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非遗
四川非遗

四川非遗

  • 南广河流经云南威信县、四川珙县等6县注入长江。作为秦汉时期主要通道“南丝绸之路”的重要辅助交通方式,自秦汉以来,南广河上来往船只络绎不绝,船工号子此起彼伏,打篷、拉纤、摇橹、撑篙等各种号子声响彻两岸,形成了“南来北往船如梭,...
  • 本文原载《民族》画刊2016年第7期,经作者授权转载,个别地方有删节。 “跳曹盖”,四川绵阳平武境内白马藏人一种古老的驱邪祭祀祈福活动,每年正月初六举行。2011年,平武县跳曹盖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丙申猴年的正月初...
  • 芦笙是苗族文化的一种象征,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发源于中原,后来在少数民族地区发扬光大,其前身为竽。可一支独奏,多支合奏。口吹手奏时脚踩拍节起舞,因此芦笙又兼舞蹈道具功能。独奏音调清雅柔和,似抒情小曲,淙淙流水;...
  • “坐歌堂”又称“坐花园”“坐花堂”“陪十姊妹”,属嫁歌之一,为姑娘出嫁前夕举行的一种歌唱仪式。该项目于2008年被列为遂宁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属传统音乐类;2009年被列入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遂宁“坐歌堂”现主...
  • 欢快地击铰、漂亮地翻腕、潇洒地甩绳……2018年8月18日,《乡村大世界———走进营山》在央视7套首播,其中特色歌舞《翻山铰子》以其精彩的表演,欢快的节奏,浓郁的地方特色,受到不少观众好评。 营山民间舞蹈翻山铰子至今已有160多年历史...
  • 瓷胎竹编,工艺品,又称细丝工艺品、瓷胎竹编,是成都地区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品,也是四川特产的一种,起源于清代中叶,当时主要用做贡品。由于世道艰辛,技艺几经绝传,上世纪50年代经重新发掘、恢复生产。瓷胎竹编产品技艺独特,以精细见长...
  • 民间舞蹈“翻山铰子”发源于大巴山深处的平昌县西兴、龙岗一带,“铰子”既是乐器,也是手中的道具,“翻山”指舞动道具的方式,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和地域特色,堪称巴文化艺术一绝。2008年6月,翻山铰子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 响滩草鞋出产于平昌县响滩镇,其优点是样式美观大方,穿着舒适,经久耐用吗,除满足周边市场需求外,还远销陕西汉中。​
  • 龙华“女子踩桥”,别名“万世人间”,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女子踩桥”是一个仅分布和流传于宜宾市屏山县龙华镇、反映消灾祈福、保家人及亲人平安的特有民俗活动。龙华“女子踩桥”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和民国期间,1950年后曾一度...
  • 方寸白布一盏舞台,尺把小人演绎华彩。当青灯之影穿透人物、花草、楼宇……千人千像在画幕的另一端映现,波澜壮阔的故事呈现于观众眼前,声色犬马、世间百态,这,就是皮影。
首页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尾页 共167条信息/共17页 转到第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