实现商贸总值8964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完成东风村、五通庙(3处大院)集中供水改造和800口安全饮水井施工任务。完成以石河埝为重点的一线水利建设,总投资188万元,建成各类水利工程51处,蓄水29.6万立方米,恢复蓄水30.3万平方米,灌面1430亩。编制完成小(一)、(二)型水库防洪项目方案,检查、排除安全隐患23处,确保水利设施安全。投资700余万元的良安——螺蛳垭9.2公里出境公路完成改造,新建通村公路9条,24.5公里,先后投入13万元对良安—红泉、生民—老鹰寨、双龙庙—莲花3条共计18公里群养公路进行了整治,完成了古—乐路9.7公里的油路铺设。

【党的建设】  2009年,镇党委集中组织专项学习18次,参学人员1380人次。镇党委成员成立调研小组,分别对39个行政村(社区)以及28个驻镇单位开展了调研走访,形成调研报告8篇,撰写心得体会125篇,制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栏”2块。民主评议的党员193人次,授予优秀党员称号78人。组织开展了创建“党员致富示范户”活动,建立“农村科技示范基地”和“五进村”制度。2009年共发展党员24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20名,各党支部共举办培训班13次,培训活动骨干分子218人,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发放了《流动党员活动证》。

【惠民工程】  2009年全面完成省、市、县安排的12项“惠民行动”。城镇低保符合条件的保障面达100%,月人均补助120元,农村低保人员2204人,比2008年增加724人,月人均补助60元。为农村新农全住院病员报销医疗费用2945人,人均医疗救助1069元。解决特困农村无房及危房户12户,残疾人危房改造2户。实施“光明工程”,为18例白内障患者成功实施手术。顺利通过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优美乡镇创建活动的验收。在环境治理和优美乡镇创建活动中,先后印发《良安镇场镇环境卫生秩序自治公约》等宣传资料1.35万册(份),集中开展爱卫运动8次,清理和埋设污水管道400米,治理河道5次6320米,清理垃圾和污物2540吨,治理脏、乱、差户数1569户。镇以高效、便民、规范、廉洁为宗旨建立了县第一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印制《服务指南》、《办事流程》等各类资料2000余份,极大的方便了办事群众,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009年镇党委、镇政府,狠抓信访维稳、平安创建工作,与各村、各单位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责任落实到人,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纳入全年综合目标考核。全年,信访办接待群众来访48件,共计1256人,已妥善处理44件,尚在处理中的4件。同时加大对重点人员的排查力度,改变被动接待为主动上门服务的工作方式,落实每周零报告制度,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全年无一例越级上访或因上访造成矛盾纠纷恶化现象发生。全年各村组排查闹顿纠纷56起,调解55起,调解成功54起,调解成功率达98%。

【社会事业】  全面贯彻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义务教育率100%。建立合作医疗村级定点卫生室,完成了良安镇中心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就医条件和就医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步推进,全镇参合农民43535人,参合率92.8%。严格婚姻登记制度,依法办理结婚登记679件,离婚登记75件,调解各类家庭纠纷14起。殡葬改革工作进一步加强,处理违法土葬人员315人,收取罚款20.85万元。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开展生殖健康服务和计生“三结合”活动,全面落实计生奖励扶助政策,2009年计划生育率 87.9%。拓宽就业渠道,新增就业16人,安置返乡农民28人。

(李  东)

金顺镇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009年,全镇幅员面积59.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0042亩,森林覆盖率31%。辖26个村、232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小组,年末总人口38837人;人口出生率6.9‰,增0.5个千分点。

全镇地方生产总值14683万元,比2008年(下同)增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39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08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436万元。粮食总产量16774吨,减0.15%;油菜籽产量1050吨,增13.76%;水果产量230吨;养蚕产茧100吨,增1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315元,增10.24%。

全镇公路通车里程272.51公里,增3.2%。邮电业务总量6580万元,增2.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48万元,增3.4%。

普通中学在校生1037人,增4.0%;小学在校生2227人,增8.7%;学龄儿童入学率100%。镇有文化馆(站)1个。有卫生机构1个,有病床位26张,有卫生技术人员20人;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32686人,增长5%,占农民总数的86.7%。

【农业经济】  大力发展养殖重专户达215户,其中生猪养殖专业户174户(年出栏20头以上的148户、 50头以上的20户、 100头以上的6户),养羊专业户25户(年出栏30头以上4户、20头以上21户),小家禽养殖专业户16户(年出栏5000只以上的3户、3000只以上的5户、1000只以上的8户)。全镇年生猪出栏47887头,山羊出栏34827只,小家禽出栏20.78万只。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突出发展油菜、大豆等经济作物。大力引导业主开发特色产业,建成年产值达45万元的优质姬菇示范基地,发展大头菜示范片250亩,秋海椒示范片400亩,农产品比较效益大幅提升。加强现有桑树资源管护,新发展桑园350亩。大力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加强养蚕设施消毒和蚕病防控。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输出组织化程度,全年转移劳动力1.2万余人。继续深化耕作制度改革,大力推广中厢、宽厢带植技术和套种技术,深入推广抗旱节本高产技术,注重农作物病、草、虫、鼠害防治。加强1500亩退耕还林地后期管理,实施荒山造林350亩,全面完成林权颁证工作,兑现退耕还林直补42.85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完成场镇新街67户居民旧房改造,建筑面积达6742.5平方米。多方筹资40余万元硬化场尾断头路460米。建设居民小区3处,其中两处竣工、一处在建。乡镇客运站、文化站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落实责任主体,增设卫生设施,城乡环境明显改善。“打通出境道,建设村级道,形成交通网”,金冯公路进入全线施工阶段。完成了磬子山村、玉河沟村、魁山村、公寺镇村水泥路建设8.51公里,打通了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出境道,形成14个村水泥公路交通网。整治生太路,推进村道、社道建设,保证了镇、村、社道路面畅通。狠抓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及病险水利工程整治。全年完成各类水利工程建设46处,累计投入资金52万元。同时,争取到国家水利资金240万元,为来年整治胡家沟、玉河沟、金石坎水库堤坝、水闸和猫儿寨水库管理站外公路、瓦屋山引洪渠,确保全镇人民生产生活用水打下了基础。全年完成国债沼气池建设240口,省债沼气池建设150口。完成饮水安全工程打井537口,红层找水井484口,基本解决7542人饮水困难。狠抓农房改造,完成农房建设137户,建筑面积2.49万平方米。

【社会事业】  实施就业促进工作,全年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人,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5人;组织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教育系统培训189人,参加县级技能培训246人,县高级职业学校培训147人,扶贫劳务培训120人,农民工实用技术培训2460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全年纳入城镇低保68户91人,享受低保金10.71万元;纳入农村低保637户813人,享受低保金32.19万元;为2010年扩保542户607人。发放五保户供养费30.55万元,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城镇人口参保67人,中学生、小学生参保3008人。开展困难群众救助,实施城乡医疗救助47人次,发放救助金3.5万元;实施临时救助100余人次,发放救助金1.5万元,兑现优抚款7.9万元;对8名生活困难的白内障患者施行了手术。开展送温暖慰问活动,在元旦、春节、重阳、国庆等重要节日慰问困难群众500余人次。落实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继续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1392名独生子女父母发放奖扶金3.9万元;落实256人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发放奖扶金18万元;落实关爱女孩慰问金1.25万元,帮扶独生女孩户85户,资助贫困女孩34人,救助贫困母亲1人;落实“三结合”资金1万元,帮扶“三结合”户360户。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加强村民自治和计划生育管理,严控人口过快增长。全年出生258人,出生率6.9‰,符合政策生育211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81.8%,死亡255人,死亡率6.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8‰。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镇卫生院全面投入使用,各村卫生站建设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等各类传染疾病防疫工作扎实,年内无重大流行性疾病发生。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加快,14个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有线电视入户率50%。实施百姓安居工程,为10户农村特困无房户发放补助资金12万元。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建立起“说事”制度、“干部大下访、大接访”工作机制,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更加畅通,全年接待来信来访86件,化解82件,化解率95%,实现了建国60周年以及省、市、县“两会”等重点时期“零进京、零上访”目标。开展“治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特殊人群的监控、转化工作,全年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0余件。加强公共安全监管,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场所安全整治活动,着力消除安全隐患。加强食品、药品、饮食卫生监督管理,防止了有损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事件发生。定期对道路交通、烟花爆竹经营店、建筑企业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提高。全年未发生重大政治、经济和人身伤害责任事故。

【行政效能建设】  以加强和提升执政能力为重点,组织镇、村干部认真参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培训镇、村干部近1200人次。坚持职工学习制度,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和行政综合素质。规范政府管理行为、行政行为,完善机关各项管理制度,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确保政令畅通,提高了行政效能。深入开展党性党纪党风教育和警示教育,落实党员廉政建设责任制,教育、督促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广泛听取党代表、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办理县、镇人代会及闭会期间代表建议12件。

(杨  光)

中和场镇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009年,全镇幅员面积4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087亩,与2008年基本持平;森林覆盖率36.5%。辖18个村、149个村民(居民)小组,其中居民小组2个。年末总人口26220人;人口出生率下降为7.12‰,减13.87个千分点。

全镇地方生产总值10347万元,较2008年(下同)增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43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1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294万元。粮食总产量11438吨,增6.9%;油菜籽产量993吨,水果产量480吨,基本持平。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377元,增10.4%。

2009年,全镇公路通车里程77.3公里,新增15公里,增24%。邮电业务总量11.2万元,增1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82万元,增32.6%。

普通中学在校生471人,减30%;小学在校生1329人,增13%;学龄儿童入学率100%。镇有文化站1个。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23个,有病床位20张,有卫生技术人员39人,略有增长;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23799人,增8%,占农民总数的95.7%。   

【农业综合开发】  在3月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农业新技术培训,采用多媒体教学向农民宣讲了中和场镇主要农作物的“健身高产栽培技术”、“作物配方施肥技术”、“作物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水稻旱育秧和大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等实用技术,累计培训1160余人次。镇农业服务中心落实了“配方施肥”、“双三O麦—玉—豆”等实用技术和“秋海椒”、“秋四季豆”、“水果”等种类的农业科技示范户110户。在魏家坝村落实水稻高产创建集中示范片52亩,在全县二化螟、稻曲病大发生的情况下,平均亩产仍然达到600公斤,较大面积亩平增产20%左右。在卖柴垭、印盒村、黄岭村、魏家坝村规划落实双三O麦—玉—豆种植模式1000亩,为全镇产业结构调整和晚秋开发走出了一条新路。

全镇猪、羊、兔专业合作社运行良好,镇争取县产业扶贫资金20万元,对镇内养兔大户给予扶持补助,新增养兔大户30户。全年生猪出栏40134头,山羊出栏28151只,小家禽(鸡鸭鹅兔)出栏300347只,其中兔35476只。畜牧业人均增收180元。

【金融保险】  2009年中和场镇信用社存款余额6136万元,发放贷款1994万元。邮政储蓄5100万元。中国人寿保险中和服务点发展新客户560户,保险费达43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  全镇修建水泥路6公里,新修社级道路9公里,4个村断头路建设已全面完成并通车。挂谭路中谭段建设已筹资金150余万元,进入招标阶段。环北路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面完成。在太平村规划修建拦河堰2处,屯水田埂1500米,山平塘3口,建桥4座。依托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共打机井362口,建集中供水站6处,解决了32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红层找水项目,新打机井610口。

【党的建设】  发展新党员16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5人。加强外出务工党员的联系,实行动态管理,对全镇148名流动党员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参加务工地党组织活动。

【惠民工程】  2009年对全镇贫困人口生活状况进行详细摸底调查,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的程序严格审查低保领取人员资格。新增农村低保449人,累计417户1075人,月人均补助50元;新增城镇低保11人,月人均补助150元。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共发放救助金2.1万元,资助贫困人口缴纳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费31620元。实施光明工程10例,完成了全年任务。发放解三难经费1.5万元,困难救助经费13.6万元。发放特殊党费补贴11万元,再次补助25户灾后农房重建户。发放灾后农房维修加固资金112.8万元,为灾后农民房屋维修加固提供了资金保障。实施安居工程10户,获补助12万元。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镇党委、政府年初与各村、镇直各单位相继签订了《2009年度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保持“平安村”目标责任书》、《禁毒目标责任书》。按照“五五普法”规划,广泛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共发放普法知识读本2500余册,宣传资料1.4万余份,书写标语35幅。并组织综治办、计生办、民政办、农服中心、学校、网络中心、畜牧站等单位进行法制宣传。坚持“矛盾排调并重,强化处理”的原则,全年全镇共调解矛盾纠纷29件,调解成功率100%。配合公安机关刑事拘留8人,治安处罚8人。

【社会事业】  2009年,全镇对3757名农村特困学生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提供免费教科书,向559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提供了生活补助20.79万元。完成残疾儿童特殊教育在校生任务19人。小学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中考取得较好成绩,重点高中升学人数达到38人。全年开展四次计划生育“三查”工作,在家“三查”人数达100%,计4032人。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及时率100%。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207人,持证率100%。全年出生174人,死亡19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为7.12‰,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84.48%。同时加大计生工作行政执法力度,全年立案204人,处罚201人,征收社会抚养费170余万元。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2009年,镇党委、政府带领干部群众,以“六大行动”为主线,强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第一阶段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十佳乡镇”之一和年度先进乡镇。全年共计投入资金57.1万元,新建垃圾池7个,新增果皮箱20个,宣传黑板6个,商贸街130米,街道裸露地面680平方米,硬化农贸市场4020平方米。共清理场镇垃圾60多吨,整治卫生死角11处,规范店招广告牌20个,治理河道污染3公里。同时发动、督促村社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强化宣传、督促、检查力度,全镇城乡环境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

(邓玉文)

劳动镇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009年,全镇幅员面积6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683亩,森林覆盖率36%,巩固退耕还林330公顷。辖31个村、331个村民小组,年末总人口39687人,人口出生率7.13‰,比2008年减少0.31个千分点。

全镇地方生产总值16302万元,比2008年(下同)增加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34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62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106万元。工业生产总值实现829万元,增长16%。粮食总产量18827吨,增长4.4%;油菜籽产量1450吨,增长14.2%,水果产量500吨,减3%,养蚕2850张,产茧167吨,增长26.5%。农民人均纯收入4337元,增加453元,增长11.7%。

