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2 17:09:11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李春 ‖ 帮扶记 (上)

作者:李 春(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作家协会秘书长)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2-19 21:19:42 浏览次数: 【字体:

帮扶记(上)

李 春

火热的盛夏,烤得人发狂,太阳刚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着了火。如同往常一样,还不到八点,县文化旅游局一对一的帮扶队伍又开始出发了。我坐在办公室整理扶贫资料,一张张帮扶照片和一个个帮扶的故事,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地在我的眼前出现。

女儿眼中的懒爸爸

张苏在电话里听到唐老师提起她的爸爸,心里就是一团火,她气冲冲地说:“他养我?亏他说得出口,我可没那好福气,在我两岁时,妈妈生病死了,父亲从来不管我,我是从小跟着婆婆长大的。到了我能打工挣钱了,他就想起了我,经常借口身体不好找我要钱,每年给他三、四千,还不够花。我有一家人要过日子呢,丈夫为此跟我闹了好几回,我看他是安了心的,估计想把我们两口子拆散心里才舒服。摊上这样的父亲,弄得我在婆家抬不起头。我怕接他的电话,一接到电话就说钱......”张苏在电话里说得气呼呼的,说到最后竟然抽泣了起来。

唐老师连忙安慰他说:“张苏,你别伤心了。我是你爸爸的帮扶人,今天打电话来,是想向你了解一下你父亲的情况,还希望你经常给你父亲打打电话,多关心他,不管过去他对你怎样,他始终是你的父亲,这份血缘关系是无法分不开的。我们一起帮助他,鼓励他参加劳动,改掉懒惰好吃的坏毛病。”

“好吧!我会尽力做工作的。唐叔,我爸让你费心了。”张苏在电话里感激地说。

唐老师放下电话,心里久久不平静。本想通过电话与帮扶人的女儿进行一次好好的沟通,找到一个可以打开局面的突破口,但张苏说起父亲来心里就有气。看来,要想把贫困户张发荣的懒病治好,还真得花一番功夫。

第二天,唐老师走进田坝村委会,向村妇主任了解帮扶对象的情况。四川人硬是说不得,正在他们说话的时候,一个中等个子的男人走了进来,他大约50多岁,脸色黄蜡蜡的,身体很瘦弱,一副病怏怏的样子,好似一阵大风吹来,就会把他吹跑似的,那模样着实让人同情。可他一张嘴,就令人刮目相看了,没有几个人是他的对手,曾主任是个厉害角色,跟他说话只能靠边站。

曾主任看他走了进来,好心好意地对说:“张发荣,这段时间天气暖和了,陈山村在修公路,你去找点杂活干,挣点零花钱。”

“做活路?我这个病秧子,别人见了都生怕被传染上了,离得远远的,哪个还愿意找我干活?再说我累病了,谁给我出钱看病?如果村委会愿意承担我的医药费,写个字据,我马上去找活干。”曾主任才说了一句,他就叽里呱啦地回应了好几句,说话硬头拼邦的,牛屎都踏不烂,把曾主任气得哭笑不得。

唐老师从他们的言谈中,知道了这个中年男人就是他的帮扶对象,便自我介绍说:“张发荣,我叫唐建国,是你的帮扶人。”

张发荣看了一眼与他搭话的人,毫不客气地说:“听说你来了,就过来找你。我的女儿不管我,不拿钱给我看病,你管不管?”

曾主任惊讶地说:“前几天不是才领了200元的分红款吗?”

