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政服务>资政参阅>详细内容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资政参阅专刊第34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2-13 09:38:47 浏览次数: 【字体:

2022年度“四川之最”

编者按: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内疫情新发多发冲击,面对多重困难叠加、多种风险交织、多条战线作战的复杂局面,全省上下坚决贯彻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迎难而上、克难前行,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牢牢稳住经济基本盘。为总结过往经验、更好开辟未来,现选编2022年四川在治蜀兴川中“年度之最”的标志性成就,供参阅。

 

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凉山州步入动车时代  1月10日,CR200J型复兴号动车组当值的D843次动车从西昌西站5站台出发驶往昆明,标志着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已摆脱绝对贫困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正式步入“动车时代”。新成昆铁路于2016年4月开建,2021年4月22日实现全线隧道贯通,2021年12月20日通过运营安全评估,2022年12月26日全线开通运营。它的全线贯通,进一步完善西南地区路网结构,提高铁路运输能力,极大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和货物运输,对带动沿线资源开发、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国首条红色主题高速公路开通试运营  1月18日,全国首条红色主题高速公路——镇广高速王坪至通江段开通试运营。该公路北连陕西、南接重庆,通车后成为巴中最快捷出川的过境高速公路。至此,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通高速公路。作为全国首条红色主题高速公路,项目把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充分融入到建设过程中,通过突出红军之魂,深情缅怀安葬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的25048名红军英烈。该条高速公路的通车是省委、省政府致力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大力推进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具体体现。

自主研发亚洲单机容量最大风电机组下线  2月22日,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3兆瓦抗台风型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下线。这是目前中国已下线的亚洲地区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风电机组,也是中国下线的首台13兆瓦风电机组。其投产应用,可带动风电全产业链升级,促进大型国产吊装设备、安装运维等研发生产,对促进中国能源结构调整转型、助推“双碳”目标实现具有显著意义。

四川两处遗址入选中国考古新发现  3月,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四川稻城皮洛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双双入选。皮洛遗址发现的近万件石制品和用火遗迹,首次建立了中国西南地区具有标志性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序列;遗址发现的手斧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术遗存,也是目前东亚地区形态最典型、制作最精美、技术最成熟、组合最完备的阿舍利组合。三星堆遗址“祭祀坑”的新发现,更加丰富和深化了对于三星堆遗址、三星堆文化的认识,有利于更加全面认识三星堆文化与周边地区的文化,特别是与中原地区、江汉平原地区文化的历史关系。两处遗址的发现,为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以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全国首个《农民工服务规范》正式实施  4月1日,四川制定的《农民工服务规范》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个农民工服务保障领域的省级地方标准。该规范进一步明确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农民工服务机构的服务职能、场所、范围、内容、要求等,涵盖农民工广为关心的就业创业、权益保障、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助推农民工服务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精准化。

四川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首次实现多点齐发  4月8日,四川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从成都(双流)、自贡、广元、遂宁同步发出,通过铁海联运方式经广西钦州、云南磨憨口岸到往泰国曼谷、越南海防、印尼雅加达、老挝万象等地。与以往开行班列相比,这是统一品牌后的四川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首次区域集结多点齐发,对推动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协同开放,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特殊意义。

科学调查认定四川省页岩气资源量居全国首位  4月14日,四川省国土科学技术研究院、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等单位组织开展的四川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发布最终成果并通过专家组验收。调查成果显示:四川省页岩气地质资源量43.91万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位。按国家“十四五”规划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要求,要加快建设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有序推进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着力解决能源需求日益攀升、常规油气资源消耗、油气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四川页岩气地质资源调查成果和后续运用等,将使四川在国家能源布局与能源贡献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凸显。

四川首次以流域为单元布局建设经济带  4月2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沱江绿色发展经济带建设总体方案》,涵盖沱江流域的成都、自贡、泸州、德阳、内江、资阳6市。这是四川首次以流域为单元布局建设经济带。方案遵循流域经济发展规律,立足沱江流域生态资源特点、土地利用现状和产业发展方向,衔接“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致力于推动形成“一轴联通、三港互动、上中下游协同”的发展格局,探索绿色发展转型新路径、促进沱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川设立首个“川台乡村振兴合作试验园”  4月28日,四川首个“川台乡村振兴合作试验园”揭牌仪式在泸州市合江县真龙镇农文旅产业基地举行。“川台乡村振兴合作试验园”由四川省台办、农业农村厅批准设立,是四川落实落细“农林22条措施”和《川台农业合作助推乡村振兴星晖计划》,创新打造川台农业合作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旨在服务四川乡村振兴和助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试验园的设立,标志着川台农业合作步入从点到线进入区域发展布局的新阶段,四川在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上再添新平台。

