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方志馆>县区年鉴>详细内容
2023-05-19 09:08:05

《乐至年鉴》(2010年卷)

发布时间:2017-01-06 14:45:00 浏览次数: 【字体:

第十三篇  文卫科教

 


  

 

【概况】  2010年,全县有完全小学55所,村级教学点85个,在校小学生38896人;普通中学47所(其中完全中学6所,初级中学2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8所),在校学生31866人(其中初中22027人,高中9839人);独立建制成人文化技术学校3所;幼儿园141所(其中教育部门办1所,集体办1所,社会力量办139所),在园幼儿13451人;县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72人;青少年活动中心1个。全县在编教职工5348人。

 

【教育教学  高中教育。2010年,县有完全高中6所,教学班178个,在校学生9839人。有3696人参加普通高考,上本专科线3553人,其中本科上线1658人,专科上线1895人,上线率96.2%。

义务教育。2010年,县有单设初中23所,初中教学班507个,在校学生22027人,毕业学生8118人;有完全小学55所,村级教学点85个,教学班1099个,在校小学生人38896人。全县6—11周岁正常人口46320人,已入小学46320人,入学率100%;小学在校学生辍学率0.03%,小学毕业率100%;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8.92%,12—14周岁正常人口27679人,初中阶段入学率100%,在校初中学生辍学率0.45%,初中毕业生毕业率99.80%,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7.64%。

学前教育。认真贯彻执行《民办教育促进法》、《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加强幼儿教育管理和研究工作。加强幼儿教育科研,组织多种形式的幼儿教师能力培训,提高幼儿教育整体水平。全县3—5周岁幼儿总数25297人,幼儿入园入学率86.1%。其中,学前三年教育率86.2%。

特殊教育。采取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与随班就读等方式,解决残疾学生入学问题,对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每人每月补助200元生活费。增加特教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全年投资430万元对县盲聋哑学校迁建,计划新建教学及生活用房2800平方米。本年7—15周岁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已入学339人,其中听残60人,视残40人,肢残83人,智残117人,其他39人。

职业教育。2010年,县有中等职业学校4所。全面实施职教攻坚,狠抓生源,扩大招生规模,完成中职招生3359人,占市、县下达目标任务的108.4%,在籍中职学生总数11967人。加强中职学校基本设施建设。以高级职中建设为龙头,打造乐至职教品牌,带动中职学校基本建设。加强中职学校内部管理,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选聘优秀毕业生30余人到中职学校任专业课教师,提高中职教育水平。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总数达146人,占教师总数的57.9%。清理重复专业,规范开设18个专业。加强“创重”建设,夯实职教基础。县高级职业中学于2010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专家评估。

藏区“9+3”中职免费教育工作。加强对藏区“9+3”中职免费教育工作领导,成立“乐至县藏区‘9+3’ 中职免费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学校落实的责任机制。投资158万元,新建3000㎡实训车间,提高藏区学生技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行为十不准”、文明礼仪、安全卫生等专题讲座,加强学生法纪和行为规范教育;组织学习省委、省政府藏区“9+3” 中职免费教育、民族政策,民族风俗等,对全校师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帮助藏区学生选择适合专业。实行“双班主任制”,配置精干班主任、科任教师,建立帮教制度,采取“优秀学生一帮一”、“教师一帮二”、领导挂班指导等措施,解决了藏区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2010年县藏区“9+3”在读学生187人。藏区学生思想情绪稳定,积极进步,有127名同学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3名学生向党组织上交了入党申请书,7名同学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5月,省教育厅副厅长姜树林、唐小我先后到县高级职业中学检查藏区学生“9+3”中职免费教育工作,对“9+3”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李佳、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勤宏、市委常委、副市长蒋林、市教育局局长刘仲辉等多次深入学校、班级、学生宿舍慰问、了解关心藏区学生情况,指导检查藏区“9+3” 中职免费教育工作,也给予充分肯定。

成人教育。县有独立建制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3所,其余22个乡镇依托乡镇中心小学设立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开展扫盲培训,扫除文盲1000余人,基本扫除文盲。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劳务,培训6508人,完成率100%。加强农民工技术能力培训。利用春节等节假日农民工返乡时机,因时、因地开展农民工文化、技能培训,提高了农民工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教育研究】  建立县、学区、学校三级科研网络,加强对校本教研的指导,切实抓好常规教研工作。开展三级毕业班学科研讨,引领课堂教学方向;开展教研示范教学,组织中学各学科教研员到宝林等4个学区上示范课;聆听百师讲坛,组织400余名骨干教师参加在县举办的全国首届“百师讲坛”小学语文、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加强课题过程管理。县教研室教研员先后深入12所学校对课题立项、过程研究、结题、申奖等进行指导。开展省市县各级各类课题立项指导、申报工作。县高级职中《“9+3”任务学校学生集体生活规则意识培养研究》通过了省级“9+3”专项课题立项评审;全县省级重点课题“语文阅读学习对中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子课题立项64项,其中小学36项,初中28项,省级高中新课改专项课题立项2项,市级普教课题立项5项。微型课题立项100项,其中市级30 项,县级70项。全年普教类课题结题26项,其中市级9项,县级17项。县幼儿园和大佛中学课题研究成果荣获省第四届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县第十九届教育科研教改成果论文评选出一等奖153项,二等奖212项,三等奖559项。举办各类培训研讨活动,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素质。开展两次《怎样进行课题研究》立项课题主研人员培训,参会146人次;对宝林学区教研人员进行《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如何开展研究、如何结题》等内容的培训;举行四川省“语文阅读学习对中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乐至县子课题开题暨专家报告会,参培教师270多人。