张发荣漫不经心地说:“那点钱哪里经得起用,买了几斤肉和一袋米,冲了100元电话费,钱就用光了。”

“你用钱也太快了嘛,有钱要省着花。你有几个电话,冲那么多的话费干什么?”曾主任好心好意地劝说着。

“不冲话费,买个手机有啥用?冲那点钱就算多了?我又没用你的钱,你管得太宽了。”张发荣额头上冒起了青筋,说话越来越不中听了,一股火药味在空气中蔓延开来。估计两人再说下去,非得吵起来不可。唐老师急忙上前一步,故意转移话题,态度和蔼地对他说:“张发荣,你家住在哪里?我想去看看。”

“不远,就在村委会旁。哼,平时不管我,说到钱就有意见了......”张发荣带着唐老师走出了大门,边走嘴里还不服气地抱怨着。

张发荣的家就住在附近,离村委会不足100米远,这是当年地震后镇政府统一修建的安置楼房,两室一厅的套间。他打开房门,一股臭烘烘的味道扑鼻而来,房间里搞得乱七八糟的,墙角边堆了一堆衣服,几只苍蝇围着衣服在打转转,厨房里泡着不知吃过几顿饭的碗筷。唐老师看到眼前的这一切,本想直接与他说说要养成讲卫生的习惯,但想起刚才发生的一幕,决定换一种缓和隐晦的说话方式。张发荣不是老说自己有病吗,那就先从病根上做文章。唐老师想了想,他轻言细语地对他说:“你的身体本来不好,衣服放在地上沾上脏东西,容易感染病菌,我们一起把它叠起放进柜子里。”

张发荣听了,不好意思起来,他红着脸说:“唐老师,别动,那些都是我穿过的衣服。前段时间,下了几场雨,找不到地方晾,还没有来得及洗呢。”

唐老师听了,在心里笑了笑。要说这段时间嘛,天气基本上是晴天,唐老师明明知道他在说谎,却故意不把话说破,装着一副不知情的样子,顺着他的意思说:“今天天气还不错,太阳出来了,正好可以洗衣服,洗衣机在哪里?我们边洗衣服,边把家里收拾一下。屋里干净整洁了,心情会舒畅一些,还能预防疾病的发生。”说完,唐老师就动手拿衣服,张发荣愣了一下,连忙抢了过来,抱着一包脏衣服往洗衣机里放。

这一招果然还真灵,唐老师话语中处处把他的身体放在前头,没动多少嘴皮子,张发荣就慢慢地行动了起来。这次收获真不小,不但把家里堆积了几个月的衣服洗了个干净,还把家里的东西理顺了,地板拖得干干净净的。唐老师发现,如果有人督促,张发荣做事情还像个样子,就是平时懒散,不想去动手。

唐老师招呼张发荣坐下来休息,对他说:“累不累?家里收拾干净了,心头是啥感觉?”

“唐老师说话就像唱歌一样,听着顺耳,我爱听。今天做了这么多事,一点都不觉得累。屋里干净亮堂了,好像人也爽快了很多。”张发荣老老实实地说。

“这就对了,人要劳动,身体才会健康。乡村里的空气好,你每天早点起床到菜园地去劳动,活动一下筋骨,身体的感觉就不同了,要不试一试,我每天早晨打电话叫你,你和我一起起床,你看这样行不行?”有了这次经验,唐老师更有信心了,他想出了个远程遥控监督的笨办法。

“行”。张发荣回答得倒是干脆。

接着,唐老师对照结对帮扶的要求,一项一项地与张发荣进行沟通交谈。在交流过程中,唐老师发现张发荣贫困的根源是自身内动力不强,老拿病根说事,总说自己身体差,心脏不好,干这样不行,做那样也不行。看来,得先从思想上去解决这个的问题,督促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他种好自留地,还要想办法在村里找个事情做,让他真正能够养活自己,唐老师在心里暗暗地定下了帮扶目标。

唐老师对烧伤的张发荣悉心照顾

先从他的心病下手,唐老师带他到县医院去检查身体,医生说,这种病得慢慢调理,可以适当参加一些简单的劳动。医生还给张发荣开了几付调节心率的中药。为了督促他早起,唐老师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每天清晨7点钟准时打电话,催他下地劳动。开始张发荣很不习惯,老是抱怨起床太早。唐老师也不恼,仍然坚持天天打电话,经过了一段督促,张发荣能够主动早起做事了。