西南最大的成都智算中心正式上线  5月10日,“东数西算”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成渝枢纽节点样板工程、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成都智算中心正式上线。成都智算中心是首个应用“预制模块化+钢构+土建”三种建设方案于一体的混合样板点。上线后,成都智算中心算力利用率预计将大于90%,实现上线即饱和运营。该中心结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在成都的落地,以及“东数西算”国家战略举措,承接人工智能生态发展、产业孵化和科研创新,在智慧城市、交通、医疗、遥感、金融等领域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应用标杆,服务千行百业,助力智慧蓉城建设。

四川省首条连接南美洲的货运直航航线开通  5月13日,成都—马德里—圣保罗国际货运航线通航仪式在成都举行。该航线是四川省第一条连接南美洲的货运直航航线,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第一条连接南美洲的货运直航航线,构建起中国西部联通南美的重要物流通道。

国内首个跨省域国家级网络安全产业园区获批  5月,川渝两地联合申报的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成渝)正式获批,成为继北京、长沙之后全国第三个获此国家级称号的地区,是国内首个跨省域国家级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对四川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创新,培育新型网络安全服务,建设网络安全人才高地,完善网络安全产业生态,推动建成引领西部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发展高地意义重大。

四川首家地方国有控股子公司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6月8日,四川能投集团华海清科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科创板成功上市,成为四川地方国有控股第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华海清科成功登陆科创板,填补了四川国资在高端半导体装备领域的空白,标志着四川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国企在资本市场迈出崭新一步。

全国首个港澳台侨人士专属网络服务平台上线  6月24日,“四川港澳台侨人士之家”网络服务平台在成都市上线。这是全国首个港澳台侨人士“一站式”专属网络便民服务平台。该平台是新形势下借鉴网络理政便捷服务模式,聚焦网络统战、着力广泛联谊,探索做好港澳台侨人士联络服务的全新路径。

首用创新技术的泸州沱江特大桥主塔封顶  7月28日,渝昆高铁川渝段控制性工程——泸州沱江特大桥主塔封顶,为该段早日建成通车创造了有利条件,对构建全国高铁网“八纵八横”之一京昆通道具有重大意义。泸州沱江特大桥全长约2613米,主桥塔高113.2米,为国内首座双柱式V型桥塔、首次采用空间索面斜拉索的高速铁路桥,设计时速350公里,主跨采用124+240+124米索加劲刚构连续梁跨越沱江,是渝昆高铁全线最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桥。

首届中外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在泸州举办  7月29日至31日,首届中外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在泸州举办。本次博览会设立酒、食品、工艺品等6大展区及各省特装区、国际特装区、欧盟馆,邀请欧盟展团、浙江展团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家地理标志企业参展参会,举办“泸菜泸味”美食美酒品鉴会等系列主题活动,集中展示唐三彩、泸州老窖、波斯地毯等1000余种地理标志产品风采。通过本次博览会,四川成功签约今年全省最大规模外商投资——理文泸州年产110万吨浆纸全产业链项目、总投资110亿元(其中外资12.2亿美元);促成12个地标产品投资项目、200余份地标产品批量订单,参展产品现场成交额超2300万元;助推《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落细落实。

应对创历史纪录以来的最高气温  自7月开始,四川面临历史同期最高极端气温,截至8月9日,156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有超过90个观测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为1961年以来四川省持续时间最长、综合强度最强的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用电负荷接连6次创历史新高,最高达5910万千瓦时,电力供应面临巨大压力。8月21日零时,四川省启动突发事件能源供应保障一级应急响应。自2022年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突发事件能源供应保障应急预案(试行)》以来,四川首次启动最高级别的应急响应。面对历史同期最高极端温度、最少降水量、最高电力负荷——“三最”叠加的局面,全川人民齐心应对,通过大型企业停工停产让电于民、大型商场限电、居民小区错峰停电等自我限电、局部断电、错峰用电等措施,节约每一度电保民生。江苏、湖南、浙江等省也给予四川支援帮助。8月30日起,四川全部大工业、一般工商业恢复正常供电,由极端高温引起的四川地区电力供应紧张情况有效缓解,电力供应平稳有序。国家电网四川电力数据显示,随着气温下降,全省最大用电需求负荷从6500万千瓦降到4800万千瓦,最终平稳渡过难关,保持了社会稳定。12月31日,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表扬2022年应对极端灾害天气能源电力保供工作突出贡献集体和个人的通报》,对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73个应对极端灾害天气能源电力保供工作突出贡献集体、颜武等300名应对极端灾害天气能源电力保供工作突出贡献个人予以表扬。