 

【教育资助】  调整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领导小组组长,监察、教育、财政、物价、民政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加强对学生资助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做好“两免一补”工作。2010年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60995人(含特校学生)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全年补助公用经费3033.17万元;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10100人,补助资金987.5万元。免除中职“六类学生”学费339人;资助中等职业学校1—2年级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846人,发放国家助学资金391.08万元;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残疾学生339人,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200元。对2930名贫困普通高中学生实施国家助学金,发放资金219.75万元。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全年审核336人,实际放贷286人,放贷资金159.21万元,较好地解决了县域内贫困大学生上学难问题。办理应征入伍高校毕业生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由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会同县人武部认真清理核实,审核申报对象12人,申报国家补偿代偿资金17.844万元。整合教育、总工会、计生、团县委、惠民帮扶中心、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的贫困助学资源,多渠道筹措资金110.926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388人,贫困普通高中学生222人,资助优秀贫困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435人。

 

【校舍改造】  2010年争取中央、省补助专项资金2126万元,接受社会捐赠资金261万元,实施校安工程项目37个,重建和加固教学和学生生活用房31439㎡,总投资1298.5万元。其中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6个,消除危房2760 m2,改扩建建筑面积3620m2,投资421万元。实施乡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3个,修建学生宿舍2400m2,投资232万元。实施校园安全建设项目16个,建部分学校的校门、围墙、门卫室等,投资165万元。实施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项目11个,修复垮塌围墙、堡坎、道路、排水排污设施,维修损毁校舍,添置损坏仪器设备等,投资283.5万元。完善部分学校学生食堂、厕所、操场、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项目12个,投资245万元。迁建盲聋哑学校,新建教学及生活用房2800平方米,投资430万元。

 

【教育管理】  推行教师聘用制度。全年按程序认定教师资格196人。公开考聘了168名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中小学校任教。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开展职称评聘工作,完成大中专毕业生定职100人,教师中、高级职务晋升271人。积极稳妥做好教师绩效工资和岗位设置工作。调整充实学校领导干部92人,对43名中小学校长进行了提高培训。

抓师德师风教育整治。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以“立师德、正师风、铸师魂、塑形象,做人民满意教师”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整治活动。召开了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参加的动员大会,实行开门搞整风。加强调研指导和督促检查,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七条措施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四川新闻网资阳分频道以《乐至县七条措施深入推进师德师风教育整治活动》为题作了专题报道。开展第三届读书活动。组织全县教职员工学习《为什么做教师》一书,每位教师均完成16学时专题培训,撰写不少于1500字的读书心得,对全县5000余名教师进行了教学理论考试,提高了教师思想境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制定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强基固本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先锋提升师德师风,科学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活动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全系统各党组织切实开展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学习《廉政准则》,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筑牢拒腐防变能力,办人民满意教育上下功夫。开展自查,查找出工作岗位存在的风险点,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着力解决教育部门热点难点问题,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对新任的学校校级干部进行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并分别签订《廉政承诺书》。与全县各乡镇中小学和县直各校40名校长签订了《廉政责任承诺书》。7月,组织召开教育系统政风行风评议大会,由100名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生家长及人民群众组成的评议组对教育满意率达97.3%。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队伍业务素质。对全县新聘用大中专生进行了上岗培训;选派8名中学领导干部参加华东师大为期20天的高级研修班学习;选派507名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开展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参培教师600人。

狠抓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召开了三次全县教学管理工作会,提高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抓三级毕业班管理,加强了高三质量监控;对全县24所学校进行教学过程督查,并对督查情况进行了通报,促进了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完善激励机制,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制定绩效考核实施意见,将教职工绩效考核、岗位设置与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坚持“选拔干部,以优为先,聘用教师,以优为先,晋升职务,以优为先”的原则,调动了教职工教学积极性。设立奖学金。争取北京乐至同乡会协调到四川汇宇集团公司资金40万元设立“北京乐至同乡会报晖工程奖学金、助学金”。 11月,全面启动“北京乐至同乡会报晖工程奖学金、助学金”评选活动,其中奖励优秀教师100名,一次性奖励为乐至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已退休教师15名。

 

【素质教育】  健全德育网络,改进德育工作。调整未成年人思想德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全了学校德育工作网络。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读书、征文及书信活动。以“八荣八耻”、《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加强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带领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厂、社区、农村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看望慰问孤寡老人,参观陈毅旧居、陈毅陈列馆、陈毅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创新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齐开足课程,开展“阳光体育”、“校园集体舞”等学校群体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练。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县实施《标准》面100%。加强体育锻炼标准测试,中小学生体育达标检测100%,达标率99%。推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开齐开足艺术课。举办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学生参与面100%。开展体育、艺术教研,提高艺体教育质量。3月—5月和9月—12月举办音乐、体育、美术、思品及幼儿教育教研活动,参与教师1000余人;开展音乐、美术、体育论文评选活动,选送50余优秀论文送市教科所参评;组织教师参加全省三年一次的艺术教研课的研讨会,选派音乐、美术教师前往绵阳外国语学校和绵阳实验中学学习。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竞赛活动。组队参加四川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取得一金一银八铜好成绩;组队参加资阳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团体奖4个,104人获得等级奖,3人打破市记录。开展文学艺术、科技创新,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获金奖6篇,银奖9篇,铜奖24篇;组织160人次参加四川省第三届优秀艺术人才大赛,148人次分别获省一、二、三等奖,其中获一等奖52人次,二等奖44人次。

 

