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四川三线建设>人物回忆>详细内容
2023-06-13 21:57:44

【红色记忆】重拾父辈记忆 传承三线精神 ‖ 黄娟

作者:黄 娟(重庆市团校教务处) 来源:三线建设研究会网站文摘 发布时间:2022-03-01 21:49:07 浏览次数: 【字体:

重拾父辈记忆 传承三线精神

黄 娟

我的父亲曾在重庆市万盛区的三线企业工作,我也在三线子弟学校读到初中毕业,企业军转民搬迁后再没回去寻访。恰逢2021年5月,重庆市团校启动了三线建设的学习研究工作,我和课题组的其他成员一起,前往南川区、大渡口区、巴南区等地调研三线建设有关历史。每次走访后,我都把所见所闻告诉了我的父亲,没想到竟然对他触动很大,他很快故地重游、联系战友同事,并经常和我交流回顾他们这代人50多年前亲历的三线记忆。

借此机会,我进一步了解了父亲和他的战友及更多三线建设企业和三线人。我的父亲叫黄现波,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当年的1月1日,重庆市綦江区石壕镇罗李村人。在他童年时期因父亲病故,10岁就挑起了照顾5个弟妹、帮助母亲维持家人生计的责任。在他青年时期曾到四川省凉山州从军,参与过当地的剿匪平叛,看守过劳动教养的犯人。5年的兵役期满后,转业到万盛区的三线建设企业——国营平山机械厂(军工代号257厂)工作。父亲回忆说,石壕镇羊叉公社的武装部长李其宁,将綦江区安置办的通知转交给他,很快平山厂人事科的陈国全干事,就到石壕镇接他和另外3名战友到同一单位报到,开启了他们参与三线建设的生涯。

父亲作为一名普通的转业军人参加工作后,先后在厂机动科、装配车间、供应科、保卫科等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走过了30多年的职业历程。至今我才在与父亲的深入交谈中得知,国营平山机械厂是按国家对三线建设的重要部署,于1965年从内蒙古包头市部分迁建到了万盛区南桐镇峡口村仙女洞,直接隶属于中国第五机械工业部(兵器工业部),1988年后隶属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三线建设期间,父亲和部分战友及同事,曾在一个又大又深的洞子车间内,隐蔽地参与生产制造军用零部件。这些零部件前期重点组装152㎜和100㎜口径的炮管,后期再将炮管和其他分布各处的兵工企业隐蔽生产的部件一起组装成高炮,用于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期间,我国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父亲提到,当时在重庆市参与制造相关军品的,还有在綦江县赶水镇的重庆双溪机械厂(军工代号147厂)和永城镇的重庆庆江机器厂(军工代号5017)等。父亲最近联系上了另外3名战友兼三线建设的同事叙旧,唯一在世的是已近75岁的战友刘德寿,他谈到了这两个三线企业当年的情况。结合线上线下查阅现在綦江区尚存的部分有关资料,让我对相关的历史有了进一步了解。这两个厂当初都是按照国家对三线企业建设“近水、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择址选建的,其中双溪机械厂地处张家坝石龙溪和双坝小溪交汇的山谷中,车间建在半山腰冬暖夏凉的山洞里,曾是定位为国产60式122毫米加农炮总装厂;庆江机器厂的厂房分布在三条山沟里,总厂设在松林沟,曾是高射炮总装厂,其生产的59-100毫米高射炮质量名列首位。如今父亲和刘伯伯都平静又清晰地告诉我,当年他们一些在部队的战友,也安置到了以上两个军工厂及位于江津夏坝桃子沟的,配套生产大口径火炮重要配件的重庆晋江机械厂等其它三线企业工作。他们的战友在那里一待就是几十年,其中参与三线建设的十几年,基本上都是在山洞和山沟中隐蔽工作的。得知了这些过往不知的情况,我对父亲在我幼年时期通常每月只能回家一次探望我和母亲的原因得以释然,对父亲和他的战友、同事及更多的三线建设人的经历感到敬佩,也对三线建设历史和精神的研究增加了内生动力。

