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夏游乳泉山(外三章)‖贾海

作者:贾 海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7-10 19:13:36 浏览次数: 【字体:

夏游乳泉山(外三章)

贾 海

每次回南充城里,我都要经过乳泉山。公路边的石牌上“乳泉山”几个大字十分夺目。于是,我有了去此山一看的冲动。可久久未能成行。

端午假期,好友约我到乳泉山去玩。这正合我意。坐了近10分钟公交车,我们终于到了山脚下。一直沿着宽敞的柏油路往上走,便到了叉路口。是往左走还是右走呢?左边仍是柏油路,右边是羊肠小道。我们凭直觉,往右走。小路很窄,地面坑洼不平,两边杂草丛生。走着,走着,前面竟然没有了路。刚好,两个年轻人从路的尽头而来。谈话中得知他们是本地人,来玩耍,路已到了尽头,到乳泉山的道观要从左边走。我们只好回头重走山路,又回到了柏油路上。

柏油路十分宽阔平坦,两旁松树参天挺立,十分幽静。显然,这不是旅游旺秀,因而人迹罕至。大约走了20分钟,巍峨的老君观矗立在眼前,一扇充满着年代感的朱红色大门映入眼帘,散发着浓重的古朴气息。视线上移,老君观飞檐峭壁,像一位老人静静地坐在那里。大门上方写着用琉璃金烫的三个大字——“老君观”。旁边有烧香烧蜡的器皿放在那里,有对联曰:土地无私地物丰,山神有感山川应。

再往前走,就是老君大殿。老君大殿内清雅幽静,老君坐在那里,下有信徒供奉的香蜡水果,一道士坐在旁边,口中念念有词。老君殿的旁边石碑雕刻着老君观的历史。

再往里走,便是玉皇殿。殿内塑有何仙姑、送子娘娘像。二者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在木椅上还放着万历宝钞若干。拿一本浏览,里面尽是教化之词,倡导因果报应。

沿石阶而上,庙宇依山而建,一面外显,一面入山。观音殿就在此。观音坐于莲台之上,身旁簇拥着莲花,向信徒招着手,凝重而又慈祥。是山又是庙,这也许是乳泉山与其他寺庙不同的最大特点。

寺庙内外的门柱上、墙面上刻着古今名人和书法家题的书法,笔力遒劲,令人赞不绝口。有石如乳,中有泉水流出,可清心清肺,这大概就是乳泉山得名的原因吧。据载,历代名家如杜甫、陆游等也饮过此泉。明代本土文学家任瀚、黄辉二人曾常住此山。山中空气清新,阳光充足,兼有清风明月,晨晖暮霭的点缀,经韵道唱,晨钟暮鼓的配合,此乃一处不可多得的仙山福地,世外桃园。

据民国《南充县志》载,唐道姑谢自然居大方山下,每日朝拜老君像,修炼十四年,白日飞升,得道成仙。明代任瀚悟道于此,世为道观。老君观自东汉建观,在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曾多次被毁,又多次修复。由于朝代更迭,兵灾人祸,老君观也逃不了兴衰成败。

乳泉山因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为兵家必争之地。史书记载,这里曾多次上演“金戈铁马堡垒斜阳”的壮烈攻防战。近代大战其一为明末清初,当时张献忠率部争夺此山。由于当时守山军民众志成城,鏖战四十余日攻不下山最终退却。其二是1926年12月4日,中共地下党重庆市委亲自策划、震惊中外的顺泸起义前线指挥所就设立于老君观。因而,乳泉山不单单为道教胜地,也成为了一个值得缅怀的革命胜地。

如今,老君观有六座大殿,同时也复原被损坏的石刻老君神像,硬化上山车道,修缮各殿之间的通道。乳泉山将会被打造成集旅游观光、修身养性、传承道教文化为一体的一个宗教场所。

回望乳泉山,庙宇林立,山石突兀,泉水叮咚,似乎在叙说着千年的古老故事。

凤垭山天乐谷

早就听说过凤垭山。

凤垭山,地处南充市嘉陵区城郊,是镶嵌在嘉陵江畔一颗璀璨的明珠。我曾两次去过凤垭山,当时并没有开发出天乐谷景区,一次嘉陵作协成立大会在此召开,一次与电视台的朋友去凤垭山喝茶。只记得,那里山高路陡,自然植被良好,四季常绿,常年有景,在上面喝茶聊天别有一番情味。凤垭山地处位置高,站在山上远眺,尽收眼底的是千里嘉陵江浩瀚烟波和嘉陵城区一座座鳞次栉比的建筑。登高望远,心旷神怡。