【教育督导】  组织学习、宣传、贯彻《教育督导条例》,成立县“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制发《乐至县“两基”迎国检工作方案》,健全教育督导机构,抽调4人充实到迎检办工作,由县政府拨付专项工作经费,确保了县“两基”迎国检的有序推进。加强教育督导调研和信息报送工作,不断提高督导水平。做好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全年对各乡镇人民政府进行教育督导12次。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人员,多次对各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体育、艺术工作进行专项督学,规范了全县办学行为。12月初,市人民政府对县人民政府“两基”迎国检工作复查验收获得通过。12月下旬,顺利通过省教厅“两基”迎国检工作督导检查。

 

【电教管理】  2010年,为全县中小学采购了40余万元实验教学所需的实验药品及实验设备;争取省财政厅专款30万元装备放生中学理化生仪器设备一套;对高中起始年级学校投入资金8万余元,建成远程听课室8间,同时更新了高中听课教室设备设施;为全县9所学校装备价值20万余元的多媒体设备;争取省财政厅专款30万元按“数字化教室”建设标准装备劳动中学数字化设备一套;建成“中国移动爱心图书馆”1所(放生乡初级中学);开展远程教育培训活动,协同组织部对农村党员进行培训,参培农村党员900余人次。组织实验操作考试。59至15日,组织2010年全县高中阶段招生理科实验操作考试,全县设置9个考点,参考人数3805人,物理实验操作合格3327人,合格率87.8%;化学实验操作合格3722人,合格率98.2%。425至29日,组织高二理科实验考查,设置六个考点,参考2896人,物理科合格人2896人,合格率100%;化学科合格2896人,合格率100%;生物科合格2896人,合格率100%。组织各种竞赛活动。选送12件作品参加市自制幼儿教具竞赛活动,获一等奖3件、二等奖2件、三等奖7件;选送4件作品参加全省自制幼儿教具竞赛活动,获二等奖3件,三等奖1件;组织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竞赛,评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11名,推荐了三名教师参加市复赛,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推荐一名教师参加省复赛,获省二等奖。12月,大佛中学顺利通过“市级现代教育示范校”和“市级实验教学示范校”验收。

 

【校园安全】  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加强校园安全工作领导,落实“一岗双责”制,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师生逃生自救能力。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配合公安、消防、安监、食药监、卫生等部门加大校园及周边安全、食品卫生排查力度,建立安全台账;争取县政府专项资金支持,为全县各中小学配置专职安保人员,配备了安保器械,对36所无围墙的学校和27所无门卫室的学校进行修建;对城区七所中小学安装了校园视频监控系统,全面提高了校园人防、技防、物防能力。加强安保培训。会同县综治委、县公安局对全县176名校园保安员(专职门卫)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岗前安保培训和两期幼儿园安保培训。开展 “平安校园”和“无毒校园”创建活动。10月,实验中学获省创建“无毒害县”领导小组验收合格。对有影响稳定的苗头开展排查化解,解决了被辞退民办、代课教师社保等一批信访老大难问题。抓好“涉日”维稳工作。在教育系统成立“涉日”维稳工作领导小组,落实防控措施,层层落实责任,实行责任倒查制度;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门卫管理和校园巡逻,维护了学校稳定。全县未发生参与“涉日”活动事件。

 

【后勤保障】  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树立“健康第一”意识,抓好学校传染病及食品卫生管理,建立并完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与市、县卫生防疫部门一道开展“健康教育进学校”活动,加强对甲流感、艾滋病、碘缺乏病、血吸虫病等防治宣传,形成部门协作、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局面。加强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小学、初中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高中结合课程改革,每学期单独安排三课时健康教育课。小学生健康行为知晓率85%,中学生生理卫生知识知晓率95%。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普及工作,预防传染病发生。组织各中小学校观看除四害宣传片、广播、宣传栏等形式的系列宣传10次,举办各种健康教育讲座410次,向各小学一年级学生赠送口腔卫生健康教育教材及口腔卫生用品各8000多套;做好青春期健康教育和预防艾滋病健康等教育,开展“五个有”和“六个一”活动,向初一、高一学生赠送健康教育读本及青春期卫生用品1万余份。对全县各中小学饮水进行全面检测,对不达标的水源进行了彻底改造。

加强学校学生食堂、宿舍(公寓)、节约型校园和风险管理保障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学校后勤保障。在全县学校食堂大宗原料和小卖部食品实行了市场准入制度。学校学生食堂设备设施符合要求、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得到保障、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办学生满意食堂取得明显成效。加强以消防为主的学生宿舍(公寓)安全管理、以传染病防治为主的学生宿舍(公寓)卫生管理和以教育为主的学生宿舍(公寓)文化建设,开展“三净”、“四统一”、“五条线”、“六个无”示范公寓创建活动。加强对校园小卖部(小超市)管理,取缔无证经营,严禁“三无”食品进校园。加强“节约型校园”建设,改造学校、学生宿舍照明设备,使用节能装置,大幅降低能耗。建立了校方责任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中职学生实习实训保险、学生平安保险等风险管理保障服务体系。

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构建学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巩固提高治理“五乱”成果。以“学生文雅、教师儒雅、校园优雅”为目标,以“六大工程”为载体,推进“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活动,学校环境达到“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目标。

县教育局  

 

【特色学校简介】  乐至中学:它前身是建于明崇祯年间的“乐阳书院”,至今已有373年的历史。从1927年始名“乐至县立中学”算起,至今已有84年的历史。先后有很多著名人士为学校题词,国民党著名将领陈诚题词:“作育英才”;国民党元老陈立夫题词:“作育功深”;著名画家徐悲鸿题词:“成德达才”;新中国十大杰出书法家谢无量题词:“春风化雨”。学校有厚重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积淀。

