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红军长征在四川>长征研究>详细内容
2023-06-23 10:30:25

透过一位红西路军战士家书自传看红四方面军军史

作者:李勇杰 来源:甘肃省金昌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7-01-04 16:47:00 浏览次数: 【字体:

2015年9月初,金昌市博物馆收藏了红军后代牟玉玲女士捐赠的革命文物3件,系其父——一位红西路军老战士牟正烈留存的两封家信、一件自传。从中可以了解一位四川籍普通农民参加红军之后,历经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长征过草地、兵败祁连山、流落河西走廊,以及建国后重新参加工作的数十年坎坷人生经历;也为我们勾勒了一幅生动的红33军征战图,是了解红四方面军军史的鲜活个案材料。

牟正烈家书内容

材料一:母亲写给儿子牟正烈的家信

这封家书(见下图)书写在专用信笺上,写着“中国人民银行川南分行公用信笺”①。书信用蝇头小楷写成,内容如下:

正烈儿:

你自二十一年②走了以后,在三十一年才回来一封信,以后杳无音信,不知下落。你原随共产党一同革命,为什么落身于甘肃高台县?你哥哥牟正通也是二十一年随红军出外,至今也无音信。你弟长安是二十二年被川匪拉去,亦无信件。我一人无力谋生,甚至饥寒交迫,幸有你弟牟正扬,见我为此惨状,不忍旁观,有婶侄之情,才叫我跟他住,生活全靠正扬供给,一直到现在。若不是正扬存好心,我又不知是如何哟!我们这里于今年③六月间才土改了,农民都翻了身,可是无钱,生活艰难。到了九月十二日忽然接到你的信,十分欢喜,才知道你还存在。但回忆过去,儿哟,我家的情况的环境,一提该也掉泪!吃尽千辛万苦,都想把你们引大,也享一点福。哪知道长大了才东一个西一个,你们离乡别境,置身在外,东奔西走,这里那里,或战场或后方,枪林弹雨,餐风露宿,那种痛苦怎么度日哟?!甚至你们信都没有,儿哟,亲爱的娘母弟兄突然分散,儿想妈,妈想儿,哥念弟,弟念哥,三个儿,眼睁睁的走了。儿哟,儿哟,一提一把眼泪,喉咙哽哽说不出来,叫我心不心痛?!叫我难不难过?!都幸好到现在,有你存在,但仍然天各一方,路隔千里。你有无回家的念头?养儿防老,这句话的意义何在?你既无功于祖国,就该叶落归根,安居落(乐)业,娘母团圆才是道理。你若不回,我就哽到说不出来了。于次,你以后的回信,交四川省达县金石乡莫家坪牟正扬收就对了。另外,这一套信笺等是在牟正茂那里借的。书不尽言,愿你健康!


古历九月十五日

牟屈氏

材料二:堂弟牟正扬写给牟正烈的信(见右图)。

正烈兄大号:

敬启者,收到兄的来信有三封,也明确了你的工作很好,诸事如意。至于我家,给兄写了回信四封,亦不知究竟收到没有?关于母亲在去年十月份折誓,对于安葬,家庭金钱困难,没有很好表现,希兄原谅。现在我家共有十一人吃饭,均很平安,希勿念。不过本地因去年遭受旱灾,家庭生活比较困难,请兄在经济可能条件上照顾一下。再有我们的生产方面,搞得很好,是由上级干部督促领导,采取先进经验,做到好秧壮苗,少秧密植,来完成五三年的农业增产建设。言无复敬。祝你

身体健康!

弟牟正扬上

五三年五月十七日

材料三:牟正烈撰写的自传

据牟玉玲介绍,其父牟正烈病故于1960年,生前曾口述一篇自传,现存亲属誊抄件(见右图)。全文收录如下:

我叫牟正烈,家住在四川省达县第十一区金石乡第三村莫家坪人,母亲给地主当锅婆,妹妹8岁领给人当同(童)养媳。大哥、老三被抓去当兵,至今未有下落。父亲因我参加红军,被国民党害死。

本人于一九二四年八月参加工农红军三十一军当战士,一九三三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三四年又编入西藏红五军三七团侦察排便衣班工作,一九三六年又编入红五军三七团通讯排工作。部队至西康过草地时,不幸受伤患病,住院一个月之久。回到了部队,进入甘肃境内,到了米家园子,因左臂受伤,不能随军,就留落在此地,靠讨饭吃,一年半时间,才等伤好,后又给地主做长工度日,一直到一九四九年解放后,又参加了革命。

