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记忆】李永和蓝朝鼎起义军在犍为‖帅华光

作者:帅华光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7-03 19:48:02 浏览次数: 【字体:

李永和蓝朝鼎起义军在犍为

帅华光

李永和、蓝朝鼎领导的农民起义,发展之快,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战斗之艰巨, 仅次于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他们转战于滇、川、鄂、陕等省的数十余州县,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特别是提出了“反帝反清”的明确目标,“打富济贫”“除暴安良”的口号,采取了废苛捐、不交租、鼓励生产,筹粮、保护工商、求贤下诏等措施;以“用夏变夷”“拨乱反正”,达到“和亲、康乐、安平”的目的。他们组织了自己的军队,有严密的组织纪律,召开了重要军事会议,决定自己的战略方针,建立了根据地,联系石达开,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牵制了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武装力量,有力地支援了太平天国和四川其他地区的革命斗争。虽然这次起义失败了,但其可歌可泣的斗争精神和历史意义却不可磨灭,它作为我国人民19世纪50—60年代革命斗争的一个重要起义而载入史册。

一、进军犍为

据《犍为县志》记载,李、蓝起义,俗称“李短搭咡造反”。因清朝制度,男子皆蓄发,梳为三股下垂。李、蓝起义时,因长辫子象尾巴不便战斗,更为了表示起义决心和勇气,故参加者齐肩剪去,以作义军标志,故呼为李短辫子。

起义是这样发生的:道光末年,苛捐多如牛毛,百姓挺而走险,清朝严禁烟毒,“吸者割唇、运者治罪”。但烟价很贵,每两值白银二至三两,贩烟者为了盈利,成立烟帮,常常聚集千百人强运烟土,以火枪武器护送,犯关越卡。官府见烟帮人多势众,懦弱者不敢上报,有势者即从中敲诈勒索。故川烟多由云南输入,烟帮头子多为云南人。昭通地区的李永和蓝大顺就是烟帮中的镖头,其他卯德兴、谢华瑶(女)、周廷光等头目都从事贩烟,而且互有往来,感情甚好。

到了咸丰九年(1859)九月,有李、蓝弟兄贩烟,过盐津县老鸦滩,汛官阻挡,得贿后放行了。典史于培听到这消息后,垂涎三尺,亲到李、蓝兄弟处索贿,遭到拒绝,遂上告宜宾县知事汪觐光处。汪即诱捕烟帮数人,准备杀头。李、蓝营救,没有成功,因而愤怒,遂于九月八日号召兄弟伙二三十人及附近穷苦群众,在牛皮寨以“开山堂”形式举行起义,起义头目多改名换姓,铁山老人说“李永和又名李朝金”。《成山老人自撰年谱》说:“蓝朝柱报称大顺,盖其字号,蓝朝鼎称二颠,亦其招牌”。其他头目蓝某顺,都以顺字取名,公推李永和为领袖,提出“不交租、不纳税,打富济贫”等口号。这支队伍很快由几十人发展到几百人。

又据《成山老人自撰年谱》载,“李永和者,大关厅粮民”。蓝朝鼎亦大关人,以贩鸦片烟为业,素与李永和相好,因避回乱,移家至老鸦滩。老鸦滩商民公议,按货物抽厘金,请李永和为守卫。八月,叙马营都司徐璋,暗地派遣千总赵三元赴老鸦滩,诱捕李蓝,行至高县,带上桎梏。李、蓝贿差役,始得逃脱。于是,徐璋向高县禀报,生擒弟兄胡登科、杨寡狗,诳报边境肃清。李、蓝即召集起义军八百人,到四川报仇。这是李蓝义军入川原因之一。他们由珙县,攻下庆符、到宜宾,遇清军提督马天贵,大战于真武山,石梯岩、吊黄楼等处,战斗剧烈,互有胜负。

当时有名山县人何崇政(绰号蚂蚁)喜欢用奇计,素有雄心壮志,每每大言不惭。起初赴府考试,向知府上平洪(秀全)杨(秀清)策,并报请把他送清军江南大营效力,这样就违背清朝制度(不准考试的读书人谈论国事,违者处以笞杖)雅州知府蔡步钟,即对何崇政进行笞杖。何遂自投清军江南大营,到宜宾时,正逢李、蓝起义,何又拜谒马提督,献上擒李、蓝计策,因言不逊,又被马提督笞杖,何愤怒之余,即投义军蓝大顺。为报笞杖之仇,后与马天贵作战,结果生擒处斩马提督,续战又擒斩副将张万禄,连歼大员,声势大振。

