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地情>市县地情>德阳市>详细内容

德阳市地情

90d5b30ea7704032a9c23d160dc477e1.jpg

德阳市标准地图基础要素版

自秦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德阳区域先后被蜀郡、广汉郡、梓潼郡、东广汉郡、新都郡、晋熙郡、玄武郡、新城郡、蜀郡、凯州、金山郡、益州、汉州、绵州、梓州、单州、成都府、川北道、西川道、剑南道等多个上级机构管辖,更迭十分频繁。

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国建蜀郡,德阳境域归属蜀郡。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分秦置巴、蜀二郡,置广汉郡,置汁方(史记记载为汁方,汉书为汁防)侯国。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汁方废侯改为汁方县,治今什邡市南。时有雒县(治今广汉市北郊五里巷,含今中江县部分区域)、绵竹县(治今德阳市北黄许镇,含今绵竹市区域)、涪县(含今德阳市罗江区和中江县部分区域)、郪县(含今中江县部分区域),但史家尚有争议,或称上述诸县均始于秦。王莽新朝曾改汁方县为美信县,改雒县名为吾雒,东汉恢复原名。

三国蜀汉始建五城(治今中江县东南),为中江在今址建县之始。东晋所置万安县(治今罗德阳市江区西南)为罗江在今址建县之始,晋熙县(治今绵竹市)为绵竹在今址建县之始,置苌阳县(治今德阳市西北旌阳区柏隆镇东北)。南朝宋改“五城”为“伍城”,置怀归县(治今中江县西北),南阴平郡治阴平县(治今德阳市旌阳区西北)、阳泉县(治今德阳市旌阳区西北孝泉镇)。北周时晋熙县并入阳泉县,什邡县改为方亭县。南朝宋泰始五年(469年)在雒县境内侨置西遂宁郡(郡治在今广汉市小汉镇境内)。西魏占领蜀地后,废西遂宁郡为怀中县,将方亭县(今什邡市)并入雒县。隋开皇三年(583年)改“伍城”为“玄武”,并建飞乌县(今中江县南部)。隋初复置晋熙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孝水县,大业二年(606年)改名绵竹县,治所在今绵竹市,绵竹县名始固。唐武德二年(619年),析雒县置什邡县(治今什邡市),次年,析雒县置德阳县(治今德阳市旌阳区,即建市前的老德阳县),是德阳在今址建县之始。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飞乌县徙治今中江县东南一百八十里仓山镇。唐调露元年(679年)由郪、飞乌二县析置铜山县(治今中江县南九十里)。唐垂拱二年(686年)置汉州治雒县(治今广汉市)。天宝元年(742年)置德阳郡领雒、绵竹、德阳、什邡、金堂等5县。同年改万安县名为罗江县(治今罗江县),为罗江县得名之始。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玄武县改名中江县(治今中江县),以江名县(现凯江原名中江),是中江县得名之始。元朝,铜山县和飞乌县并入中江县,至此中江境域基本确定。元至元八年(1271年)至十三年(1276年)曾将德阳县升为德州,撤雒县改由汉州直辖后又复置雒县。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雒县又撤并入汉州。清承明制。顺治十六年(1659年)罗江县并入德阳县,雍正七年(1729年)复置罗江县,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罗江县再次撤销,嘉庆七年(1802年)又恢复罗江县。民国2年(1913年)改汉州为广汉县。

1950年初,德阳、广汉、什邡、绵竹、罗江5县属川西行政公署绵阳专员公署,中江县属遂宁专区。1953年,广汉县、什邡县划归温江专员公署。1958年,中江县并入绵阳专区。1959年,罗江县撤并入德阳县。1960年,什邡县并入广汉,合称广汉县。1963年,广汉县与什邡分县建置,县名复原。1983年3月,温江专区撤销,广汉和什邡划归成都市。1983年8月18日,国务院批准新建置四川省辖地级德阳市,将成都市广汉县、什邡县和绵阳专区德阳县、绵竹县、中江县划归新建德阳市。1984年,德阳县建制撤销,行政区域划归德阳市,德阳市设立市中区。1988年,广汉县撤县建市,1995年,什邡县撤县建市。1996年,德阳市中区撤销,建置旌阳区和罗江县,同年,绵竹市撤县建市。2017年罗江县撤县建区。2021年,德阳市辖旌阳区、罗江区、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中江县2区3市1县和国家级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计4个乡政府、67个镇政府、13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 345.9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7.4万人,乡村人口148.5万人。

来源: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 更新时间:2023-05-17 16:25:07 浏览次数:
终审:何谐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