而今天,我去凤垭山天乐谷采风,第一次零距离体验了凤垭山别样的风情。

早上8:00,我乘着小车从区政府广场出发。约行程10分钟,终于到了凤垭山脚下。远远地一个“孝”字印在对面公路旁的山体上。字体特大,很有气势。这似乎在告诉我们,凤垭山当今的打造,或者说新开发的天乐谷的打造,是以孝为核心和主题的。那么,我将看到孝文化的精彩呈现吧?的确,我在凤垭山看到了完整的孝文化的呈现,感受到了孝文化的存在。应该说,我来得正是时候。

小车盘旋到天乐谷入口,停了下来。站在平台上,俯瞰山下,全是庄稼和民居,可远远望见一座人桥和两个亭子。再往上望,隐约可见楼阁。想必,那人桥必是孝心桥,那楼阁必是孝心阁吧。我走了下孝心桥。孝心桥长约1公里多。走在桥上,颤悠悠的,紧拉着扶绳,再俯瞰桥下,令人心惊胆战,惊险、刺激!导游向我们介绍了天乐谷的开发情况。果然,顾名思义,天乐谷,让人们享天伦之乐,以孝文化为主题,集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正着力打造5A级景区。

车行至一水库,我们在上面的公路旁停了下来。高高的公路下是宽阔的水面,库水清澈,波光粼粼,偶见几个垂钓者在那里悠闲自得。据介绍,这是嘉陵区的备用饮水水库。参观完水库后,小车绕山中的公路曲曲折折行了大约30分钟,终于到了孝心阁山脚下。

眼望孝心阁,高高在上,有五层,气势宏伟。再往上行进约一百米,便到了孝心阁。阁前有一座古老的观音殿。不知有多少信众到这里烧香祭拜,殿内古色古香,余香缭绕。这也是天乐谷唯一的古老遗迹。我饶有兴致地登上去体验了一番。开发公司负责人向游人介绍了孝心阁的由来历史以及以孝文化为主题的包装打造情况,讲的头头是道,可见其心中大有宏图。

站在孝心阁上,极目远眺,山下诸景尽收眼底。由于是早上,天气阴热,云雾缭绕,迷迷茫茫,天下第一孝道展现在山底,行人如织,有“一览众山小”之感。

参观了孝心阁,我取道石铺的山路,绕着山脊,走了足足半个小时的羊肠小道。小道两旁苍柏翠绿,绿草茵茵,时有虫鸣之声,略显静谧。不时,有登山者从后面或侧面斜刺过来,他们大都穿戴整齐,汗流浃背,或者哼着山歌,好不惬意!惊喜的是,我发现了一株久违了的桐树,树上果子翠绿,很是乖巧,惹人喜爱。很多人在这株桐树旁打开手中的相机,留下难忘的美景。由上而下,我整整走了30分钟,已是挥汗如雨。

下得山来,我来到一家农家乐。农家乐装饰华美,内有茶房、棋牌、餐饮,生意火红。

在途中,我一直在想,虽然我今天所见到的天乐谷还只是雏形,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景点,但它还是给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那就是因为它纯属自然,自然天成,又以孝为主题,想必,以后的天乐谷一定会游者如潮吧!因为,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而备受推崇。中国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了孝,社会才多了团结、和谐、温情。

今日凤垭山,未来天乐谷。凤垭山,将是千里嘉陵第一山,天乐谷,将是嘉陵江畔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印象田坝会馆

我苦苦地找寻心中那片宁静的土地。如今,我终于见到了它。它,便是南充市嘉陵区双桂镇的田坝会馆。

踏上这片净土,我便有了一种渴求,想要了解它,触摸它。

田坝会馆,即双桂万天宫,又名双桂川主宫,位于南充市嘉陵区双桂镇,距嘉陵城区12.5公里。这是一处纪念“万天川主”李冰的川主信仰寺庙建筑,同时也是四川土著人士会馆。因其位于双桂田坝,而被俗称为田坝会馆。