李、蓝义军来犍为,一是犍为和昭通地区一样,人民多以务农为生,搞运输和小贩特别是盐煤工人多,常受官府欺压;二是犍为是乐山产盐区,是清政府的主要财源,境内五通、牛华、马踏、王村都有盐场,与自贡富顺盐场媲美,素有“金犍为、银富顺”之称,是李、蓝义军军饷必需的地方。因此,李、蓝义军在攻取叙府(今宜宾)时,原先锋唐友耕(绰号唐帽项)叛变,义军即改变计划,一部分北攻犍为、乐山,一部分东面攻占自贡盐场。

二、犍为之战

宜宾战役后,李永和、蓝朝鼎分道进军,李永和路线是由宜宾经犍为龙孔场、纪家庙、董家场,经荣县攻占自贡盐场;蓝朝鼎率部直达犍为五通盐场,曾占领磨子场(现名金粟镇)、五通、金山寺、杨花渡、大陂、土地河等地。

据《犍为县志》载,“咸丰九年九月十三日,李、蓝义军大队入境,与龙孔场清和寨团总洪遇奎,大战于该场之柏树坝,激战三日,义军杀遇奎于阵上。

同时,李、蓝义军另一支队伍由井研进入罗城场,与罗城地方团队之代元成及次子熙崖战于该场之砂地坳,元成被擒,熙崖往救亦被擒。据嘉定知府史致平注书说“前夏李逆围井研、余奉檄视师,立解城围。”这说明罗城之战的时间地点是吻合的。

根据重庆李世瑛感事诗记载:“犍富嘉城万骨枯、官军日夜尚呼声,井空马踏成荒冢,溪拾牛华有短芟。”犍为县志也记载,李、蓝义军“由叙府,掠五宝镇,走犍为、乡场糜烂,于盐场塞井夷灶。”说明李是进占犍为的马踏、牛华溪盐场,很多盐工参加义军,致使盐井停工停产,至于乡场糜烂、塞井夷灶,这是言过其实,诬蔑义军。

李蓝起义犍为古战场的石洞

另一部分义军于咸丰九年十二月八日渡岷江,在石梯岩与清军相遇,打退清军提督皂升和按察使蒋蒲征,迫使他们急忙率部逃退至犍为。

同一时期,李永和率部进军犍为与屏山交界之箭板场,与箭板场人钟开智大战于该场之金子山,民团战败,开智被擒。当时有司(指地方官)调瓦寺官兵练勇,与义军一战,结果兵勇伤亡甚众,守备余正海战死。又有箭板场客长肖尚拔,督促团练,固守隘口最后也失败被擒。

又载:“十二月十五日官兵联营五座,众二千余,(在义军攻击下)皂镇军退守犍为,撤河口之防,官弁绅民,有相率从逆者。”这说明义军声势浩大、深得民心,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义军到达犍为城外,全县震动,知县报请大军来犍剿抚,统领明耀光驻城防御,义军率众攻城,官军使降将唐友耕出击,大战于东门外之高石坝,明耀光夹攻,义军败退清溪场,继而复由清溪场反攻至大山坡腰店,探得狮子山驻有兵营,不知其为何兵,问店婆是团是兵?店婆答是团,义军即率众往攻。当时哨兵造饭,未作理会,义军以为营虚可夺,乘锐击之。哨兵俟其近营,弃饭突出,放枪还击,义军伤亡甚众,仍退回大山坡,寻找店婆已逃走了。

其时县城西门城垣倒塌,当时官民,未即修复,暂时以糟房酒桶,装以砂泥,堆砌缺口,日夜督民巡守,义军乘兵虚城坏,分头侦察,由南城,西城潜袭,恐中埋伏,警觉退出,遂被好事者谣传为:“潜由南袭,着红袍者在城墙击,复由西城潜袭,又被着道服者,执拂麾之。”乡人疑为城隍菩萨与张三丰显神护佑。当时地方官,把此事报告给清政府,故封城隍为显佑伯,同张三丰一起“列入群祀”,春秋享祀不忒。”相传犍为每年大办城隍会源出于此。

据《楗为县志》载:此时义军队伍庞大,“全军号称若干营,有数十万众,亦有先锋、统领、管带、百长、十长、大旗诸名目……犍境为之披靡,前后历时四年,虽然犍城侥倖未破。城边之战,累累伤亡,不计其数。”

