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四川三线建设>总结研讨>详细内容
2024-04-25 19:31:23

搏击时代浪潮 打造百年川纤——记三线企业四川玻纤发展历程

作者:刘俊哲 来源:四川玻纤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02-16 09:27:54 浏览次数: 【字体:

搏击时代浪潮 打造百年川纤

——记三线企业四川玻纤发展历程

刘俊哲

一、历史使命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一群来自上海、北京、南京、洛阳等大中城市的创建者,与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及当地青工一起,在德阳罗江琵琶岩下这片荒地上,怀着创业者的豪情壮志,挥汗如雨,先后建起了一座座厂房,修筑了一条条马路,栽上了一颗颗幼苗。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建成了西南地区最大的玻璃纤维厂,从此他们扎根罗江,描绘崭新宏伟的蓝图。

川纤人发扬“团结、拼搏、务实、开拓”的企业精神,经过20年的发展,公司产品品种从最初的两个,发展到30多个。厂工程技术人员,团结一致,共同拼搏,努力追求进步,积极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为四川玻纤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工程技术人员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奋斗中走出了富有自己特色的路,取得了一批为行业瞩目的科技成果。幅宽1050毫米低捻覆铜板基布为四川玻纤在同行中首创的新产品,在调研的基础上,经过技术论证,采用独有的焖烧工艺和技术装备,产品质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平左拉拉丝工艺,是四川玻纤1985年在同行业中首创的新拉丝工艺,该工艺的开发,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原丝质量,得到了同行专家的好评。

截止1990年,四川玻纤玻璃纤维纱年生产能力达到3000吨,玻纤布年生产能力到达到1500万米,是设计能力的3倍,其规模居西南地区首位。公司研发的拉丝平左拉、立式窗纱机组、方格布、焖烧处理、覆铜板等新工艺技术不但推进了四川玻纤的快速发展,同时在行业中得到了推广,提升了我国玻纤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二、大浪淘沙

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家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四川玻纤也不再像以往一样,生产经营纳入国建计划,只管按计划生产。企业不但要管生产,同时还要自己寻找市场,调研分析市场需求,根据需求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开发新产品,开拓新的市场。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中,四川玻纤还一时难以适应,就像一叶小舟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漂流,在波涛风雨中主宰不了自己航行的方向。由于传统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小;四川玻纤对市场需求调研不够深入,研发投入不足,没有及时开发出可以引领企业转型升级的产品,因此四川玻纤一度濒临倒闭破产的边缘。

但是,四川玻纤从来没有停止过自我救赎,四川玻纤人继续发扬“团结、拼搏、务实、开拓”企业精神,一路摸索、一路前行。

四川玻纤经过长期深入的市场调研分析,发现,随着我国电子行业的发展,市场对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的需求很大,但是主流的电子板基布7628玻纤布主要从国外进口,价格昂贵。由于7628电子级玻纤布生产工艺采用池窑拉丝纱,采用整浆联合工艺,通过喷气织机织造,最后经过热清洗及表面处理工艺,一条生产线投资达几千万美元,对于国内大多数企业来说,投资建设很难实现。

当时,生产7628电子级玻纤布必须采用浆纱工序是行业的“金科玉律”。但是四川玻纤的工程技术人员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理论挑战。根据四川玻纤的基础条件,工程技术人员研发采用坩埚拉丝,一次整经机整经,有梭织机织造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经过多次调整工艺参数,改进设备,不断反复试验,终于在1995年12月成功研发EW200-127电子级玻璃纤维布。但是工程就技术人员没有就此停步,而是继续专研,不断优化提升,后续又研发出使用剑杆织机织造EW200-127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工艺技术,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产品质量;自行设计建造玻璃纤维焖烧炉和玻璃纤维表面处理生产线。到1999年公司研发出EW200-127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全套工艺技术,并改造建成整体生产线,产品规模化投放市场。

为了尽快占领市场,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2002年5月至2005年5月,公司承担了国家重点技改“双高一优”项目-四川玻纤年产2000万米阔幅热净化铜箔板基布技改项目,项目竣工投产后,年新增生产能力2000万米。

2005年公司就EW200-127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的核心技术申报了两项发明专利“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后处理工艺”“石蜡型玻璃纤维浸润剂及其制备方法”,后期均获得授权。公司“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后处理工艺”项目获得四川省2009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

由于四川玻纤工程技术人员努力拼搏,不断创新,不但使四川玻纤冲出了低谷,而且技术水平又重新走到了行业的前列。

回首这个过程,充满曲折和艰辛,四川玻纤人再一次经历了时代浪潮的洗礼。旁观左右,当初和四川玻纤同等规模的玻纤企业,经过这一轮的时代考验已所剩无几!

三、梦圆池窑

采用池窑法生产玻璃纤维,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成本抵,代表了玻璃纤维行业领先的生产技术。四川玻纤一直以来就有一个“池窑梦”。公司从1993年就开始为池窑建设培养储备人才,当年就从西科录用了无机硅酸盐等专业的毕业生。

由于池窑生产线投资巨大,企业和政府主管对这个项目都非常谨慎,以至于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等玻纤企业后来居上,先后投资建设了池窑生产线,并迅速发展壮大。四川玻纤也因此与行业距离逐渐拉大,失去了一次快速发展的机遇。

但是四川玻纤从来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池窑梦”,不断积累资金、技术、人才资源;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继续发扬“团结、拼搏、务实、开拓”的企业精神,默默地为池窑建设做准备。