通过查阅历史文献,我了解到“三线建设”是党中央和毛主席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当时重庆的南川、江津、涪陵等地,都建设了数量较多或作用重大的三线建设军用工厂。历时近20年后,国家根据当时国内外的具体情况,对三线建设政策进行了调整。到了80年代,大部分企业逐步从军品生产向民用生产过渡。父亲满怀感动地告诉我,企业转向生产后,平山机械厂党组织为了关心解决厂内职工长期与配偶两地分居、与子女相隔两地的生活困难,通过地方和单位的协调,把母亲从綦江县的粮食系统商调到父亲厂里工作,也把我从 “重庆钢铁公司第四厂子弟学校”转到“国营平山机械厂子弟学校”读书。这是我们家庭的第一次重要转变,我们终于得以团聚,每天早晚共同生活,听着厂区一日三次的新闻广播和革命歌曲,行进在了人生新的工作、学习道路上。

1998年,父亲退休。父亲在回忆中认真地告诉我,在他退休前后的十年左右,对于重庆的部分三线建设企业、对于我的家庭而言,又是一次新的重大转折。原来在那期间,兵器工业部下属包括重庆平山机械厂、重庆双溪机械厂、重庆渝州齿轮厂、重庆青江机械厂、重庆庆江机器厂、重庆铸钢厂、四川庆岩机械厂、四川红山铸造厂、红泉仪表厂等三线军工企业搬迁并组建成国营107厂,也就是现在位于重庆市巴南区的重庆大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该厂是全国搬迁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三线合并搬迁企业。那时母亲随她所在的科室于1997年迁到大江厂工作直至2000年退休,期间1999年我们家也从万盛区搬到了巴南区。当年我高中毕业,在父亲鼓励下,我结合实际,放弃了三线子女报考全国指定理工类大学可适当加分的政策,选择了填报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至今先后在高校、团校教书育人已近20年。在我心中,父亲是个艰苦奋斗、知足常乐的人,这或许也是他们那一代三线人部分的共同特质。一直以来,父亲对我的要求都非常严格,他听说现在国家非常重视三线建设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传承,就叮嘱我要实事求是、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调研和教育宣传。

在团校的带动和家人鼓励下,我通过请教访谈南川区、江津区等有关历史专家学者,参观重庆工业博物馆等,加深了对三线建设项目、三线建设人、三线精神的认识。50多年前,为响应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从1964年到1980年,全国很多人参与到这场分布各处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以战备为中心、以国防科技和工业交通为主的大规模基础建设。如四川石油勘探、攀枝花冶金工业、六盘水煤炭工业、甘肃戈壁核工业、陕贵航空工业、襄渝客货铁道建设等。三线建设人为了国家的需要,他们积极响应号召,义无反顾地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远离故土和亲人,从四面八方奔赴荒山野岭、戈壁沙漠,为了祖国的强大而不畏艰险,勇挑重担。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三线建设集体和个人,有的甚至牺牲在开辟荒山野岭和生产建设的征途中,如全国三线建设时期英雄集体——江津塘河32111钻井队等。他们虽然是普通劳动者中的特殊群体,但展现了三线建设者战天斗地的奋斗历史和为国奉献的豪迈人生,形成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三线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是当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引擎。

重拾记忆,重温历史,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新时代的青年,大多数对三线建设和三线精神已不甚了解。作为三线子弟,我将从父辈的三线记忆中汲取前行动力,从学习回顾三线建设的艰苦历程和辉煌成就中承继红色基因;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教师,我将立足团校建设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院校这一根本定位,加强三线建设历史及精神的研究和宣讲,团结引领更多团干部和青少年在重温三线历史中续写中华民族精神的爱国篇章。

2021年5月27日

附:2021年5月10——16日,我父亲和我的几位“国营平山机械厂子弟校”同学分别故地重游,拍摄的万盛经开区部分三线遗址照片

前往万盛区平山机械厂的高速出口

平山机械厂周边及环境现状

平山机械厂所在铁路站台——温塘站

平山机械山附近保留的温泉泳池

万盛区晋林机械厂原山洞车间现状

晋林机械厂部分原山洞车间内养殖生态娃娃鱼现状

已列入重庆市文物保护的抗战兵器工业遗址群

已列入全国重点保护的第二飞机制造厂旧址

来源:三线建设研究会网站文摘

作者:黄 娟(重庆市团校教务处)

来源: 三线建设研究会网站文摘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