三、铁山根据地的建立

咸丰十年(1860年)十一月,李、蓝义军首领在富顺牛腹渡召开重要军事会议,参加者有转战于富顺、威远、宜宾、仁寿、井研、资州及犍、乐一带的李永和、卵德兴,有率领另一部义军,进入隆昌、荣昌、永川、大足、铜梁等县的周绍勇、张国福、何兴顺;有率领大军主力,插入川西,进取成都,曾攻打青神、眉州、洪雅、雅安、灌县、新都、郫县、双流等县,进驻崇庆元通场的蓝朝鼎。义军从云南牛皮寨起义,入川一年多已发展到二十余万人,纵横川西,驰骋川南,转进川东,所向披靡。但是,义军先后攻占了四十余州县,多是攻而未守,得而复失;战斗给养都有困难。因此,会议决定:巩固眉州、青神以南,威远、荣县以西地区,以横亘于井研、犍为一带的铁山为根据地。这是因为:第一,这些地区的群众基础好,社会上流传着这样民谣:“吃得好、穿得好、跟着李短搭咡跑;不交租、不纳粮、跟着“顺天王”。第二,义军很多都是犍乐自贡的盐工,铁山地区的煤铁矿工和船工、手工业工人、土生土长、人熟地熟,作战极为有利。第三,铁山地势险要,罗城粮食物资充裕,犍乐盐场是四川财源。故会议决定李永和、卯德兴留守键为,并于咸丰十一年进入铁山。

犍为铁山

犍为之铁山,地势雄伟险要,四周高岩陡坎,不易攀登。只有山前山后各有一条石路。前山门有一石庙,上写鄷都府,因此坳口又名酆都坳。坳口有三棵两人合围的大松树,主杆如虬龙卷曲,枝叶下垂,摇曳拂地,相传如枝叶扫地,那年必动刀兵。山上有石庙二座、石虎一座、石拱寨门两座,前有灯杆,中有人市坝,是商业活动之地,改作义军练兵场。场上有庙宇9座,内塑阴曹地府,义军改作仓库营房。李永和驻山顶“观音阁”,这是义军的主营,先锋卯德兴驻卞家祠。所有庙宇均住满义军将士,连营数十座,旌旗招展,十分壮观。李永和驻地军营大门贴有对联:

旧主本仁慈,恨尔贪官污吏,败坏二百余年基业;

新君施德泽、凭我雄兵壮马,扫平一十七省山河。

犍为铁山

另一副对联是:

杀贪官以救民,原为黎民造福;

分豪富而济众,但愿大众归心。

从这两副对联,不难看出反对什么,拥护什么。义军的宗旨是为黎民造福,救民济众,愿大众归心,共成大事。

李永和在铁山时推行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深得民心,他首先是招请人才,发出《求贤诏》:

为旁求俊彦,以亮天工事。

窃谓请罪有夏,戮力则元圣聿求;于征伐商,戡乱则仁人既获。四川青黎旧壤,黑水名区。传道德之经,仙吏推猷龙老子;赋清平之调,天才仰倚马长庾。巴子国前,九龙挺秀;蜀丁山外,五虎齐挥。功盖三分,自古争传诸葛;文超八代,而今犹重三苏。

兹者:请夷失道,海内沸腾,粤人既据江南,洋鬼复燃燕北。读《古战场文》,伤心已将近代,诵《阿房宫赋》,至哀犹在后人。

公等戏娴文德。或擅武功;或从事而失时,或怀玉而待贾,或先忧后乐,卓有范秀才之襟期;或物与民胞、索怀孔圣人之志量。其道独行,帝心之简任谁褥?斯人不出,苍生之仰望何依?所望贤士大夫,轸念时艰,关心民瘼,毋匹夫匹妇之为量,尚群策群力以相从。读圣贤书,所学何事?乐尧舜道,岂忘斯民!转王前为士前,毋曰枉已;易无道为有道,须念同群。班定远投笔封候,谁无壮志?苏武安上书拜相,谅有同情。有志未能、咫尺便宜吐气;怀才欲试,于今正好出头。大丈夫原贵识时,严将军之头也可断;真英雄自能择主,管仲父之仁也谁如。欲三顾而未能,毛遂何妨自荐;若五就而不恤,孟轲莫待先容。素怀百万甲兵,何分大范小范;能驭八千子弟,不计善将善兵。栈道依然,好重上出师之表;益州犹是,且待陈括地之图,问谁良驷高车,才追司马?知有纶巾羽扇,品重卧龙,志在匡王,山定早筹六出;心存扶汉,夷曾密计七擒,慕徐元直荐友之殷,谁仍走马?效汉先帝得人之庆,我亦如鱼。塞上将军,齐怀义愤,山中宰相,共念公忠。

