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0 18:30:52

存史资鉴 认真编纂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在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张华 发布时间:2008-11-06 08:28:20 浏览次数: 【字体:
                    国务委员 国务院秘书长 马  凯

   二○○八年十一月六日

 

今天,召开《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标志着《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工作正式启动。从今天起,编委会全体成员就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投入到这项工作之中,共同努力完成好这项重要的工作任务。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编纂工作的重要意义

今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地震灾害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直接指挥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迅速展开了一场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经过100多个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抗震救灾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这次特大地震是“惊天动地”的,这场抗震救灾斗争又是“感天动地”的,是人类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值得记载的重要一页。我国历来有修史编志、存史资鉴的优良传统。编纂《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以志书的形式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这场特大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编纂抗震救灾志,是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5000年不屈不挠抗击自然灾害的历史。这次特大地震,从它的发生、发展以及引发的各类次生灾害,都留下了内容十分丰富的“地震遗产”,是认识地震规律、发展地震科学的难得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当代人和后代人深入研究。在这场抗震救灾斗争中,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建立了上下贯通、军地协调、全民动员、区域协作的工作机制,迅速组织各方救援力量赶赴灾区,紧急调运大量物资运往灾区,精心部署受灾群众安置工作,及时制定法规、规划、政策推动灾后重建,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积累了应对突发事件、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宝贵经验,也需要我们认真总结。编纂《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就是要全面系统客观地记录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全方位地深刻认识这次地震及其引发的各类次生灾害发生的规律,全景式地展示党中央、国务院带领全国人民沉着应对特大地震灾害、夺取抗震救灾斗争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胜利的历史过程,总结我们在抗震救灾斗争中积累的成功经验,以便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其次,编纂抗震救灾志,是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

在这场抗震救灾斗争中,中国人民所表现出来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值得大力弘扬和传承;所涌现出来的无数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值得永载史册。党和政府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和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关爱生命、崇尚理性的民族品格。在全国哀悼日里,13亿人共同为遇难的同胞默哀,体现了全民族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我们编纂《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就是要全面展示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华民族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勇气,展示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共赴时艰、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展示党和政府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理念,并使之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转化为艰苦奋斗、勇于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支柱,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不竭动力,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三,编纂抗震救灾志,是传承修志优秀文化传统、记载重大历史事件的需要。

我国有重视自然灾害记载的传统,尤其是在方志中的记载堪称蔚为大观。无论是元明清三朝中央政府组织编纂的国家一统志,还是当时各级地方政府组织编纂的府、州、厅、县志,都有包括地震在内的各种自然灾害丰富的实况记录,有许多防灾、救灾的经验记载。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丰富的文化价值,成为后世可资汲取的不竭源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志书编纂工作,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志书编纂事业空前繁荣兴盛。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公布施行了《地方志工作条例》,依法保障这项事业代代相续、永不断章。志书编纂成绩显著,已经编纂出版了5900多种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完成了数万种各级各类专志,搜集、抢救、发掘了上千亿字的地情资料。这笔宝贵、丰厚的资源,已经在我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汶川特大地震,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罕见的自然灾害,应当把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以志书的形式记载下来。目前,抗震救灾工作已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正在开展恢复重建工作,抓紧开展志书编纂工作,有很多有利条件。特别是有大量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和鲜活的人物事迹,有多年积累的修志经验和专家队伍,有各地区各部门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能够把这项工作做好,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做出贡献。

二、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志书编纂工作

国务院批准的《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工作实施方案,对编纂工作做出了全面安排,是指导编纂工作的重要文件。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认真学习,准确掌握方案要求和工作步骤,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抓好贯彻落实,确保编纂工作高质量有序进行。

一是明确指导思想。编纂工作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本着存史资鉴的原则,既要尊重事实,又要反映时代精神;既要遵循志书编纂工作规律,又要进行学术创新。要通过编纂《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用直观、鲜活、翔实的文字和图片,全面、真实、完整地记录汶川地震全过程。同时,要善于总结归纳,去粗取精,提炼升华有关抗震救灾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探索抵御自然灾害的规律,自觉地为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服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服务,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为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服务。

