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端午特辑】端午的乡愁‖倪宏伟

作者: 倪宏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6-23 10:08:27 浏览次数: 【字体:

端午的乡愁

倪宏伟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小时候,端午是一枚母亲煮熟的鸡蛋,塞在童年单薄的衣兜里。长大后,端午是一缕思念的乡愁,藏在粽叶和艾草的牵挂之中。

端午节的由来众说纷纭,但比较认同的是纪念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传说这一天报国无门的屈原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以死明志。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蕴含丰富深邃的文化内涵,杂糅了许多民俗活动,因地域文化不同而有习俗或细节上的差异。

每至端午,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挂艾草。我家的粽叶和艾草在房屋后面的菜地边,偌大一片,郁郁葱葱。母亲割回来一大捆,放在地上仔细挑选粽叶,边上泛黄的叶子就丢弃。艾草则一扎一扎束好悬挂在门上,据说辟邪驱虫。粽叶洗净后,母亲端出满满一盆雪白的糯米,一家人围着饭桌包粽子。

粽子以糯米为主,可添加腊肉或赤小豆。腊肉要切成一小丁一小丁的,与糯米一起搅匀。我起初不会包粽子,母亲就手把手细心教我。先把一片粽叶卷成圆锥形,然后舀几勺糯米放进去,用勺子压平,再把上面的宽叶片翻折下来包紧,用细长的绳拴上。当看见一个个劳动成果摆在面前,心里甭提有多高兴。

端午节那天,节日的气氛浓郁起来,母亲一早就起来煮粽子、鸡蛋和香蒜。当满屋香溢的粽子从锅里捞起来,母亲就喊:“吃粽子咯!”我迫不及待地跑进厨房,从筲箕里捡起粽子放在碗中,然后剥开淡黄色的粽叶,冷却一会儿后咬下去,粽子香喷喷的味道就在唇齿间回旋。

我喜欢吃腊肉粽子,糯米的香味伴着腊肉香,口感极好,而白粽子要蘸糖,甜味重。端午节煮蒜是一包一包的,不剥散,与粽子水一道煮熟的蒜清香细腻,入口就化。那时端午节不放假,我还要赶往学校读书。临出门时,母亲蘸了些许雄黄酒涂在我的额头和脸庞,然后把一枚鸡蛋塞进我的衣兜里,叮嘱一声:“饿了就吃哈。”走出家门,村子里到处都飘着浓浓的粽香,挥之不去。

端午时节,田园里的秧苗转青,黄鳝开始排卵。田埂边常常看见浮起一串串水泡,我与伙伴们相约去逮黄鳝。我们循着田埂寻找黄鳝的洞穴,一串水泡暴露了黄鳝的踪迹。挽起袖子,扒开浮起的水泡,找到小洞口,然后用手使劲捅。随着反复捅入,浑浊的田水不断涌进洞内,呛得黄鳝从另一个洞口慢慢倒退出来。趁黄鳝还在晕厥的时候,迅速出手夹着它,甩在田埂上。黄鳝排卵吐泡,性情会变得暴躁。有时捅着捅着,突然会被黄鳝咬住手指,疼痛不已。赶紧把手从洞里抽出,黄鳝会跟着一起出来,咬住手指不放,像甩不掉的记忆。

后来父母亲相继去世,我也在城里工作安家,回老家的次数就慢慢少了,但那份端午的乡愁始终未变。临近端午节,妻就到附近的菜市买回粽叶、艾草。有时老家亲人也会送来一些粽子、蔬菜和腊肉,这些东西就像连接城市和乡村的乡愁纽带,如缠绕粽子的叶绳。节日这天,妻早早地生火煮粽子,在门口上挂上几束艾草,不一会儿粽香的味道就弥漫在楼道。许多带着乡愁进城的农家儿女,都有这样的习俗,院子里飘散着粽香的气息,像乡村的影子在记忆里时隐时现。

这几年,端午节已不再满足于吃粽子、挂艾草,青衣江龙舟赛和上里古镇的民俗演绎也精彩纷呈。

龙舟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青衣江龙舟赛已举办多届,登上过中央电视台。一大早,青衣江两岸就挤满了人,特别是主会场更是水泄不通。看热闹的、助威的和维持秩序的都站在围栏边,关注着即将开启的龙舟赛。“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座城,雨纷纷,这座城,叫雨城。”序曲是童声合唱《青江清》,古典的演绎烘托出龙舟赛热烈的氛围,呈现了雨城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份家国和故土情怀油然而生。

龙舟点睛赐福仪式结束后,“砰!”随着发令枪击发,一艘艘龙舟像离弦之箭,在熊猫绿岛公园女娲广场水域飞驰。龙舟上,鼓声咚锵,号子紧凑,队员们奋力挥桨,劈波斩浪,江面上荡出一道道扩散的水波。岸边,数万围观人群高亢的呐喊助威声此起彼伏。比赛的间隙最激动人心,在骤然响起的音乐声中,一对水上摩托表演者忽然从水下窜出,腾空翻转,还不时靠近岸边与观众互动,瞬间将活动推向高潮。来自国内优秀的艺术滑水和水上飞人表演运动员倾情演绎了水上芭蕾、双人技巧、多人技巧和水上金字塔,为紧张的龙舟赛增添了欢快轻松的趣味。

上里古镇的端午民俗演绎则充满古典的遗韵。仪式开始时,一队身着古装的士兵和演员从韩家大院出发,缓缓行至磐安桥,举行迎神、行跪拜礼、念祝词等一系列传统文化演绎。祭祀活动中,两名身着汉服的女子端着祭品,慢步走下黄茅溪石阶,踏上铺满艾草的竹筏。艄公撑动竹篙,竹筏缓慢划向河心,磐安桥上的赞者随之声情并茂朗诵《离骚》。两名女子将祭品陆续抛入水中,以此祭祀屈原。祭祀礼成,祭司给小朋友点雄黄并赠送香囊,给大人点朱砂,把祭品分发给现场的人们,分享先贤赐予的安康和福气。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清澈的童谣又在耳畔回响,仿佛端午浓郁的乡愁,刻入我人生的骨骼。村庄很远,乡愁很近,如粽子里包裹着的乡情,成为抹不掉的印记。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 倪宏伟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