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十四五”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
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
关于印发《南充市“十四五”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南充市“十四五”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
2022年4月27日
南充市“十四五”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
地方志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地方志工作关乎历史延续、文化传承。“十三五”时期,南充地方志系统突出抓好“存史、育人、资政”三项主业,圆满完成“两全目标”,全市地方志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为切实履行“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重要职责,全面推进全市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四川省“十四五”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和《南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南充市地方志事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十三五”发展成就
1.志鉴编纂成果丰硕。全面完成全市第二轮10部市、县(市、区)两级区域综合志书编修出版,《南充市志(1707—2003)》获四川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组织编纂部门志、行业志、专题志48部和企业志、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39部。编辑市、县(市、区)综合年鉴50部,全部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南充年鉴(2020)》获得第八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市级综合年鉴二等奖。
2.“三个服务”成效显著。围绕资政辅治,强化理论研究,创刊《南充史志》,有效地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立足修志为用,编修《影像见证40年—改革开放南充市影像图片集》《南充市情》等专题资料普及读物、志鉴简本38本,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民为本,辑录地方优秀文化,编写《南充名人》《春节之乡》等地情书籍、地情手册、乡土教材52本,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
3.阵地建设稳步推进。市、县(市、区)两级方志馆立项建设取得新突破,南充市方志馆完成主体建设和装饰布展工作,建成全省一流的方志文化展馆;南部县、仪陇县、营山县等完成方志馆立项规划工作。大力推进方志文化共享平台建设,方志资源信息化工作取得新进展,完成38部地方志书、50部综合年鉴数字化建设,史志成果走出深闺、走进人民群众。
4.依法治志不断深化。加大“两条例、一办法”学习宣传力度,开展联合执法调研,依法履职、依法治志意识明显增强。市本级出台“十三五”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各县(市、区)出台“十三五”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或实施意见。各级政府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编制到位、经费到位、设施到位、规划到位、工作到位。
(二)“十四五”面临形势
1.发展机遇。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李克强总理作了“修志问道,以启未来”重要批示,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党和国家对新时代地方志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十四五”时期,地方志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载体,“存史、育人、资政”价值日益凸显,发挥地方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的作用更加突出,地方志事业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2.面临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南充,迫切要求记录伟大时代、履行“盛世修志”光荣职责;法治政府建设日益推进,迫切要求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依法治志、提高地方志工作治理能力和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迫切要求加快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推进全面数字化转型,提供丰富便捷的方志文化服务。在实际发展中,地方志系统“闭门修志”观念还未完全破除,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还不充分,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等问题依然存在。
3.当前形势。第三轮修志重大文化工程即将启动,加快人才培养、创新编纂模式、提高编纂质量迫在眉睫;加大方志文化开发利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需求重任在肩;加快可收藏、可参观、可查阅、可研究的方志场馆建设,打造爱国爱家乡宣传教育基地,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自信至关重要。全市地方志系统务必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一门心思谋发展、全力以赴干事业,切实推进地方志事业法治化高质量转型升级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记“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职责使命,以客观记录和反映南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的历史进程为重点,展现南充厚重人文底蕴,激发全市人民加快发展的自信与活力为契机,坚持存史修志与开发利用、宣传弘扬并重,充分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功能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南充贡献方志力量。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坚守地方志工作的政治属性,把党的领导贯穿地方志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地方志事业正确发展方向。
