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 | 一起学习吧④

来源:四川在线 发布时间:2024-07-28 23:00:11 浏览次数: 【字体:

.



编者按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隔一年再次来到四川人民中间,一路悉心指导、殷殷嘱托,对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重要指示,是我省做好相关工作的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一年来,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结合自身实际,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铭记关怀、不负重托、感恩奋进,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是引领四川各行各业干部群众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四川日报·川观智库根据这些重要指示精神推出《一起学习吧!》系列学习视频产品第二季,生动反映四川干部群众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心得体会和思考行动,同步邀请专家学者,对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深入阐释。敬请垂注。


.


高速公路穿越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怎样保护?


●学习笔记

九绵高速公路LJ9合同段项目工程科科长何森林:在安全施工的前提下,一切都要为保护生态环境让路。

四川在线记者 邓也

从平武县木皮藏族乡往北,九绵高速穿越大熊猫国家公园共97公里。“这也不能,那也不能,路还咋个修?”从业十几年,九绵高速公路LJ9合同段项目工程科科长何森林从没遇到这么难修的路。

九绵高速建设施工难度极大,既要面临川西北高寒高海拔地区地形陡峻、地质复杂、气候恶劣的施工难题,还要面对走廊狭窄、环境敏感、物种珍稀的脆弱生态。其中最难的,是必须遵循国家公园最严格的环保标准,面临着“最小破坏”与“最大保护”的严峻考验。

2016年,何森林和工人们来平武县挖白马隧道时,这里还叫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于施工建设,上级要求:不能随意弃渣,不能随意排放废水,不能随便开挖隧道,不能让尘土满天飞,不能先修路后绿化,不能过多使用燃油设备……“这可是在深山修路啊,怎么什么都不能?”一开始何森林非常不适应,但只能照做。

2021年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卧龙、千佛山、王朗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被划入其中。这些年,九绵高速建设者们也切身感受到了“区”升“园”的变化——清退了很多小水电和矿山、增加了很多保护站点、埋设了很多界碑界桩、实施了很多科研项目……大家明白,这都是为了不影响大熊猫生存,不破坏国家公园生态。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要求“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不只是要求持续保护好上游的水质,还要加快建立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这与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开展的九绵高速建设直接相关。

为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持续发力”新要求,九绵高速的建设者们,在崇山峻岭中克服了种种“不能干”的困难,全力打造绿色生态高速。他们采用“零开挖”进洞技术,减少对原始植被的破坏;坚持“边建边绿”,减少水土流失;把废水过滤达标后再循环使用;使用喷淋系统来减少扬尘污染;不断优化土石方平衡,避免大挖大填多占土地;推进“油改气”“绿电自给”,减少废气排放……严格的绿色施工,将从项目开建持续到竣工。

如今,随着国家公园内野生大熊猫越来越多,何森林已深刻理解了种种“不能干”的重要意义,并坚决将“不能干”落实到位。他表示:“在安全施工的前提下,一切都要为保护生态环境让路。”


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


陈彬 岑璐瑶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四川要牢固树立上游意识,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要求四川要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巩固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指明了四川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方法路径、着力重点,为美丽四川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和繁荣的基础,而长江黄河流域上游的生态建设更关乎着流域经济带的根本命脉,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是新时代四川必须承担的历史任务和国家使命。四川地处我国西南内陆腹地,西部的高山高原区和西南部的山地区是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两大生态屏障的核心组成部分,有着突出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空气净化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生态功能,是长江、黄河生态环境的重要关卡,“中华水塔”的核心组成部分。要求四川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一方面彰显了四川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重要位置,凸显了党中央从源头推进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持续性和艰巨性,以上游意识、大局意识,切实履行好保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四川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文明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特别是这一年来,四川在生态修复上持续用力不断提升水源涵养和补给能力,在环境治理上持续用力切实筑牢水安全防线,在经济发展上持续用力加快提升流域生产条件和生活品质,切实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新时代新征程,四川要牢记新时代的使命,持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建设生态文明,为全流域生态改善铺展新图景、做出新答卷。

四川是长江黄河生态屏障的第一道关卡。因此,四川要持续联合不同生态划区,统筹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作,建立健全生态保护机制,促进生态功能保护修复,不断织牢织密上游流域生态网络。在重点生态保护区域,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植树造林、种竹种草等水源保护措施,增加林草植被,禁止开展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增强土壤资源保护和水源涵养的能力。在主要河、湖交互区域,构建河湖一体网络,完善“一河一湖一法”,实施河湖水系生态通道修复工程,改善河湖网络生态状况,并在改善干、支河流生态的同时,恢复湖泊生态系统的质量和功能,促进河湖生态的同步治理。在重要水生生物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区域,合理进行河湖生态流量管控,保障枯水期和鱼类产卵期生态流量、重要湖库的水量和水位,同时保障鱼类洄游通道,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在重点水利、航运等经济作用河段区域,将生态用水调度纳入日常运行调度规程,建立长效生态调度机制,保证河流生态水量,统筹协调水调、航调和电调,实现流域建筑物联合调度,推动流域生态经济健康发展。在河流沿岸的“水—岸—陆”生态过渡区,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草地、水源涵养林、河岸生态公益林、沿河植被缓冲带和隔离带等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工程,形成多功能分布式绿地网络构建等生态基础设施格局。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发展之源。作为生态水源第一站,四川应继续强化上游意识,将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必然结果和必要途径。为此,要坚定走生态优先、科技引导、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坚持系统观念,以流域生态刚性约束倒逼发展方式的转变。

统筹发展用水。优化四川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合理确定长江黄河上游流域的产业布局和城市发展规模。以流域载力为第一考量指标,强化城市化体量管控,集约高效地发展城市群和都市圈,在各行业倡导科技节水。

强化农业节水。推行节水灌溉,以水定产,实施节水改造,按规划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发展旱作农业。加强节水抗旱品种选育,完善垄沟覆膜栽培等技术体系。

加强工业节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具有生态战略性的现代化产业,培育壮大绿色发展动能。同时,从严控制建设“引长引黄”调蓄工程,严禁脱离实际建设人工湖、人造水景观。推进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沿长沿黄重点地区拟建的工业项目一律按要求进入合规工业园区。

节水节能降碳协同一体。坚持“节水即减排”理念,在取水、用水、水处理、污水资源化利用等全过程中持续节水,并同步降低城市水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能耗物耗。探索“水—能—碳”的“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

(作者分别系北京师范大学生态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生态环境治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来源: 四川在线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