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向咏梅 ‖ 一抔诗心看西河

作者:向咏梅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5-16 15:57:42 浏览次数: 【字体:

一抔诗心看西河

向咏梅

西河,一听这名字,便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东风渠水傍村过,一片繁华在西河。”

初到西河,便被她美丽的名字吸引。我曾写过一首《鹧鸪天》纪念西河的美丽:“

五月蓉城几许寒,杨花携雨落风前。东风萦醉西河柳,别绪催开玉带烟。

云缱绻,夜阑珊,一笺心事写缠绵。而今怕做痴情女,说到相思已泪涟

此首鹧鸪天表达了笔者对西河的满腔柔情和眷念,对西河的人事都充满了浓浓的感情。事实上,我当年也差点到西河工作。

历史上的西河,也是与诗人诗情诗意分不开的,无处不彰显她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浓的诗情画意。

西河场镇系成都东山五大乡场之一,经历了三百多年的沧桑砥砺,东客人家在此劳作繁衍,生生不息。清人傅崇矩在《成都通览》书中写道:“成都系平阳大坝,并无大山,东路之山走于五十里简州之龙泉山脉,自北向南形成了一条丘陵线,所谓东山,其实是成都以东的一片丘陵地带,自古此地被称为“棺山、义冢”。而西河就坐落于东山一带,虽多为黄土覆盖,但自东客人家迁于此处,也让曾经荒芜的东山变得繁华起来,让此处留下许多诗人的足迹和传说。著名女诗人薛涛也曾到此观光留驻。相传杜甫流寓成都,曾在此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的诗句。由此看来,当时的西河应是比较贫困的乡村,像杜甫这样受到严武资助的诗人尚且住的是茅屋,其他百姓就更不用说了,而当时的西河也无场镇的迹象。

清代四川三大才子之一彭端淑,在厌倦官场的尔虞我诈,一洗官场束缚后,曾沿锦水方向,一直走到东山,在《至日郭外早行至东暮宿山寺》一诗中写道:“言向东山去,直缘锦水旁”。从彭端淑的诗句可以推测,当时的东山西河也有一条大路直通锦水河畔,即现在的锦江。诗人是在一个炊烟袅袅的清晨,从锦水河畔出发,沿着东大路一直走到下午,暮宿东山。

古时成都至简阳,有三条驿道可通,即秦汉兴建的巴蜀商道、蜀汉兴修的官马大道、唐宋两朝的南部古道。其中,巴蜀商道经成都、西河、洛带到止马店,五凤沱江码头,乘水路直通简阳到重庆。彭端淑应是经西河的这一条道。因为到清代,人们习惯走所谓的东大路北支路。东大路北支路,即是从成都东大门出发,经西河、洛带、翻过龙泉山到五凤古镇。而一般的商人、脚夫、轿夫等,都是选择这条商道再走水路。

据学者谢桃坊考证,彭端淑正是由牛市口沿东大路进入东山的,走到东山已是日暮时分,晚上就宿在了东山的寺庙里。而至于他究竟夜宿于哪座寺庙,历史上也有学者推测说他应宿于长松寺。

说他宿于长松寺,大概有两个原因:第一,按照常理推算,诗人清晨从牛市口出发,走到暮色降临之时,行程的远近刚好到长松寺差不多。第二,长松寺有其悠久的历史。公元750年,唐玄宗李隆基曾御笔亲题“长松寺”匾额,至今犹存。故此推测诗人追寻历史遗迹,夜宿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长松寺便不无道理。

但是据笔者推测,从东大路北路进入东山一带也多寺庙,比如西河场曾经有南华宫(广东会馆)、禹王宫(湖广会馆)、万寿宫(江西会馆)、火神庙、药王庙,俗称五大寺庙。洛带也有岐山寺、金龙寺、燃灯寺等寺庙。这些寺庙风景秀美,风水极佳,当时的燃灯寺规模也不比长松寺逊色。所以笔者推测彭端淑完全可能是宿于东山的金龙寺或燃灯寺,而诗人在诗里也说到“言向东山去”,故诗人不应是宿于长松寺,而是宿于东山的某座寺庙。

或许,彭端淑正是在东大路古道上一边行走,一边吟诗,经过西河,走进东山的。

历史上真正有证可考的写西河的诗,还有晚晴秀才李伟生的《过西河场》。

晚清年间,成都秀才李伟生来到东山西河,此时的西河却又是另一番光景。当时正是阳春三月,春风和暖,碧云如絮,芳草连天,鲜花似锦,一片春意盎然的繁华的乡镇景象。在《过西河场》一诗中,李伟生写道:

芳郊三十里,花外拥乡场。

谷口望瓴脊,街头闻布香。

土音操闽粤,春事话蚕桑。

感此西河义,风诗教泽长。

李伟生是经成都牛市口出发,东行三十里到了西河场,沿途风景秀丽,诗人见到了不少别致的客家小院,在谷口远远望去,客家人的院落屋顶如鸟翼,如兽脊;街道也是干净整洁,飘着染制土布的香味,好一派繁华景象。客家人操着闽粤话谈论着农事,讨论着今年的耕种和秋天的收成情况。东山客家人来到此处安居乐业后,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改变自己生活和命运的同时,也改变着这里的一切。他们也受到了汉民族各种文化习俗的教化,沐浴着天府之国的恩典赐予。诗人由此感受到了西河客家人的热情,因为客家人迁徙于此受到诗歌礼仪文明的润泽,待人接物的礼数也是十分周到的。

现代的许多人对西河充满了热爱,也留下了许多描绘西河的作品。一成都老人到西河场玩耍时写打油诗一首:“赏心乐事处,几度西河场。最爱肝腰炒,心仪豆腐汤。喝茶一元钱,身心两不忙。城中多烦忧,此地有风光。”此诗写得颇具生活气息,很接地气。现在的西河街上小吃美食甚多,而老人独爱这里的肝腰合炒,还有别具一格鲜香可口的豆腐汤。一元钱的茶馆到处都是,这正适合于老年人的休闲养老,故深得老人喜爱。在经历了都市的喧嚣浮华,经历了人生的跌宕起伏之后,老人于此处一元钱的茶馆悠闲品茶,聊话家常,回忆年轻时的过往,岂不是老年人的一大美事么?

而今的西河已通地铁,交通便捷;高楼大厦厂房林立,商贸发达;人们生活幸福指数很高,这繁华超越了任何一个历史时代。相信西河将会谱写更多的辉煌,西河的引路者们也将让西河变得更有文化内涵,更具诗情画意,而东客西河这个名字也将变得更加美丽。

作者简介

向咏梅,1978年生,重庆奉节人,成都某中学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四川省诗词协会青年部主任,龙泉诗词楹联学会理事,巴山诗社成员,烟雨楼诗社理事。爱好古典文学,创作讲究真性情,多首作品发表于杂志、网络论坛。获第一、第二届白帝城国际诗歌大赛银奖。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向咏梅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