二是坚持质量第一。《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由国家层面组织、针对特大自然灾害而编纂的志书,社会关注度高,历史影响久远。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始终本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关于志书编纂质量的规定,高度重视质量,力求把志书编纂成为一部高水平的精品佳志。要把好“四关”:一要把好政治关。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避免出现政治性和科学性差错。二要把好内容关。志稿篇章结构、章节内容务求翔实、准确。三要把好文字关。志稿文字表述务求严谨、生动。四要把好体例关。要密切联系抗震救灾工作,同时确保符合志书的编纂体例和规范要求。总之,要通过我们的努力,使这部志书成为高质量的传世之作,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三是确保工作进度。按照实施方案,2011年《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11卷将全部面世。编纂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参与编纂工作的单位,仅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各工作组成员单位即达47家,再加上需要协助提供资料的省份、部门、单位等,数量多达上百家。这之中,大家承担的任务有轻有重,但都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任何一个部门或单位的工作如果不能按计划推进,都有可能影响全志的如期出版。各有关单位务必要树立全局观念,按照实施方案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倒计时安排相关工作,确保编纂工作按计划总体同步推进。

三、强化保障,确保编纂工作顺利进行

编纂《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多、专业性强、工作量大,必须加强领导,强化保障,确保编纂工作能如期推进和完成。

一是落实组织,加强领导。全志编委会今天正式成立,从现在起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具体指导,定期检查工作。11个分卷的编委会目前还没有成立,会后要立即组建,尽快开展工作。从地方修志的经验看,任何志书的编纂,都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强有力领导,必须发动所有与志书记述内容有关的部门和单位承担编纂任务,动员有关知情人和资料拥有者提供资料。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工作,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办公条件到位。

二是落实责任,搞好协调。《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卷帙浩繁,涉及的单位数量多,必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编委会要做好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工作,研究解决编纂和出版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精心组织实施;编委会办公室要深入各单位调查研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并从实际出发,加强分类指导,做好协调服务;各承编牵头单位要强化责任,把编纂工作纳入本单位重要工作内容;其他成员单位要按照编委会的部署,围绕编纂工作总体目标,认真完成好本单位承担的编纂任务。编纂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编委会及其办公室报告。其他各有关地方和部门虽然不是编委会成员单位,但也有义务配合做好编纂工作。国务院办公厅要对该项工作给予必要的支持,督促有关部门和地方做好相关配合工作。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各分卷牵头承编单位责任重大,不仅要完成本单位承担的编纂任务,同时要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推动其他承编单位的编纂工作同步进行。其他承编单位要树立大局意识和合作意识,积极支持牵头单位做好工作。

三是落实人员,保障经费。志书有其特殊的编纂体例,修志工作有其专业化的相关要求。从各地修志的实践看,要编纂一部高水平的志书,不仅需要一支专业过硬的修志队伍,也离不开必要的经费保障。一要根据编纂工作的需要,把那些对汶川特大地震及抗震救灾情况熟、政策水平高、文字功底好的同志选调到编纂工作队伍中来。特别是各承编牵头单位和承编单位,要注意选配好总纂、副总纂,抓紧组织配备一支德才兼备、有高度职业素养和责任感的修志队伍,做到集中办公,重点攻坚。二要发挥专家作用。《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涉及地震灾害、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等多个学科门类,必须注意吸收各个领域、不同方面的专家学者参与这项工作,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学术专长,做到专家修志。三要加强培训。参加这次编纂工作的同志,有些可能是第一次参加修志工作。全志编委会和各分卷编委会要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班、专业人员指导等多种形式,使全体参与编纂人员尽快熟悉、掌握相关政策、业务知识,掌握志书的编纂方法,争取尽快进入角色。四要坚持修志、育人并举,注意发挥老同志的传帮带作用,争取在编纂过程中培养一批优秀的年轻修志专家。五要保障编纂工作必需经费。

四是保障资料,保守秘密。《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属国家级权威史料,编纂过程中需要收集、使用大量资料,哪些内容可以入志,哪些内容不能入志,要有一个科学、明确的界定。总的原则是,能公开的尽量公开,有一些文件资料虽然定了密级,但内容已过保密期限或从内容上看可以公开的,应及时解密,为编纂工作所用。当然,编纂工作也要自始至终做好资料保管工作,遵守保密纪律,各承编单位保密委员会要切实负起保密审查责任。

编纂《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是党和人民托付给我们的重任,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修志工作规律,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提高工作质量效率,团结协作、共同努力,高水平地圆满完成这部志书的编纂工作,向历史和后人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