唐老师除了电话与他联系外,还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去看他,跟他促膝谈心,让他丢下思想上的包袱,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干净,还给他配备了针线包,教他学会缝补衣服钉纽扣,还给他带去菜苗、魔芋种子,帮他规划种植生态农家菜。有了这些帮扶,很快解决了他平时的生活问题。唐老师考虑到张发荣心律不齐的病因,联系驻村第一书记,帮他申请了清扫村道的公益性岗位,张发荣每月有了600元钱的固定收入,生活看病都不用愁了。唐老师还教他学会用钱和存钱,帮他申请了电话套餐,把电话费固定了下来。还有一次,张发荣在焚烧垃圾的时候,垃圾里带气压的物品爆炸了,烫伤了他的脸,被送进县中医院治疗了16天,唐老师就给他送饭,照顾他,直到出院。经过了这些事,张发荣很受感动,慢慢地发生了变化。每天清扫村环境卫生,身体比以前有了很大好转,生活能自食其力,不再向女儿伸手要钱了。就这样,张发荣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唐老师教张发荣缝补衣服

性格倔强的女人

太阳露出半个圆脸,从云雾中跳了出来,像个深红色的火球,给山村镀上了柔和的橘红色。云力村的第一书记成书记,把小车停靠在路边,从后备箱里拿出米和油,沿着路边的水泥梯,到贫困户李志明(化名)家去入户走访。

李志明家有四口人,他在外打工,女人留守在家,照顾一双儿女,男孩叫李健(化名),小学毕业辍学在家,女儿在邓家小学读书。这家女人好面子,嘴巴糟,最爱摆人户,家里弄得邋里邋遢,连个厕所都没有,裤子一拢就跑到附近邻居家去解手,这一解就是半天,和邻居家摆龙门阵,张家长李家短的。成书记几次上门走访,都吃了“闭门羹”。

成书记走下水泥梯,来到了李华明家。宽敞的房檐下,几只鸡在明亮的阳光下悠闲地散着步,看见有人来了,慌忙逃跑。抬头一看,还好,大门是敞开着的,成书记走了进去。

房子是前两年新修的,堂屋里摆着两把开了口的木椅,几双鞋子横在屋子中间,烂朽朽的长桌上铺满灰尘,上面有一台陈旧的大头电视,家里的东西很简陋,连个多余的板凳都没有。灶头上的大铁锅里装了满满一锅白米干饭,足够一家四口吃上两、三天,灶台上放着一小半碗腌菜,一个十一、二岁男孩,脸上敷着一团锅烟墨,趿拉着一双脏兮兮的拖鞋,端着一碗白米干饭,就着腌菜往嘴里送。成书记走过去对男孩说:“李健,怎么不去读书?你妈呢?”

男孩说:“我小学,毕业了。妈不让我上中学。晓得她,她到那里去,摆人户了。”男孩口吃得厉害,成书记听着他重复了两次,才闹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成书记在屋前屋后转了一圈,这家原先摸底没有厕所,大家做了工作,可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任何响动。一家人宁肯每天一趟一趟地跑到邻居家去解手,也不愿在自己家里建个厕所。看到眼前的情景,成书记突然觉得这家人“硬伤”太多,对付这样的人,先做几次工作,实在说不通,就只有采取强硬的措施了。

大晌午了,女人才回家。成书记把米和油送给她,女人连看都不看,叫成书记赶快把东西拿走。还扬言说,“你再拿来,我立马就扔出去。”成书记只好把东西收起来。和女人谈起了修建厕所和男孩子上学的事。任凭成书记怎么做动员工作,女人像是没听见一样,黑着一张脸,硬是不搭理。成书记好脾气地对她说:“九年制义务教育,读书不花钱,你让李健继续上学吧!”“多点读书,学到知识,才能在社会中立足。”“孩子都大了,家里要有个厕所。我把沙和砖运上来,政府再给1000元补助.....”女人见他老是在耳边说过不停,心里就来气,硬邦邦地甩出一句话:“我家的事与你有啥相干?我没得钱,不建厕所,孩子不读书,就这样了。”

