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陆游、刘仪凤与安岳卧佛院‖汪毅

作者:汪 毅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5-16 20:19:03 浏览次数: 【字体:

陆游、刘仪凤与安岳卧佛院

汪 毅

陆游(1125—1210),号放翁,浙江绍兴人,我国宋代著名诗人,有《剑南诗稿》存世,录有诗词9344首。其诗风既有杜甫的沉郁悲凉,又兼李白的飘逸奔放,在中国诗坛上具有崇高地位。

杜甫草堂工部祠中的陆游塑像

陆游中年宦蜀,足迹东南西北,诗香巴山蜀水。为纪念这位伟大诗人,不仅成都崇州罨画池中辟有陆游祠,而且成都杜甫草堂工部祠中奉有宋两圣贤之一的陆游像,足见蜀人乃至后世对他的景仰。

《陆游》画像,孟英声作

陆游在蜀地的游踪中,鲜为人知的是他曾游安岳卧佛院并留有诗。据当地人介绍,陆游的诗刻于卧佛院南岩造像区岩壁上(今编号为88号龛),惜毁于20世纪60年代。从陆游写诗的人文背景和他曾有的禅思“拂剑当年气吐虹,喑呜坐觉朔庭空。早知壮志成痴绝,悔不藏名万衲中”(见《观华严阁僧斎》)来推测,该诗不仅与安岳卧佛有关,而且与有“交亲”之谊的友人刘仪凤有关。

据当地人介绍,陆游诗曾刻于安岳卧佛院此岩壁(南岩造像区88号龛),惜毁于20世纪60年代

《宋史》中的刘仪凤

安岳古称普州,蔚起人文,特别是宋代,有进士近300人,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进士文化。故史有“媲美东鲁”和“东普西眉”之说,即将安岳与出了孔夫子的山东和以“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为代表的古眉州(今眉山)相提并论。

安岳“明进士坊”。宋明时,安岳有翰林坊、进士坊7个,惜已不存。现存“明进士坊”为清嘉庆所建,系安岳进士坊仅有的遗存,见证了安岳古代的人文兴盛,即“宋明两朝,普州(今安岳)科甲之盛,甲于蜀中”的文化现象

作为安岳籍的历史人物,刘仪凤称得上文武双全。他集诗人、书法家、藏书家于一体,是一个时代的杰出代表,《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中国历史著名人物》《全宋诗》《四川通志》等对他均有著录,在正史《宋史》中有传,《安岳县志·人物》(清康熙、乾隆本)分别有小传,《安岳县志》(清道光本)录有《宋史》所载传记全文。刘仪凤曾著《乐府》一卷、《奇堂集》三十卷,遗憾均佚。《宋诗纪事》《舆地纪胜》《蜀中广记》录其诗8八首,《宋代蜀文辑存》录其文三篇。

安岳“明进士坊”(局部)

至于史籍中的刘仪凤,详见《宋史》卷第三百八十九《刘仪凤列传》。兹录于下。

刘仪凤,字韶美,普州人。少以文谒左丞冯澥,澥甚推许,遂知名。绍兴二年,登进士第。抱负倜傥,不事生产,于仕进恬如也。擢第十年,始赴调,尉遂宁府之蓬溪,监资州资阳县酒税,为渠州、荣州掾。

绍兴二十七年(1158),有旨令侍从荐士,起居郎赵逵举仪凤,称其“富有词华,恬于进取”。宰执上其名,上曰:“蜀人道远,文学行业有可用者,不由论荐,何缘知之?前此蜀仕宦者例多隔绝,不得一至朝廷,殊可惜也。”自秦桧专权,深抑蜀士,故上语及之。寻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召试馆职,辞以久离场屋,改国子监丞。宰相以其名士,迁秘书丞、礼部员外郎。所草笺奏,以典雅称。