全镇新建通畅公路9公里。邮电业务总量1万元,增长0.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11万元。普通中学在校生720人,小学在校生155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有文化站1个,卫生医疗机构1个,病床位12张,卫生技术人员13人。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5302人,占农民总数的89%。

【红色旅游资源】  劳动镇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陈毅元帅的故乡。陈毅旧居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全国红色旅游AAAA级景区之一。交通方便,乐黄路旅游专线距县城15公里。森林覆盖率36%,生态环境宜人。帅府矿泉水、仲弘藕粉、风水梨、枇杷、皮球桃、劳动花炮等一系列旅游产品具有较强优势。

【农业综合开发】  2009年,借助全县重点推进蚕桑“一园三带”建设良好机遇,抓“乐黄路”蚕桑产业带发展。全镇嫁接良桑250万株,新建专用大蚕房31处,新建山蚕共育室4处,推广省力化养蚕配套设施235户,开展养蚕新技术培训4125人次,全年共发种2850张,产茧167吨,实现产值137万余元。以“户办增收工程”为载体,抓“养殖家园”和“养殖小区”建设,推行“六方合作+保险”模式,引导和扶持农户集中成片发展,提升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畜禽及其产品质量,增加畜牧业经济效益。全年生猪出栏4.59万头,存栏1.474万头,分别比2008年(下同)减少3.9%、83.8%;山羊出栏4.19万只,减少25.2%,山羊存栏1.6万只,减少20.8%;小家禽出栏26.7万只,增长6.6%,存栏26万只,增长4.6%。全年举办农村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10次,培训农民1万余人次,劳务输出和转移农村劳动力1.3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9100余万元。依托“红色旅游”建设,配合县推进陈毅旧居“AAAA”级景区建设,在景区发展农家乐10家,在旧居村周边沿线补植皮球桃、六月脆梨和橘橙七号600余亩,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初具规模。

【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完成民胜至小拱桥、民胜粮站至劳动大桥水泥路建设7公里,配合县交通局完成了乐黄路过境7.8公里油路建设中的房屋拆迁。加快省级和县级两个土地整理项目的作业设计进度,完成了涉及旧居村等6个村1.23万亩耕地的土地整理前期实地勘察和测绘。新建和改建各类水利设施30余处,新增蓄水10余万方,新增灌面500余亩。新建单户井2500口,解决和改善7000余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3万余元维修渠道5000米,争取项目资金200余万元完成了7处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程。对场镇街道进行整治,新建垃圾池4座,置果皮箱40个,铺人行道彩砖9000余平方米,新安路灯26盏,栽绿化树178棵;投资100余万元,将900米的街道建成了全县乡镇第一条沥青混凝土街道。建成高产稳产农田4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平方公里,落实森林管护1.19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3300亩。

【新农村建设】  2009年,抓住AAAA级景区建设的契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在乐黄路沿线村及旧居村进行农房风貌整治及道路硬化,完成便民路0.5公里,硬化院坝19户,面积900㎡,农房风貌整治39户,发展莲藕30余亩,加强了景区周边近600亩优质水果的科学管护。

【民生工程】  开展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0人,下岗失业人员71人和失地无业农民20人实现了再就业。为4500余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259人。新建敬老院1座,新增床位60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合1478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5302人,农业人口参合率达94.1%,落实参合资金70.6万元。完成无房户建房10户,实现通广播电视的村2个,新建沼气池210口。落实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兑现政策,全镇兑现粮食补贴143.36万元,农业综合直补面积33803亩,兑现补贴金额145.25万元。

【城乡环境治理】  全镇新建垃圾库4个、果皮箱40个。由业主投入13万余元,政府补助7万元,完成了劳动综合市场标准化建设。拆除街道违章建筑物3处、89平方米,拆除乱搭建棚子54处、500余平方米,取缔公路沿线、场镇乱贴乱挂广告标语28幅。对货车、客车、出租车、摩托车分类划出停放地点,在场镇街道新划交通标识线300米,制作车辆停放标识牌8块,设非机动车停放护栏130余米。利用省级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在场镇新规划建沼气池50口,在农村建沼气池160口。加大水葫芦治理力度,组织群众对主要河流清理水葫芦5.8千米。全镇初步达到了“渣子归库、摊子归市、车子归位、棚子规范、牌子归栏”的目标。劳动镇被县推荐为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百强镇,旧居、庙山、送家沟3个村被县推荐为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先进村。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全年排查不稳定因素32起,办理上级交办的信访件17件,接访群众150余人次,下访141人次,息访息诉率达95%,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群众满意率98%以上,实现了上访零到省、进京目标。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重点对劳动花炮厂、岔岔河水库、劳动老街、道路桥梁、陈毅旧居、学校等区域的险情进行排查和监管。全年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未出现一例人员死亡事件。

【社会事业】  2009年,小学生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初中学生入学率达到98.6%,在全县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中,劳动镇初级中学、明德九义校获一等奖,新观音初中获三等奖。在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中,新观音小学、劳动小学获二等奖。进一步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生工作新机制,对育龄妇女开展“三送”、“三上门”活动。全镇共落实计生奖扶对象292人、特扶对象15人,发放奖扶资金228240元、计生“三结合”帮扶资金11000元,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302万元。全镇出生人口283人,其中政策内生育243人,人口出生率为7.18‰,计划生育率85.87%。全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5302人,参合率93.8%。加强新农合资金管理,确保参合农民门诊费、住院费及时报销,全镇报销门诊医疗费46.5万元、住院医疗费89.8万元,未发生一起医疗纠纷事件。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和犬只免疫,未出现一例流行病致人死亡事件。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全镇建成“农家书屋”8个,取缔黑网吧1个,完成了2个村的广播“村村通”工程建设。严厉打击非法安装“小锅盖”行为,规范了文化广电市场秩序。

【党的建设】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抓好党建,提高党委和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照“五好”乡镇党委的要求,加强了班子自身建设、村级干部队伍培训和组织建设,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干部队伍。抓了党员发展和远程教育基地建设。对党员干部进行了政治思想、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及勤政廉政教育培训。

【行政效能建设】  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组织领导,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镇机关加强效能建设的实施意见》和《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责任追究制》、《量化责任制》、《会议学习制》五项行政效能制度。强化干部管理,制定了机关职工管理办法和镇村(社区)干部管理办法,要求镇村干部按自身工作职责,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保证工作高效运转。

(段长林)

中天镇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009年,全镇幅员面积52.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9404亩,森林覆盖率29.6%;保存退耕还林面积166.7公顷。辖26个村(社区)、197个村(居)民小组,年末总人口30468人;人口出生率9.73‰,增3.05个千分点。

全镇地方生产总值38559万元,增1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655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2963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941万元。粮食总产量1.6705万吨,比2008年(下同)减7.7%;油菜籽产量0.154万吨,增2.7%;水果产量1700吨,增64.3%。养蚕4967张,产茧152吨。生猪出栏60307头,增4.4%;羊出栏53734只,减3%;小家禽出栏434359只,增32.67%。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472元,增11.67%。

全镇公路通车里程157.69公里,增13.5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03.95万元,减9.62%。

普通中学在校生487人,增2.2%;小学在校生1078人,减2.5%;学龄儿童入学率100%。镇有综合文化站1个。有卫生机构2个(其中:民营1个),有病床位60张,有卫生技术人员26人,分别增4%、50%;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26660人,增长3%,占农民总数的98%。

【党建工作】  2009年,全镇有36个中共党支部,其中村党支部25个,社区党支部1个,机关支部1个,学校支部5个,退休支部3个,企业支部1个,全年共发展党员26名。2009年镇党委被县委表彰为“五好”党委,1个村党支部、1个社区党支部被表彰为“五好”村(社区)党组织。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各项活动。推进“党员致富带富工程”,生猪、渔业、蚕桑、蔬菜等各种类型的示范基地不断拓展,涌现出一批批党员致富带富的典型。大楼湾村党支部书记陈万仕承包阳化河中天段搞水产养殖,年收入达10万元。在他的带领下全村30余户农户利用山坪塘、稻田养鱼150亩,创利润15万余元;种植榨菜1000亩,发展林果业600亩,当年人均收入达到4500元,比上年增长600元。团灯坝村3社党员吴通江自办母猪养殖场,养母猪10头。在他的带动下,全社年出栏生猪30头以上的户数达28户,创利润25.2万元,全村出栏生猪3000余头。该村养殖大户宋道虎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

【工业园区建设】  加快镇办工业园区建设,园区一期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二期主体工程、园区道路硬化工程、绿化工程正在加紧实施中。重点发展酿造业,增大工业经济总量。全镇累计建成酿造企业2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由上年的9家发展到12家,新增占地68亩,扩大了厂区规模,全年加工海椒、青菜、榨菜达到6万吨,同比增长48%,产值14368万元,同比增长46%。酿造园区企业实行“公司+农户+基地”的订单农业经济运作模式,建成榨菜基地10000亩,优质海椒基地10000亩。建成的牧旺农业科技示范园占地700亩初显成效,其中优质农业园480亩,种植花魔芋480亩、间作油桐5万株;在建的白乌鱼生态养殖场依托金土地项目,规模达到220亩。

【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利用国债项目资金120万元实施童中线路改造已全面结束。建成计生服务站435平方米,总投资68万元;建成综合文化站工程317平方米,投入资金40万元;建成港湾站2个,投入资金10万元,已竣工投入使用。为解决群众就医难,投资90万元,新建有综合医疗水平的卫生院1个。投资20万元完成汪家桥水库道路整治工程。派出所基础建设已开工。在天灯等5个村实施土地整理项目,面积5000亩,已完成4671亩,新增耕地470亩。建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4600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平方公里。完成森林管护面积1.07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500亩。

【惠民工程】  2009年,城镇新增就业52人,其中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2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2人。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150人,实用技术培训1.35万人。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411人。完成中等职业学校招生80人,超任务10人。解决城镇低保累计月人均补助130元,农村低保累计月人均补助50元,均通过银行按时足额发放到低保人员卡上。五保供养对象集中供养率达25%,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662人,农民参加合作医疗达95%。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实现100%,无婴儿死亡。完成农村特困群众危房减灾安居工程11户,实现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12个,完成农村新建沼气池210口,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大院集中供水6处、单户井837口,安排慰问金3000元慰问困难职工3名。完成通村公路18.79公里,新修水泥路15.79公里、泥结碎石路3公里。完成丝乐公路筹资任务380万元。

【农业结构调整】  2009年,在天灯村、普照村建“三百工程”核心示范片1500亩,其中旱育秧800亩。在天灯、普照、井市、青棡、团灯坝、青山村等15个村实施优质玉米基地建设项目6000亩。建高产示范片2.7万亩,其中旱育秧9000亩。建优质玉米示范基地6000亩,麦、玉、豆示范片3000亩,优质稻示范片6000亩,优质菜示范片3000亩。以大楼湾村为核心,推广机插秧600亩。完成科技示范工程物质补助、经费补助70万元。全年发蚕种4967张,产茧57.6吨,培植养蚕大户33户,建大户专用标准化蚕房3处。完成1个村蚕桑“一村一品”建设,补建专用标准化大蚕房15处。

【社会事业】  2008年10月—2009年9月,全镇共出生233人,其中符合政策生育199人,查处违法生育34人,计生率为85.4%。享受奖扶对象385人,为独生子女父母奖励2082人。全年发放救济款10.9万元,“5.12”地震危房加固资金94.8万元。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10户,优抚对象安身工程1户,解决30余人二次医疗报销3万余元。开展优抚自立工程,帮扶养猪户20户,共送猪40头、饲料40包到各养猪户。落实城镇低保148户,农村低保711户,均按标准发放低保金。建有文化站1个,党员电教室14个,农家书屋2个。

【城乡环境治理】  开展场镇环境整治,拆除不规范棚架10处、不规范广告56处,清理“牛皮癣”265处。取缔以路代市,规范了市场、摊位。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整治河道15千米,打捞水葫芦3700吨,取缔网箱养鱼150口,新建农村沼气池210口,卫生厕60个。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清理村组道路沿途白色污染、建筑垃圾50公里,整治农村庭院5000户。硬化市场9000平方米,在场镇新建公厕2个、化粪池29口,硬化街面5000平方米。新增停车位20个,斑马线20米。新建垃圾场库2处,整治排水沟200米,购买垃圾车2辆,垃圾箱30个,安装路灯30盏。发放环保宣传资料18000余份,张贴、悬挂宣传标语15幅,办板报、墙报6期,上报信息40条,出动宣传车60台次,与居民签订《门前四包责任制》1000份。

(倪焱)

佛星镇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009年,全镇幅员面积6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6377亩,与上年持平;森林覆盖率37.9%。辖27个村、196个村(居)民小组,2009年末总人口32591人;人口出生率1.7‰。

2009年全镇地方生产总值16059万元,比2008年(下同)增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06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72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681万元。粮食总产量21050吨,增8%;油菜籽产量1550吨,减8%;水果产量240吨,增7%。养蚕9423张,产茧187吨,分别增0.418%、减5%。出栏生猪6.3万头,增11%;出栏山羊4.72万只,增18.4%;出栏小家禽33.57万只,减16.3%。肉类总产量6451吨,增16.2%;禽蛋产量1734吨,增14%;水产品产量763吨,增10%。

2009年全镇公路通车里程29公里,增10.5%。邮电业务总1820万元,增4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66.77万元。

2009年普通中学在校生814人,增4.1%;学龄儿童入学率98%。镇有文化站1个。有卫生院1个,病床位35张,卫生技术人员52人;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29077人,增5.92%,占农民总数的97%。

【农业经济】  2009年,突出种植业、养殖业重点,以发展粮食生产为主。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3万亩,其中种植水稻15065亩,小麦13300亩,玉米15700亩,红苕13000亩,大豆10000亩,豌葫豆4000亩,洋芋1935亩;播种油料作物14000亩,其中油菜籽11000亩,花生3000亩;同时发展蔬菜8000亩。以养猪为主,大力发展养殖业,建立起恒大、龙口、星源、乾坤、佛星、大川等6个养殖场。全年出栏生猪6.3万头,山羊4.72万只,兔6.18万只,牛169头,小家禽33.57万只,养蜂467箱。全年肉类总产量6451吨,禽蛋产量1734吨,水产品产量763吨。全镇畜牧业实现产值9800万元。积极推行小蚕共育和“公司+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模式,变三季饲养为四季饲养,全年养蚕户1850户,发种5250张,小蚕商品化饲养2800张,良桑嫁接1万株,产茧187吨,实现茧款收入280万元。