2.坚持依法治志。贯彻执行国、省关于地方志工作的法规规章,落实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主持、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各部门(单位)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依法履行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职责。
3.坚持修用并举。坚持修志为用,注重留存史实、服务现实,注重志鉴编修、开发利用,注重挖掘整理、研究分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和智力支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4.坚持质量至上。始终将精品意识贯穿到地方志编纂出版全过程,严把志鉴编纂政治关、史实关、保密关、体例关、文字关,打造经得起检验的精品志鉴。
5.坚持存史育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好地方志这一民族复兴重大文化工程,把国家重要发展战略、改革开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各方面史料保存好、记录好、利用好,建设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文化资源宝库。
6.坚持改革创新。以依法修志为前提,积极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创新体制机制、理论方法、编纂体例、服务理念、传播手段,全面推进开发利用、信息化建设、方志馆建设、旧志整理、地方史编写出版、理论研究等工作,统筹推进“十业并举”,全面启动“十名”志书编纂,推动地方志事业创新发展、全面发展。
(三)总体目标
到2025年,全市依法治志和修志、读志、用志水平显著增强,志、鉴、馆、网、库、用、会、刊、研、史“十业”并举的地方志事业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第三轮修志工作全面启动,市、县(市、区)两级地方综合年鉴编纂一年一鉴,实现当年卷当年公开出版,志鉴质量明显提高。建立健全地方志编修体系,提升地方志人才队伍素质,加强方志文化成果转化利用,搭建方志文化宣传平台,地方志事业“存史、育人、资政”功能更充分彰显,地方志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能力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实现“方志之乡”向“方志强市”转变。
三、主要任务
(一)聚焦志鉴编纂主责主业
1.全面启动第三轮修志。总结第二轮修志经验,完成全市第三轮综合志书编纂工作规划。做好第三轮修志的组织管理、运行模式、资料收集、编纂方案、审查验收、出版发行等筹备工作,做好编修人才储备和培训工作。2025年,全面启动第三轮市、县(市、区)两级区域综合志书编纂工作。
2.全面推进部门(行业)志和专题志编纂。严格落实中指组、省地方志办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抓好扶贫志、全面小康志和其他重大专题志书编纂工作。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启动编纂一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特色志。鼓励支持市、县(市、区)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编纂部门志、行业志、企业志,到2025年,力争全面完成党委、政府工作部门志编纂。鼓励支持普通高等学校、开放大学及具有20年以上建校历史的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编纂志书。全面开展名山志、名水志、名桥志、名食志、名菜志、名酒志等专题志编纂。
3.大力支持特色乡镇(街道)、村(社区)志编纂。鼓励支持乡镇(街道)、村(社区)编纂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特别是为少数民族地区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到2025年,全面完成全市乡镇(街道)志和特色村(社区)志,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和基层治理。
4.着力打造年鉴文化品牌。出台地方综合年鉴框架及编纂篇目指导意见,坚持市、县(市、区)两级地方综合年鉴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当年卷当年出版,提升精品年鉴品位。鼓励编纂部门(行业)、乡镇(街道)年鉴及跨行政区域年鉴。
5.不断提升志鉴编纂质量。加强质量规范建设,制订出台市、县(市、区)志书、综合年鉴编纂质量体系建设纲要,完善资料报送、志稿评审、质量评价、审查验收、出版审批等制度。健全和完善修志编鉴业务制度和主编责任制,落实审查制度,将志鉴内容审查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范畴,严把志鉴质量关。深入实施志书年鉴精品工程,组织开展精品志书、年鉴评选。
6.建立健全资料报送制度。推行资料年报制度,完善县(市、区)、市级部门(单位)地方志资料年报体系。健全部门(行业)志书、地情书、影像资料、重大事件常态化报送制度。严格落实市级部门(单位)、中省驻市单位(企业)年度大事记报送制度,逐年编纂出版《南充市部门(单位)大事记》。
(二)加强方志资源开发利用
1.开展地方文献整理研究。立足南充地方文化传承保护,强化珍稀方志文献保护利用。积极推进旧志古籍开发利用,加强历代旧志古籍资源抢救保护,健全古志旧籍征集管护办法,有计划、有重点地整理点校、影印出版地方特色鲜明、学术价值高、社会效益好的旧志古籍和珍贵文献,整理汇编出版《南充历代旧志图集》《南充历代旧志序跋集》。
2.加强地方志理论研究。加强志鉴基础理论、编纂理论、应用理论以及地方志事业发展等重要问题研究。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确定一批重点课题开展资政专题研究。做好国家和省、市社会科学成果奖、地方志优秀成果奖的组织、推荐、参评工作。