孝宗受禅,议上“光尧寿圣”尊号册宝,有欲俟钦宗服除者,太常博士林栗谓:“唐宪宗上顺宗册宝在德宗服中,不必避,备乐而不作可也。”仪凤独上议曰:“谨按上尊号事属嘉礼,累朝必俟郊祀庆成然后举行。太上皇帝为钦宗备礼终制,见于诏书。议者引宪宗故事,考之唐史,自武德以来,皆用易月之制,与本朝事体大相远也。乞候钦宗终制,检举以行,则国家盛美,主上事亲情实称矣。”议者虽是其言,然谓事亲当权宜而从厚,竟用栗议,仪凤复争辨不已。寻兼国史院编修官兼权秘书少监。乾道元年(1165),迁兵部侍郎兼侍讲。

仪凤在朝十年,每归即匿其车骑,扃其门户。客至,无亲疏皆不得见。政府累月始一上谒,人尤其傲。俸入,半以储书,凡万余卷,国史录无遗者。御史张之纲论仪凤录《四库书》以传私室,遂斥归蜀。

三年十二月,辅臣进前侍从当复职者。上曰:“刘仪凤无罪,可与复集英殿修撰。”起知邛州,未上,改汉州、果州,罢归。淳熙二年十二月丙申,卒,年六十六。

仪凤苦学,至老不倦,尤工于诗。然颇慕晋人简傲之风,不乐与庸辈接,故平生多蹭蹬,一跌遂不振。云谕曰:“刘仪凤节概,著于行事。”《庚溪诗话》:“刘韶美侍郎,蜀之普州人,性酷嗜书,喜传录。初以礼部侍郎摄秘书少监,后即真。凡秘府书籍,传写殆遍,如国史之类,又置副本,亲自校雠,至杜门绝客。迁兵侍犹传写不绝。”张持国志纲为副,端言其书癖,至旷废职事,以是罢归蜀关寿卿以诗赠行,诗云:“清议久不作,世无公是非。只因翻故纸,不绝蹈危机。东壁梦初断,西山蕨正肥。十年成底事,赢得载书归。”

从上录史籍中传递的信息可知,一方面,刘仪凤在诗、书法、藏书、著述方面的造诣和影响,特别是他的“藏书怪”,堪称千年一遇;他的“抄书癖”,堪称千年一绝;他的因“抄书”(“翻故纸”——“录四库书本”)而被罢官,堪称千年冤案;他的“赢得载书归”,堪称千古奇谈。另一方面,刘仪凤做人和为官的“颇慕晋人简傲之风,不乐与庸辈接”“政府累月始一上谒,人尤其傲”,表现出独立不羁的鲜明个性。

至于刘仪凤留诗安岳卧佛院的史实——《临赋旧制》题咏,镌刻于北岩造像区卧佛下方,编号为第九号摩崖题刻的长方形石上,字径3厘米,左侧题记。该诗属于纪游性质,虽有风化剥落,但依稀可辨:“览岩断峭插危栏,不负篮舆酷爱闲。竹马旧尝穷胜概,云山今已笑苍颜。劫灭坐阒微尘数,色相空留残壁间。忽忆本来生灭事,晚风斜照泪澜斑。”证明刘仪凤留诗卧佛院的,还有其表侄雍涓的和原韵:“重复穷岩绕曲栏,旧游访古得清闲。摩岩百尺传遗像,蜕迹千秋不改颜。生灭本无人我相,逍遥长对水云间。寄堂有语溪山重,拂拭幽棲见一斑”,表达了雍涓对先辈刘仪凤的敬重。关于雍涓,清康熙本《安岳县志·宦籍》有记载,即他在南宋宝庆年间(公元1255—1227年),曾在安岳任承直郎一职。

刘仪凤诗《临赋旧制》题咏镌刻于安岳卧佛下方摩岩壁。安岳卧佛长21.3米,刻于盛唐,为古代全身最长石刻卧佛

刘仪凤与陆游的交谊

陆游与刘仪凤的交谊应追溯到约宋绍兴末年,约1162年刘仪凤任职礼部员外郎期间。时陆游宦游京城,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虽遭此冷遇,但陆游仍期待皇上召见,甚至不排除请刘仪凤引荐。