【工业商贸与财税金融】  2009年,全镇实现工业企业总产值2643万元,增17.83%。乡镇企业带动劳动力就地转移550人,实现劳务收入500万元。全镇有佛星、牌楼、中兴三个信用合作社,2009年存款余额8456万元,增11%,贷款余额2700万元,增18%。实现财政收入366.77万元,属上级财政转移支付。

【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完成通畅工程12.5公里,其中佛星村1公里,马桑坡村、龙王庙村、吴氏祠村共7公里,中石路4.5公里,占任务8.2公里的152%。新挖蓄水池85口,山平塘维修22处,新修屯水田埂15处,改土120亩。整治机耕道5公里、田间路63公里。打应急井142口。对全镇的农机手进行了为期35天的培训,机耕作业面积1.5万亩。新建垃圾库3个,增加市场摊点14个,建立了垃圾定期清运制度,坚持每个星期清运一次,确保了街道畅通、整洁。

【党的建设】  2009年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以中央、省、市、县重要文件,讲话及党的十七大为主要学习内容。镇党委委员1人参加了县委党校为期1个月的科级干部培训。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和新党员培训班3期,培训52人次,发展入党积极分子81人,发展新党员27人。在16个村建立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地,加大了党员干部的培训和教育力度。

【惠民工程】  2009年,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五保”做到了应保尽保。全镇城市低保85户,116人,农村低保1170户,1373人。发放粮食直补40.73万元,综合直补260.17万元,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61万元。政策性农业保险完成种植业保险24143亩,上缴保险费15.1万元,赔付金额19.4万元;养殖业入保生猪4700头,上缴保费4.9万元,赔付金额19万元。指导帮助灾民开展灾后重建。全镇农房重建完成29户,帮助10户无房户落实安居工程,发放灾后重建款56.5万元,维修加固受损房640户,发放维修加固款103.2万元。实施生活救助99人,发放救灾粮10900公斤、救助金和困难补助金72.6万元,确保受灾群众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全镇向青海玉树灾区捐款达2.4万元,并及时足额将所捐款物上缴到县。同时组织4人的抗震救灾队伍开往青海玉树灾区参加抗震救灾。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落实综合治理措施,设立调处机构,书写平安创建警示标牌,评选平安家庭6500余户,27个行政村全部被评为平安村。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矛盾的长效机制,落实领导干部包案责任制,全年排查处理不稳定案件8件,调解矛盾纠纷325件。加强安全隐患和地质灾害排查,及时排除隐患,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开展创建“无毒乡镇”工作,加大禁毒和预防艾滋病工作力度,实现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目标。

【社会事业】  2009年,人口出生率0.12%,自然增长率0.27%。建立计生“三结合”帮扶基地1个(观音岩村),投入资金2万元,帮扶计划生育户300户。独生子女父母奖励等利益导向机制基本形成,全镇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共3221人,年奖励79200元,全镇计划生育率达85.5%。巩固“两基”教育成果,小学入学率达98%,初中升高中达172人,升学率达91%,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镇中心卫生院住院楼主体工程全面竣工。广播、电视通村率达100%。全面实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完成了27个行政村村级财务村帐镇管建章立制工作。全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29077人,参合率达到97%。全年共报销住院病人2000人次,报销金额100余万元。

(代兵)

蟠龙镇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009年,全镇幅员面积39.8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043亩,与2008年(下同)基本持平,森林覆盖率42%,保持退耕还林面积287公顷。辖14个村、 179个村民小组。年末总人口20002人,增1255人;人口出生率9.5‰,增1.2个千分点。

全镇地方生产总值8544万元,比2008年(下同)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22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66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356万元。粮食总产量8137吨,油菜籽产量620吨,水果产量400吨。出栏生猪26838头、牛314头、羊2.3万只、小家禽17.3万只,肉类总产量2802吨,禽蛋产量1391吨,水产品853吨。种植蔬菜3000亩,总产2400吨,种植饲料4500亩。养蚕2150张,产茧113吨,实现蚕茧产值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71元。

全镇公路通车里程61.78公里,增加10.5%。邮电业务总量43.45万元,增加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24.39万元,增加230%。

普通中学在校生415人,减少4.6%;小学在校生605人, 减少18.13 %;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提高1个百分点。镇有文化站1个。有卫生机构1个,有病床位9张,有卫生技术人员11人;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17522人,占农民总数的95%。

【特色资源】  蟠龙镇地处乐至、安居、安岳三县交界处,为周边三县12个乡镇的物资贸易集散地。镇内有古刹、古桥、古墓、古洞、古道、古树等古韵今风;有五马归槽、藏龙洞、麻子滩、龙宫琴声、躲儿洞、金兔寺、张五麻子柏树、鸡公石与鸡婆石、石锣与石鼓、黄门侍郎与槐花仙子等蟠龙风情,有古刹石匣寺、蟠龙湖等旅游景点。近几年发展的黄花梨、布郎李、皮球桃、日本甜柿、八月脆桃、枇杷等名优特林果产品已陆续投产上市。

【农业综合开发】  巩固蚕桑基地建设。2009年发蚕种2150张,蚕茧产值86万元。建成了6、7、8、13四个蚕桑重点村,加快了桑树、蚕房、蚕具等设施建设,逐步推行“小蚕商业化、大蚕共育化、上簇自动化、经营规模化、养殖科学化”和联户经营模式。全镇能源建设投资46万元,完成山平塘掏淤、囤水田建设2.1万立方米,解决灌溉面积600多亩,新打安全饮水井390口,集中供水工程14处。推进畜牧业“千万工程”。新发展饲养20头以上母猪大户2户,年出栏育肥猪300头以上的3户、50头以上的7户,兔出栏500只以上的8户,小家禽出栏100只以上24户。完成地膜玉米示范片150亩,占县任务数的375%;地膜水稻栽培160亩,占县任务数的320%;全年粮食总产8137吨,增长3.6%。镇被县委、县政府评为2009年度粮油高产创建工作先进集体。

【工业商贸】  2009年镇内乡镇企业102个,年末从业人员396人,实现工业增加值571万元,工业产值1586万元,营业收入1274万元,利润总额74万元,上交税金28万元。其中农业企业12个,产值242万元,利润14万元,上交税金5万元;工业企业50个,产值844万元,利润30万元,上交税金13万元;建筑业9个,产值150万元,利润9万元,上交税金4万元;交通运输仓储业11个,产值150万元,利润8万元,上交税金1万元;批发零售业8个,产值90万元,利润6万元,上交税金2万元;住宿餐饮业12个,产值110万元,利润7万元,上交税金3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完成通畅公路5.88公里,其中湾塘河村1公里,硬化水库防洪抢险道路1.2公里,大明寺村1.98公里,香房村1.5公里,步行街0.2公里。新建通社通户路6公里。投资46万元,完成山平塘掏淤、囤水田建设2.1万立方米,解决灌溉面600多亩,新打安全饮水井390口,集中供水14处。

【党的建设】  2009年新发展党员10人,其中吸收致富能手入党3人。发展党员致富带头人28人,带动致富84人。以“公司+支部+农户”的结构形式发展速生林1.1万亩。组织党员活动4次,对流动党员交心谈事107人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0人,上党课2次,参加人员386人,收看远程科学技术教育1616人次。开展对农村年老体弱的党员生活补助、子女入学、大病救助活动,帮扶贫困户、特困户216人。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党委书记亲自上廉政党课两次、进行廉政谈话两次。完善了规章制度6个。

【新农村建设与惠民行动】  完成沼气池建设220口,占县下达目标任务的100%。完成清泉村中英项目建沼气池60口,改水29处,其中供水5处、小井24处,改厕197处。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54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6900人,城镇新增就业11人,解决返乡民工就业456人,输出和转移劳动力8000余人。落实城镇低保102人,农村低保1757人,符合条件保障面达100%。发放灾后农房维修加固资金52.8万元,维修加固房屋176户,解决“无房户”、“危房户”住房8户。投资4万余元新建了大明寺村农民健身运动场。开展“送医送药”活动,发放药品价值2000余元。免费儿童疫苗注射1500人,开展卫生知识下乡11次。免除中小学生学杂费1095名,补助贫苦寄宿生生活费338名。利用广播电视以字幕的形式宣传H1N1防治知识200余次,发放防治宣传单3000余份。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层层签订了安全、维稳责任书,实行领导干部包片制和包案制,开展“大接访、大下访”活动,认真化解矛盾和纠纷。六十周年国庆期间,投入资金9万余元,化解各类纠纷12件,清泉村荣廷华20多年的土地纠纷,中小学教师10多年的退职费、抚恤金、医药费等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解决,维护了社会稳定。深化新一轮平安创建,坚持开展月月创平安活动。开展水陆交通、食品、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和督促检查,确保了全镇安全形势平稳。2009年全镇共投入资金8万余元,举行各种教育宣传活动40余次,开展各类安全检查100余次,夜间巡逻200余次,整治重点部位场所28处,调解各种纠纷97件。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无毒乡镇”、防范和处置邪教控管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开展水上“救生衣”行动,以水陆交通、建筑施工、防火防地质灾害和食品安全等专项整治,杜绝重大事故发生。全年无一例安全责任事故,无一例较大及以上治安刑事案件发生。

【社会事业】  2009年,小学入学率100%,升学率100%,蟠龙中心小学校被县政府督导组评为教育督导信息优秀级学校。初中入学率101.3%,升学率90%(含职高)。全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为17522人,参合率为95%。全镇共出生人口179人,出生率为9.5‰,死亡154人,死亡率8.18‰,自然增长人口25人,自然增长率1.33‰,计划内生育155人,违法生育24人,计生率为86.59%。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2009年,制发《蟠龙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强化了宣传动员工作,制定并落实了领导包片制和包项制、干部包段制,门前“四包”和门内“四包”责任制、保洁清运市场化运作制、天天督查制和月月评比制。全镇投入资金35万元,改建步行街100米,改造村办公室2个,清理河道5公里,垃圾148吨,水面漂浮物27吨,打捞水葫芦156亩,清除淤泥38吨,绿化美化5800平方米,栽种行道树150棵,购买垃圾箱20个,新建垃圾处理场1个、垃圾库24口、垃圾坑1568处,清理阴阳沟1.9万米。

【速生林建设】  继2008年10月份招商引进资阳市赛特有限责任公司发展速生林项目以来,在2008年3150亩基础上,到2009年已发展到10个村、11000亩。其中湾塘河村1100亩、星子沟村1100亩、大明寺村1200、清泉村1100亩、香房村1150亩、落成桥村800亩、石匣寺村1250亩、庙宇庵村1300亩、三朝门村1100亩、黑堰塘村900亩。项目总投资10500万元。目前速生林长势良好。

(唐华明)

东山镇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全镇幅员面积5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7430亩;森林覆盖率33%。辖18个村(社区)、164个村(居)民小组。年末总人口29302人,人口出生率7.3‰,比2008年减0.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8%。

全镇地方总产值2009年17645万元,比2008年(下同)增5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19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328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898万元。粮食总产量1.559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油菜籽产量1015吨,与上年持平;水果产量600吨,减5.8%。养蚕2600张,减38.8%,产茧153吨,减4.6%。

全镇公路里程71.5公里,增加2.9公里。邮电业务总量1370万元,增7.9%。财政收入完成35.5万元,占任务的118%。

普通中学在校学生517人,减4.6%;小学在校生1208人,减0.7%;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全镇有文化站1个,卫生院1个,病床22张,增37.5%,卫生技术人员11人,增10%;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5489人,增8%,占农民总数的95%。

【优势旅游资源】  境内有凤凰山、棉花沟水库、青花椒基地等风景区。凤凰山位于镇北面5公里,因山势如丹凤而得名。其山顶有千年古刹广林寺,山下有凤凰山水库、棉花沟水库环绕。宽敞平坦的水泥路绕山东南北与国道公路319东山段相连,交通方便。广林寺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属原内江市批准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上有千年古柏280余株,古碑文17块,其中一块描述了凤凰山景色,碑曰“周围游览,山树巨藤如抱,皆葱苍可爱,奇禽怪兽栖鸣林下,视听者几得而忘返”。寺前三生堂,两侧耳殿相侍组合而成两个四合院,建筑风格别致。文革时期破“四旧”,庙宇被毁,“文革后,农民集资重修。在山顶中心有一古井,传说下通阴河直达遂宁。有一僧从井口内投放田鸭,两天后从遂宁河面浮出。井口吐出雾气团,环绕笼罩整个山峦,就是下雨的前兆。雨后天晴井口又吐青烟而形成五色瑞彩,实属罕见奇观。文革时期被造反派投石于井内,古井被毁。在山的西面巨石下,有一巨大洞穴,被当地人称为毛狗精洞。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形如小牛的毛狗精守护着凤凰山下的蛋卵而成精,脱胎变形,成为一个美丽的姑娘,下山帮助善良的百姓。山上古柏各具特色,最神奇的是“柏小姐抱黄相公”,黄角树从柏树腹中长出,柏树直径为一米拥抱黄角树,传说是一位黄姓公子上京真赶考与当地一位柏姓员外的千金幽会,后来其幽会地长出此树。有形如母亲背儿子的“母子树”,由一棵增至三棵,称奇的是每棵树所背的子树是在树的正中,子树的根系环绕母树干。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正殿天井内三人合围的两棵香樟树,如两把大伞把到整个寺庙覆盖,使古寺更加神奇迷人。棉花沟水库又称棉花湖,水面1700多亩,可乘船观赏沿岸绿树奇岩,九坡十八湾自然形成的九龙抱母的奇特景象。库坝山头有一个500亩的青花椒基地,椒树郁郁葱葱,山风轻佛,清香扑鼻。水库周围田园葱翠,山谷幽深,形成集山、水、园林、佛教共融的景区环境。适合不同层次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疗养等。