学校坚持“勇毅至诚、乐业至才”的办学理念,以“建成川中一流、省内知名、国内有影响的高质量、有特色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为办学目标,坚持“以课堂为中心,实施差异教学;以文科为重点,彰显人文精神;以数学为龙头,培育科学思维”的办学特色,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民主,务实规范,精细高效”的管理理念,坚持“人和兴校,依法治校,特色立校,科研强校”的治校方略,坚持“乐求至美、乐健至能”的校风、“乐育至正,乐导至精”的教风、“乐学至理,乐思至远”的学风,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近年来,学校多项工作获得国家、省、市表彰。

乐至县吴仲良中学:前身是建于1948年、位于乐至县蟠龙乡的“私立龙飞初级中学”,1952年迁至乐至县城,名为“乐至县第一中学”,1956年改称“乐至县城关中学”,1976年至1982年更名为“乐至县红卫中学”,1983年恢复校名为“乐至县城关中学”。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得到美籍华人吴仲良先生的资助,为彰炳吴老先生的义举,1987年更名为“乐至县立仲良中学”, 1994年再次更名为“四川省乐至县吴仲良中学”。学校现占地面积99460.3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1694.51平方米,教学、运动、生活三区分设,依山而建,布局和谐,错落有致,立体绿化,环境优美;有教职工284人,其中高级教师53名,中级教师93名;现有7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700多人。

学校拥有优美的教学环境,科学的内部管理,强大的师资力量,铸就了学校辉煌的办学业绩,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大幅度上升。学校现已成为乐至教育战线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莘莘学子求学、成才的摇篮。

四川省乐至实验中学:前身是乐至师范学校,1999年改制为四川省乐至实验中学,现为四川省高完中,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示范校、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校、资阳市示范性初中、资阳市示范性高中。

素质形象。学校每期多次组织教职工学习创新理论,聘请专家学者到校讲学,先后组织教师到名校参观、学习、实践、提高,走出了一条“分层施教,合作达标”的教改新路。

教育质量。教职工求真务实,全力拼搏,教学质量稳居全县前列。1997年至今,学校参加中考均获全县一等奖。2006年的首次招收普高,2008年高完中验收合格,2009年破格晋升为市级示范高中,首届高中2009级在全市同类高评比中取得第一,高中2010级再创辉煌,在全市同类高评比中获一等奖。

艺术教育。学校先后荣获“资阳市首批艺术特色学校”、“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等称号。05年至今,学校的女子篮球队5次代表资阳市参加省级篮球比赛均获全省第6名、体育道德风尚奖;田径代表队参加历届乐至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均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参加县艺术节均获全县一等奖;该校初11级学生喻魔风已成为全国有名的魔术师,应邀参加全国多家电视台的演出。

文化亮点。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从大校门到内外操场,从楼道走廊到各班教室,从《实中志》到《“斌”义解》,从“斌”石到长廊,都在无声地诠释着校园文化:“平时之心,文武之道”、“ 谨信弘毅,求实躬验”、“ 博喻自强,致远淳厚”、“博爱自清,有教无类”、“博学自主,明辨笃行”。

四川省乐至县高级职业中学:创建于1975年,其前身为乐至县天池镇民办中学,1985年改制更名为乐至县天池职业中学,1994年经内江市人民政府批准,再次更名为乐至县高级职业中学,是四川省首批具有中专学历招生资格的中等专业学校之一,2005年被资阳市教育局验收为资阳市重点职业学校,2006年经资阳市教育局批准为乐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已成为资阳市职业教育的窗口和乐至县中、高级技术人才的培训基地。学校占地面积149.5亩,建筑面积50076平方米,分别开设“信息工程、机电技术、社会公共事务”三大类10个子专业。   

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和衷共济,艰苦创业,以改革为先导,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率先在乐至教育系统开展BTO模式将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实现招商引资1300余万元,民营资本融资200余万元,较快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办学层次和水平已形成一定规模和特色。学校开设的机械加工、数控技术、电子技术应用、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旅游与饭店管理、汽车驾驶与维修和服装制作与工艺等骨干专业已形成品牌。学校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色办学之路。先后引进了三家公司进校办企业,为学生提供生产实习和现场技术对接,同时与地方企业实现联合办学,拓展生产实习场地,先后与县内大型企业以及邻近的资阳市技工学校等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和校外生产实习点。学生在校进行2年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训练,校外企业顶岗实习一年,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近年来,学校荣获“四川省扶贫培训示范基地”、共青团“四川五四红旗团委”,资阳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先进集体”、“文明单位”、高完中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优秀级学校”等荣誉。

乐至县城东小学:占地8700余平米,有着百年办学历程,是四川省首批重点小学,资阳市示范小学,乐至县管理规范化“窗口示范校”,乐至小学教育的一面旗帜。

学校现有教学楼和教学综合楼7300㎡,教职工113人,学生2100余人。学校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备,校园文化底蕴深厚。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教改活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路,秉承“德智并举、勇毅兼修”的育人理念,打造着学校品牌,培育着“四有”新人,铸造着新的辉煌。

