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寻找东女国》>详细内容
2021-06-29 14:06:21

王怀林 ‖ 《寻找东女国——女性文化在丹巴到泸沽湖的历史投影》八 走进丹巴美人谷

作者:王怀林 来源:《寻找东女国》 发布时间:2019-07-05 14:49:33 浏览次数: 【字体:

王怀林著《寻找东女国——女性文化在丹巴到泸沽湖的历史投影》2006年9月由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经作者授权,“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及“四川省情网”自6月22日起连载,以飨读者。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寻找东女国—女性文化在丹巴到泸沽湖的历史投影》,2006年9月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民族出版社书影

“丹巴,被誉为‘深藏在横断山脉中的世外桃源’,是嘉绒藏族风情文化的中心。”

“丹巴为何有如此之多多才多艺的美女,是造物主情有独钟,还是遗传基因特别,抑或是美丽自然风光的孕育?”

“大凡女性中心之民族,男子莫不以雄武自炫于女子。 

“不同族群的融合被认为是康巴地区美女如云的主要原因,这符合生物多样性以及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走进丹巴美人谷

今天,从四川旅游西环线的南面经雅安、天全、过泸定沿大渡河谷100余公里,北面进入,经过缔造成都平原的都江堰、大熊猫繁育基地卧龙,翻巴郎山,沿蜀山之后的四姑娘山脚下到小金,过小金不到100公里就是近年声韵雀起的丹巴了。

丹巴小景(图片来自网络)

早就听说丹巴是个美人谷,一般多认为是文人附会或媒体炒作。到州里工作并到县里考察后,所见所感方知传言不虚,且有较多新的发现:丹巴不仅国姿天香、健康淳朴的美女甚众,而且均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她们不仅在省州的诸多选美大赛中攀金摘桂,而且仅有5万多人的小县,输出的以文艺演出为主的打工人员就达2000多人:州歌舞团演员基本由丹巴人组成,宣传文化系统丹巴人甚多,国内知名的民族歌舞团体,都能见到丹巴美女的身影。

丹巴为何有如此之多多才多艺的美女,是造物主情有独钟,还是遗传基因特别,抑或是美丽自然风光的孕育?

丹巴美女(图片来自网络)

从高空俯瞰丹巴地形,五条山脉群和五条江河呈三百六十度的辐射状,围绕丹巴城这个中心形成绿色漩涡,这漩涡仿佛正在飞速旋转,如一朵盛开的梅花,五条山脉群形成五瓣梅花片,五条河流勾勒出了五瓣梅花的边。这种奇特的地理构造后面有多少自然奥秘?有人称这种奇特的地理构造为梅花旋纽状,花是美和女人的象征,也许是大自然造就的这朵梅花注定了丹巴要出美人。

丹巴美人谷之春(图片来自网络)

有人说丹巴在唐时是东女国故地,美丽的东女国女王便是丹巴美女,丹巴出美女是因为这里是美丽女王的故乡。

也有人称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灭西夏时,西夏皇室的一部分嫔妃和贵族内流丹巴定居,丹巴美女是西夏皇族的后裔。

有人追寻丹巴美女的色艺俱佳,说从乾隆皇帝征大小金川后,将该地的艺童带到京城,其“番子舞”轰动一时,成为皇室表演的压轴戏;而《清代野史》中绝代佳人阿扣美艳无比,导致清军名将张广泗、岳钟琪为之争风吃醋,贻误战机,从而输掉了第一次战争,张亦因之被皇帝赐死。

丹巴美女(图片来自网络)

也有现实一点的,认为建国后国家从内地调入开发云母矿和林业职工数万人,使这一封闭小县开放较早,遂为此奠定教育文化的基础……

上述说法均不无道理,但其深层次的原因,仍然是横断山走廊地区的文化乃至血缘的冲突与交融。  

丹巴境内大小金川河和众多峡谷沟通了岷江、大渡河和雅砻江三大水系,地处古民族走廊的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加之海拔较低,气候温和,高山峡谷,易守难攻,进入该走廊的古代族群在此的冲突就尤其惨烈。比如丹巴锅庄迥异其它藏区,有的激昂热烈,像战前的动员,还有战争色彩十分浓烈的“弓箭舞”,乃战争场面的再现;丹巴歌舞主调沉郁悲壮,像阵亡将士的哀歌;丹巴古碉清代达到过3000多座,几乎每户皆有,且种类繁多,也印证着战事的频繁和壮烈。

丹巴古碉(图片来自网络)

与此相应,艰辛的环境和频繁的战争也意味着进化的加快和交流的增多,血缘的混合有利于优生,丹巴民居和服饰的众多色彩和布局协调焉知又不是因为博采众家之长?由此不难理解,为何乾隆皇帝举全国之力,耗银近一亿两,调兵近30万人,历时多年,方取得胜利,攻克这小小的地方居然名列伟大的乾隆皇帝“十全武功”之首——可见该地区人们的聪明才智和骁勇善战!