【农业综合开发】  2009年镇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实施科技项目。在东乐村5社实施玉米新品种展示80亩,玉米品种鉴定20亩,在3社实施小麦新品种展示3亩,在1、4、5、6社实施大豆生产示范1000亩,在4、5、6社实施高产粮油创建水稻123亩。在东乐、踏水、三元庙村实施地膜玉米高产栽培示范1000亩,踏水村7社实施水稻新品种展示60亩,水稻品种鉴定2亩,油菜新品种展示20亩。在三元庙7社实施了红薯新品种筛选试验1亩,在2、5、7社实施红薯新品种示范100亩。在新中梁诗太、曾明秀责任地进行玉米新品种对比试验14个品种,面积3.6亩;在新中梁顺金、梁顺福、杨宗奎责任地进行水稻新品种试验品种8个,面积4.2亩;在新中曾文礼、龙有淑责任地进行油菜新品种试验品种6个,面积2.3亩。全镇小麦良种繁育1960亩,回收小麦繁育种子40多吨。2009年又从四川同益农业责任开发有限公司成功引进绿色无公害食品产业园入驻踏水村,租地100亩,投资300万元。

【工业商贸与财政金融】  2009年镇内有企业14个,实现工业产值20407万元,利润3388万元。其中粮油企业永兴制粉有限公司营业收入15300万元,利润650万元;吉祥烟花爆竹厂营业收入680万元,利润50万元;新中砖厂营业收入860万元,利润32万元;永强预制厂营业收入112万元,利润3万元;镇集中供水站营业收入180万元,利润10万元;壮园猪业专业合作社营业收入185万元,利润8万元;东山富民养殖场营业收入320万元,利润15万元;四达猪业专业合作社营业收入480万元,利润26万元;绍兴猪业专业合作社营业收入230万元,利润13万元;同心猪业专业合作社营业收入398万元,利润21万元;三山猪业专业合作社营业收入450万元,利润23万元;凤凰猪业专业合作社营业收入480万元,利润25万元;龙达猪业专业合作社营业收入180万元,利润10万元;博泰农牧有限公司营业收入552万元,利润27万元。

2009年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25万元,比2008年增4.9%。以财政资金兑付粮食直补、综合直补236.31万元,油菜良种补贴6.94万元,水稻良种补贴19.53万元,玉米良种补贴9.5万元,小麦良种补贴10万元,水库移民后期补贴87.12万元,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53.5万元,退耕还林补贴92.86万元,农机补贴2.83万元,发放行政事业离退休费、遗属补助29.84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完成掏淤渠道56公里,渠道水毁修复260处,石河堰整治3处,山平塘维修188处(其中技术改造25处),山池建设65处,囤水田建设16处、43.6亩,打单户井50处,完成大院供水工程11处。检修提灌站11处621千瓦,检修微型电泵830台;建标准式电灌站2处150千瓦,电灌站改造7处460千瓦。完成了凤凰水库病险整治。投资30万余元,硬化场镇进口道路220米,660平方米,延长排污管道100米;新建化粪池21口,改造7处垃圾池、2处公共厕所、2处过街涵洞、200米污水沟,硬化市场1800平方米;购置垃圾桶600多个,花盆一对;清理水葫芦5.4公里,治理水域面积300余亩。

【党的建设】  实施“党员致富带富工程”。建立党员示范户65户,党员结对联系群众155人,提供帮扶资金1.465万元,帮扶物资折合金额约1.5万元,解决了28名农村绝对贫困群众温饱问题,改善了198名农村低收入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对239名流动党员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电话送教活动,邮寄学习资料240余份,发送短信321条,送学下村129次,助学56次。在11个村级站点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其传播政策、法律法规、实用致富知识。按照党员发展“十六字”方针发展党员17人,其中将致富能手发展成党员9人,将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8人。

【惠民工程】  2009年,镇政府设便民服务窗口12个,公开服务项目59项、社区便民服务14项、村级便民服务代办项目12项。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5人,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1人。品牌工程培训2期175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3120人次。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补助寄宿贫困学生生活费291人,完成中等职业学校招生93人,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残疾人5人。资助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特困群众共1966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镇农村孕产妇198人,其中住院分娩196人,住院分娩率达98.9%,无孕产妇死亡,无出生婴儿死亡。实施天保工程森林管护7300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4500亩。为中型水库移民建集中供水站12处,打饮用水井50口。

【灾后重建】  2009年对全镇5.12地震受损农房进行全面查、核、救,争取补助资金285万元,完成了4户地震受损农房重建(特殊党费援助1.9万元),为1427户受损农房兑现维修加固资金156.31万元;对260户城镇房屋受灾户勘灾认定,确定153户受损房屋维修加固,107户拆除重建,拆除面积10089平方米,拟建设面积18000平方米,年底已竣工4500平方米,其余在建中。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继续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全年排查处理不稳定案件13件,调解矛盾纠纷84起,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95%。成功调解了高隆庙村13社一村民被火烧死、白塔村一学生被同学杀害、方广村一小孩被车撞死等一系列重大恶性事故。

【人口与计划生育】  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机制。2009年出生婴儿211人,其中计划内生育182人,违法生育29人,符合政策生育率86.2%。实施农村部分计划家庭奖励扶助新增44人,继续享受奖励扶助192人。义务治疗妇科病1520人次,无一例并发后遗症。帮扶计生“三结合”100户,其中新增户30户,联系户、帮带户各35户,帮扶资金5000元,帮扶良种兔210只、肥料6500斤,“三结合”户比当地群众平均增收20%-30%。

(    )

通旅镇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009年幅员面积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797亩,与2008年(下同)相同,森林覆盖率34%。辖17个村、205个村民小组,年末总人口28365人,人口出生率7.41‰。

2009年全镇地方生产总值11852万元,减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06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25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121万元。粮食总产量13622吨,油菜籽产量650吨,水果产量490吨,养蚕产茧140吨。生猪出栏50187头,羊出栏24139只,小家禽出栏206249只。农民人均纯收入4031元,增10.25%。

普通中学在校生557人,比2008年增至49%;小学在校生1144人,增18.3%,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卫生机构1个,有病床位26张,有卫生技术人员10人,分别增62.5%、11%;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24800人,增3.3%,占农民总数的93%。

【农业综合开发】  镇以蚕桑、柚子、生猪三大特色产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特色产业,确保特色产业“总量上规模、质量上档次、人均上水平”。以鲍家沟村、道士观村、明月寺村、泗洞桥村4个蚕桑基地村,12个重点社,300户规模养殖户建设为重点,加快蚕桑产业“一园二带”发展。狠抓优质果、蔬带动,以新桥村为基础,带动复兴庙村、红紫厂村、玉皇观村等3个村120亩大棚蔬菜的发展。当年复兴庙村、龙王堂村种植优质早产西瓜1000亩,产值达300万元,龙桥村、高庙村柚子1200亩长势良好。全镇养鱼面积达500亩,实现水产收入200万元。新改建猪家园220户,落实生猪基地重点村1个、巩固农村专业合作社1个。

【工业商贸与金融】  2009年,光明砖厂、金龙预制构件厂等企业和竹编业发展良好,新增个体工商户110户。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3387万元、贷款余额2630万元。场镇上有两个大型超市,餐饮业、家用电器维修、家电销售、农资销售、服装销售等店铺遍布街道两旁,镇内建有移动、联通、电信三个基站,营业状况良好。自来水厂水源充足,水质基本达标,运行良好。

【党的建设】  2009年开展了“党员致富带富工程”、“三村建设”、“三级联创”、科学发展观教育和创建“四好”党支部,“建设五强机关,加快通旅发展”等活动。对村级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等进行了培训,根据工作实际,对玉皇观村、高庙村、明月寺村、鲍家沟村等村班子成员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全年发展预备党员13名,建党积极分子126人。

【惠民工程】  投资610万元完成公路建设12公里,其中鲍家沟村水泥路7公里、280万元,通驯路5公里、330万元。完成扶贫新村(玉皇观村)建设1个,共用扶贫工程款50万元,其中上级扶贫资金19万元,农民自愿集资31万元,新改建猪业家园110户,新修泥结碎石路2.8公里,新建囤水田埂6根,整治堰坎5根,改善低收入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812人,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温饱1478人。全镇解决农村特困危房户住房困难12户,其中贫困残疾人建房2户;新建沼气池260口并通过上级部门验收,其中省债沼气项目100口,国债沼气项目160口;完成安全饮水单户井196口,红尘找水井1273口,大院集中供水井10处, 解决了4827名群众饮水难问题。全面完成了复兴庙村、乐阳桥村、新桥村、龙王堂村、龙桥村、倒座庙村等六个村广播“村村通”工程任务。完成公益林建设200亩,巩固退耕还林3200亩,按时足额发放了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并在退耕还林村实施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全镇享受农村低保对象1435人,城镇53人,五保户155人。敬老院新增床位60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10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7.8%,达26717人。全镇共有1426名参合患者享受了合作医疗的药费报销,总金额达92.8167万元。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达94℅。认真推行“两免一补”工作,补助寄宿贫困学生生活费410多人,向中等职业学校输送人才108多人,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残疾学生6人。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全镇建村综治工作站17个、治保会17个、调委会18个(含镇调委会1个)、“说事室”18个(含镇“说事室”1个)、巡逻大队1个、治安巡逻中队17个,共计249人。镇联防大队16人,全年进行夜间巡逻56次,出动联防队员326人次,摩托车75辆次,开展平安专题会议12次、书写大幅标语21幅、言标13幅、印发宣传资料6000余份,追回被盗物资共价值1.9万余元,处理治安案件18起。

【社会事业】  科普工作得到推广,发放指导农业生产资料2万份,办黑板报4期,在病虫害高发期出动宣传车3次,及时测报水稻病虫害,全年共印发病虫情报6期,并进村到组指导农民及时防治,确保了全镇10244亩水稻丰收。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了教学水平。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巩固人口计划生育成果,严肃查处违法生育行为,加强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力度,全镇征收社会抚养费120.6万元。全年出生率0.75%,政策内生育182人,符合政策生育率85.85%,自然增长率为2.11‰。加强“乙肝”、肺结核、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在校学生注射了免疫疫苗,对乡村医生的业务知识及医风医德的培训。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构建和谐通旅”为目标,深入地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制定了整治实施方案、落实了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召开镇、村干部会26次,共用资金521.84万元,做了43个永久性宣传牌,印发了15000份宣传资料、21个宣传栏、38次广播电视宣传等,落实了40个停车位。整治了农贸市场,建了1个垃圾无害化处置场,640个垃圾临时堆放点池,实行门前四包,街面院落洁净化,摊点归区,车辆归位,取缔无证经营。在农村集中治理“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倒、垃圾乱丢、杂物乱放、畜禽乱跑”等问题。扎实推进环境综合治理进村社工作,美化农村面貌。全面完成征兵工作,向国家输送了20名合格义务兵。

(通旅镇党政办)

高寺镇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009年,全镇幅员面积7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5738亩,比2008年增8.1%,森林覆盖率37.6%。镇辖1个社区,31个村,289个村民小组,4个居民小组,年末总人口30750人,比上年增加783人。人口出生率8.88‰,比上年增加1.02个千分点。

全镇国民生产总值2009年实现19898万元,比2008年(下同)增长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135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099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664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700万元,增长13.5%。农作物播种面积11.3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7.25万亩,粮食总产量1.81万吨,减3.2%。油菜籽产量1800吨,减9.8%。出栏生猪5.8万头、牛78头、羊5万只、兔8.99万只、小家禽25.8万只,肉类总产量5229吨,禽蛋产量1952吨,水产品900吨。养蜂714箱,产蜂蜜37吨。种植花生3500亩,总产600吨;海椒4000亩,总产650吨;药材6000亩,总产1200吨;蔬菜6500亩,总产4800吨;饲料7934亩。水果产量1076吨。养蚕5500张,产茧319吨。全镇通车里程40万公里,其中水泥公路近80公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76.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20元,比上一年增加625元,增长16%。

镇辖5所学校,其中初级中学1所,小学4所。普通中学在校生1210人,减22.5%,小学在校生128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新建文化站1个。有中心卫生院1所、病床38张,卫生技术人员35人。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1773人,参合率达91.1%。

【优势资源】  境内有历史悠久的观音寺,位于高寺镇老街村凤凰山麓。山间绿树成阴,郁郁葱葱。山下资乐路横贯而过,交通便利。寺旁树木茂盛,风景优雅。寺经清代、民国至今,屡有兴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落实宗教政策,信众募集资财,重振古寺风貌。建有观音殿、大雄宝殿、七佛殿、天王殿、老殿等5殿,建筑面积1013平方米。主塑如来、大势至、观音、文殊、普贤、韦驮等佛像78尊,其中木雕观音2尊、玉佛5尊、石刻3尊,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寺内生活区建筑面积637.6平方米,有厨房、食堂,一次可容300人进餐,有招待所,可容百人住宿。观音寺每月农历初一、十五定期举办庙会,每年二月、六月、九月十九日,举办盛大观音法会,远近香客络绎不绝,香火旺盛。岩板滩水库,环境优雅,蓝天碧水,风光宜人。镇内建有全省较大规模的日本富有和次朗两个优良品种甜柿种植基地2000余亩,主要分布在国道318线的5个村,2009年产量达600吨,产值600万元。有意大利塔罗科血橙1000亩,分布在资乐路沿线的吴家沟村、凉水村,产值100万元。汉源金花梨2000亩,产值160万元。还有药杏、木瓜基地1000亩,红桔、广柑、脐橙、柚子等品种2000余亩,已陆续投产。

【农业综合开发】  2009年,继续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建立水稻高产示范区2000亩,油菜高产示范区2000亩,其中核心攻关田200亩。开发晚秋作物18500亩,其中秋洋芋4000亩、秋玉米1000亩、秋大豆5000亩、秋红苕3000亩、秋饲料5500亩。依托优势资源,引进大棚蔬菜、优质水果种植企业各1个,实现土地流转600余亩。引导农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不改变农业用地用途的前提下,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代耕等方式,合理流转土地2000余亩,占全镇总耕地的14%,带动全镇600余名剩余劳动力就业,实现农民人均增收260元。打造优质甜柿品牌。投资2万余元组织相关村社干部到邻近区县参观学习先进经验,组织筹建甜柿专业合作社,形成种植—销售—服务的配套体系,提高销售层次,增加农民收入。抓畜牧业“千万工程”、“户办增收工程”。全镇存栏生猪4.08万头、出栏6.9万头,山羊存栏1.77万只、出栏5.73万只,小家禽存栏33.6万只,出栏54万只。新建专用大蚕房8处,培植养蚕大户42户,全年发种5500张,产茧12.1万公斤。