奠谓子何能为,不过马上天子;须知时可利见,当为虎变大人。明冀为臣,作朕股肱耳目;忠言重禄,其敷心腹肾肠。从谏如流,汝作舟揖,求贤若渴,尔为盐梅。休休有容,谁是相臣一个?多多益善,漫云国士无双!功名多在少时,莫负丁年冠剑,豪杰务投明主,早动甲帐经纶。用夏变夷,此固责乎本帅;拨乱反正,是所望于群公。君其策杖而出;我将拥彗以迎。合正德利用厚生为三军,予一人矢志靡他,上和亲康乐安平为一书,尔多士明以教我。

起义军合理筹粮。据《犍为县志》载,义军“踞县属铁山,令纳米者、给门牌,无犯,西南人民肩负从事”。“卯德兴拥数万之众,于该地收粮,散门牌,以图久踞”。犍为县罗城西村人张务西所作《罗城场乡土历史》一文,详细记录了当时情况:“有卯德兴即永和将,其人身高伟而捷,俗呼卯统帅或卯先锋。来扎铁山,命人民上粮,给予门牌,他的队伍即不到你家骚扰;人有腰牌,即不拉去当兵。初时人犹疑惧,后见不欺,去者渐多。人亦各自归家耕种,逢场期照常赶场营业,他亦来赶集玩赏。”当时远近农民都乐意给义军送粮上山,不论交多交少、三升五升均可。交粮后发给门牌或腰牌,并办酒席招待,罗城场的家家户户都挂过门牌。笔者祖父帅大孝曾送粮铁山,也得一腰牌,带牌赶集,与义军谈笑,亦不相扰。

起义军军纪严明。队伍组织是什长管十人,佰长管百人。大旗管千人。其将领设有先锋、统领、管带等,不扰民、不调戏妇女,平时练兵、修筑工事。据铁山老人海雨臣说:“李永和又名李朝金,驻铁山,大修前寨门,上安设罐子炮,以御敌人。

起义军鼓励农商。前面已讲过罗城场照常营业,卯德兴亦来赶集玩赏。相传在铁山顶上修寨子、建寨门,还开荒种地,现在山顶上的五十多亩土地,都是当时李、卯义军开垦的。

起义军制兵器。因铁山盛产煤铁,相传诸葛亮曾在铁山炼铁,还竖有炼铁碑.虽无从查考、但利用煤铁,就地取材,用土法炼铁制造兵器是可能的。当地农民也曾用土法化铁,锻打马刀、大刀、长矛、牛角叉、铁锏、铁剑,平时保家自卫,参加义军即作兵器。我家祖父曾有铁铜、马刀各一把,制作粗糙,最近,罗城区大同乡农民交来铁剑一柄,长约75公分,宽约3公分,传说是李、蓝义军用过的兵器,惜未刻字,不能证实。但制作粗糙,是清末之物,现存犍为县文化馆,待进一步考证。

李永和帝制自为,自称“顺天王”。据潼川府知府(后升任四川藩司)牛树海说他“帝制自为,有木印大如升,其篆文云”受命于天,唯德永昌”,自称“顺天王”。

四、罗城之战

第一次是咸丰九年(1859) 冬,义军进驻铁山发展到两万多人,士气高昂,军威大震。犍城清军统领明耀光,经上司多次催逼,向罗城铁山发起进攻,被义军打败,逃回县城,下令封锁渡口,宣布戒严,同时派专骑向嘉定求援。这时世袭侯爵的杨耀关侯爷驻军嘉定府,他便率儿子、女婿和大队清军,经牛华、五通、敖家来到罗城围剿。李永和的探马早已探明,飞报义军。李卯在营盘山扎下大营(现罗城中学校址),在洗步桥一带,埋下伏兵,杨侯爷头戴顶子,身穿挂子,脚蹬靴子,神气十足。待到洗布桥前、两边义军突起冲出,用牛角叉、马刀、矛子砍杀,杨侯爷立足未稳,慌忙应战,花帽兵乱作一团,纷纷逃跑,他的儿子和女婿死于乱军之中。杨侯爷化装逃回嘉定。恼羞成怒,把知府大堂的公桌都掀翻了。

李蓝起义犍为古战场的石桥

第二次是咸丰十一年(1861),进攻川西的蓝朝鼎,在老谋深算地骆秉章的围剿中,于农历十一月十一日在丹棱突围中牺牲后,骆秉章一面继续强攻青神,一面移兵进逼铁山。同治元年初春,农村缺粮,骆秉章令嘉定、叙府所属各县,凡通往犍为铁山地区的道路和隘口,都派团防严守,设卡盘查,断绝义军粮道。