丹巴公碉(作者 供图)

丹巴母碉(作者 供图)

《隋书·附国传》记嘉良夷“人皆轻捷,便于击剑。漆皮为牟甲,弓长六尺,以竹为弦”。格勒先生说:丹巴县巴底有一俗称“弓剑舞”的古老舞蹈,当地又称生日舞,即生日那天跳这种舞。我们知道藏族是不过生日的,而巴底人却有生日,便又与汉族的生日相同。巴底藏民的生日一生只过一次,即49岁那年过一次生日,这一天要跳“弓剑舞”。这种被当地称为生日舞的舞蹈,就我们所去过的藏区极为罕见,当是嘉良夷‘带甲舞剑’的遗风”。“弓剑舞”在今嘉绒地区作为一种传统的民族舞蹈仍得以保留。

弓剑舞(图片来自网络)

该地区石棺葬中发现的武器数量较多,武器中又以剑为大宗,这同夷人“人皆轻捷,便于击剑”的记载相合。史载夷人“贵妇人,党母族”,在石棺葬中不见婢、妾殉葬墓,也不见夫妻合葬墓,另从随葬品数量看,男性墓和女性墓无明显差别,反映男女社会地位大体相等。这与史籍关于夷人中妇女社会地位较高的记载也完全吻合。

《西域记》云:“人性躁暴”,谓其野蛮好斗也。大凡女性中心之民族,男子莫不以雄武自炫于女子。好斗成为常性。今天的康巴汉子仍以勇敢威猛著称,是否也与这种女国文化的分工和长期熏陶有关呢?

丹巴男子(作者 供图)

历史上有名的平定大小金川战役,是最大的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碉战。清廷两次出兵攻打大小金川,战事长达二十四年。当地土司莎罗奔和他的侄孙素诺木联合各地方势力,凭借险要地形,仰仗高耸云际的坚固碉林,抗击清军,使其累遭重创。“其扼隘处,必有战碉,瓷以石而窍于墙垣间以治石外击,旁既无路,进须从枪石中过。故一碉不过数十人,万夫皆阻。”四川总督阿尔泰以进攻失利而处死,大学士温福以锐进而战殁于木果木,全军皆溃,丧失军资器械无算。最后定西将军阿桂率军,求得大小金川内部的支持,袭取美诺,先安定了小金川,继取大金川,才取得胜利.阿桂在攻克噶例依的诗词句中这样描写道:“坚碉林立万重山,破险冲锋历尽艰。”整个大小金川战役,双方皆围绕着守碉、攻碉这个核心而斗智斗勇,尽力厮杀。乾隆有鉴于此,认为金川“地险碉坚,骤难取胜”。因而参酌清军入关前与明军作战的经验;组建了一支约二千人的专门攻坚部队,使之所有归碉云梯习登城之技,作为攻打大金川的攻坚部队。为此,清廷把在大金川战役中的部分俘虏,押解到北京香山,建筑类似大小金川式的石碉.并且教练云梯队官兵攻碉战术。

丹巴民居的多彩面容(作者 供图)

元代蒙古人在这一带建政,其统治者从血缘到文化都遗存至今,今天丹巴梭坡就是藏语蒙古人的意思,而且还残留他们的建筑和传说。

自清中叶以来,部分羌族屯练的西迁和改土设屯以来,许多留居屯垦的汉族绿营官兵,招垦的屯民、商人、工匠及其他原因迁徒而来的汉族同本地嘉绒藏族的通婚频繁;民国以来,特别是红军长征时期在丹巴建立革命根据地,组建民族革命武装,开展土地革命,支援抗日期间,许多流落红军战士留居丹巴与民族的通婚;以及解放后大批进县工作的汉族干部和其他民族同本地藏、羌、回等民族之间的通婚,又使现代嘉绒藏族同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

大渡河为何叫女王的泪水和汗水?丹巴处在大走廊的交通要冲,民族迁徙和战争使得女国的统治者们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和牺牲,失去丈夫的女人们流尽了辛酸的泪水,但也造就了那绝世的古碉;高山峡谷的生存压力使这里的人们付出了多少汗水,也造就了男人们如山的体魄和女人健康的腰身。

从体质人类学的角度讲,这里的人们由于有古蜀人和夷人的本底血统加之强悍族群的混血,使得他们不仅有健康的体魄和修长的身材(营盘山石棺墓中的遗骨中,女性身高普遍在170厘米,男子身高在180厘米以上),不仅女人貌美如花,男子伟岸挺拔,而且男子普遍偏于清秀,许多人脸上还带有迷人的酒窝,难道这也是优胜劣汰和女性为主的审美选择?

不同族群的融合被认为是康巴地区美女如云的主要原因,这符合生物多样性以及进化论的基本观点。而说到康巴藏区中的丹巴,大部分人认为他们与西夏王朝有关。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打败了西夏王朝,西夏皇后带着一些嫔妃逃到了今丹巴一带,给丹巴注入了高贵与美丽的因子。

丹巴美女(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丹巴有着五种语言(康巴语、嘉绒语、道孚语、羌语、汉语,而相互交流只能用汉语)。多种语言和习俗并存仍显示和这种冲突与交融的延续。

这不禁又使人联想炎黄二帝均出自氐——从游牧到农耕的漫长岁月伴随多少艰辛,但却使先民在进化的道路上一路领先;还有大禹出自自古就是游牧与农耕文明交汇之处的岷江流域;还有游牧走廊中心的康区造就出体格剽悍、英武雄壮的康巴汉子……尽管冲突也使得像三星堆这样的灿烂文明毁于一旦,但总体上说,人类的进步实在是与冲突和交融相生相伴的。

(未完待续)

来源:《寻找东女国》(王怀林著),2006年9月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作者:王怀林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寻找东女国》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