【工业商贸与财政收支】  2009年,全镇有民营工业企业6家,实现企业销售收入9432万元,企业增加值实现3700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1624万元。全镇新增个体工商户30户。全年实现财政收入676.81万元,支出676.81元,收支平衡。兑现财政各种补贴601.8879万元,其中国家粮食直补资金42.0193万元,农资补贴268.4164万元,良种补贴46.5522万元,退耕还林补助218.4万元,家电下乡875户,补助资金26.5万元。全年消化债务20余万元。清理核实村级财务和村内债权债务,村级财务管理实行“村财民理镇监管”模式。

【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新、改建农房80余户,农户固定资金投入3137万元。新建沼气池310口,改厨、改厕100余户。维修、掏淤山坪塘11口,石河堰4处,囤水田5处,新增蓄水2.32万方,恢复蓄水4.35万方,建成集中式供水站8处,新打单户井447口,解决了877户共3532人的安全饮用水问题。整治渠道5公里,新建延伸渠道2公里,恢复引水2.4万立方米,整治小型病险水库1座。

【党的建设】  开展第三批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广大党员,特别是镇、村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增强党性观念。2009年,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00人,发展新党员42人。有31名村干部参加为期一周的村支部书记培训班,1名同志参加县委党校为期一个月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1名同志参加县委党校为期1个月的女干部培训班。

【新村建设与惠民工程】  2009年投入资金200多万元,硬化街道7107.178平方米,市场3100平方,改造场镇化粪池78个,改建公厕2处,疏通下水道230米,新建垃圾池118个,垃圾填埋坑980个。投入3万余元对水环境进行了全面集中清污。全镇新、改建农房80户,建设农房3300平方米,新建沼气池270口,改厕60个。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32人,完成目标任务106.67%;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10人,完成目标任务200%。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65人,完成目标任务110%;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75万人次,完成目标任务102.94%。启动省级扶贫新村项目建设1个,在该村扶持养猪户20户、养蚕户30户,带动小家禽规模养殖户50户,扶持贫困人口800人;为该村新建水泥公路3.4公里、通达公路2公里,修建公路桥1处、山坪塘4处,维修提灌站3个,投入资金6000余元;建成海椒、榨菜、脆红李等支柱产业基地500余亩。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补助寄住生生活费613人,帮助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残疾学生15人,完成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任务180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集中供养率25.9%,新增床位40个。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200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178.5%。全镇新建客运站点1个,完成通达公路建设7.9公里,累计建成村级水泥公路80公里。落实森林管护2.66万亩,建设公益林0.2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04万亩。当年按政策将各项涉农补助款如数兑现到农户,无抵扣、截留、挪用等现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组建一支由镇行政事业干部、大学生村官组成的20人的治安巡逻队,在专职治安巡逻的基础上,加大巡逻的点线面。全年排查出矛盾纠纷26件,调处成功26件,调处成功率100%,共接待群众来访215名,解决各类问题118个。

【社会事业】  2009年,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2.29‰,人口出生率8.88‰,死亡率6.59‰。发放农村独生子女父母专项奖励金4.76万元,全镇享受奖励、奖扶人数达到398人。新增村级文化室6个,建成综合文化站1处。有15个村完成广播“村村通”工程,村级广播设施完备,广播畅响率100%。全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575人,五保人员251人,集中供养65人,全年发放各类优抚、低保、五保、救灾、解三难补助资金245.27万元。开展光明工程,为8人实施白内障手术,免费手术医治2人。落实场镇专职清洁人员2人,保洁人员5人,每天定时打扫清洁卫生,收集垃圾集中处理。

【灾后重建】  2009年,镇有县批准的农房重建对象34户,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对象7户。至年底,已有34户完成了灾后房屋重建,9436户完成了农房维修加固。已足额按时拨付93.6万元灾后重建资金,153.9 万元维修加固资金,10.62万元生活补助,3090公斤粮食补助。

(叶  林)

孔雀乡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009年,全乡幅员面积43.8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853亩,与2008年(下同)持平;森林覆盖率32%;保存退耕还林1500亩。辖16个村(社区)、204个村(居)民小组。年末总人口19598人,同比减少265人;人口出生率7.17‰,减0.3个千分点。

全乡地方生产总值10385万元,减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72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6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477万元。粮食总产量10411吨,增2%;油菜籽产量855吨,减4.8%;水果产量260吨,减5.8%。养蚕3210张,产茧177吨,分别减37.1%、12.4%。

全乡公路通车里程100公里,增2%。邮电业务总量   3500万元,增45.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06万元,增4.1%。

普通中学在校生279人,减16.2%;小学在校生529人,减19.8%;学龄儿童入学率99%,提高1个百分点。乡有文化站1个。有卫生机构1个,有病床位18张,有卫生技术人员7人;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17648人,增长14.5%,占农民总数的89.7%。

【新村建设与惠民帮扶】  2009年,新建水泥路2公里、蓄水池150口、排灌渠3公里,改扩建山坪塘34口、囤水田埂16埂,新建提灌站2处(54KW/小时)、生产作业道5000米。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有所改善。将惠民帮扶工作纳入目标考核,落实了工作制度、人员、经费,分别建立困难群众档案1500人,困难学生档案7人。全年开展惠民帮扶活动13次,报送帮扶信息16篇。

【农业经济】  2009年,实施“川中农业项目、以工代赈项目、现代农业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重点发展“优质莲藕、特色蔬菜、柠檬、速生杨”等特色产业。全乡栽植莲藕800亩、大棚蔬菜200亩、葱蒜1000亩、柠檬670亩、速生杨3000亩。新增恢复蓄引提水能力,改建山平塘、囤水田34口,打蓄水池150口,整治河堰3处,新建提灌站2处,新增蓄引提水能力19万立方米,超目标1万立方米。维修提灌站2处、机耕道7.6公里,推广农业新机具42台。新增有效灌面0.15万亩,超目标1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07万亩,超目标200亩。种地膜玉米1万亩。发展现代畜牧业,良种覆盖率100%,全年生猪出栏6.12万头、存栏3.31万头,山羊出栏2.97万只、存栏0.921万只,小家禽出栏35.35万只、存栏24.6万只。加强疫病防治,生猪、山羊、小家禽免疫率达100%、圈舍消毒100%。生猪死亡率1.8%,山羊死亡率2%,小家禽死亡率2.2%,控制在标准内。犬只狂犬病免疫率达100%,犬只栓养率面达70%,基本达标。全年发蚕种3042张,蚕茧收购177吨,蚕茧单户实现30.6公斤,超基数5.6公斤,蚕茧化甬率达75%,上车率达86%,高于缫丝标准要求。加强4150亩退耕还林地管护,森林防火损失率低于0.1%,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10230亩,无成灾面积。落实林权5291户,颁(换)发林权证5892户,登记面积18913.5亩。

【工业商贸与财税金融】  2009年,全乡有乡镇企业26家,实现工业产值287万元,乡镇企业带动劳动力就地转移1087人,劳务收入115万元。有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所2家金融机构,年末农村信用社存贷规模为6468万元,其中存款余额3437万元,发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3031万元,存款余额3500万元。完成税收收入50万元,超任务2万元。

【党的建设】  2009年,乡有20个党支部、664名党员,其中农村党员608名,流动党员184名。新发展党员20名,4名干部参加了市县培训,选派2名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参加了干部培训。任用年轻干部为中层干部1名。党委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专题研究工作3次,制发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计划文件40份。加强村党支部、村委会党风廉政建设,落实联系点2个。召开政务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政务工作5次,报送政务信息14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全年接待群众来信来访35人次,处理维稳信访件4件,化解不稳定因素23件。深化平安创建工作,建村警务室、调解室、综治工作站16个。实施“月月创平安”活动,建立乡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巩固说事成果,全年乡、村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89件。开展“三电”专项整治,全年无“三电”案件发生。抓“五五普法”,从源头上开展禁毒、邪教排查,减少刑事案件发生。全年报送综治信息26条。全乡实现了“三重”、“三无”目标。

【社会事业】  2009年全乡实现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交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保面100%,城镇居民参保507人,超目标76人。春秋两季统一组织部门、村社开展除“四害”活动,发放鼠药60公斤,改水改厕60户。开展环境治理,筹资20万元,硬化市场街面3800平方米,添置垃圾桶218个,增添保洁员1人,规范摊点40个,规范车辆停放点2处,疏理排污沟1480米。

(徐弋淇)

双河场乡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全乡幅员面积 52.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264亩,森林覆盖率26.8%。辖 17 个行政村、202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4354人;人口出生率2.55‰,比2008年下降3.8‰。

全乡地方生产总值实现10261万元,比2008年(下同)减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25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22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314万元。粮食总产量13978吨,增长1.63%;油菜籽产量600吨,减6.25%;水果产量290吨,减14.7%;养蚕产茧70吨,增13.6%。生猪出栏48758头,增4.6%;羊出栏13319只,减20.5%;小家禽出栏135200只。邮政信用社储蓄余额9340万元,增14.3%,贷款余额3680万元,增7.8%。财政收入745.1万元,支出74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50元,增11%。

全乡通村公路里程达98.4公里,增11.69%。邮政业务总量368.88万元,增4.89%。 

普通中学在校生422人,减6.6%;小学在校生980人,减3.4%;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提高0.3个百分点。乡有文化站1个,乡级卫生院1个,村卫生站17个,病床位12张,卫生技术人员43人;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22498人,占农民总数的96.2%。

【农业综合开发】  2009年大力发展畜牧、蚕桑、特色农业(柠檬)和劳务经济四大优势产业。依托水口庙生态养猪场,突出发展优质生猪,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模式,三级良繁体系进一步巩固,建猪业家园达156户,畜牧业得到较快发展,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畜牧工作先进集体。突出蚕桑资源丰富和产业链条完整的优势,全面推进“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养蚕大户逐年增多。水口庙村6组养蚕大户唐勤伦年养蚕15张受到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表彰,单产和茧质量稳步提高。6月10日成立了全县第一个柠檬专业合作社—乐至县安乐柠檬专业合作社,建设柠檬产业基地示范园,全乡发展柠檬达2000余亩,其中在冷家坝、乌木厅、瓦灰寺村三个村栽植柠檬800亩。

【党的建设】  乡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16次12天,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党建工作8次,解决党建问题17个,进村入组调研党建工作8次,下派2名机关事业党员干部到村任支书。落实了中心组学习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制定完善《领导班子学习制度》和《干部职工学习制度》。调整机关干部工作岗位6人次,个别谈话2人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3人,有14名中青年同志加入了共产党。建立党员台帐,加强了103名外出流动党员的管理。

【新村建设与惠民工程】  2009年,全乡干部18人联系新农村建设,并从资金、物资上予以帮扶。完成总投资1164万元,在扶贫计划村2个、标粮项目村1个建水泥路2公里,碎石路11.4公里,建沼气池220口,打卫生井500口,改善民居103户,整治堰埂5根,新建囤水田梗17根,维修码口4处,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05亩,建卫生厕60户。实施了11个村民小组的移民后期扶持工程,兑现工程款20.52万元。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惠农、支农政策,退耕还林、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农机补贴、水稻良种补贴、玉米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都已经严格按照上级规定全部兑现,其中兑现水稻良种补贴12.02万元、玉米良种补贴10万元、能繁母猪补贴11.1万元。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009年进一步开展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使纠纷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加大安全生产检查督办力度,对道路、水上及砖厂等分别进行了10余次现场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当场责令整改,对烟花爆竹经营户、无专柜、无消防器材、堆放不规范的经营户实施重点整治,取缔无证经营个体户3户。积极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和法制宣传活动,公民受教育面达90%。

【社会事业】  全乡现有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完小1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1所、村基点校2所、村临时教学点2个,全乡在校生1402人,其中,小学生980人31个教学班,初中生422人9个教学班。2009年,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8.1%,向两类高中送生103人,其中普高41人,职高62人。全乡有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11个,乡文化站已开工建设,冷家坝、乌木厅、新禅村的“农家书屋”正在建设中。结合本乡实际,围绕中心工作,积极对外宣传,共上报各类信息96条。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全乡人口自然增长61人,自然增长率2.55‰。在乌木厅村建立“三结合”基地,落实帮扶对象100户,其中帮带户20户、联系户50户、新增户30户,新增特别扶助对象2人,累计4人,享受公益金扶助对象3人。广播、电视网络更加完善,全乡17个村均已开通了有线调频广播,十个村通有线广播。全乡解决农村低保774人,发放农村低保金33.76万元,解决城镇低保41人,发放城镇低保金6.768万元;优抚对象154人,发放优抚金49.9932万元;发放义务兵家属优待金24人,共2.64万元;向受灾农户发放救灾救济款9.77万元;完成农村无房户、危房户建房7户,共补助资金6.4万元;发放复员、退伍、转业军人“解三难”资金3.68万元;落实城乡医疗救助191人,发放救助金5.59万元;救助5名贫困大学生1万元;供养五保老人131人,发放五保供养费21万元。全乡火化尸体21具,处理违规土葬62例,收缴罚款4.1万元。全乡建有移动通信塔站4座,有线程控机房2座,有移动电话5627部,固定电话装机1387部,通信行业营业额47.6万元。各村各单位开通了移动通信V网(集团用户内部网)服务,提高了通话质量和优惠了话费。举办农民技术培训班70次,培训11300人次,全年劳务输出8030人,劳务收入达5600万元。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拆除场镇各门面搭建的篷布40余顶,治理违规占道经营户100余户。治理河道3000余米,清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100余吨,建立保洁队伍,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无堆积。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场镇街道共安放了26个垃圾桶,在农村居民集中处修建垃圾池18个。引进业主,投入资金10万余元,改造农贸市场,现已硬化市场及道路近2000平方米。对场镇垃圾集中堆放点重新进行了选址,解决了垃圾堆放点的设置问题,投入资金40余万元综合治理场镇污水堰。开展了农业环境综合治理,实施配方施肥10000亩,县发放示范项目配方复合肥 20.4吨。

(张开明)

放生乡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009年,全乡幅员面积36.9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972亩,比2008年(下同)增加1%,森林覆盖率35%,巩固退耕还林5500亩。辖18个行政村,146个村(居)民小组,年末总人口20648人,减少819人,减4%,人口出生率4.96‰。