近年来,学校始终不渝地坚持“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核心价值观,加强科学管理,努力构建“以德育为核心,兴趣为先导,知识为基础,能力为重点,主动求发展”的办学模式;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动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的办学宗旨,形成了“和谐、求实、勤奋、创新”的教风,营造了“友爱、互助、尚美、奋进”的学风,学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文学创作基地”、省“教师职业技能示范校”、 “小公民道德建设优秀示范基地”、市“校风示范校”、“教育科研示范校”,市“文明单位”、县“素质教育示范校”等几十项荣誉称号。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独占全县小学鳌头,毕业班教学质量连年获县一等奖。学校教育科研,获省政府成果奖一项,市政府成果奖三项,市教育局成果获五项。学校素质教育成效凸现,器乐合奏《中国娃》参加省中小学生艺术节现场表演获省二等奖;体育代表队参加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小学组第三名;数十名学生参加省中小学艺术人才大赛、省小学生艺术水平测试获优秀成绩。

乐至县城西小学:始建于1905年,已有百余年的办学历史。学校现占地面积8035平方米,建筑面积6885平方米,拥有34个教学班,97名教职员工,1800余名在校学生。

一代又一代的城西人辛勤工作,不断创新,为学校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学校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坚持“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创建“三优”(优美的校园环境、优秀的教师队伍、优良的教育质量),突出“二特色”(现代教育技术和英语教学),实现“一服务”(服务帅乡教育)的总体办学目标,努力实施“安全教育,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的内部管理,主题鲜明的学生养成教育,努力建构合作型学习型教师团队,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六大工程。学校现已形成“团结、守纪、勤奋、创新”的校风,“严谨、 爱心、合作、创新”的教风,“厚德、博学、尚美、创新”学风;实现了办学条件优良、育人环境优美、教师队伍优秀、管理手段优化、教学质量优异。学校先后荣获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市示范性小学、市素质教育示范校、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

乐至县幼儿园:建于1934年,是县唯一一所全日制幼儿园,四川省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资阳市一级幼儿园,占地面积4963平方米。现有18个教学班,教职工87人,其中本科学历10人,大专学历39人,特级教师2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幼儿园高级教师25人。

多年来,乐至县幼儿园认真贯彻执行幼教法规,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努力改善办园条件,园舍设施设备齐全,环境优雅,色彩和谐,充满童趣。现有配套的活动室、午睡室、盥洗室、音体活动室、多功能电教室,大型娱乐设施品种多样,多媒体教学设备先进。每班配有钢琴、电视、空调及能满足幼儿活动需要的中小型玩具。

在发展过程中,县幼儿园本着“引领成长,铸造未来”的办园宗旨,以艺术教育为办园特色,从行为立美、环境寓美、情感导美、艺术促美四方面入手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发展。近几年,艺术教育取得优异成绩,幼儿美术作品140多件获全国、省、市、县特等奖、一、二、三等奖, 200余名幼儿在省、市、县艺术人才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坚持教科研为先导,先后承担了市普教科研立项课题9项、微型课题10项,其中,有5项获省、市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2项获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一、二等奖,4项获省、市教育科研成果一、二等奖,老师们撰写的论文获市、县科研成果及优秀论文奖160多篇,在市以上刊物发表文章近100篇。在开拓竞争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现有省、市、县知名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38 人,先后有98人次获市、县教育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称号,65人次在市、县教学活动评比中获一、二等奖。该园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幼儿教育先进单位、省“三八”红旗集体、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资阳市校风示范学校、市教育科研示范园、市示范家长学校、市模范职工之家、市最佳文明单位、市安全先进单位、市计划生育、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县综合治理模范单位、县目标考核一等奖。

 

  

 

【机构概况】  2010年9月,县实施机构改革,县文化体育局更名为县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领导班子成员和职能职责未变。

 

【文化阵地建设】  2010年,全县有25个社会事业服务中心。当年完成凉水、通旅、盛池等四批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新建的劳动镇旧居村等5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已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10月底启动劳动镇、佛星镇第五批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新建的天池镇新观音村、佛星镇大石包村、孔雀乡马家井村、高寺镇快乐村等87个农家书屋已投入使用,农民读书活动如火如荼。

 

文化队伍  2010年,全县共有从事文化工作的职工14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2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65人,初级专业技术职称73人。全县建有文艺创作、科普宣传、文艺表演等文化活动队伍70余支,其中乡镇40支,共有骨干成员近3000人。

 

【文化活动】  2010年开展了元旦、春节、“三·八”、“五·一”、“五·四”、“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庆典文化活动,表演形式多样。主要有戏剧、声乐、舞蹈、曲艺、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览、燃放礼花等。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春节期间,组织文艺工作得到东山镇,为农民群众送去《乐至文化》1000份;书写、赠送春联1000幅;为群众演出文艺节目10余个。全年组织川剧团、文化馆(图书馆)、各艺术家协会、文艺队送文化下乡180余次,送文化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进机关10余次。举办了陈毅文艺奖颁奖文艺晚会、迎新春文艺演出、焰火晚会、川剧公演等大型文艺活动20余场。参加省、市文化汇演:舞蹈《为了人民》在资阳市纪委举办的“廉洁从政、勤政为民”文艺演出中获得一等奖;县川剧团编排的《名曲名段露新枝》在资阳市首届社会文化展演中获创作奖和表演三等奖。情景舞蹈《帅乡华章》参加资阳建市10周年文艺演出获得好评。文体局创作的川歌表演唱《文艺春天到资阳》参加市第二次文代会文艺晚会演出。开展文学艺术创作活动。全县作者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185篇,其中县级150篇、市级30篇、省级2篇、国家级3篇。县第二届“陈毅文艺奖”于9月27日晚在陈毅广场举行颁奖,县四大班子领导出席,中共乐至县委书记封安、资阳市文化局局长石朝武为荣获一等奖作者颁奖。创作的《吴仲良传》(长篇传记文学)、《家园》(国画)、《对联》(隶书)获一等奖;《唐诗》(草书)、《自作诗对联》(行草)、《现代诗》(行草)、《与爱同行》(摄影)等17个作品获银奖;创作的《一路欢歌奔小康》(散文)、《外婆》(散文)、《师魂》(舞蹈)、《汶川,别哭》(歌词)、《手莫伸》(曲艺)等29个作品获得铜奖。编辑出版《乐至文化》4期,共印10000份,编辑出版《乐至文学》4期,共印4000册,免费赠送干部职工阅读,并送发到基层单位。长篇传记文学《吴仲良传》首版三万册公开发行,由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题写书名。创作的小品《找钥匙》获资阳市新闻出版局组织的农家书屋征文比赛二等奖;《生财有道》、《信用合作社赞》、川歌舞《文艺春天到资阳》等文艺作品被搬上舞台。小小说集《遭遇情人节》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瑞雪》入编中国文联出版的《画坛里程碑当代中国名花名作精选集》;根雕作品《大展宏图》、《宠龙》分别获得第十一届西部国际“三品”博览会金奖和银奖;《真诚的心换来真诚的你》获中央外宣办、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10部门共同指导,人民网、新华网等195家网站共同主办的“文明上网,共建和谐”网上征文铜奖。