3.组织编纂特色地情读物。启动一批涉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地方文化、南充轶事等领域地情资料收集,编写《南充市情》《南充抗战历史文献》等志鉴简本、地情书籍、地情手册、乡土教材、专题资料等地情读物,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生活。
4.深化方志资源成果转化。开展志鉴成果专题研究,呈报高质量的专题资政文献。推进志鉴成果多样性、通俗性、实用性转化,编写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志读本。加强重大历史事件资料收集整理,编辑专题纪实性资料书。
5.广泛宣传弘扬传统文化。围绕嘉陵江文化、丝绸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春节文化、名城名人文化等地情资源,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口述史,编辑具有地方性、资料性、可研性的地情资料,加强爱国爱家乡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凝聚发展合力。
6.不断拓展读志用志领域。持续深化方志“七进”活动,举办公益性方志文化讲堂等主题活动,推进市、县(市、区)两级新媒体建设,广泛开展地情宣传和历史文化传播,办好《南充史志》期刊,积极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地情咨询论证,提升资政辅治能力。
(三)夯实方志发展基层基础
1.加强方志馆建设管理。逐年采购、交换、征集图书,丰富南充市方志馆馆藏;添置完善设施设备,全面提升市方志馆服务水平,打造方志文化传承、研究、开发、宣传、教育新窗口;加强市方志馆与高校院史馆、博物馆、图书馆合作,建设市方志馆特色分馆。全面推进县(市、区)方志馆规划、立项、建设;指导支持县(市、区)建设乡镇(街道)、村(社区)微方志馆和方志阅览室,展示城乡文化底蕴和发展历程。
2.加快地方志信息化建设。落实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数字南充”建设机制,依托智慧中枢系统,统一建设全市地方志系统应用体系,推进地方志书、综合年鉴、地情资料书等地方志文献数字化。大力开展数字方志馆建设,南充市方志馆提供方志成果数字化检索、阅读、利用,推动“互联网+地方志”向更高水平发展。到2025年,市县(市、区)两级全面完成数字方志馆建设。
3.搭建资源共享平台。牢固树立“一盘棋、一体化”理念,加强统筹谋划、部门联动,促进跨部门、跨行业数字平台共享和协同治理。到2025年,基本完成与图书馆、档案馆、驻市高校等部门信息共享,基本建成市、县(市、区)地方志网站集约化平台和地情资源共享平台,形成地方志文献资料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以现代数字技术推动方志智慧服务高效化。
4.扩大学术文化交流。做好志鉴、地方文献交换等工作,策划开展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方志事业进步、有利于人民群众生活的方志文化专题研讨活动,加强与其他市(州)地方志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图书机构、档案机构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讲好南充故事,推动地方文化交流。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体制,强化各级政府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议事协调机构职能,切实加强党委政府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严格落实“一纳入、八到位”要求。
(二)坚持依法治志。全面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广泛深入宣传地方志工作的法规规章,定期开展调研检查,重点检查“两条例、一办法”落实情况,依法纠正执行不力行为和违法行为,强化公共服务管理职能,提升依法治志意识。
(三)健全机制体制。建立和完善目标考核责任制、督查通报制、年度绩效考评制,及时解决地方志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消除影响地方志事业发展的不利因素,确保地方志事业有序有力开展。
(四)确保要素供给。全面保障要素配置供给,解决地方志事业发展宣传引领、馆库建设、业务工作开展等经费,切实保障地方志机构办公场所、方志馆建设场地和办公设施设备购置,促进全市地方志工作顺利开展。
(五)加强队伍建设。发挥地方志学会作用,进一步充实地方志专家库,广泛吸纳各领域专家学者和熟悉地情的各界人士参与地方志工作。探索地方志队伍育才引才机制,健全分层分类培训机制,有序推进人员交流、轮训、调训等工作,激发地方志系统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各县(市、区)、市级各部门(单位)根据本规划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各县(市、区)要及时制定本地“十四五”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
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负责对本规划落实和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名词解释
①“三个服务”: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
②“两条例、一办法”:两条例,即《地方志工作条例》《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一办法,即《〈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实施办法》。
③“十业”:志(志书)、鉴(年鉴)、馆(方志馆)、网(地情网或方志网)、库(数据库)、用(开发利用)、会(学会)、刊(期刊)、研(理论研究)、史(地方史)。
④“十名”志书:名企志、名镇志、名村志、名街志、名山志、名水志、名桥志、名食志、名菜志、名酒志。
⑤“七进”: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进网络。
⑥“一纳入、八到位”:一纳入,即把地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工作任务之中;“八到位”,即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编制到位、经费到位、设施到位、规划到位、工作到位。
来源: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