全乡地方生产总值9720万元,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33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66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021万元。粮食总产量9528吨,增长3%;油菜籽产量726吨,增长2%;花生产量86吨;蔬菜产量1960吨,其中海椒120吨;水果产量400吨;水产品产量508吨;蚕茧产量124吨;出栏生猪46614头、山羊30774只、小家禽19.1万只。全乡农业总产值65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23元,比上年增加449元,增长12%。

【农业资源】  2009年,全乡耕地资源14972亩,农作物播种面积47891亩(含复种、套种面积),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6200亩,占76%;经济作物6916亩,占24%。人力资源有农村劳动力7830人,占全乡总人口38%,外出务工人员占70%。有林业资源19409亩,森林覆盖率35%,水果产量400余吨。在巩固原有的优势资源基础上,新建标准化猪业示范户26户,建出栏100头以上规模户15户,扩繁场3处。新建养猪专业合作社3个,建养鸭合作社1各,小家禽批发市场1处。全乡生猪存栏1.53万头,出栏4.66万头;山羊存栏0.92万只,出栏3.07万只;兔存栏1.6万只,出栏1.094万只;小家禽存栏19.13万只,出栏31.52万只;全年养蚕2494张,产茧124吨。

【农业综合开发】  2009年,在土地整理后的7各村,创建玉米亩产600公斤、水稻600公斤、小麦300公斤、油菜200公斤、洋芋200公斤高产示范区。全乡推广2000亩玉米地膜覆盖示范种植,实现人均占有粮食1000斤。全年全乡获得国家对粮食、农机、农业、家电、退耕还林等补助资金人均1000元以上。

【工业商贸与财政金融】  2009年,巩固原有砖厂1个,酒厂2个,孵化房1个,小型榨油厂2个,改建农贸市场1个。乡财政收入仍然靠上级财政补助、项目资金投入,办公业务费等。一般预算收入363万元,增加12.62%。预算外收入有社会抚养费、殡葬改革处理费及其他社会捐赠资金等突破100万元。年末金融、邮电存款余额8511万元,贷款余额2680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完成“中英”项目饮用水工程勘测,并开工建设。场镇安装天然气200余户,道路硬化3公里,市场硬化5000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3处。新建沼气池240口,灾后重建住房16户,安居工程6户。巩固退耕还林5500亩,营造公益林900亩,完成森林管护1000亩。新建囤水田18处,维修水利设施16处,完成病险水库整治1处,购置大型农机具15台。

【党的建设】  乡党委主要抓“五大工程”,增强 “五种能力”。实施“固本工程”,增强了党委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实施“强基工程”,增强了村级党组织和党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施“富民工程”,增强了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施“民生工程”,增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实施“廉政工程”,增强了各级干部拒腐防变能力。2009年在县委、县政府综合目标考核中获得一等奖。

【惠民工程】  2009年,救济特困群众80人次,发放帮扶物资折资5000元。发放灾后重建及维修加固资金91.5万元。建安居工程建房8户,发放建房补助资金8万元;落实五保供养189人,发放生活补助费29.484万元;解决重点优抚对象112人,其中伤残军人12人,烈士遗属2人,在乡复员军人22人,带病回乡复退军人61人,参战涉核人员15人,发放抚恤补助29.88万元;城镇低保112户、211人,发放低保金22.52万元;农村低保301户,571人,发放低保金22.698万元;城乡医疗救助29人,发放救助金1.67万元;救助城乡低保大学生1人,发放特殊救助金2000元;发放义务兵优待金2.52万元;慰问特困党员5人,发放慰问金1000元。对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7人,奖励扶助237人,公益金救助8人,独生子女奖励2213人,共发放奖励奖扶资金31.31万元。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学杂费并提供教科书3109套,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6650元。完成光明工程12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099人,占任务的127%。劳务输出7361人,收入达7000多万元。关爱留守学生35人次,发帮扶资金3000元。完成各类保险2万人次,占总人口的98%。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开展平安创建工作,把“平安放生”建设纳入乡党委政府议事日程,落实责任制,层层签定责任书。结合3月份综治宣传月,“6.26”国际禁毒日宣传,从18个单位抽调40人参加普法宣传。悬挂标语、挂图、展板20余幅,散发宣传资料2000余份,接待群众咨询200余人。通过广泛宣传,群众的知晓率在96%以上。开展“说事”活动,接待116名群众说事,解决103件,占89%,暂缓解决的13件。将“说事”与矛盾纠纷“大调解”相结合,调解纠纷成功率达97%。强化对流动人口、留守青少年、刑满释放人员、吸毒人员等违法犯罪高危人群的管控,建立流动人口协管站1个,办证率达92%。落实综治工作经费人均1-2元,在村“一事一议”经费中解决。组织法律培训农民206人次,召开农民工座谈会2场,参会人员80人,解答法律咨询46人次,代理法律事务13件,受理法律援助1件,办理公证协议2件。召开安全工作会议12次,检查车辆安全387辆次,食品安全24次,药品安全12次,安全隐患排查12次,整改安全隐患16处,组织义务消防演练2次。2009年保持了市、县平安先进乡和无毒乡镇称号。

【社会事业】  2009年出生人口126人,出生率4.96‰,符合政策生育率86.27%。落实综合节育措施及时率95%,季度“三查”率在家达96%以上,开展出生缺陷一级干预、打击“两非”行动、关爱女孩行动,平衡了出生人口性别比。资阳市人口计生委曾先后在放生乡召开计生优质服务和流动人口管理现场会。利用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农村书屋等载体,开展“全民读报用报”、“廉政文化进家庭”、场镇“八化”、“乡风文明建设”、“行政效能建设”及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等系列活动,涌现出党员示范户55户,养殖大户和经商大户分别为35户、20户。2009年3月,放生乡被评为资阳市城乡环境“十差”乡镇。2009年10月,放生乡荣获资阳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阶段性评比“十佳”乡镇称号。

(陈少田)

龙门乡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全乡幅员面积4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338亩,与上年持平,森林覆盖率34.7%,保存退耕还林1000亩。辖22个村、159个村民小组,2009年末总人口23819人,同比减少655人。出生人口165人,出生率6.74‰,同比增长0.98‰,自然增长率为-0.2‰。

2009年,全乡地方生产总值10058万元,比2008年(下同)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19万元,减1.9%,第二产业增加值345万元,增4倍,第三产业增加值3794万元,增28.7%。粮食播种面积38815亩,总产量10581吨,基本持平。种植经济作物面积9662亩,其中油菜籽6912亩,产量933吨;花生250亩,总产44吨;海椒2500亩,总产425吨。种植蔬菜3538亩,总产255吨。水果产量230吨,同比减4.3%。水产品产量525吨,增9.6%。养蚕4050张,产茧233吨,增22%。出栏生猪28797头、牛34头、羊18654只、小家禽26.14万只、兔10413只,肉类总产2997吨,禽蛋产量822吨。养蜜蜂209箱,蜂蜜产量11吨。农民人均年收入4263元,增加424元,增长11%。

全乡公路通车里程99.5公里,改建江家沟村水泥路2.3公里、泥结碎石路3.5公里。邮电业务总量2009年3500万元,增32%。上级财政补助收入373万元。全乡居民储蓄存款9588万元。

普通中学在校生2009年783人,减2%;小学在校生1128人,减12.9%;学龄儿童入学率98%,减0.2%。有卫生机构1个,病床位12张,卫生技术人员9人,减少3人。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20409人,占农民总数的90.2% 。

【旅游资源】  龙门乡位于乐至县东北部,乡治所距县城17.3公里,辖龙门、三星桥两个场镇。境内是诗人、学者、书法家谢无量先生的出生地,也是以捐资助学名震海内外侨界的吴仲良先生的家乡,还有蜚声海内外的佛教界名人——报国寺已故离欲大法师和昌臻大师(2009年12月下旬圆寂)。境内绿树成荫、景色宜人,森林覆盖率占总面积的34.7%,是国家长江防护林工程重点乡,也是乐至县林业先进乡,其中白鹤桥村被中央绿委授予“全国绿化千家村”称号。

境内有报国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寺院占地4万平方米,有“古树抱佛”、“明代石棺”和“玉佛耀辉”三绝,有“摩崖石刻”、“万树朝佛”、“四面佛”、“高僧倍出”和“道场清静”奇观;有天王殿、石刻群、大雄宝殿、观音殿、祖堂、祖师殿、地藏殿、和平塔、高僧墓、放生池、念佛堂、念佛苑等众多殿宇。寺内从缅甸迎回37尊玉佛,其中用整玉石雕塑的弥勒佛高达4.13米,重10多吨,为全国罕见。2008年,报国寺依托陈毅旧居被纳入宗教文化旅游区的重点开发乡镇之一。

【乡镇企业与农村金融】  2009年,乡有私营砖厂一处,年用工人30多人,产值110万元,比2008年增加10%。

年内邮政储蓄流通量3500万元,年末存款余额5700万元,农村信用社年内流通量8500万元,年末存款余额5500万元,人均存款4869元。

【农业综合开发】  一年来,在自然灾害严重、蚕茧价格下降的不利条件下,仍新栽桑184亩,嫁接良桑60万株,形成蚕桑基地村10个,专业合作社68个,小蚕供育室5个,新建蚕房15处,增加省力化设施100处,方格簇1万片。全乡发种4050张,产茧233吨,产值194.5万元。养蚕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4个,收入万元以上的户1户,5000元以上的户36户,户均收入1457.8元。坚持发展畜牧业,培植DLY母源基地。全乡年出栏生猪300头以上的专业户(谢柏林)1户,年存栏母猪40头以上的专业户(田建中)1户,建猪业家园6户。全乡出栏生猪28797头,存栏生猪15473头;出栏山羊18654头,存栏山羊8215头;出栏小家禽26.1万只,存栏小家禽15万只,其中养鸭大户一户,年出栏1万只肉鸭,养鸡大户一户,年出栏肉鸡1.2万只以上;出栏肉兔1.5万只,其中养兔大户一户,年出栏肉兔1.2万余只;养鱼大户一户(不包括承包小型水库养鱼户),年收入30万元以上;养虾大户一户,年产值10万余元。

【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投入资金6.375万元、劳动力1200个,整治山平塘5口;投入资金1.254万元、劳动力600个,整治冬囤水田8口;投入资金1.12万元、劳动力300个,整治水毁工程22处;投入资金1.2万元、劳动力300个,整治石河堰3处;投入资金3.4万元、劳动力800个,渠道掏淤2000米。

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投资135万元改建龙门中学教学楼1094平方米,改建学生公寓980平方米,搬运运动场土石方4100立方米,硬化运动场地2900平方米。在原泥土路基础上改建了江家沟村长2.3公里的水泥路和3.5公里的泥结碎石路。投入资金87.2万元对场镇进行彻底整治,新添环卫设施1件,拆除乱搭乱建雨棚82处900平方米,维修、硬化龙门、三星农贸市场3200平方米,绿化、硬化街道1700平方米,公路清障四次65公里,清运垃圾1000余吨。

【党的建设】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配齐配强了村两委班子。对软弱班子选派能力强、作风硬、文凭高的机关干部到村任职,村级班子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继续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实施双向培养项目,把党员培养成骨干、能人10人,把致富能手、骨干培养成党员21人。加强外出务工经商流动党员管理,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136名,在成都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建立了临时党支部,乡党委经常与他们联系、寄资料、过组织生活,使他们有“家”可归。在党员中开展典型示范活动,设立党员先锋工程示范窗口、示范村、党员示范户。推行“三联”工作。对乡机关、学校和22个村党支部,由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发挥了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纽带作用。

【政府职能转变】  一年来,乡政府坚持以“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工作中心,大力推广农业新科技的培训、试验、示范、应用技术,推广旱育秧6120余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88%,推广覆盖栽培技术3350亩,其中秸杆覆盖2000亩,地膜覆盖1350亩,抛秧1450亩。推广新农业机具11台。培训山羊养殖3次,使219人掌握了山羊的饲养、病害防治技术。利用黑板报、资料等形式宣传农业科技知识,共办黑板报4期,印发资料3000份。

【扶贫村建设与惠民工程】  2009年,乡争取上级扶贫资金100万余元、自筹资金33.5万余元,在江家沟村新修水泥公路2.3公里,新修和扩建泥结碎石路3.5公里、入户路1.2公里,塘堰掏淤8处,整治塘堰埂1处,新挖塘堰4处,新栽桑184亩。为全村养蚕大户和41户养猪大户增添设施设备,对3户贫困户的危房进行了改造。认真落实惠民政策,新增城乡就业人员3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人,就地转移劳动力14人,培训农民工526人;兑付粮食补贴金25.686万元、综合补贴金164.08元、农机补贴金2.7万元、退耕还林补助金21.06元;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1911人、72.68万元,为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387人、31.69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对五保户、低保户、残废军人和特殊人群实施医疗救助1812人,救助金额13.36元(含五保户187人,每人100元);为贫困户、无房户改建、新建房屋8户,补助建房费9.6万元;为6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进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城乡低保符合条件保障面达到100%,2009年低保参保人数1119人,发放低保金额71.96万元,其中城镇低保参保人数57人,发放低保金8.24万元;农村低保参保人数1062人,发放低保金63.72万元。对3名“三属”人员、30名精简人员、10名伤残军人、29名复员军人发放补助经费,其中98名退伍军人每月享受230元、16名参战军人每月享受200元生活补助。对迁入乡的188名移民进行安置补贴,每人每年补贴600元,全年补贴金额11.28万元。用上级拨付的“5·12”地震灾后重建资金,为乡场镇18户受灾户新(改)建房屋1294.6平方米。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全乡建有社会治安整体联防大队1个、中队22个、队员500多人,建有村级治保会22个、人员66人,乡级调委会1个、人员7人,村级调委会22个、人员66人,驻乡单位调委会7个、人员30人,乡级“说事室”1个、村级“说事室”22个。全年乡培训治安人员3次,村两委培训治安相关人员2次,举办党委成员电视讲话宣传5人次,村干部广播宣传60人次。办黑板报4期,挂大型标语30幅(其中永久性4幅),小标语100张,写岩标25幅,出动宣传车10架次。在综治宣传月中,利用逢场日向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在元旦、春节、三月宣传月、“五一”、“七一”、“八一”、国庆等重要时期,对场镇、学校、信用社、茧站、医院、粮站、畜牧站、岔公路、自来水厂、砖瓦厂及报国寺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对劳释人员、原法轮功修炼者进行专人帮教和监控。全年无到省进京上访事件发生,无重、特大民事和刑事案件。