 

【文化市场监督】  全年共受理文化及产品经营申请46件,办结许可事项44件,其中网吧变更9件,内资准印17件,营业性演出7件,出版物经营5件,歌舞娱乐场所1件,音像制品零售1件,打复印单位2件,完成140家文化新闻出版经营单位的年度验审换证,开展了350平方米以上电子游艺场所新申办规划试点工作。

加强市场监管,坚持不懈开展“扫黄打非”和反侵权盗版专项斗争。出动检查人员150余人次,检查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经营户180余家次,限期整改经营单位4家,取缔无证经营摊点5家,警告违法单位16家,查处无证等违规经营单位21家,收缴盗音像制品、图书等违规物品6500余盘(册)。

完善网吧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加大“黑网吧”和无证电子游戏经营场所查处力度,配合工商部门开展黑网吧整治行动,取缔黑网吧5个,依法查处接纳未成年人及未如实登记消费者有效身份证件等违规经营网吧23家。组织召开网吧、音像、娱乐场所等多个项目的政策法规培训会6期,受训人数达200余人次,散发宣传资料5千余份。引进投资800余万元的“东方六号”商务会所和投资400余万元的“钻石王朝”音乐会所。全年新增投资400余万元改造网吧5家。年末全县有文体业单位666家,从业人员3024人。文化体育新闻出版行业全年完成服务增加值5319万元,同比增长8.6%;完成营业总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18.8%;新增文化服务业固定资产投入1523万元,同比增长24%。

 

【文物管理】  开展文物知道宣传活动。2010年出动宣传车辆50余台次,散发宣传品10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1000余人次、展出图片100余幅,开展文物保护知识进校园宣传1次。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工作。普查不可移动文物315处,实际登录文物点303处,其中新发现230处,完成315处文物点的数据登录和图纸绘制工作。乡镇和行政村普查率100%。蟠龙石匣寺、马锣睏佛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展顺利。并继续聘请专人对马锣睏佛、蟠龙石匣寺进行重点管护。配合省文物局完成了“成安渝”、“遂资眉”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沿线前期文物踏勘及后期发掘保护工作。

(县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

 

  

 

【体育阵地和队伍】  2010年,全县25个乡镇累计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54个。其中,2010年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个。累计建有标准篮球场183个,塑胶灯光球场2个,其他体育活动健身场所266个。在天池镇东、南、西、北四大街,建立了社区体育健身队、健身秧歌队、腰鼓队、木兰健身队、夕阳红健身队、广场健身队、晚晴队、老年轻骑队、烛光队、青松队、健身气功队、康美健身运动中心等全民健身队伍。在农村,每个乡镇有形式不一的全民健身组织,其中,劳动、石佛、通旅等乡镇组建起健身秧歌队。龙门、蟠龙、石湍、回澜等乡镇组建了业余篮球队。全年培训一级体育裁判1人,二级裁判5人,三级裁判60人,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级5人;二级58人;三级300人。

 

【体育活动】  2010年,全县开展的群众体育活动主要有迎新春全民健身运动会;全民健身日邮储银行杯拔河比赛;“庆国庆、迎中秋”乒乓球单打比赛;第三届老年人运动会;“昊昕杯”象棋围棋邀请赛等赛事。组队参加资阳市党政军机关第十一届男子暨第四届男女混合队篮球比赛,并取得较好成绩。组队参加市中小学田径比赛,获得5金5银8铜。组队参加2010年首届新加坡国际武术锦标赛(中国)选拔赛,夺得3金5银1铜;组队参加资阳市第一届女性艺术体育羽毛球比赛获女子单打第二名、第三名,女子双打第一名的好成绩。开展竞技体育活动。向省输送集训运动员8人。组队代表资阳市参加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取得1金1银7铜牌,实现了乐至在省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教练员孙诗峰被评为市劳动模范,王云忠被评为市优秀教练员。

(县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

 

  

 