穿过双桂镇的一条小巷,徒步来到田坝会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巍峨的山门。山门门楣以上部分,均用青砖仿斗拱修建到顶部。正面镶嵌着三块长方形石板,正中一块四周有浮雕蟠龙纹,中间竖立方形框内阴刻有“万天宫”三字,南北二块各雕福星和禄星,雕有“福”“寿”二字。门楣有人物故事浮雕,均刻有帝王像,左为“文渊阁”,右刻“武英殿”。门联上刻着“功同大禹昭千古,德沛苍生祀万年”。正面还刻有匾为“利泽及人”。看着眼前的山门,使人顿生庄严、肃穆之感。古朴而自然,简单而又原始。这样厚重的文化底蕴,洗净了人们的灵魂。

南充市嘉陵区双桂镇田坝会馆(樊俊 摄,图片来源:南充晚报)

往前走便是戏台。戏台与山门相背而建。歇山式房顶,穿斗式木结构。房顶上已长满青苔,绿得逼人。戏台呈八字形,傍山门一方有浮雕“二龙戏珠”。戏台的房檐上有浮雕人物故事,共有六幅。戏台前下方用石板镶嵌着长方形的院坝,这是观众的看戏之地。据说,为了观众天睛下雨都能看戏,院坝还建有敞厅,但现已不在。大凡节庆之日,这里好不热闹。另外,院坝前边还竖有双狮双龙石雕。所有这些浮雕都是田坝会馆最有价值的东西。在会馆这种特殊的氛围里,它们又都很美——一种淳朴、恬静、庄严的美。

再往上走,由戏台经踏道便登上了前殿。前殿原有书楼,现已改造,曾做过学校的教室。十年前,学校也搬离此地。只有前殿前面还存在着镂空石雕栏板石,现在部分已经剥蚀,仅能看出其概貌。最后面是后殿。后殿是抬梁式单檐歇山式房顶,抬梁式房架,面积开阔,阑额上有浮雕人物故事。二内柱有巨石镂空雕刻,雕工细腻,手法匠心独运,创意奇妙。

田坝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19年),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木石结构建筑群,也是典型的川北会馆建筑群。设计精致,布局合理,整体错落有致,典雅古朴,保存较为完整。令人神往的是,会馆木石雕刻艺术精湛,人物故事形象生动,线条繁复优美,色彩艳丽协调,特别是精雕细刻的24幅精美木雕刻戏文传说故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薄薄的阴云,从高峻的田坝会馆大门掠过,仿佛被细细地剪开一条缝;会馆上方的鸟儿嬉戏着,织出浓浓的文化味。山、石、木、浮雕,了然全无醉人的浮华,有的只是清健,只是至淳至真的岁月沉淀。

也许是会馆的思想太多地流淌在双桂人的血液里,于是双桂小镇的人更加宁静,更加淡泊,只是随着岁月随着旁边的河水慢慢流淌。在我的心里,展开着古代的诗卷。会馆已有二百多年历史,虽然月下箫声延展千里,会馆却静静地屹立着。脑海中的双桂,古旧的石板,缓缓走来的秋水伊人,古老的小镇经过千百年的日出日落,依然清澈如昨。

离开田坝会馆时,我似乎揭开了它美丽的面纱。回去的车窗外有一丝秋阳,仿佛是我明朗的心情。

茶之乡在嘉陵

南充,古老嘉陵江畔的明珠,闻名遐迩的丝绸之乡,久负盛名的水果之州。璀璨的桑蚕历史文化一路风光璀璨,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沧海桑田,驼铃悠悠,茶香氤氲。

南充茶桑起源于远古,距今3000多年前便有载桑养蚕记载。我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记载了南充丝绸的历史。在南充蚕桑发展历史上,唐宋的650多年间是鼎盛时期。杜甫“桑麻深雨露,燕雀伴生成”和贾岛“蚕月缲丝路,农时碌唛村”的名句,正反映了当时南充蚕桑现状。《神农本草经》称桑叶为“神仙叶”,《本草纲目》记载桑叶:“汁煎代茗,能止消渴”“炙热煎饮,代茶止渴”“汁煎代茗,炙熟煎饮”乃唐宋时期盛行的饮茶方式,智慧的先祖慧眼识味,已懂得将桑叶煎桑饮用的高妙。

