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论苑】中秋国庆亚运会杂谈‖周昭荣

作者:周昭荣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10-04 13:29:48 浏览次数: 【字体:

中秋国庆亚运会杂谈

周昭荣

今年中秋、国庆、亚运会喜相逢,中华民族传统佳节与伟大祖国生日好事成双,又与亚运会握手,真是锦上添花。

中秋节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时点,“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众人思念家人的团聚,思念家人的重逢,特别是独在异乡的亲人,更是归心似箭,血缘关系、姻亲关系维系着亲情。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好在而今通讯发达,可通过手机、微信传送对家人的祝福、表达对家人的思念。“真的好想你,我在夜里呼唤黎明;枕着你的名字入眠。”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火种遍地燃烧,彰显龙的传人的家国情怀。

中秋,最美是团圆(文案:白冰 何超,设计:刘树松 张宇,手绘:夕米•木子,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微信)

从中秋节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这充分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是重大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在任何时候,不管风吹浪打,都要坚定不移地守住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

笔者作为扶贫基金会的一员,通过学习这一重要指示,充分认识到慈善事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慈善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因此,我们从事慈善事业就是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之时,正是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办之日。庆国庆,增强全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国庆观看体育比赛,爱国激情涌动。中国举办体育赛事彰显强大祖国的风采,中国体育健儿必将以比赛的最好成绩向国庆献礼!

2023年9月23日,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杭州举行(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图片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北京、广州、杭州举办了亚运会;在北京、深圳、成都举办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武汉举办了世界军人运动会;在北京举办了夏季、冬季奥运会。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很了不起!彰显大国的承诺、大国的担当、大国的责任。中国还承办了其他各种大型的单项体育赛事。这些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谱写了体育盛会、人文盛会、绿色盛会和友谊盛会的交响曲和新篇章。

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融入中国元素24个节气,将中国独有的文化传达给世界;成都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太阳神鸟作为开幕式的主导形象。第19届亚洲运动会从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举行,体育健儿相聚西子湖畔,携手奏响“同爱同在同分享”的激昂旋律,从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的开幕式,到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火炬等设计,都体现了传承发展、守正创新。开幕式融入了自然景观钱塘江潮、文艺节目表演,琴棋书画,展示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的特点。33年前,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中《天女散花》表演的背景音乐《梁祝》,正是讲述了发生在西湖边的爱情传说。如今亚运“薪火”传至西子湖畔,向世界展示文化的包容性。钱塘涌起亚运潮,秋分农民获丰收,在迎宾仪式上,以良渚玉鸟等元素开篇,展现丰收的盛景。亚运会开幕式是中华文明与亚洲文明交汇展示的重要舞台。杭州亚运会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是一届展示中国特色、亚洲雄风的盛会。

2023年9月23日,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杭州举行,图为演员在开幕式上表演(新华社记者 宋彦桦 摄,图片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中秋国庆逢体育盛会,喜事连台。我们从欢度中秋节,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庆祝国庆,看体育强国的综合势力;从体育盛会,看体育经济的发展;从体育盛会竞技体育带动群众性体育发展,看增强人民体质,健康中国建设行稳致远。

文化强、体育强,则中国强、祖国好、人民富!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周昭荣(四川省关工委“五老”宣讲团成员,内江市范长江流动大讲堂宣讲团成员,内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客座教授,内江市老科协科教专委会副主任,内江市市中区区委宣讲团成员、区关工委副主任、区老科协办公室主任)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