【概况】  2010年,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1038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6个、卫生院25所(含中心卫生院8所、乡镇卫生院17所),村卫生室881所,其他医疗机构126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所,二级乙等中医医院1所,一级甲等综合性医院5所,一级甲等保健院1所。全县公立医疗机构共有在职职工1221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141人(副高级职称人员39人、中级职称人员315人、初级职称人员787人),公立医疗机构编制病床1708张,开放床位1121张。全县有执业医师124人,执业助理医师57人,执业护士488人。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10年,县出台《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和《乐至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方案》,成立乐至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结合实际扎实推进五项医改工作。以新农合为重点,逐步扩大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努力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全县累计参合69.6347万人,参合率达94.95%,累计报销医疗费8453.79万元,其中:家庭帐户补偿金额638.9万元,门诊统筹经费报销金额1667.71万元,定额补助及大额门诊2365人次,报销金额132.81万元,住院49841人次,报销金额6014.37万元,人均报销住院医疗费用1206.7元。各项指标步入省、市先进先列。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42331人,其中农村居民200327人,建档率27.2%,城镇居民42004人,建档率46.18%;对104242人次进行了免费接种;儿童保健31994人次,妇女保健30485人次,老年人保健40545人次;建设农村无害化厕所500座;共为66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白内障手术。完成乙脑、流脑、15岁以下人群乙肝、甲肝、脊灰等疫苗的强化免疫工作,儿童基础免疫“五苗”全程接种率卡介苗达94.84%,脊灰疫苗达97.97%,百白破疫苗达93.22%,麻疹疫苗94.58,乙肝疫苗达95.14%。建证建卡率达100%,卡证符合率98%以上。全县住院分娩率95.48%,新法接生率100%,孕产妇死亡率19.13/10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55‰,婴儿死亡率2.87‰。新生儿疾病筛查4405人,筛查率88.26%。补助农村住院分娩孕产妇3584人,发放补助资金132.46万元。全面启动农村妇女孕前、孕早期补服叶酸项目,对3584名适用妇女发放叶酸4621瓶。

 

【卫生项目建设】  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完善了以县疾控中心、卫生执法监督大队、妇幼保健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站为网底的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形成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站为网底的三级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和急救网络。加快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建设。县政府在黄金口岸划拔土地110亩,精心规划迁建工程,总建筑面积40660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主体工程基本竣工。

 

【药物药械监管】  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药械使用的监管力度,严格按照省“阳光采购”要求,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和乡镇卫生院全部参加省药品上网采购,上网采购率、阳光采购积分上报率、阳光采购积分合格率均达100%。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本年12月26日起全县基层医疗单位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施零差销售。

 

【医改与行风建设】  全面启动了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基层卫生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积极推进卫生人事制度改革,全县乡镇卫生院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卫生技术人员97名。深化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强化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成立医患纠纷协会和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聘请司法干部和法医官为专职调解员。落实医院评审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医院评价制度,结合医疗专项治理工作,严格医疗机构技术人员准入管理,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全县公立医疗卫生单位总诊疗108.4万人次,同比增加47%;出院总人次5.04万人次,同比增加35.8%。业务收入1877万元。同比增长17.6%。

(县卫生局) 

 

广播电视

 

【概况】  2010年,县广电局属县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机关编制13名,在岗人员12名。下属广播电视台、广电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县广播电视台有事业编制人员45名,实有39名,实行局(台)合一体制。广播电视台开办广播节目一套、电视节目两套、转播各级广播电台节目3套,转播电视节目37套。县广电网络公司属国有独资企业,有员工195人。累计建有线光纤主干线888.44公里,有线电视支干线404.24公里,发展有线电视用户累计近13万户,其中,农村近10万户,县城近3万户。全年广电系统总收入1894.08万元,广播电视台广告收入180万余元。

 

【广电宣传】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广播电视的“喉舌”功能,为乐至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保障。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结合乐至实际,坚持“团结、鼓劲、稳定、正面宣传”方针、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以电视新闻、专题、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扎实有效的系列宣传活动,社会反映良好。

 

【节目设置与播出】  2010年,县广播电视台传输有线电视节目40套,每天24小时播出。19:00—19:30切换转播中央1套节目;上午9时起播送文艺等节目;12时重播《乐至新闻》等节目;19时转播中央台《新闻联播》;19:30’播送《乐至新闻》等节目;22:30’重播《乐至新闻》、《广告》、《晚间气象服务》等节目。后由电脑自动转播节目,直至第二天9时。广播每天播出一组自办的《乐至新闻》,其余收播中央、省台节目,每天早、中、晚播出共3次。编播电视《乐至新闻》3467条,编播电台《综合新闻》2416条;播出电视专栏节目253期;制作专题片19个;播出广播专栏节目152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专栏节目4个;在四川卫视、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新闻46条;在省电台播出35条,在资阳市电视台用稿338条,在资阳市广播电台用稿278条。

 

【广播电视网络建设】  2010年,以已开通光纤入户率较低的乡镇为重点,实施重点发展。对尚未开通光纤的自然村全部开通。做好服务,提高传输质量,增强群众对有线电视的认同感,促进群众自发自觉自愿收看有线电视行动。大力发展县城有线电视用户。到12月底,实现全县新增有线电视用户5080户,完成县委政府下达全年目标任务的102%。数字电视新增用户5006户。

实现全县广播“村村通”,提高喇叭在响率。采取科学规划线路,调集安装力量,把好设备质量关,抓好施工安全,全年安装整改179个行政村广播,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目标的170%。喇叭在响率100%。

 

【广播电视管理】  建立全面取缔违规安装地面卫星接收设施(简称“小锅盖”)长效机制,巩固取缔非法安装“小锅盖”成果,由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定了取缔违规“小锅盖”的目标责任书,并把目标任务列入县政府对各乡(镇)的年终目标考核范畴,建立取缔非法“小锅盖”的长效机制。确保了广播电视正常的宣传秩序。把广播电视的安全管理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做到责任落实到人。在重大节日和敏感时期,启动应急预案,加强值班,重点设施专人守护,实行机房巡查及日报制。每年6月开展一次广播电视安全优质传输月活动。每年雷雨季节,对县广播电视机房和乡镇站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防止“法轮功”分子的干扰破坏,局、台、公司中层以上干部坚持轮流每夜值班制度。全年无大的安全事故发生,并确保了“零插播、零中断”。

