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四川三线建设>总结研讨>详细内容
2024-04-25 19:31:23

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 对广元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作者:王丽娜 熊玉琼 来源:中共苍溪县委党校 中共苍溪县委党史研究室 发布时间:2020-03-09 15:39:36 浏览次数: 【字体:

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 对广元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王丽娜  熊玉琼

文化产业是融合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各领域的智力密集型产业,是引领全球新兴经济增长点的“朝阳行业”[1]。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智慧型产业,具有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低碳绿色、生态环保的独特优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抓手。同时,文化产业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群众文化素质和品位,构建地区文化品牌,塑造地区文化精神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意义[2]。文化强省是治蜀兴川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也是四川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顺应文化旅游发展大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2019年7月30日广元市委书记王菲在大会中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关于文化旅游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文化中心和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为推动治蜀兴川广元实践再上新台阶提供强劲支撑。

三线建设,是自1964年开始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它是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中期党中央在西南、西北地区以形成国家重要战略后方基地,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的大规模建设,在工业文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家近年连续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为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指明了方向,极大地促进了地方政府、企业与社会力量投入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热情。广元作为西南三线建设的重镇之一,保护并加以利用其历史、技术和科研价值,不仅是对广元三线建设文化的延续,更是对国家科技发展的见证及工业文明的传承,同时对丰富工业遗产系统理论研究具有理论研究意义。

一、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形成

(一)三线建设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了预防帝国主义对我国发动侵略战争,中国最高领导层作出决策,在国内实施一项重大的国防—经济战略——三线建设,从1964年到1983年间,在我国西部地区建设了近2000家企业和科研院所。这些按照“靠山、分散、隐蔽(或进洞)”原则选址建设的三线企业,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重庆、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湘西、鄂西、豫西等地区。这些企业,除了属于直接与兵器生产相关的军工行业之外,还有矿产、交通运输、钢铁、水泥、电力等与之配套的资源、能源供应相关行业。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局势的转变和国内经济发展新形势,三线建设终止。1983年11月起,国务院确定了三线企业“调整、改造、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针,并成立国务院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务院三线办”)。经过对三线企业的建设状况进行的半年多的调研,国务院三线办决定对三线企业实施调整搬迁政策,根据各单位的具体情况,在调整中分别实施关、停、并、转、迁。这项调迁工程历时二十多年,直至2006年初才宣告完成。

(二)三线建设工业遗产

三线企业的建设主要集中在中国西部的大山深处,穷乡僻壤,交通不便,许多企业经过关、停、并、转后又搬迁,留下大量厂址、厂房、设备与设施以及生活区建筑等。由于产权不属于地方,企业搬走后又无力管理旧址,所留之物大多数长期闲置或废弃,任其自然灭失,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被人们淡忘。

二、广元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现状

(一)广元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形成

西南大三线是三线建设的主战场,四川省则是西南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广元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川、陕、甘三省交界处。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广元成为西南三线建设的重镇之一。1965年,广元因独特的地域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四川省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一大批三线建设项目落户广元。

1965年不仅是四川广元三线建设的开局之年,更是当地群众支援三线建设的高潮之年。虽然面临经济基础薄弱、生产技术落后、各种物资匮乏等诸多不利因素。按照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和四川省委的要求,广元主要负责生产三线建设项目所需的建材、保障三线职工的日常蔬菜供应、组织劳动力实施“三通一平”工程,向建设单位提供配套商业服务等。从当年的情况来看,广元要完成上述任务有一定困难为了尽快解决上述问题,广元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支援三线建设领导小组,下设“支援三线建设办公室”(后改称支重办),负责整合全县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统一指挥支援三线建设的各项工作。

1964年底,国家累计投资3亿多元,先后在广元建起一批重点企业,形成了雷达整机、指挥仪、电子专用车辆、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电线电缆、蓄电池等门类齐全的军工电子装备科研生产基地[3]。随着广元建市,城市企业转型升级,一部分工厂(比如江陵电缆厂、旭光电子管厂、永新无线电器材厂等)迁至重庆、新都、绵阳、成都等地,原有厂房或被废弃或被整合,出现了许多空置企业。这些企业是国家特殊时期的建设遗产,孕育出特色鲜明的三线文化,这些“遗产”保护与开发、转化与发展面临重重困难。

