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地情>市县地情>广元市>苍溪县>详细内容

苍溪县地情

進玄(?-公元 35),字君黄,今苍溪县白驿乡谯坝村人。幼时好学,能解说 《周易》《春秋》,仕于州郡,严于律己,忠诚为民。

汉成帝永始二年(公元前 15年)日食,“沼举敦朴逊让有行义者各一人”。谯玄被举,“诣公车,对策高第,拜议郎”。成市立赵飞燕为皇后,“后专宠怀忌,皇子多横夭”。对此,谯玄上书切谏。其时灾异频繁,谯玄多次呈奏变因,不被采纳,久任郎官,继任大常丞,“以弟服去职”。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 1年),日食,“又诏公卿举敦朴直言”,大鸿胪左咸举谯玄人廷对策,复拜议郎,后任中散大夫。元始四年,“选明达政事能班化风俗者八人。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与太仆任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王莽摄政,谯玄便改变姓名,弃官归家。后公孙述据蜀称帝,“连聘不诣”。述继派人备礼征聘,如不肯起,便赐以毒药。太守章仲持玺书赴其家劝说:“君高节已著,朝廷垂意,诚不宜复辞,自招凶祸。”谯玄仰天长叹,慷慨陈词:“唐尧大圣,许由耻仕,周武至德,伯夷守饿。彼独何人,我亦何人,保志全高,死亦奚恨!”遂受药。其子瑛泣血叩头于太守曰:“方今国家东有严敌,兵师四出,国用军资或不常充足,愿奉家钱千万,以赎父死。”太守为请,述允诺。谯玄遂隐居田野,终述之世。“时兵戈累年,莫能修尚学业,玄独训诸子勤习经书。”建武十一年去世。次年,天下平定。“玄弟庆以状诣阙自陈。光武美之,策诏本郡祠以中牢,敕所在还玄家钱。”“瑛善说《易》,以授显宗,为北宫卫士令”,有“洁白”之誉。

《华阳国志》称谯玄为“高洁”之士,载诗赞日,“肃肃清节士,执德实固贞。违恶以授命,没世遗令声。”明嘉靖《保宁府志。谯士主祠记》:“侯墓在县(奉国县)北十里谯坝,庙在街(奉国县城)东,旱涝灾异,祷之随应。南宋嘉熙丁西(1237)加封宁福忠祐侯,赐‘灵惠’庙额。自后以邑未通水路,县徙大获(今苍溪县王渡大获城),庙颓圮矣。”清同治间,乡人又在谯玄故里谯坝建庙塑像祭祀。

王樾,南宋时苍溪县青山镇(今禅林乡青山村)人,系唐代中书三品、刑部侍郎王浔六世孙,宋洋州刺史,累官至刑部侍郎王诗之子。王樾少时勤奋好学,手县城之东北隅白鹤山南腰来仙洞潜心攻读,酷暑寒冬,手不释卷。尤长经济学术,其文章凝重湛深,叙议有致。南宋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 中状元。后任京畿大夫,旋升巡案。年迈还乡,住县城南门内古学街状元府。

玉女河(北门沟)由城北绕城九曲而东,贯古学街,汇人嘉陵江。常因山洪暴涨,乡人苦于进城不便。王樾审形度势,鸠工伐石,于河上建双孔拱桥一座,“桥长三丈一尺,宽一丈二尺,高一丈二尺五寸”。县人为彰其行,纪其事,呼此桥名 “状元桥”。

王樾去世后,葬于故里。墓前有王氏宗祠,系清嘉庆年间建筑,坐北朝南,五间一转角,通长五丈八尺,进深一丈六尺,祠内碑龛九洞,一字排列,中有大碑为王樾碑记。“文化大革命” 中祠墓俱毁,仅存古柏两株。王樾之子王文中,南末将军;孙王尧谟,南宋奉仪大夫。

贾儒珍(1816-1895),名道圆,字聘侯,号山亭,别号知足子、道圆居士。苍溪县东岳乡(今乐青乡)人。自幼好学,喜朱程理学,崇格物致知。20 发赴蓉求学,广交文人学士,并领梨园子弟建社(戏班)献艺,母逝归家后乐善好施,人称贾善人。