国家唯一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8月18日,在成都举行的2022年中国同位素与辐射产业峰会上,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正式揭牌。这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唯一批复的同位素及药物领域工程研究中心。中心计划初期解决部分国内紧缺同位素及药物需求,中期实现数种新型医用同位素国产化,长期彻底解决国内医用同位素紧缺和核医学发展“卡脖子”问题。现场,医用放射性同位素及药物产业化等6个重大项目签约,总金额达340亿元。该中心的挂牌,意味着四川打造中国“医用同位素及药物”新国家名片的脚步迈出一大步,是推动中国成为医用同位素及药物产学研用强国的重要举措。

四川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集中出海首列列车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发车  8月29日上午,四川省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集中出海发出两列列车,共涉及159个订单、34家企业,货值近1亿元,其中首列货值金额5000万元左右。该班列把四川具有高价值知识产权的产品送到千家万户,既体现出四川坚实的科技实力,也有力促进了四川从产品出口向品牌输出、从产品成本优势向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优势的转变,为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带去发展新契机。

川剧《草鞋县令》获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大奖”  9月15日,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现场,川剧《草鞋县令》获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四川继2007年川剧《易胆大》获文华大奖后,时隔15年再度获此殊荣。自2018年12月首演以来,川剧《草鞋县令》获得社会各界认可和好评,是四川省唯一入选2020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曾获四川艺术基金2020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以及四川“文华奖”剧目奖、百家“推优工程”优秀原创文艺作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百年百部”创作计划等多个重量级奖项。

全国首个跨省域管辖的法院—成渝金融法院正式揭牌  9月28日,成渝金融法院正式揭牌。成渝金融法院设在重庆市,按直辖市中级人民法院设置,分别在重庆市、四川省成都市设立办公区。成渝金融法院是全国首个跨省域管辖的法院,同时也是中西部首个金融法院,更是全国首个跨省域管辖的法院,对服务保障国家金融战略实施、完善中国特色金融司法体系、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力助推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成渝金融法院成立,标志着川渝司法改革协同步入新阶段、川渝法治进程迈开新步伐、司法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跨入新征程。

自主设计氢燃料电池首次实现1万小时耐久性测试  10月11日,东方电气(成都)氢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自主设计生产的Olas 60A氢燃料电池系统顺利完成10029小时耐久性实测,累计启停5000余次,系统工况性能衰减率小于5%。这是国内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首次实现1万小时耐久性实测大关。此次1万小时耐久性测试结果,标志着国内氢燃料电池系统在高耐久、高可靠、高安全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中国历史上拦河坝规模最大、运用时间最长的活动坝——通济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10月3—10日,第24届国际灌排大会暨第73届国际灌排委员会国际执行理事会在澳大利亚召开。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岷江流域的通济堰入选2022年度(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通济堰渠首位于成都市新津区南河、西河、金马河交汇处,始建于公元前141年,距今已有2160余年,其灌区作为都江堰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着向成都、眉山2市4县(区)提供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任务,灌溉面积52万亩,是“天府粮仓”的重点区。至此,四川共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3处(另外两处分别是成都都江堰、乐山东风堰),体现四川自古至今以水利兴省,水利工程为“天府之国”盛誉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内首个铁路枢纽环线正式开通公交化运营  10月11日6时30分,一列崭新的动车从成都南站出发驶向雅安站,标志着成都铁路枢纽环线正式开通公交化运营,成都也成为国内首个依托既有铁路枢纽环线实现公交化运营的城市。这对增强成都铁路枢纽功能、提升成都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实力、服务群众高效便捷出行、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拉索”探测到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暴  10月18日,位于四川稻城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发布消息:“拉索”(LHAASO)探测到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暴。这是中国首次实现对伽马射线暴的天地多手段联合观测,打破了伽马射线暴亮度最高、光子能量最高、探测能量范围最高等多项伽马射线暴观测纪录,对于揭示伽马射线暴的爆发机制具有重要价值。“拉索”位于甘孜州稻城县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灵敏度最高的超高能伽马射线巡天望远镜和能量覆盖最宽广的国际领先的宇宙线观测站,于2021年10月正式通过性能工艺验收并进入科学运行阶段。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与高能物理研究所联合承担,建设周期4年,总投资约12亿元。