刘仪凤性“颇慕晋人简傲之风,不乐与庸辈接”,算得上孤芳自赏乃至“异人”。其列传中,说他是“在朝十年,每归即匿其车骑,扃其门户。客至,无亲疏皆不得见”。刘仪凤的古怪性格虽不尽常理,但对陆游的造访却优以特例——开门相迎,彼此惺惺相惜。

在彼此交往中,陆游不仅与刘仪凤把盏吟诗,而且给刘仪凤送“礼”——山家食品(石芥),甚至为刘仪凤写诗以赞。这段君子之交和雅聚,包括席间彼此的豪饮——“比酿酒”的记述,不仅《陆游集》有收录,而且清道光本《安岳县志》之卷十六《外纪》中亦有记载:“予以石芥送刘韶美,礼部刘比酿酒劲甚。因以为戏云:古人重改阳城驿,吾辈欣闻石芥名。风味可人终骨鲠,尊前真见鲁诸生。”所谓石芥,即石蕊别名,陆游曾有诗《戏咏山家食品》“旧知石芥真尤物,晚得蒌蒿又一家”。在与刘仪凤把盏言欢的诗中,陆游还《以石芥送刘韶美,礼部刘比酿酒劲甚,因以为戏》为题写道:“长安官酒甜如蜜,风月虽佳嫩举觞。持送盘蔬还会否?与公新酿问端方。”

清道光本《安岳县志》封面

对于刘仪凤的人品和“潜心苦学,至老不倦,尤工于诗”,陆游充满敬佩;对于与刘仪凤的交谊,陆游视为“交亲”。故在《杂兴(十首)·以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为韵》诗中,陆游不仅感慨刘仪凤的做派“韶美旷且真”,而且喟叹与之交谊“我虽不足数,畴昔忝交亲”,甚至对刘仪凤充满思念:“尚想秋灯下,对影欹幅巾。”诗中的“交亲”之谊,见证了越地诗人陆游与蜀地诗人刘仪凤在宋代时便是“一家亲”的典范(或许浙川“一家亲”始于此。如是,此“一家亲”典范便有了开创意义)。

清道光本《安岳县志· 外纪》载《四川通志》录存刘仪凤诗,陆游《老学庵笔记》

至于陆游笔下的刘仪凤,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华书局,1979年)卷二说:“刘韶美在都下累年,不以家行,得俸专以备书。书必三本,虽百卷为一部者亦然。出局则杜门校雠,不与客接。既归蜀,亦分作三船,以备失坏。已而,行至秭归新滩,一舟为滩石所败,余二舟无恙,遂归普慈,筑阁藏之。”清道光本《安岳县志》之《外纪》对此亦有收录。而对于夔门风高浪险和归途之多艰及诗人不平事的呼应,载于《四川通志》的刘仪凤《题夔州凤凰关》诗写道:“久客归心速,江流设险艰。梦惊人鲊瓮,生除鬼门关。草满离骚国,神依暮雨山。未平千古憾,惨淡人跻攀。”

清道光本《安岳县志》卷十六《外纪》(1958年翻印)中记载的《陆游集》《老学庵笔记》、陆游跋《卢衷父绝句》与《四川通志》录存的刘仪凤《题夔州凤凰关》诗

陆游、刘仪凤在四川

陆游于1171年入蜀;1172年调任成都,任路安府司参议官;1173年改任蜀州通判,后任职嘉州(今乐山);1175年任锦城参议。刘仪凤约于1172年被贬官还乡安岳。在时间节点上,他俩大体一致。从空间位置上考察,安岳为川中门户,时为成(成都)渝(重庆)通衢,距成都、乐山分别约两百公里。这个时间和空间,为他们相聚安岳创造了条件。

一方面,作为儒将他们不仅有“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志向和抗金复国情怀,而且有驱驾风雷、拥马横戈、气吞残虏的英雄气概与吹角联营、抗金收复失地的冀盼,即刘仪凤曾官至兵部侍郎(相当于今国防部副部长);陆游曾投身军旅,应四川宣抚使王炎的邀请入幕襄理军务。