一开始在高台县公安队当排长,五○年九月调到本县看守所工作。后又调到酒泉肖家花园④当队长。因生活困难,一九六○年死了。⑤

牟正烈家书考证与红四方面军军史

上述两封家书、一篇自传,相互对照分析,结合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红西路军史料,可以大体勾勒出红四方面军军史,还原西路军战士牟正烈及其亲属为中国革命所做出的贡献和牺牲。

红军入川前的四川政局以及牟正烈一家的不幸遭遇(1924-1932)

牟正烈系四川达县金石乡⑥莫家坪人氏。达县地处四川川东地区,20世纪20-30年代,军阀混战,捐税繁重,地主阶级兼并土地,高利贷者残酷剥削,土匪盗贼横行乡里,团总保正强拉壮丁,穷苦百姓没有活路,在死亡线上挣扎。据《川陕革命根据地简史》记载⑦:23军军长刘存厚,曾任北洋军阀政府的四川督军。田颂尧、邓锡侯皆为其部下。从1924年起盘踞达县、宣汉、万源、城口四县,横征暴敛,敲骨吸髓,无所不用其极。他明令广征苛捐杂税,父死子继,兄逃弟承,直到一家一族一人不存为止,逼得人民四处逃亡。

动荡不安的政治局势,在牟正烈一家得到真实反映。牟正烈母亲娘家姓屈,早年在地主家做饭,与牟正烈父亲共生育三子一女。小女8岁时因无力抚养领给他人当童养媳。长子牟正通1932年参加红军,三子牟长安被川匪抓去当兵,均无下落。二子牟正烈参加红军后,其父因此被国民党残害致死。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及牟正烈参加红军经历(1932.06-1935.03)

红四方面军以鄂豫皖苏区部队为主力组成,于1931年11月7日在湖北黄安七里坪成立。领导人包括: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张国焘,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总兵力4.5万人,时为中国共产党控制下仅次于中央红军的军事力量。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开始西征。12月25日,解放通江县城,标志着红军胜利进入四川,开始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于1933年上半年粉碎敌军“三路围攻”,继而发动仪南、营渠、宣达战役;当年10月,以通、南、巴为中心,根据地总面积扩大为4.2万平方公里,包括通江、南江、巴中、仪陇、营山、宣汉、达县、万源等8座县城,人口约500万,建立有24个县(市)级苏维埃政权。红军部队也由入川时的1.4万人扩大到8万余人,建制由4个师发展到5个军15个师,即红4、9、30、31、33军。川陕根据地的开辟,意味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由东南引到了西北,这对于“星星之火”燎遍全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牟正烈参加红军的时间,其自传记述为“一九二四年八月”,可能有误。其母信中提及牟正烈“民国二十一年离开家乡”。据牟玉玲介绍,其父生于1910年,曾参加攻打达县的凤凰山战斗。1933年10月,实施宣达战役凤凰山主攻任务的部队是红30军,川东游击军配合作战。而此时的红31军远在西线广元、昭化地区,向西佯攻,牵制敌军⑧。据此分析,牟正烈应当是1932年参加地方武装队伍——川东游击军,1933年10月参加宣达战役。11月2日,川东游击军改编为红33军,牟正烈成为一名红军战士。牟正烈先后参加了反“六路围攻”战役、万源保卫战,为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浴血奋战,是毋庸置疑的。

红四方面军长征及牟正烈经历(1935.03-1936.10)

为了迎接中央红军北上,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西进,标志着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6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懋功县两河口召开常委会议,决定统一领导指挥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原川陕苏区的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历史结束。8月,两军混编共同北上,红四方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军委为左路军。不久,张国焘率左路军穿过松潘草地到达阿坝后,拒绝继续北上,南下再过草地,希望能在西康创建根据地,但屡遭挫折,部队损失严重。1936年7月初,红二军团、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二、六军团旋即组成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10月22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牟正烈从红33军调整到红5军的时间,材料三记述为“一九三四年”,记述有误。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与红五军团胜利会师于1935年6月,牟正烈部队调整只能是在此之后。懋功会师之后,红一方面军红五军团改编为红5军,董振堂任军长。红5军、红33军等部队被划入左路军,跟随张国焘南下西康地区。在过雪山草地的往返战斗中,红33军减员较多,因而于1936年1月10日在丹巴与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合编为红5军。原红33军2000余人改编为红5军15师43团、45团,从此撤销了红33军的番号。牟正烈可能在此时被编入红5军13师37团,并在第三次过草地时受伤患病。

红西路军西征河西走廊及牟正烈经历(1936.10-1937.03)