四川省中国旅游百强县(市)数量获居全国首位  11月下旬,竞争力智库等独立社会智库机构发布《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报告2022》,揭晓2022(第五届)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和发展潜力百强县(市)名单。四川峨眉山市、都江堰市、阆中市、西昌市、邛崃市、青川县、江油市、大邑县、崇州市、宣汉县、南江县、剑阁县、康定市、长宁县14个县(市)入选,比2021年增加4个;九寨沟县、北川县、彭州市、通江县、松潘县、绵竹市、汶川县、兴文县、仪陇县9个县(市)入选旅游潜力百强县(市),比2021年增加1个,意味着四川旅游强省建设取得了新成绩。

四川首部水文地方法规审议通过  12月2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四川省水文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系四川省首部水文地方法规,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四川作为水资源大省依法治水、规范各类水文活动提供法治保障。

四川省首次获批建设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  12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选址眉山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天府医院·四川省儿童医院成功获批。这是四川省首次获批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将填补四川省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儿童医院建设空白。该项目是全国唯一一个走出省会城市、布局地市级城市的省级儿童医院。四川省儿童医院将由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牵头建设,各附属医院协同支撑,华西医学(华西医院、华西口腔医院)所有儿科优质医疗力量和学科资源整合平移进入项目建设。

四川竹产业产值首破千亿元大关  2022年,四川省竹林总面积1835万亩、居全国第2,其中现代竹产业基地占58.3%,全省竹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3%,通过竹资源扩面提质、加快竹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竹文旅融合发展等一系列举措,实现竹产业总产值1015亿元,同比增长14.4%。

一批堪称世界之最的发电项目在川建设  3月18日,位于甘孜州雅江县境内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的第一高土石坝水电站——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6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两河口水电站是国家和四川省重点工程、西部大开发优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战略工程,是中国海拔最高的百万千瓦级水电站、西南六大水电基地投产的第一个龙头水电站、四川省内库容最大的水库电站。5月13日,世界首例梯级水光蓄互补联合发电系统在阿坝州小金县小金川河流域正式投产。6月7日,国家首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腊巴山风电项目在凉山州德昌县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超15亿元,是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互补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标志性项目。7月8日,四川首个百万千瓦光伏电站、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电站、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水光互补一期项目——柯拉光伏电站在雅江县柯拉乡正式开工建设,它将与两河口水电站实现水光互补。10月14日,位于甘孜州乡城县的四川省清洁能源发展重大项目、全球首个超高海拔光伏实证基地项目——国家电投兴川实证光伏电站首批发电单元并网发电,标志着基地正式投产应用。11月30日,川藏交界处的金沙江上游清洁能源基地开工建设的首座电站——苏洼龙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标志着金沙江上游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取得重大标志性进展。12月29日,全球最大的混合式抽水蓄能项目——雅砻江两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它也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大型抽水蓄能项目。

四川省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居全国首位  2023年1月3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公布200项“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四川省16项改革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数量居全国首位,为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改革年度案例征集活动”已连续举办14届,对总结推广地方改革典型经验、研究改革、宣传改革、助力地方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四川省入选的16项案例包括省本级2项、市(州)6项、县(市、区)6项、国家级和省级新区各1项,分别是: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打造区域协作高水平样板;探索产教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政务服务12345热线系统集成改革(成都市);以创新构建指标体系推动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天府新区);擦亮“彩灯工匠”品牌,推动产业人才从“工”到“匠”转变(自贡市);打造“三说会堂”,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攀枝花市西区);深化园区综合体制改革,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引擎(绵阳市);创新营商环境“三度服务”,企业发展跑出加速度(绵阳市涪城区);探索国有资产节约集约利用新路径(乐山市);探索“五小五大”情感治理模式,着力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遂宁市船山区);创新纪检监察“室组镇”协作联动工作法(内江市资中县);打好“下、控、提”组合拳,探索公立医院改革“南充样本”(南充市);聚焦多元化,推广“便民服务+”(宜宾市三江新区);探索跨区域监督执纪执法联动新路径(广安市);“产业园区化+运营市场化+建设融合化”开辟全域乡村振兴“开江路径”(达州市开江县);推进全国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资阳市雁江区)。

(资料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四川省人民政府网、《四川日报》、四川在线)


请点击查看原文: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资政参阅专刊第34期)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黄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