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2 17:09:11

龙坝村蜕变记

作者:冯 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3-02 11:02:44 浏览次数: 【字体:

龙坝村蜕变记

冯 川

2016年6月,根据原南充市工商局安排,我接任营山县回龙镇(原丰产乡)龙坝村第一书记,亲身经历了该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年多时间,我们用心用情、埋头苦干,找准目标、精准施策,终于让龙坝村旧貌换新颜,贫困群众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谁把路修好了,我们就拥护谁”

2016年以前,龙坝村没有一寸水泥道路,通往场镇的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机耕路,遇到下雨天更是泥泞难行,村民个个满身稀泥,村里的老人都感叹:“不管上面派谁来当官,只要能把路修好了,我们就坚决支持他、拥护他”。在原南充市工商局多方协调下,经过反复调研、实地考察、集中研究、村民讨论后,最终由财政出资208万、村民筹资166万,在2016年建成了8.3公里水泥路;2017年,又积极协调营山县委县政府支持,推动龙坝村药材和旅游等产业迅速发展,相继配套建设了2.5公里长4.5米宽的沥青产业路和10公里的连社水泥路。

现今,龙坝村的道路四通八达,形成三条主干线,一条直接连通县城,一条连通营山县城一环路,一条连通省道直达清水湖,城内1、2路公共汽车终点站均设立在龙坝村村委会,村民几乎每家每户门前都有村社道路经过,乡野田间错落有致的入户水泥路联网通畅、别具风采。此外,村内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也配套健全,新建、整修山坪塘21口,新建集中饮水工程3处,蓄水池11口,产业路上家家户户都是打造的“微田园”“微花圃”等新农村景观。

“药材基地实实在在让我们赚到了钱”

过去,龙坝村村民收入都是依靠外出务工和传统种养,收入不高且极不稳定,一旦家中劳动力生病或因其他原因耽误了务工或农忙时令,一年收入就成了问题。

2017年,在营山县委县政府引导下,龙坝村与四川新绿色集团旗下公司签订合同,流转全村95%以上近1700亩土地,发展种植川芎、佛手、泽泻等中药材,其中川芎、泽泻生长收获周期均为半年熟,可与水稻交替栽种。如今,药材基地已初见成效,不仅药业公司收成颇丰,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都分得了较高的土地租金,86户参与产业扶持周转金入股产业园的贫困户,在2018年8月份领到了1000元的固定分红,有劳动力且愿意参加劳动的村民还优先安排到产业园务工。据不完全统计,仅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药材产业园帮助本村村民实现就地务工1.6万人次,创造劳务收入128万余元。

贫困户李建民家就在村委会背后,村里无论是开会还是搞活动他都是最积极的一个,他提到:“我是地道的农民,你让我说药材基地搞不搞得下去,我也不懂,我只知道包括我在内的许多村民通过在基地打零工还是挣了不少钱,我们肯定是希望药材基地以后越来越好”。

“希望更多的人都到我们村来看看”

2017年,龙坝村当选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迎来了乡村振兴、提速发展的大好机遇。在市、县两级旅游文化局规划下,该村主打“知青文化”和“进士文化”,围绕曾经数十名上山下乡知青居住过的老村委会、南宋名人文天祥三十五代后人居住点“文家大院子”,建设“知青文化展览馆”和“文家祠堂”旅游景观。目前,“知青文化展览馆”、生态湿地公园、“知青广场”“知青农场”“文家祠堂”等已初具规模,优美的乡村生态环境吸引了县城和周边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为彻底扭转“脏乱差”的村容村貌,结合“四好村”创建工作,干部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教育宣传,使群众思想真正得以转变,自觉维护“四好村”的荣誉和美丽整洁的村貌。6社村民李书林是一名业余的园艺“专家”,热衷于树木造型、花圃培育,李大爷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龙坝村现在既干净又漂亮,就跟城里的公园一样,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我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人到我们村来看看,这里是我们全村人民共同的骄傲”。

“集体经济搞好了才能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2016年前,龙坝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三年来,为推动集体经济快速发展,该村不断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尝试“村集体+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通过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开展多种经营,如承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程,利用农村“三资”搞经营,经营电商平台等实现经营盈利;利用村资公司筹集到的资金开展投资获得固定投资收益;筹集资金参股南充丰韵人力资源管理公司实现经营分红,将土地以及财政项目投入到产业园量化股权参与定额分红。龙坝村2019年已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60余万元,人均329元,原龙坝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龙坝村党支部书记罗定国这样说:“我们要不断学习借鉴经验,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在政策法律允许范围内,不断壮大我村集体经济,只有集体经济搞好了,才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今后累计的资金多了,可以更好地给全体村民分红”。

“真心感谢你们为我们做的这一切”

因为过去几届班子问题,龙坝村村民群众对村干部十分不信任,导致工作开展难度极大。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该村将支部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四议五公开一提升”,着力改变村社干部工作作风,推行走访问事、全程代理等制度,切实解决影响干群关系的难点、热点问题。

3社群众陈素碧因水井被污染吃水困难,驻村干部黄碧琼为此跑了数次,协调水务局尽快安装了集中供水水管,在水管未安装到位前,多次亲自帮助其到别处挑水;为方便村里60岁以上老人和残疾人办理业务,村文书晏秀碧多次对这些人员开展上门服务,电瓶车坏了1次又1次,仍然没有任何怨言。就是这样一件件的小事,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逐步改变了对干部的看法,逐渐开始支持村上的工作。

2019年9月,贫困户段绪华、文一东等,来到村委会为全体驻村干部和村干部送上了一面锦旗,上书:“感谢南充市市场监管局、县政府办、团县委及乡村干部,扶贫帮困、情系百姓”,真诚地说:“感谢你们这些年为我们做的一切,你们辛苦了”。

三年的驻村工作很累,但是,每当一次次问题得到解决,每当一个个发展成果让村民们由衷欢笑,我只感到深深的欣慰。

(作者单位:南充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