农历三月十三日,李永和、卯德兴率义军两万余人,从铁山转移,集结于铁山鄷都坳。李永和向全体义军表示决心,对准一株大松树连砍三刀(笔者少年时曾见刀痕约五寸长),誓与清军血战到底。之后李永和率队去天洋坪(泸州与富顺交界处)为当地团练所困。卯德兴则率部到宜宾八角寨。

五、龙孔场之战

同治元年(1862)农历四月十六日,李永和放弃天洋坪至八角寨与卯德兴会合。清军跟踪追至,死力围攻八角寨两月,至农历八月十二日,李、卯突围回师犍为,驻军龙孔场。八月十六日,骆秉章命令刘蓉由成都来犍为督战,二十一日到达龙孔场。九月,骆秉章调集的川湘军包围了龙孔场。

龙孔场,当时称环龙场,因地势低洼,东西北三面是环龙山环抱,南面一山叫黑虎台,西面是环龙河,流经环龙山脚的龙洞口,向西流去。西面有一兴隆庙,站在兴隆庙回头望龙孔,犹如井底。李、卯当时考虑龙孔是产米区、存粮多,可解决军粮,且周围高山险要,易守难攻,但却没想到如被包围,在南面堵河筑坝,引环龙河水入龙洞,则可淹没全场,在军事上是不可久留之地。

又传李永和在铁山时,打着“替天行道”的大龙旗,认为自己是真龙天子,在龙孔场是归了龙位,可保无虑。李永和大营扎在场中的禹王宫。场四周筑以木墙,用木做桩盘上铁藜刺,防备清军进攻。据当时嘉定知府史致康《和刘霞轩、方伯生擒滇逆李永和纪事原韵》说:“逆焰生芒草木惊,阴云蔽日神鬼泣。远军急至挫其锋,一战力扫虎狼穴……困贼犹复窜玉津,楚军环布巳林列。”这说明李永和被包围时,还想逃向玉津(犍为城),但已不可能了,因为清军“更作长濠四面围,老谋智岂逊臧纶。贼拼死守拒不出,累月未能夺其魂。”其时清军几万人,掘长濠围之,场外一切通道,都以带刺的树条扎一道道木城。一共九道,严防义军突围。但尽管这样围攻,仍累月未克。

又说:“大府驰念鼠粪谲,谓此尚恐人事拙,爱檄越石亲视师,擒纵军中无异说,四日师克获渠魁,合省欢腾共摇舌。贼党生俘五千余,聚歼江岸血流碧……”说明骆秉章既怕义军难制,又担心清军官兵不能齐心协力,因此又派刘蓉视师,以求歼灭净尽。这时义军已断粮七天,几次突围都遭失败,而清军却围而不攻,欲待义军粮尽自毙。还不时进行“招安”和“劝降”活动,但义军始终英勇顽强,无一人投降。他们没有吃的杀马吃,没有柴烧就拆杨家祠作燃料。

清军围攻累月不下,采取更残毒手段,于黑虎台扎河堵水,又在环龙河下游筑堤坝。从龙孔四周抓来不少青壮年,迫令修堤筑坝。他们在清军刀口皮鞭的驱迫下,流着泪,把泥一锄一锄地垒在堰上。堰终于修好,水位提高,水从龙洞口灌入,全场淹没。李永和将能参战的五千人组织突围。同治元年闰八月二十五日夜,月黑风大,义军战士踩过没膝的深水,向外猛冲,打退清军一次次阻击,砍开一道道木城,砍了七道(如果再砍两道,就可突围),义军虽又饥又困,但仍奋战不止,杀声震天。直到天明,义军牺牲过半,其余被俘,押到东岳庙左右沟渠聚歼,血流成河,故环龙河又称血河。另一部分押到瓦子冲杀害,现在该处挖地数尺,即可见人骨。人称此为万人坑。

九月朔日(初一日),刘蓉还师犍为,将卯德兴杀害。李永和藏身在龙孔场禹王宫天花板上,终被搜获。清军用铁链穿入他的锁骨,锁入木笼,押往成都杀害。李、蓝起义在犍为前后四年,至此,遂告失败。

李、蓝起义失败后,清朝为了表彰所谓剿杀李、蓝义军有功将领,于同治三年由犍为知县霍为棻修建了纪功坊,县人姚挚中绍庭题字,同治四年建成。此坊立于犍为至龙孔的丹凤山脚下,坊高约五米、宽四米,今已不存,但其协剿官衔碑,现保存在犍为县文化馆,是仅有的李、蓝起义文物之一。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帅华光

供稿:中共乐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