另一方面,作为诗人,他们自有“与君离别意,曾是宦游人”的沧桑情怀。刘仪凤著有《乐府》,陆游著有《剑南诗稿》,而且二人诗风相近,均注重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严谨。有趣的是,他们于酒虽不及刘伶的知名度高,但也算得上“酒仙”。不用说刘仪凤的醉酒诗,单是陆游写的诸如“买酒卷帘邀月醉”“高楼作歌醉自写”“一樽强醉南楼月”“死慕刘伶赠醉侯”“有酒不换西凉州”“一饮五百年,一醉三千秋”的醉酒诗达近100首。然而,陆游写赛酒——“比酿酒”的诗,目前仅发现此首,足见彼此交谊不凡、灵犀相通。

再一方面,作为官场宦海的“失路之人”,他们以国事为忧,以心相许,积极主张抗金复国,均有被秦桧专权打压的过往境遇与壮志未酬之憾。故他们相约于安岳,游览并有诗于卧佛院的可能性极大——或许这次游览卧佛院的寻古探幽、敲诗写韵之旅,就是刘仪凤的具体安排(刘仪凤有诗于此,传闻陆游亦有诗于此),陆游的《老学庵笔记》或可做旁证。《笔记》记录了刘仪凤在京都的藏书之痴和购书“必三本,虽百卷为一部者,亦然”的特点,叙述了“筑阁”藏书安岳之事。倘若二人如无相见的一番话聊,这些细节描述是不可能有的。

《老学庵笔记》为陆游老年还乡所著,有相当影响,被誉为“宋人笔记丛中的佼佼者”,但这本著作一定意义上受到刘仪凤《奇堂集》的影响。《老学庵笔记》严谨有趣,为“亲见亲闻亲历”之笔记体记录(包括读书考察心得等),具有原真性。记中关于刘仪凤的生活琐事,包括购书、藏书习惯以及归蜀分船运书,船沉地点、数量,与书籍劫后余生的归宿等,均交代得清清楚楚,十分简洁、生动,当系亲闻所录。从中还可见,陆游对刘仪凤充满敬重,无论是在京都拜访送“礼”,还是在《老学庵笔记》中的称谓,均不直呼其名,而是尊用其字,甚至礼尊其职官“礼部刘”。

此外,佐证陆游来过安岳的还有他曾为安岳主簿卢晋、字衷父所跋的《卢衷父绝句》:“容怀耿耿自难宽,老傍京尘更鲜欢。远梦已回窗不晓,杏花同度五更寒”(见陆游《渭南文集》及清道光本《安岳县志·外纪》所记载)。清道光本《安岳县志》卷八《官师表》列有卢晋,卷十六《外纪》有卢晋在南宋淳煕年间(1174—1190)于安岳任职主簿的记载,时正值刘仪凤被罢黜回桑梓安岳与陆游在川任职期间。

清道光本《安岳县志· 外纪》载《陆游集》及陆游《跋卢衷父绝句》

陆游诗留安岳的讨论意义

在众多研究著述中,陆游到安岳并留诗安岳是一个“盲点”,鲜为人知。陆游与刘仪凤的交谊,虽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史实,但言及寥寥。学者邹志方在《陆游研究》中介绍陆游的人物交谊圈时,亦说到刘仪凤,但遗憾只是一笔带过。故对此史实的挖掘更具多元意义:一是可弥补陆游在川的活动记录,扩展对其的研究,有利于安岳与浙江绍兴的联系;二是可佐证陆游与刘仪凤的“交亲”之谊,有利于对这两位历史文化名人的整合研究;三是可填补安岳石刻在名人造访上的文献缺遗,使安岳石刻研究多一分人文价值;四是希望刷亮刘仪凤这张安岳的重要人文名片,以放大安岳历史人物的文化效应。如是,此考证便有了相应的历史文化价值。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汪 毅(四川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原副巡视员,一级文学创作职称,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