2000年以来,公司利用自主研发并拥有知识产权的“EW200-127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生产工艺技术”,先后投资建设了新材料一车间、新材料二车间、四川天龙玻纤有限公司、德阳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每年新增EW200-127电子级玻璃纤维布4000万米;于2005年建成四川天泉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全套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生产多层电子线路板用2116布以及7628电子布等高端产品,年产量达到1000万米。利用电子级玻纤布市场的黄金时段,四川玻纤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不但为后期池窑建设积累了大量资金,也积累了池窑法玻纤纱在整经、织造以及后处理工序运用的大量经验,为池窑建设后产品的运用做好了铺垫。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毗邻龙门山地震断裂带的四川玻纤受到强烈波及,房屋倾斜、设备损坏、产品及原材料损毁,生活、生产顷刻瘫痪。公司领导班子临危不惧、科学决策、科学谋划、迅即开展生活自救和生产自救。全体川纤人众志成城、携手并肩、坚强不屈,不等不靠,自强不息,全力以赴恢复生活、恢复生产,重建美丽川纤新家园。

灾难没有把四川玻纤击倒,反而使四川玻纤人更加坚强,更加团结。公司领导班子果断决策,在进行灾后重建的进程中,不仅仅恢复原有生产规模,同时要利用这个机会转型升级、调整产品结构,迅速提升四川玻纤的装备和技术水平,缩短与行业巨头的差距。2008年10月19日,四川省玻纤集团有限公司年产7000吨特种玻璃纤维纱生产线(池窑)灾后重建项目奠基。

经过4年半的建设,2013年6月19日,特种玻璃纤维纱生产线(池窑)建成点火运行。该生产线采用当时行业中领先的纯氧燃烧加电助熔技术,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至此,四川玻纤人几十年的“池窑梦”终于得以实现,从此四川玻纤又迈入了快速发展里程。

四、百年川纤

百年川纤,光明之路;未来之路,艰辛在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我们将面临更多困难,迎接更大的挑战。历史责任感时刻提醒我们,不进则退。

一个企业要持续良性发展,做成百年老店、基业长青,核心的是人才、技术的规划、培养和储备,以及人才技术平台的搭建。四川玻纤近二十年来,在人才技术方面开展了诸多工作。

2006年11月30日,“四川玻纤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第一批德阳市企业技术中心;2010年10月,“四川省玻纤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2009年,四川省玻纤集团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12月,德阳市人民政府认定四川省玻纤集团有限公司为德阳市院士专家工作站;2014年12月,德阳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认定四川省玻纤集团有限公司为“德阳市人才工作联系站”。2018年,德阳市人民政府认定四川省玻纤集团有限公司实验室为“德阳市玻璃纤维研究重点实验室”。

四川玻纤人力资源部每年根据企业发展需求,从高校招聘相关专业大学生补充到企业的人才队伍中来。并为招聘的大学生制定培养计划和方向,使新进大学生快速适应企业的环境并成长起来。公司为工程技术人员建立了职业发展通道,公司制定了《四川省玻纤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人员考核及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为工程技术人员设定了从助理工程师到高级工程师的晋升通道。为了鼓励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创新,公司制定了《四川省玻纤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创新成果奖励办法》,对技术创新奖项的设定、评奖程序及标准、奖励等级及金额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经过近二十的培养,公司目前有高级工程师5名、工程师近30名,专业结构配备基本齐全,人员年龄梯度合理。同时公司还与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助力公司的发展。

对于公司的管理,四川玻纤始终以开放的态度,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ISO14001环境、ISO28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GB/T23001-2017体系认证。

2010年以来,四川玻纤技术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百年川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公司经过5年研发的玻璃纤维覆膜过滤材料研发成功,随即投资建设年产200万米玻璃纤维覆膜过滤材料产业化生产线。项目2015年竣工投产,产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为公司进军海外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产品的核心专利技术获得德阳市2018年度优秀专利奖,同时该技术成果获得2018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9年3月29日,连续玄武岩纤维单元池窑生产技术成果发布会及玄武岩纤维产业化基地建设启动仪式在德阳举行。标志着四川玻纤成为全世界第一家采用池窑法方式成功生产连续玄武岩纤维的企业。连续玄武岩纤维是战略性新型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低温、耐酸碱腐蚀等优异性能,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目前连续玄武岩纤维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生产成本高、效率低、品质不稳定等共性难题。为克服这一世界性难题,四川玻纤敢为人先、迎难而上,联合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组建了一支近40人的核心研发团队,克服了连续玄武岩纤维生产过程中的多项关键技术瓶颈,并于2017年开始着手建设连续玄武岩纤维池窑拉丝中试线项目,项目于2018年8月9日正式点火。四川玻纤有着高度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项目研发之前,公司就对该项目的知识产权进行了整体规划,并随着研发工作的实施密切跟进。公司聘请了省内知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对公司“玄武岩纤维及其制品”进行了专利导航分析并形成了专利导航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专利代理人和四川玻纤研发人员一道对“玄武岩纤维及其制品”技术领域开展了专利布局和挖掘。目前已申报发明专利15件,实用新型专利15件。为了规范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保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四川玻纤于2019年通过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认证。

四川玻纤《年产3万吨连续玄武岩纤维池窑生产生产线》项目目前正在有条不紊的实施中,预计2020年建成投产。该项目的实施将成为四川玻纤新的利润增长点,使四川玻纤再一次走在了行业的领先行列,为四川玻纤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为打造百年川纤注入了推进剂。

百年川纤,基业长青!

(作者单位:四川玻纤股份有限公司)

来源: 四川玻纤股份有限公司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