(二)广元三线建设工业遗产资源利用情况

相关资料记载,1984年6月9日,时任国家电子工业部部长的江泽民曾亲临原081基地视察。江泽民在视察时还兴致勃勃地为已更名为“广明无线电厂”的原120厂题写了厂名。

此外,包括原081基地在内的广元电子工业企业,曾试制出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部低空火控雷达,我国第一部通过国家定型的部优雷达。

据了解,因城市规划、发展需要,原081基地所属企业或在原址,或已迁至市内专门的工业园区,而原120厂老厂区将作为三线建设遗存完整地保存下来。

(三)广元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面临的困境

第一,用地空间不断受到侵蚀。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建设用地日益成为稀缺资源。很多三线建设单位工业用地不断被转化为居住用地、产业用地。在四川省广元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的建议中,提到要加大对广元工业区的开发,特别是加大药材、食品、天然气以及金属矿产的开发和建设,打造药材工业区、食品工业区、天然气化工区、金属制造工业区和建材工业区。大批工业区的建设造成区域内资源转向利用,很多三线工业遗产大批迁出或者转换为其他工业用地。

第二,建筑风貌出现重大改变。三线建设单位的风貌比较统一,基本上是由红色或灰色的粘土砖与灰瓦组成。随着时间的变化,原有建筑风貌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第三,建筑功能发生明显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及结构转变,许多建筑功能改变。建筑废弃设备闲置现象较为普遍。

(四)广元三线遗产开发利用面临困境产生的原因

广元三线遗产开发利用面临的困境产生既有思想层面的原因,也有规划和管理层面的原因。

首先,保护意识非常淡薄,保护规划严重滞后。工业遗产属于新型文化遗产类型,与传统的文物遗存相比,在政府和社会层面的保护意识薄弱,保护理念参差不齐。在广元城市总体规划的历史文化名城专篇中,未涉及工业遗产的保护内容,没有将工业遗产纳入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没有制定相应的保护范围、保护规划和保护法规,所以工业遗产就得不到法定的保护。

其次,管理机制不健全,保护资金的缺口大。广元三线建设单位布局在大大小小的沟壑之中,工业遗产点多面广,较为分散,遗存的设施设备高大又暴露室外,易受自然或人为破坏,急需抢险加固,避免倒坍。维护庞大的工业遗产,不但靠技术还需大量资金,相关的保护经费投入巨大,广元地方政府财力十分有限,民间资金投入机制尚未形成,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赠更为少见。经费短缺加速了工业遗产生存环境的恶化。

三、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对广元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

广元三线工业遗址去功能化的同时,沉淀下了丰富的文化价值。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下,基于文化价值视角的保护与利用,在重塑广元三线建设文化价值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广元三线军工遗产的保护利用,对广元市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更好地传承广元历史文化

工业城市是指历史上由于工业的发展而带动发展起来的城市,或者城市早已存在,但工业的兴起进一步促进了其兴盛、繁荣的城市由于传统工业的衰退或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城市中遗留的工业遗存和蕴含的工业文化成为城市特色和历史的象征,是历史留给城市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是其他类型城市所没有的特质。

旧工业建筑不但拥有使用价值,其中还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脉。在“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精神感召下,成千上万名抗战时期的老干部、老军工师傅、科技人员、大中专师傅及工人,从成都、西安、宝鸡、北京、上海、南京、无锡等地分批调集广元。1966年3月21日开工仪式结束后,创业者硬是在百废待兴,一穷二白基础上实现“三通一平”。虽然面临经济基础薄弱、生产技术落后、各种物资匮乏等诸多不利因素,但在县委和县政府的带领下,广元的干部、群众把党的号召和祖国的需要当作使命,充分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投入到支援三线建设的工作之中。在建材生产、蔬菜供应、组织劳动力以及提供配套商业服务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对三线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杰出的劳动模范,汇聚了大批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人才的精华,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广元三线文化。时至今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依然是广元建设发展的强劲动力,也成为留给广元的精神财富。因此广元市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成为广元三线建设时期的这段特殊的历史文化提供独一无二的独特见证。