成书记还是没有放弃,又走访了几次,磨破了嘴,说了一大箩筐好话,女人就是听不进去。眼看“两改一建”的验收检查一天天逼近,成书记急得没办法,只好和村干部商量,一起搞突击行动,下起了“陡手”。天麻麻亮,成书记和一帮村干部,带着建房工匠师傅,在女人的房屋后面选好一小块空地,动土挖坑了。女人起了床,就像疯子一样,要扑过来吵闹。成书记和村干部一边拉住她做说服工作,一边运来了砖,拉来了沙,在土坑上垒起了红砖。砖墙垒高了,女人不再闹了,只是每天站在远处静静地看。过了两天,厕所开始倒水泥浆,女人扛起锄头,有说有笑地和大家干起来,把先前的吵闹忘得一干二净。十多天后,一个小巧的瓷砖厕所建了起来,旁边还搭建了一个鸡圈和猪圈棚。家里有了水厕,一家人解手不再远天远地往邻居家跑了。女儿放假回家,看到家里有了一个漂亮厕所,高兴得发狂,打开手机微信,在视频里对爸爸说:“好安逸哦,我们家有厕所了。”女人看到父女俩欢喜的样子,想起自己当初大闹工地的场景,心里很是愧疚,特别感谢成书记和村干部的英明果断。还没有等到乡政府验收补助,女人就忙着结了工钱。

在抢建厕所的过程中,成书记与女人混熟了,说话比原先随便了一些。在谈到孩子读书的问题上,成书记满以为女人会点头同意,结果女人又犯起了“轴”,死死咬住儿子说话吐词不清,成绩差,送他上学如同把钱丢进了水里为借口,就是不让儿子上学。成书记知道女人怕花钱的心思后,在苦口婆心做动员工作的同时,又带着李健到县中医院进行残疾人等级评定,给李健落实了每月补助残保金100元,还联系了擂鼓中学,帮助他办理了享受“四免一补”政策,男孩读书不用家里掏钱了。当成书记把这件事告诉女人时,别看女人平时嘻嘻哈哈,有时爱跟陈书记开个玩笑,真正说到正事上,女人就是不松口,硬是不让男孩去上学,态度十分坚决。

男孩辍学在家的问题,成了驻村第一书记的一块心病,搅得他整晚整晚睡不着觉。这时,有人告诉成书记,找他男人试一试。成书记在电话里联系了在外打工的户主李志明,由他来做女人的思想工作。李志明知道自己的女人心疼男孩,怕结巴男孩在外读书受欺负,就威胁女人说:“再不让儿子上学,我就不汇钱回家了。”这招还灵,女人同意把男孩送去上学了。

人都是情感动物,女人在成书记的帮助下,慢慢变了样,很少摆人户,知道操持家务了。女人把家里收拾得整整洁洁,家里来了人,再也不东躲西藏,学会端茶递水,还买来莴笋、青菜、萝卜等种子,在自留地里种上了绿色的蔬菜。看着她一点一点地进步,成书记在心底里笑了。

一天傍晚,成书记坐在村文化广场的花台边,和村民谈着村道的硬化问题。李阿姨走过来,小声地对他说:“成书记,跟你说个事情!”李阿姨凑近他的耳朵,悄悄地说:“我们隔壁那个叫李健的男孩,没有上学读书了。”听了这个消息,成书记感到很惊讶,李健上学才不到一个月时间呢,这孩子怎么了?是在学校受了气?还是生病了?看来,做群众工作真是马虎不得。他站了起来,急忙向李志明家里走去。

村道上,夕阳的余晖变成了极其柔和的浅红色,把成书记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

成书记在和男孩做上学读书的动员工作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李春,女,四川省北川县人,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北川羌族自治县作家协会秘书长。作品散见《四川文学》《西南文学》《剑南文学》等刊物。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李 春(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作家协会秘书长)

微刊题字:蓝天果(中国文联文代会代表,商务部中欧协会青少年艺委会副会长,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毛笔工作委员会主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蓝天书画院院长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