南充市嘉陵区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地标,千年绸都第一坊地理标识,丝绸主题公园和中国西部丝绸博物馆等一批桑叶文化名片。2019年3月27日,“中国绸都”复审暨“中国桑茶之乡”授牌大会在南充举行。中国蚕学会授予南充市嘉陵区“中国桑茶之乡”。“中国桑产业创新技术研究院”落户嘉陵。嘉陵区把桑产业作为现代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发展。桑茶种植规模大,连片建设,集中发展,面积达到8万亩。依托尚好茶叶、依格尔等龙头企业,促进桑产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嘉陵区以强化蚕桑基地建设和培育业主大户为重点,夯实蚕桑产业载体,构建以蚕桑基地为塔基,以缲丝加工、服装生产、蚕桑综合开发等产业为塔身,以蚕桑旅游产业和丝绸服装交易为塔尖的金字塔结构,发展“立体蚕桑”,加快“栽桑养蚕”向“栽桑养人”的模式转变,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走进桑海访茶农,走进车间探企业,使人真的感受到嘉陵蚕桑产业“破茧成碟”付出的努力。

在新庙乡,种植户正在抓紧时间对果桑进行夏季修枝。放眼望去,山坡上、田地里,一树繁忙。如今经过专家培训指导,对果桑进行修枝,确保果树养分充足,秋冬季节果树不交冻,来年果子个头更大味道更美。新庙乡一直有栽桑养蚕的传统。近10年来,该乡一直在探索蚕桑产业的蜕变之路,以传统的蚕桑过渡到如今的果桑,经历了起步、低迷、兴盛阶段。如今,“新庙果桑”已成为嘉陵的又一张名片。

随着科技进步,嘉陵区又不断探索现代蚕桑叶综合开发利用。同时,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业化处理、品牌化销售的生产经营模式,推进高效蚕桑产业发展。由传统的栽桑养蚕转变为栽桑养人,产品必须多样化。产业的发展,在重视发展蚕产业的同时,更重视桑产业的发展,拓展蚕桑产业外延。将发展丝绸手工业,研究开发富硒桑蚕蛹虫草、桑果饮料、桑叶茶、桑饲料、蚕丝蛋白化妆品的等新产品,推动蚕丝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提升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效益。

桑园空气好,景色美,让人能体会一把“世外桑园”的味道。嘉陵区蚕桑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得“乡村游”“桑摘游”悄然升温。不光能吸引游客来,又要留得住游客。嘉陵区依托等桑品牌,发展集吃、住、玩、游、购、娱于一体的观光农业。

据《本草纲目》等古今药典记载,桑叶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四川尚好茶业有限公司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近年来,不管是南充传统蚕桑产业升级发展还是千亿产业集群,“产业扶贫,精准扶贫,长效扶贫”等涉及南充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研讨中,还是在南充市科技创新人物、科技双创新秀中,都有一个“把桑叶变桑业”的百折不挠的身影,他就是尚好桑茶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露民。作为从小沐浴在南充蚕桑丝绸文明光环的南充人来说,目睹着传统蚕桑发展困境以及南充百万亩桑资源浪费,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以创新、科学、严谨的工匠精神,收集比对桑品种实验,比对种植剪伐模式效益,比对自然气候条件影响,桑茶与传统制作工艺研究.....奔走在桑园间,沉浸于实验室,整夜蹲在车间里,请教拜访行业专家......天道酬勤,短短三年,桑叶成为南充传统蚕桑产业的新亮点,丰富蚕桑产业内涵,延伸蚕桑产业链条,开创了南充蚕桑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出路。

四川尚好茶业有限公司围绕“百年尚好,国人桑茶”的品牌规划目标,以“质”为基,以“品”为魂,以“立桑为业,多元开发,生态富民”为产业发展目标,依据科技创新型研发团队,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科学严谨的管理流程以及南充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桑资源优势,因地、因桑、因季制宜,深度多元开发桑产品,已开发春桑茶、霜桑茶、桑茶粉系列产品,并规模化生产;桑叶面条、桑茶粉小饼干、蛋糕等休闲桑食品投放市场;桑姜茶、桑菊茶、桑普茶、茉莉桑茶等桑配方新产品研发小试成功。桑茶产品曾获得“全国文博会丝绸创新产品金奖”“花茶产品金奖”“百年世博茗茶金奖”等殊荣。2016年,桑茶产品获评“第十二届四川省名牌产品”,在2016年西博会上,成为国家质检总局推荐的重点品牌。“桑叶杀青方法”发明专利获四川省专利三等奖。同年9月21日,尚好生产的桑叶茶作为国礼,随李克强总理走出了国门。

尚好桑茶现代农业园区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首诗写的就是蚕桑。如今,嘉陵的蚕桑业飞速发展,富了一方百姓,也带动了一方经济,我们真诚的期待着嘉陵蚕桑业发展的美好明天。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贾 海(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龙蟠初中语文一级教师。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散文20余万字。著有个人散文集《等待》《那片海》)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