(二)见证广元市城镇化发展变迁

从历史的角度审视,城市曾经是工业革命的摇篮,但对欠发达地区来说,从古代城市向近代城市的转变,却需要工业的发展作为基础[4]。三线建设是近代广元城市变迁的缩影。081厂反映了广元的蜕变和辉煌,广元三线建设工业遗址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不仅是一种特殊文化的见证,同时在特殊历史时期记录着广元城市化发展进程。在《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中包含这样一种文化遗产的定义,即历史城镇与城镇中心,在59个三线建设新型工业城市中依托老城镇大规模扩建的55个中就包括四川广元。它的兴起同样具备因三线建设时期的备战需要而崛起扩建,地点靠山或资源地、分散隐蔽的特点。在三线建设迁入的工业中,广元接收的搬迁项目主要是电子工业。在电子工业开始选址的20多个项目中,第四机械电子工业部把广元作为川北电子工业基地,即广元、永川、青川,就是现在的081基地。

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些广元市三线企业的厂区周围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小社会,地方政府可以依托这些企业群,在国家有关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加快新兴小城镇的建设使三线企业成为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特殊的助推器。

(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文化城市建设

城市工业化曾造就了广元的崛起,081厂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工业文化遗产。

创新创意产业的出现也为旧工业厂区的转型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方向,推动着旧工业建筑及其厂区的再生重构。工业建筑是工业厂区中重要的物质基础。厂区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结构尺度等均记载着厂区的形成、发展和演变。旧工业建筑遗产的空间及结构的特殊性为建筑的再生重构利用带来了一定的优越性及创意性,更在更新利用的过程中使人们重温工业遗产的时代故事及艺术特质。

四、文旅融合背景下广元三线建设军工遗产的文化产业导向

(一)制定规划

以打造“三线故里”旅游度假区、“三线记忆”怀旧生活区、“三线乡愁”农业体验区为导向,规划修建中核821厂展览馆、三线博物馆,重点修复改造八一职工宿舍楼、电影院等10余个生活区遗址,建设怀旧旅馆、记忆公园等20余个度假游乐及休闲生活设施。

(二)打造项目

以“探寻三线岁月·弘扬三线精神”为主题,打造核工业全景探秘、“三线军工”深度体验等4条特色旅游线路。策划推出梦回三线时刻、传唱三线故事、聊叙移民情结等7个项目,并利用厂区闲置土地发展体验农业。

(三)开发产品

邀请省住建厅村镇中心专家、三线建设亲历者等组建三线建设论坛,开展三线建设文化研究,将核工业、电子工业等元素融入三堆唢呐、女子腰鼓等传统特色项目,到2020年延伸开发20余种特色产品。

五、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对广元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完整交给后人。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要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

(一)提升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在广元城市规划体系中战略地位

在《广元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表明要秉承坚持传承历史,弘扬文化的指导思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展现城镇独特魅力,增强城市文化自信。在市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中可适当增加对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的内容。

(二)在思想上高度重度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三线建设历史,唯有在三线建设历史评价问题上达到基本共识,方能在三线建设历史重要性问题上达成统一认识。评价三线建设历史,我们应当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尊重实际,坚持历史主义分析方法,将三线建设决策与成就放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进行分析。从历史角度来看,三线建设在提升我国国防科技实力,应对国际紧张局势,巩固新中国政权,维护国家安全,改善我国工业结构布局,促进西部科技和工业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较好地完全了其历史使命。特别是三线建设者身上所凝结的艰苦创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强烈感染力、震撼力和强大的育人功效,三线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代的充分体现和展示。保护、开发并合理利用三线建设文化遗产,展示三线建设辉煌成就,传承三线建设文化精神,可以极大地丰富和充实当代人的精神家园,激发人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热情,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三)将三线建设历史纳入或渗透到干部培训教育全过程

三线建设是一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创业史,是一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超越自我的发展史,是一部不辱使命、强军富民、报国壮威的爱国史。三线历史与文化是干部学习历史的鲜活教材和生动素材,借助三线精神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增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如此丰富且具有重要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的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资源目前并没有得到有效开采和利用,更没有很好地将它转化为党员干部培训理论课教育教学资源。将三线建设历史纳入或渗透到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主要包括:收集整理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将三线建设文化资源融入到党校党性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当中;将三线建设文化资源渗透到党员干部培训理论课实践教学之中,建立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实践教学基地;将三线文化资源贯穿到党性教育过程中。