清嘉庆五年 (1800),白莲教农民起义军入苍溪东河,当地富户为避兵乱,据岩凿石室两间。道光中贾儒珍将石室右下侧天然岩壳大加整治,凿通与上洞相连,又新辟石室数间,作为书岩,名曰 “寻乐书岩”。书岩计3层,石室7间,面积 355.5 平方米。厅堂额刻“回岸洞天”。由洞门直入,有石泉叮咚,自石罅出,泉下有井,清澈甘洌,四时不涸不溢。由泉旁登数级,人木板楼,户牖洞开;自东隅躬身而上,接连一堂四室,西为“八仙洞”,可容百人正坐。贾儒珍常集友人于此谈诗文,论书法,信笔题刻。贾儒珍在其《寻乐书岩记》中说:“然而地既清幽,尘器顿息,于此间稍得逸趣,因而稍微点缀,不欲繁纷,有书,有画,有帐,有屏,有几,有榻,有樽,有琴,暇辄携客来游,逍遥自得。”

时市刊“四书”“五经” 谬误甚多,贻误后学。贾儒珍乃于宅旁建竹桥斋,厚聘有学识有声望的王翼轩等十数人校正复刊,并翻印《小学集注》及古名人诗文,行销于市。远近推其为善本。镌存书板满屋。一时文人墨客前往参观、研讨者联翩不绝。

清咸丰四年(1854),贾儒珍在寻乐书岩创办义学,定名“养正义家”。儒珍自释曰:“盖取《周易》‘蒙以养正’之义。将乘子弟天性未离之时,教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习手礼、乐、射、御、书、数,遏其邪心,端其趋向,以为异日尽性立命之本……”清同治七年(1868),在南邑《南部)安仁乡老牛山下三元岩(今阅中桥楼乡三村)贾氏祠建第二所义学。贾儒珍又说:“欲求子孙贤达,各尽孝悌之道,敦伦重礼,非立学田、设义学不能成就人才也。”并撰写 《劝捐资为公说》一文,鼓励乡里为善。又先后于东岳场、回龙庵、寇氏祠、柏林观设义学4所,方便孩子就近人学。清光绪初年农善桥修成后,又在笔架山庄左梁(今学堂梁)建第七所义学。7所义学的校产设置和经费开支,绝大部分出自贾儒珍私蓄。他说 “人无三辈富,花无百日红,与其守财埋入地下,不如生时施惠于乡邻有利。”一生共捐置学田百余亩,白银数百两,保证义学长兴不衰。为杜绝捐田、租谷、捐银年湮日长,被蛀蚀或截流,以碍义学的巩固和发展,贾儒珍多次向苍溪县署申请立案,并刻石立碑于东岳场。

贾儒珍规定,凡初入学儿童必先读他撰的《三字格言》,然后再读其亡启蒙读物。其三字格言的部分内容是:“进学堂,放心收。听师言,敬父母。行必端,不乱顾。坐不倚,言不粗。惜光阴,爱校物。习礼仪,革物欲。同窗友,亲手足。勤发愤,戒扭斗……贫穷者,勿欺辱。相互敬,共进步⋯⋯贫与富,车轮轴。富转贫,贫亦富。茅草房,公卿屋。后生畏,自古有。成大器,为人父。途遇女,有礼貌。勿戏弄,勿轻佻。五伦常,要记牢。四维张,修身堂。烦恼事,三思妙。殊冷静,忍为高…”同时贾儒珍办学,颇重师道,聘师不分亲疏,任人唯贤。他指出:“家塾义学聘西宾(教师),不宜屈手人情而滥举,总要择其行端表正,学问深纯而无拘迂傲怪之僻,实有移风易俗之型,方可聘请,以为后人楷模…”。贾儒珍所办义学亲自总领其事,各校分邀同仁负责,同心协力,颇有起色。

贾儒珍墓在今东青乡东林村木杆梁,“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掘,只存古碑一座。上刻“布政司都事正五品贾公儒珍字聘侯号山亭寿藏。”其“寻乐书岩”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苍溪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更新时间:2019-06-11 09:42:54 浏览次数:
终审:李群花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