【社会事业】  2009年末,乡有教师120名,其中初中教师53名(女教师17名、中教高级6名、中级职称16名、本科学历16名、大专学历27名),小学教师67名(女教师25名、小教高级3名、中级职称24名、初级职称40名、本科学历13名、大专学历27名)。年末出生人口165人,出生率6.74‰,其中计划内142人,计划外23人,计划生育率86.06%;落实各种措施197例,其中安环114例、取环80例、人流3例。有已婚育龄妇女4866人,对育龄妇女进行三次早孕前检查,每次参检人数3893人,全年早孕检查11680人次,占应检查人数的80%以上。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办理流动人口证683个。

(杨汉文)

盛池乡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009年,全乡幅员面积46.9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7382.13亩,与上年持平,林地19673亩,森林覆盖率31.3%,巩固退耕还林80公顷。辖22个村(社区)、191个村(居)民小组。年末总人口30060人,其中农业人口28517人。全年出生217人,人口出生率9.95‰,增长1.45个千分点。

全乡地方生产总值12034万元,比2008年(下同)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47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08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979万元。粮食总产量1.327万吨,基本持平。油菜籽产量1577吨,减1.6%;水果产量540吨,与上年持平。生猪存栏1.61万头,减15.4%,出栏4.08万头,增16.2%;山羊存栏1.27万只,增15.2%,出栏3.03万只,增2.3%,小家禽存栏17.7万只,增2.7%,出栏29.6万只,增7.5%。肉类总产量4265吨,增16.8%;禽蛋产量1079吨,增12.3%。养蚕1250张,产茧25吨,分别减少19.4%、12%。农民人均纯收入4099元,增长10.7%。

全乡公路通车里程34公里,增长6.3%。邮电业务总量12.63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71.1947万元,增长73.5%。

普通中学在校生476人,小学在校生115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乡有文化中心站1个。卫生机构1个,有病床位26张,卫生技术人员13人,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25551人,增4.8%,占农民总数的95.3%。

【农村经济】  2009年,全乡大、小春粮经作物播种面积7.76万亩,其中水稻1万亩、小麦1.4万亩、玉米1.3万亩、红苕7000亩、油菜9900亩、豌葫豆300亩、洋芋1000亩、大豆9900亩、花生1300亩、辣椒3000亩、棉花1500亩、蔬菜6700亩。粮食总产量1.327万吨,人均粮食占有量520公斤。新增出栏肥猪5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12户、新增能繁母猪425头,全年生猪出栏4.08万头、山羊出栏3.03万只、小家禽出栏29.6万只。全乡水面利用率100%,水产品270吨,实现产值235万元。全年发蚕种1250张,产茧3.8万公斤,实现产值53万元。外出务工人数11340人,实现劳务收入5460多万元。实施乡村供水和红层找水打井工程,完成打井902口,建集中供水站10个,解决农村人口饮用水6950人,解决分散农户饮水困难1820人。全年投入资金160万元,新修水泥路2公里、通村泥结碎石路7公里、通组碎石路28公里、入户便民路13公里。改扩建农房154户、15.8万平方米,改卫生厨60户、卫生厕60户,改扩建猪羊圈舍0.9万平方米,新建沼气池200口。场镇旧房改造面积2620平方米,硬化市场1800平方米。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年植树6.5万株,成活率96%以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200亩,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7.6万元。完成森林管护17220亩,森林绿化覆盖率上升到31.3%。

【工业商贸与财政金融】  2009年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36户,其中私营加工企业6户。全年财税收入932.8692万元,其中国税10.2245万元、地税51.45万元。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发放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227.1万元、良种补贴资金50.848万元、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7.6万元,全部打卡发放到户。执行国家家电下乡和汽车摩托车购置下乡补贴政策,全年补贴各种家电下乡产品1010件、补贴资金166.629万元,补贴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190件、补贴资金212.909万元。盛池信用社年末存款余额6970万元,全年发放贷款1188万元。邮政储蓄存款余额7820万元,发放小额贷款70万元。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009年,贯彻“严打”方针,开展专项斗争,正确处理接访、接待,全年接待群众来访132人(次)、咨询81人(次)、下访82人次、处理多年积访1件、化解地方不稳定事件4件,其中书记、乡长大接访25人(次),解决民生问题25件。调处民事纠纷19件,涉及131人,接待说事93件,涉及126人,调处成功率100%。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每半月对辖区内的治安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进行拉网式排查,每月一次治安形势分析。调整和完善乡治安联防大队1个30人,建立专职治安巡逻队1个2人,村治安联防中队21个310人,社治安联防小队188个583人,山湾联防队262支987人,院坝联防队659个1728人,护院队6470人。坚持经常性的治安巡逻,消除了防控盲区。与辖区周边乡镇签订了边际协防协议,定期举行联席会议,进一步加强整体联动,提高了防控效能,有效预防、减少和遏制犯罪活动,维护了社会稳定。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2009年,投入50万元完成街道硬化400米,投入8.6万元完成市场硬化1800平方米,投入120万元改造了场镇自来水厂,投入20万元整治公厕2个、建垃圾库1个、建垃圾池16个、添置垃圾车6辆。在场镇治理了占用公路摆设摊点、流动摊贩等当街为市、影响道路通行和城乡环境等违规行为。与场镇居民签订门前“四包”责任书267份。开展城乡环境整治“七进”活动,引导农民改厕、改圈、改舍、改灶,改善居住环境。集中治理了农村畜禽乱跑、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等“五乱”现象,乡村环境卫生状况有了较好改善。

【党的建设】  2009年发展党员17人,播放警示教育、党纪法规教育电教片120余次,受教育党员干部2300余人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现了学习实践活动全覆盖,全乡有6个单位、22个党支部802名党员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党员参学率100%。撰写学习心得59篇、调研报告59篇、编发简报24期,悬挂宣传标语2幅,办学习专栏6期。建立联系制度,乡党委抽调24名党员干部深入21个村党支部,指导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对流动党员,采取“一请”、“二邮”、“三结对”等形式开展学习,全乡有21名流动党员在异地保持了同步学习。开展“54321”工程,组织乡村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倾听群众呼声,为民排忧解难,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13条,为群众解决反映突出的问题124件,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17件,帮扶困难群众1079户,资助帮扶资金3.3万元,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民生工程】  扶贫解困工程顺利完成,解决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温饱116人,改善低收入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251人。农村医疗救助1259人,年人均救助262元,城镇医疗救助94人,年人均救助1283元。社会保障工程实现了应保尽保,全乡享受城镇低保54户94人,人均月补差114元,享受农村低保662户1281人,人均月补差50元;享受五保供养待遇248人(其中集中供养17人、分散供养231人),五保集中供养率6.9%;城镇居民医疗参保938人,占城镇总人口的56%。实施“健康快车工程”和“光明工程”,免费实施白内障手术15人。完成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户减灾安居工程7户,补助资金8.4万元;完成贫困残疾人建房2户,补助资金2万元。开展农民技能培训1500(其中参加农民工项目培训160人)人次,新增城镇就业2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00人。

【灾后重建】  完成“5.12”汶川地震灾后农房重建48户,补助资金91万元;完成灾后农房维修加固321户,补助资金71.1万元;完成“特殊党费”援助灾后农房恢复重建48户、补助资金21.4万元。

【社会事业】  全力抓好安全生产。由派出所、安办、综治办、经发办具体负责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限期整改。全年开展各类安全大检查84次,处罚违章案件4件,督促安全隐患整治8处,未发生重大安全、交通、消防事故。扎实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符合政策生育率81.66%,人口自然增长率3‰,计生“三查”6510人次,实施“四术”240例,为2019人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对象发放奖励金5.68万元,为287人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发放奖扶金20.09万元,为16人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发放特扶金1.74万元,全年征收社会抚养费165万元,建立计生“三结合”帮扶基地2个、落实帮扶户200户,兑现帮扶资金5万元。认真搞好救灾救济工作,及时为786户困难群众发放救灾救济款15万元,发放救济棉被60床、棉衣260件,组织慰问困难群众347人,发放慰问金4.25万元,对120名重点优抚对象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3.4万元。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乡无一适龄儿童失学,入学率达100%,农村学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100%。深入开展国防教育、爱国主义和依法服兵役教育,为部队输送合格兵源9人。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新建了乡卫生院,有效改善了就医环境。全乡参加新农合8045户25551人,参合率95.3%,全年为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400多万元。孕产妇住院分娩23人,享受中央财政项目补助金4600元。强化国土管理,全年审批农房改扩建占用地7.9万平方米,其中耕地0.6万平方米、未利用地1.7万平方米、拆旧原地5.6万平方米,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16件、集体土地使用权证154件,治理地质灾害点1处,地质灾害避险搬迁3户。关爱残疾人事业,为15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光明工程”复明手术,为残疾人办理第二代残疾证94个,对100名残疾人进行养鸡技术培训,免费发放良种鸡1000只,组织残疾人就业13人,扶持残疾人脱贫30人。殡葬改革工作有序推进,全年火化遗体25具,处理违法土葬对象127例,收违法土葬款5.6万元。

(罗长举)

凉水乡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全乡幅员面积35.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977亩,与2008年(下同)持平。森林覆盖率36%;保存退耕还林面积6600亩。辖20个村、168个村民小组、2个居民小组,年末总人口22530人,增442人,增长2‰,人口出生率为9.3‰。

2009年,全乡地方生产总值8958万元,比2008年(下同)减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04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17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937万元。工业总产值1715万元,增长15.6%。全年种植粮食面积35249亩,总产量9265吨,增长7.4%。种植经济作物7434亩,其中油菜籽4636亩,产量625吨,与2008年持平;花生500亩,总产110吨;棉花300亩,总产18吨;海椒1000亩,总产180吨;烟叶100亩,总产15吨;甘蔗50亩,总产100吨;药材848亩,总产212吨。种植蔬菜2000亩,总产1510吨,饲料2000亩。出栏生猪3.3万头、牛49头、羊1.8万只、小家禽11.6万只、兔1.2万只,肉类总产量3231吨,禽蛋产量1175吨。养蜂368箱,产蜂蜜19吨。水产品产量472吨。全年水果产量690吨,增31.5%。养蚕2000张,产茧78吨,分别减11.56%、增2.6%。农民人均纯收入4041元,增加462元,增长12.9%。年末全乡居民储蓄余额3190万元。

全乡公路通车里程192.5公里,比2008年(下同)增长3.49%。邮电业务总量6450万元,增长19.4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72.1万元,(可比口径)增长14.26%。

普通中学在校生398人,减少2.93%,小学在校生1306人,增加0.24%,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有文化站1个。有卫生机构24个(其中:村级23个、乡级1个),有病床位20张,有卫生技术人员38人,分别减少7.69%、持平、持平;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20135人,增加1008人,增长5.2%。

【党的建设】   全年开展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48次,内容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市、县重要文件、会议、领导讲话精神为主。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参学党员干部写出学习心得35篇,举办基层党支部书记业务培训2期,党课教育3次。培训建党积极分子2期120多人次,发展新党员13名,结成党员帮扶对子20对。

【农业综合开发】  2009年,全乡推广“麦、玉、豆”和“麦、玉、苕”种植模式,种植小麦9000亩、玉米9000亩、水稻5000亩、黄豆3000亩、红苕6000亩、洋芋300亩、花生500亩、杂粮1580亩,粮食播种面积比2008年增加4.17%。小麦免耕技术推广面93.65%,耕制改革面92.5%,水稻旱育秧面93.25%,玉米双行、双季、全膜覆盖示范片500亩,大面积推广63.65%。稳步推进畜牧业“六方合作+保险”发展模式。农友猪业专业合作社投资380万元完成了第二期工程建设。下油坊村顺合猪业专业合作社投资630万元进行扩能技改,建成的猪业家园生猪存栏10至20头的达16户,21至30头的达32户,31至50头的8户,51至100头的5户,100头以上的2户。将猪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的3616头育肥生猪、1763头能繁母猪纳入保险,投保面分别均达上级下达任务的100%。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要求,全年对畜禽消毒三次,生猪和犬只免疫面均达100%,全乡无一例流行性疫情发生。全年出栏生猪达33173头,同比减少15.2%;山羊34047只,增长45.7%;小家禽畜11.6万只,减少125.8%。实现畜牧业产值3046万元,同比增长8.65%,农民畜牧业纯收入人均1200元,同比增加100元。蚕桑业在市场波动形势下逆势发展,全年发蚕种2000张,产茧7.8万公斤,产值72多万元。以谢家桥村380多亩塔罗科血橙和三九村、三清庙村优质碰柑为主的水果业稳定发展,6600亩退耕还林成果得到有效保护,林权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

【工业商贸与财政】  2009年,全乡道路建设、能源建设、安全饮水工程、宏祥种业、农友猪业合作社第二期工程、顺合猪业合作社技改扩能和康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技改等7个项目开工,实现协议引资2253万元,实际到位2227.5万元,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全乡有中小型百货超市10个,农资连锁店17家,副食、日杂、五金小卖部48家,饮食店14家,临时摊点286个,电信、移动、联通、邮政服务厅5个,分别比2008年有所增加。2009年工业产值实现工业总产值1715万元,同口径比2008年增长15.6%。全年完成地方税收49.7万元,占县下达任务的105.7%,其中地税完成45.7万元,占县下达任务的102.93%,国税完成4万元,占县下达任务的133.33%。预算外收入中,征收社会抚养费125.42万元、殡改违法土葬费9.6万元以及国有资产处置收益和其它社会捐助资金等,都如期解缴县财政专户。