(四)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强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的宣传和教育

三线建设是一座有待挖掘的文化富矿,西部三线文化资源具有广阔的开采空间,但是要使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走向大众,变成真正的公众记忆,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以实现。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做好三线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这一基础性工作,这是做好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宣传与教育的前提。当前三线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丢失、损毁、消亡等严重问题,保护、开发和利用好三线文化遗产工作刻不容缓。其次,学术界应当在现在研究基础上整合各地研究力量对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展开全面系统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做好三线建设历史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值得庆幸的是,继2012年首届“三线建设史学术研讨会”在沪召开后,学术界积极筹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在北京正式,标志着三线建设研究逐步摆脱“散兵作战”状态。再次,除了做好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进校园工作外,还必须积极做好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的社科普及教育。通过开发网站、出版科普著作、建设三线博物馆、建立社科普及基地建设等各种形式在社会中开展教育。文艺界要努力创作反映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的精品佳作,以生动形象、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展现三线建设的丰功伟绩和三线人的精神风貌。

(五)推动文旅融合,把三线遗产因素融入到旅游中

“蓝天、白云、红砖墙;田园、小路、大厂房”,三线文明与自然生态浑然一体,构成了独特的三线旅游画卷。将三线工业、人文、自然等旅游元素多维度、立体化加以挖掘,必将进一步丰富我国的旅游资源,并且也是独特的。积极探求将雄关天险的自然风光旅游与纵横千年的历史积淀深度融合,将历史文化的历史性、文化性和教育性融入旅游活动之中。

(六)借鉴三线文化产业发展典型经验

攀枝花是三线建设中西部地区新兴工业城市崛起的又一典型代表。仅仅“用七年到八年时间,依靠攀枝花原材料基地,初步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全的包括冶金、机械、化工、燃料等主要工业部门的基地”,这不仅在中国城建史上是一个奇迹,在世界上也鲜有先例。西北地区省城以外的城市中,贵州的安顺、云南的曲靖、四川的绵阳与德阳的发展颇具代表性。六盘水水城古镇是全国首个三线文化城。该古镇紧扣“产城景一体、山水田融合、村社园统筹、文教卫配套”山水城市理念,将“废址”变古镇,对原水城古镇遗址、遗产、遗居围绕三线文化打造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休闲怀旧小镇。

军工企业是三线建设时期的重要工业遗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重要论述,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工作思路,在广元市文旅融合视域下找准三线建设工业遗址文化和文化产业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推动三线文化和旅游在职能、资源、产业、市场、公共服务、对外开放等领域全方位、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在保护好三线工业遗产的基础上为广元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者单位:王丽娜,中共苍溪县委党校;熊玉琼,中共苍溪县委党史研究室)

注释:

[1] 王雍铮. 20年来四川文化产业研究的进展—基于Citespace 软件的可视化分析[J].经济师.2019(7).

[2] 蹇莉, 杜唐丹. 文化强省建设视域下四川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J].新西部.2019(07).

[3] 杨谦. 让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开发有章可循[N].广元日报.2018-01-21(A04). http://e.gyxww.cn/gyrb/html/2018-01/21/content_171427.htm?div=-1.

[4] 范松. 论三线建设对中国西部城镇发展的推进[J]. 贵州社会科学.2015(03).

参考文献:

1.王雍铮. 20年来四川文化产业研究的进展—基于Citespace 软件的可视化分析[J].经济师.2019(7).

2.蹇莉, 杜唐丹. 文化强省建设视域下四川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J].新西部.2019(07).

3.杨谦. 让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开发有章可循[N].广元日报.2018-01-21(A04). http://e.gyxww.cn/gyrb/html/2018-01/21/content_171427.htm?div=-1.

4.范松. 论三线建设对中国西部城镇发展的推进[J]. 贵州社会科学.2015(03).

来源: 中共苍溪县委党校 中共苍溪县委党史研究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