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2 17:09:11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征文】王富祥 ‖ 燕不进愁家门

作者:王富祥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7-22 16:30:11 浏览次数: 【字体:

 征文启事:见《四川省直机关工委 省扶贫开发局 省地方志办联合开展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 征文活动》

投稿邮箱: tpgjzw@163.com

截稿时间:2020年10月31日

特别提示:征文应为原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同时,请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他公众平台发过的文章。

征文将评选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获奖作品拟结集公开出版。同时择优在《巴蜀史志》杂志、四川省情网、四川机关党建杂志及网站,“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人民号、澎湃号、头条号、搜狐号、企鹅号刊发。为扩大传播影响,此次征文的优秀作品,将授权喜马拉雅进行有声化播讲,音频节目在喜马拉雅平台、方志四川电台及有关广播电台播出。

燕不进愁家门

王富祥

 当燕子喜啄春泥,在乡间飞舞的时候,已是冬去春回,万木复苏的时节。燕子用一把剪刀似的尾巴,剪开了春天的序幕。

 上世纪年代时,老师从来不布置家庭作业,我们放学回家就是各种放养式的游戏。游戏累了就坐在自家堂屋的石阶上,从春到夏看一身乌黑羽毛、一双轻快翅膀的燕子飞来飞去,用一张淡黄色的嘴巴衔泥筑新巢、捉食喂雏燕。尤其是傍晚时分,街头的电线、广播线上,密集地栖息聚集着的燕子,象五线谱上的音符,起起落落。

 父辈们都说:燕不进愁家门。

 幼小的时候,就知道燕子是益鸟,常年和谐相处在一个屋檐下。宋朝诗人晏殊笔下《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那种“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嬴,笑从双脸生”的祥和景象,千百年来一直在乡村年复一年上演。

最近回老家参加一个发小的儿子新婚坝坝宴。发小从小得了小儿麻痹症留下残疾,父母早逝,一个姐姐又远嫁他乡。他娶了一个同样残疾的老婆,日子一直过得不如意。记得别人家都是小青瓦房了,他家的房子还是水泥瓦加木皮房顶,大雨大漏、小雨小漏就是常态,记忆中他家就没有燕子来筑过巢。

 这次回去看到的情景大不一样了,原来这几年发小被定为因残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直被当地政府精准扶贫关爱着。在政府资助下,发小前几年就在原址新修了四合院“安居新屋”,近一百多平方米两层房子,偏房里集约化的养了一两百只兔子。他儿子去年研究生毕业后也在省会城市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今年又喜结良缘。

 “安居新屋”的院子不大,约一百平方,从里到外满满塞进了20桌酒席。我来到院子时,一眼就看到楼房一层的屋檐下相隔七八米有两处醒目的燕子窝,其中一窝还有四只嗷嗷待哺的小燕子时不时地探出头来,当每次有大燕衔着食物从围墙外飞到窝边时,四只小燕子便叽叽喳喳地伸长脖子,当大燕再次飞出去觅食时,小燕子们又复归平静。

 看到这个场景,我又联想起老人们常说的那句“燕不进愁家门”。

 如今,发小一家喜上眉梢,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坝坝婚宴上,从来不喝酒的发小一杯接着一杯,当天彻底的喝醉了一次。

作者简介

 王富祥,林业部首届“绿叶”文学讲习班学员,供职于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作品散见《星星诗刊》《四川文学》《青年作家》《散文诗》《绿风诗刊》《四川日报》《西藏日报》《华西都市报》等报刊。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富祥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