 

【村村通工程建设】  2010年,新开通120个行政村的村级广播。将农村广播纳为25个乡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配有专职广播员6名,兼职广播员19名。建有乡镇广播室专用机房6个,专用机房面积123m2,另有19个乡镇广播室与电视网络站机房共用。全县602个行政村,已开通村、社广播的561个村中,占村总数92.6%。累计架设村级广播专用杆线936公里,与有线电视同杆架设的3484公里。在561个已通广播的行政村中,安装有12.5w的中音喇叭1.1万只,喇叭畅响率达100%。在通广播的561个行政村中,有标准化、规范化的专用村级广播室106个,其余355个行政村的村级广播设备安装在村三职干部家中,未设专门的村级广播室。

 

【网络开发】  利用现有网络,拓展增值业务。大力发展互联网业务,配齐精干队伍,下达目标任务、添置、更换设备,引进最新软件,更新网页内容,提高了服务质量。全年累计新增互联网用户318户,新增数字电视用户5006户。

 

【职工队伍建设】  2010年,引进人才,重视人才培养,充实宣传队伍。引进了新闻节目主持人、制作专业人才6人到电视台实习和工作。采取请省、市专家授课和相互学术交流为主的培训方式,培养了批熟练掌握广电业务技能的技术人员和新闻采、编、制、播人员。全年培训180人次。

 

【自办节目创优】  广播电视局每季度开展一次好新闻评选活动,对获奖新闻根据获奖等级给予采、编、播、制人员一定奖励,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提高整体自办节目质量的目的。2010年,创优节目获市级奖23篇,其中广播节目一等奖1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4篇;电视节目一等奖6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4篇。获省级奖5篇,其中优秀奖1篇,提名奖(相当二等奖)广播节目2篇,电视节目2篇。

(县广播电影电视局) 

 

  

 

【概况】  2010年,县科技工作以科技项目为重点,推进项目带动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服务企业为突破口,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开展科技富民惠民工作;以科普活动为载体,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全年组织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8项(国家级3项,省级5项);组织实施县级以上科技项目18项(中期5项,结题13项);投入县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1320万元,争取上级科技项目资金51万元。全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户,省级科技创新型培育企业4户,知识产权试点企业1户,企业技术中心4个,专利实施转化产值达2.8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值3.8亿元;完成技术交易合同380万元,获省市科技进步奖项目4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组织专利申请10件(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7项),专利授权24件。

全县安排实施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8项(省级以上科技计划8项,市级科技计划4项),其中科技支撑计划6项,成果推广计划4项,软科学计划2项,星火计划2项,中小企业创业投资补助计划3项,其它1项。安排县本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1320万元,争取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经费51万元。

 

工业科技  围绕食品、轻纺、医药、机电、建材等领域,组织实施省级科技项目5项,其中科技支撑项目1项,中小企业创业投资补助计划3项,专利实施转化项目1项。安排县项目经费1056万元,争取省科技项目经费22万元。项目实施率达100%,科技攻关项目开发新产品4种,突破关键技术设计、新工艺6项。

由四川通世达生物科技制品有限公司承担的全省中小企业创业投资项目“叶绿素铁钠盐”取得阶段性突破。该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入2200万元,建成厌氧发酵、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一套,静运设备、电力设施、辅助设备全部安装完毕,生产线正在生产调试阶段。

由砚山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承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补助资金项目“中药材有效成分提取”进展顺利。项目设计、可研及论证、环评等前期筹备工作顺利完成,建成检验检测实验室500m2,配备JJW-1KVA精密仪器等检验检测设备19台套,完成投资1208万元。

 

【农业科技】  2010年,围绕畜牧、果蔬等特色产业领域,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0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1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4项,成果推广4项,安排县项目经费264万元,争取省科技项目经费29万元。

由乐至县天龙科技示范园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乐至黑山羊灾后恢复生产技术示范”课题通过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专家评审组结题验收。项目重建、改建羊舍180户,面积1820 m2,恢复、重建核心种羊场600 m2,补充种羊550只,人工种草示范545亩,新建羊舍配套设施示范青贮池1010m3、沼气池320 m3。开展养羊技术培训20期,培训人员2516人次。发表论文6篇、出版科普专著1本。申请专利4项,获科技进步奖1项。

 

【知识产权工作】  培育四川世红、四川五一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四川砚山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3户省级专利试点企业,培育四川通世达生物科技制品有限公司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户;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上街进企业宣传活动1次,开展专利执法专项检查1次;组织专利申请10件,专利授权24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18件;全县专利实施新增产值2.8亿元。

 

【科技成果及奖励】  2010年,四川通世达生物科技制品有限公司申报的“从蚕沙中连续逆流提取叶绿素新工艺技术”先后获得资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乐至县天龙科技示范园参与且共同申报的“优质高效山羊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获得资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超迪电器实业有限公司申报的“洗衣机安全节能警示装置”获得资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科技普及】  召开科普工作联席成员单位会议,组织开展科普宣传月、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等大型科普宣传活动;深入开展“科技下乡”、“科普进社区、学校、企业”等经常性科普活动,取得较好效果。参加宣传活动的机关干部、科技人员达200余人次,涉及20多个单位,出动了宣传车18台次。全年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0万余份,赠送各类科普书刊8000余册;举办各类技术培训85场次,培训人员达7.5万余人次。

(县科技局)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