1936年10月,一、二、四方面军会宁会师后,奉中央军委命令,红5军与9军、30军西渡黄河,组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进入河西走廊,拟打通苏联,取得军事物资援助。历经古浪战役、永凉大血战,红5军于1937年1月2日一举攻克高台城,但随即陷入了国民党军队的重围之中。高台一战,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阵亡,战事异常惨烈。红西路军在倪家营子、三道柳沟恶战,伤亡惨重。石窝山分兵后,李先念率领左支队进入新疆,标志着红西路军西征结束。

高台城沦陷后,牟正烈所属红5军37团,以及43团,由红5军政委黄超率领撤离临泽县城,进驻倪家营子。在倪家营子大血战中,红5军伤亡殆尽。牟正烈自传中提及的“米家园子”,应为临泽境内的“倪家营子”。牟正烈在这次恶战中右臂负伤后,无法随军,被临泽一位老乡收留,自此脱离部队。伤势略有好转,他就动身西行找左支队,被人裹胁至祁连山深处一个金矿淘金做工。他伺机外逃,没有成功,不幸落下残疾。后流落到高台县,给地主做长工度日。为了安全,隐瞒身份,化名陈招才,直至解放后才公开身份及真名。在流落高台期间,与红西路军老战士杨文局、符泽攀、何福祥等往来密切。1949年解放后,牟正烈公开身份,重新参加工作,被安排在高台县公安队工作。

1952年,牟正烈随单位调到酒泉劳改分局肖家花园农场,任分队长。1960年灾害期间,牟正烈旧伤复发,不幸病故,享年50岁。

牟正烈与母亲书信往来(1942-1953)

牟正烈参加红军后,其母孤苦一人,全靠牟正烈堂弟牟正扬接济供给。据材料一分析,1942年,牟正烈在甘肃高台县艰难度日期间,曾给母亲写过一封家信。因路途遥远,政局动荡,无力回家乡探亲。1952年,在生活基本稳定之后,牟正烈再次写家信,与远在家乡的母亲取得了联系。但是天各一方,仍然无法相见。当年9月12日,其母收到来信,才得知失联20年的二子牟正烈还活着;3天后,她托人带笔,给儿子牟正烈写了上述这封回信,诉说母子情、辛酸泪。

对照材料一、二得知,牟屈氏在给牟正烈发出信件之后大约1个月就去世了。从材料二分析,母亲去世的噩耗,牟正烈在次年才从牟正扬来信中得知。

牟正烈妻子高兰芳(1951-1993)

高兰芳原籍甘肃高台县巷道公社,1951年与牟正烈结婚。1952年,高兰芳随丈夫举家迁往酒泉,生一女,即牟玉玲。1960年牟正烈去世后,受张国焘错误路线影响,红西路军战士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高兰芳被迫带着年仅3岁的女儿牟玉玲离开酒泉,回到高台县巷道公社前夫家落户。1971年,随其子朱正迁往永昌居住。1993年去世。高兰芳晚年将丈夫牟正烈的生平经历讲述给女儿牟玉玲。

1983年10月,红西路军老战士、谢觉哉夫人王定国给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写信,反映红西路军流落人员的待遇问题,并随信提交了多人签名的报告。1984年2月,民政部、财政部、卫生部、总政治部联合发文,对流落甘肃、青海等地的红西路军战士落实政策。改过去的“红军流落人员”称谓为“红军西路军老战士”;改变政治、生活待遇,发放生活费;实行公费医疗,改善生活状况;妥善安置其家属和子女就业、就学。令人遗憾的是,牟正烈及其亲属早已错过享受政策的机遇。

红西路军战士牟正烈艰难坎坷的一生以及他的家庭,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人民的生动代表。母亲牟屈氏写给牟正烈的这封家书,是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个红西路军将士家庭的缩影。“你既无功于祖国,就该叶落归根,安居乐业,娘母团圆才是道理”,红军母亲的这句话,鞭打着忍辱负重的每一位红西路军战士的心灵,值得我们深思。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昌市博物馆)

注释:

①经走访调查,该信笺提供者牟正茂,系牟正烈堂弟,与牟正烈一同参加红军。新中国成立后,牟正茂任中国人民银行川南分行副行长。

②即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下同。

③结合土地改革、材料二标明时间,牟正烈与母亲往来通信的时间为1952年。

④即酒泉劳改分局肖家花园劳改农场。

⑤据牟玉玲介绍,最后这一段是其亲属誊抄时为说明情况补充撰写的。

⑥达县于2013年7月撤县设区,金石乡由此划归达州市通川区金石镇。

⑦中共巴中市委、巴中市人民政府:《川陕革命根据地简史》116页,2005年3月。

⑧中共达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达州历史》92页,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7月。

来源: 甘肃省金昌市博物馆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