【惠民工程】  落实惠民政策,按时、足额兑付15977亩粮食、农资综合直补136.92万元,退耕还林补助,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良种补贴全部到户。“家电下乡”和“汽车、摩托车下乡”购置补贴试点顺利推进。200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20135人,比2008年增加1008人,增5.27%,参合率达89.4%。村级卫生建设和农村卫生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甲型H1N1型流感的预防工作扎实、有序。完成通乡水泥路建设6.5公里,完成沼气能源建池220口,其中国债项目100口、省级项目60口,国家刺激经济发展计划追加项目60口。建成农村安居工程9户,实施“中英”项目农村饮用水安全行动,在下油坊、万家沟村打机井307口,其余8个村1839户自来水项目全面开工。落实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免费提供教科书1704人,留守学生生活补助540人。落实城镇低保83名、农村低保630名、“五保”153名。实施白内障切除术10例、健康快车手术8例。对6400亩产受灾严重的森林重点进行了虫害防治,6600亩退耕还林得到有效保护,林权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汶川“5.12”大地震住房严重受损的10户场镇居民灾后重建已全面启动。建一线水利设施20处,新增蓄水2.4万多方。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建立场镇环境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和队伍,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实现了场镇环境保洁常态化。2009年,统一规划机动车停车位6处、并设立了机动车停车标识牌。新购垃圾清运车5辆,新建农村卫生厕60处、港湾站2处,硬化农贸综合市场3400平方米,建大型化粪池2处。制作大型户外宣传栏1处、制作宣传语标45幅、设宣栏4个,出动宣传车26台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发问卷调查2次,制作了电视滚动宣传字幕。组织大型清扫活动6次,1.8万人次参与;新建垃圾处理场2个,清运垃圾90吨、建筑垃圾废弃物60余吨,整治卫生死角21处;清理“牛皮癣”6000余处,取缔马路市场2处。全年落实环保经费8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新建通村水泥路6.5公里,其中“独鼓”路4.1公里、全家庙村2.4公里;完成村、社机耕道建设13.8公里,其中硬化3.8公里。全乡公路通车里程196.3公里,比2008年增长5.54%,14个村客车可直达成都,168个社实现社社通车。改造电灌站1处75千瓦,检修电灌站4处5台460千瓦,电灌渠掏淤14.6公里,水毁修复7处86米。完成农机购置补贴2.4万元,购机15台,其它农机50台套。

【社会事业】  2009年,争取教育项目投资45万元,完成了凉水中学学生宿舍排危改造并投入使用。全乡小学入学率99.65%,中学入学率98.65%;为1704名中、小学在校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为540名贫困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比2008年(下同)增加314名。申领独生子女证4877人,增477人,申领独生子女父母奖励1828人,申领率86.8%。开展违法生育专项清理2次,清理查处历年违法生育101例,立案查处违法生育132例,共征收社会抚养费223.02万元。对育龄妇女进行免费生殖健康,B超透环4100人次,落实安环193例,人流30例,取环90例。向部队输送合格新兵12名,其中驻澳部队1人。争取上级救助资金7.48万元,救助五保户、低保户、优抚对象、精神病人等对象148人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发挥乡维稳中心职能作用,优化纠纷调处中心人员配置,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开展法制宣传13场次,1.32万人次受教育;接受咨询200余人,接待群众26次、56人,成功调解25次、53人;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4次,定期排查12次,防止群体性上访6件,制止群体性械斗12件;集中整治突出问题2起,确保了建国六十周年等重大活动期间的社会稳定。推进政务、村务公开,确保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建立健全安全目标责任制,组织乡、村干部进村入户排查隐患并督促其限期整改。筹集资金7万多元,重点排除“独鼓”路沿线等9处危岩和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全乡未出现一例安全责任事故。

【劳务开发】  2009年培训劳务人员400多人,输出劳动力8300余人,实现劳务收入4560余万元,实现人均劳务收入2280元。

【灾后重建】  为“5.12”地震倒塌农房的56户农户兑现上级安排的灾后重建特殊党费18.9万元,并通过邮政“一卡通”直接兑现到受灾农民手上,完成了灾后重建。对严重受损的10户场镇居民房灾后重建已安排全面启动。 

(吕世国)

龙溪乡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009年,全乡幅员面积37.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029亩;森林覆盖率28%。辖11个村、141个村(居)民小组,年末总人口16491人;人口出生率8‰,降1个千分点。

全乡地方生产总值6636万元,比2008年(下同)减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89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9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157万元。粮食总产量7064万吨,油菜籽产量600吨,水果产量310吨,养蚕产茧143吨。生猪出栏25781头,羊出栏15423只,小家禽出栏176007只。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731元,增12.08%。

全乡公路通车里程57公里。邮电业务总量2100万元,增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69万元,增15%。

普通中学在校生308人,增6.57%;小学在校生500人,减12.43%;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全乡有文化站1个,有卫生机构1个,病床位28张,增40%,有卫生技术人员12人,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14611人,参合率达100%。

【农业综合开发】  2009年,重点抓农业科技项目推广,发展节水农业。全乡推广水稻旱育秧4000亩,实行规范栽培900亩;推广玉米新品种试验6处4个品种,示范2处3个品种,水稻新品种试验6处3个品种;推广麦—玉—苕—豆套作500亩,优质油菜4000亩、水稻4200亩、玉米4200亩、地膜花生2700亩。

【乡镇企业与财政收支】  2009年,龙溪砖厂、自来水厂、粮食加工厂、竹编业等企业稳步发展。财政运行平稳,财政总收入796万元,完善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继续实行村账乡管,严格资金审批程序,强化财务监管。全年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款兑付粮食直补13.6万元、综合直补86.7万元、退耕还林补助107.2万元。发放行政事业退休费、遗属补助9.1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完成渠道维护和掏淤28公里,水毁工程修复18处,整治山平塘4口、石河堰3 处,山腰蓄水池建设20口、囤水田200亩,完成各类水利工程土石方2.6万立方米,各类水利工程蓄水240万立方米。发展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猪业家园35户,天蓬猪业合作社和农兴猪业合作社年出栏生猪2000头以上。

【党的建设】  实施“党员致富带富工程”,建立党员示范户33户,党员结对联系群众450人。开展“五个一”联系活动,每名党委成员联系一名贫困党员、一户贫困户、一名留守儿童。按照党员发展“十六字”方针全年发展党员12名。

【惠民工程】  2009年完成入户路、入院路5公里,硬化、绿化院坝1.5万平方米,建沼气池180口。农房改造50户,建户办增收工程160户。每名乡干部联系一名贫困户,全乡结对帮扶120 人,提供帮扶资金6000元,解决了268名贫困群众温饱,100名低收入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新增就业12人。城镇低保符合条件保障面达到100%,保障标准为每人 180元,月人均补助差额130元;农村低保参保人数为698人,月人均补助50元。五保户人员做到应保尽保,全乡五保人员87人,每月发放生活费1.3万元。教育免学杂费808人,免教科书费214人,补助寄宿生住宿费245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1.7%,参合人数14611人,资助低保五保户等参合905人。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3470人。培训农民工200人,解决残疾人住房2户,扶贫解困9人,免费作白内障手术5人。完成森林管护21098亩,巩固退耕还林4521亩,户办增收工程260户,新建小蚕供育室3处,大蚕房15处,省力化蚕台48套。对受损特别严重的6户进行灾后重建,对2900户轻微损坏的民房进行维修加固,共发放灾后重建和农房维修加固补助金111.5万元。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009年共受理各类治安案件9起,查处9起,查处率100%;发生刑事案件7起,破3起。各村说事室正常运转,对突出信访问题实行大调解机制、领导包案制,采取约访、下访等有效形式,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社会事业】  2009年继续贯彻义务教育“一费制”“和”两减免一补助政策,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义务教育顺利通过省教育督导组检查评估验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加大了对狂犬疫病的防控力度,对全乡犬只统一进行疫苗注射,免疫率达100%。全年出生人口134人,其中计划内97人,计划外37人,符合政策的占82.09%。实施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80人,新增8人,兑现金额4.8万元,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1090人,兑现金额2.98万元。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2009年,以整治城乡环境,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以取缔撑杆搭棚,规范店招广告为抓手,以整顿交通秩序,规范车辆停放为切入点,围绕垃圾清运、整治乡容乡貌、突出日常保洁工作为中心,狠抓居民文明素质教育,强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年场镇投入96.5余万元,村社投入30余万元,共清理垃圾2000余吨,建筑废弃物500余吨;整治卫生死角1500处,清理“牛皮癣” 2000余处,规范店招、广告牌60个;新增停车位20个,机动车停放标示牌6处,禁停标示牌2处,市场限载墩2处,教育处理车辆乱停乱放900起,拆除乱搭乱建40起。清淘沉沙池43个,污水管(沟)1.8公里,治理溪河污染10公里,其中打捞水葫芦100余吨。新设垃圾、果皮箱15个,新建固定垃圾填埋坑50处,农村简易垃圾坑2450口。建场镇沼气池20口,农村新建沼气池160口,改水改厕60户。硬化场镇街道0.2公里,人行道1500平方米,硬化农贸市场2000平方米,整修安装供水管道620米。一年来,乡容乡貌有较大改观,场镇秩序进一步规范,居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2009年乡荣获“资阳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十佳乡镇”称号、“乐至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称号。

(蔡华)

全胜乡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全乡幅员面积2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088亩,比2008年(下同)减2%,森林覆盖率41.26%。乡辖10个行政村,135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小组。年末总人口15724人,其中农业人口15128人;人口出生率10.7‰,增加5.3个千分点。

2009年,全乡地方生产总值6398万元,比2008年(下同)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06万元,增长0.1%,第二产业增加值243万元,增长4.1倍,第三产业增加值2319万元,增长17.8%。农民人均纯收入4006元,增432元,增长12.1%。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7280亩,粮食总产量4631吨,增3.4%。种植经济作物4545亩,其中油菜籽3300亩,总产量420吨,减少89%;棉花50亩,总产3吨;花生510亩,总产61吨;海椒600亩,总产84吨。种植蔬菜2000亩,总产1550吨。水果产量630吨,增长16.7%。养蚕191张,产茧3.61吨,分别增长5.2%、4.9%。出栏生猪29377头、牛31头、羊1.8万只、小家禽9.3万只、兔3.3万只,肉类总产量2662吨,禽蛋产量699吨。水产品产量375吨。养蜂331箱,产蜂蜜17吨。

全乡全年新修3.61村级水泥公路1.1公里,邮电业务总量25.8万元,增加10.7%。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326万元,增长6.2%。

普通中学1所,在校学生348人,增加6.7%,小学1所,在校生746人,减少9.9%,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储蓄所2个,农技推广服务机构3个,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个,幼儿园6个,图书馆、文化站1个,敬老院1个。卫生院1个,病床位20张,卫生技术人员8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15505人,参保率为99.9%。有商业零售网点130个,大型开放式集贸市场1个,全乡住宅建筑面积43.5万平方米。

【农业综合开发】  按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战略,不断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在棬子坝、落羊湾、三台山、祖师庙等村建羊业家园25个,年出栏商品羊0.4万只;建猪业家园33户,年出栏生猪0.3万头。发展以棬子坝、落羊湾村为主的优质水果、蔬菜、蚕桑等循环经济园。加强核桃生产的管护工作,壮大核桃产业的开发潜力,推进了5000亩核桃高接换种的前期工作,当年有680亩挂果。建蚕业家园42户,修建规范化养鱼池70亩,形成了“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生产模式。

【乡镇企业与财政金融】  2009年,乡镇企业达245户,实现民营经济、乡镇企业总产值693万元,实现增加值208万元。全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6449万元,增长5.4%,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06.3%。完成项目投资1918万元,增长137.08%。财政收入达到326万元,增长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311万元,同比增长75.28%。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000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全乡公路通车里程 52 公里,其中过境公路全三段、全良段共计5.9公里。完成通畅工程水泥路完成1.1公里,其中新祠堂村0.5公里、棬子坝村0.6公里。整治加固和掏淤山平塘11处,其中平塘埂加固8处,修建囤水田埂18处。采取农户自筹和政府补助一部分的方式完成塘堰掏淤1处。

【党的建设】  2009年充实和完善了由党委书任组长,副书记、纪委书记任副组长,其它党委委员为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承办党风廉政建设日常工作。建立目标责任制,与各村和各部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形成了责任到人,层层落实的工作局面。明确奖惩制度,将党风廉政建设与社会稳定工作、经济工作、计生工作等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同时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监督检查。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38次,培养后备干部18人,发展新党员100名,举办新党员培训班3期,48人次。转变政府职能,落实领导干部责任制,坚持唯才是举原则考察任用干部。建立健全日常制度,严格上下班管理,干部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惠民工程】  2009年,投资13.4万元,建造沼气池116口、卫生井40口,投资1.6万元建卫生厕40个,投资2万元硬化院坝20个,投资7.2万元完成阵地建设180平方米,投资55万建成家庭经济园33个。安装程控电话85部,新增移动电话188部;有线电视入户率46%;新建农房11286平方米,小城镇改造1500平方米。城乡新增就业6人。全部免除了1146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对1146名农村特困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向324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提供了生活补助61560元。残疾人儿童特殊教育在校生任务6人,实际完成6人。积极动员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乡参合率达95%以上,基本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培训农民工800人。为特困户、优抚对象、无房户、受灾户建房13户。为9名白内障患者作了复明手术。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深入开展“新一轮”平安创建工作,建立健全了干部学法制度与中小学法制副校长负责制度,全民守法、学法意识不断增强。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完善了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妥善处理各种难点、热点问题,对各类不稳定因素进行排查。全年接待来信来访32次,其中来信4次,来访28次,调解各类纠纷15起。实行领导包案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与5个单位、10个村委会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成立群众工作办公室,建立健全乡村组院四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完善了乡村组治安巡逻中队,开展了农村破坏“三电”专项整治。全年未发生治安刑事案件。

【社会事业】  全年出生人口183人,计划内157人,计划外26人,计生率85.79%、自然增长率3.09‰。搞好民政事务、社会救济,给贫困群众送政策、信息技术,捐款捐物。全年发放城市低保经费2.67万元,农村低保经费23.3万元,解“三难”经费8万元,救灾救济经费7.4万元。贫困无房户建房8户,每户补助9200元,共73600元。优抚对象建房补助1户1万元。教育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开展了“十七大”、“科学发展观”学习宣传活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全年创县级文明单位5个。全年发展光纤电视用户15户,累计有光纤电视用户1568户;对3个村的广播线路及设备进行了更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畅通了信息渠道。武装、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开展场镇“八化”综合整治,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万余份,张贴、悬挂宣传标语10幅,新设专栏2个,出办板、墙报12期。拆除违规、违章建筑8处。投入资金10万余元对部分街道进行了硬化。投入资金1.2万元,增设了场镇环卫设施。

                            (李遐勤  陈德伟)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