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三国小说故事的形成与发展(一)——发轫于三国史事

作者:刘 畅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4-15 13:55:26 浏览次数: 【字体:

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国志演义》家喻户晓,里面记述的三国故事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这些三国故事并非自古有之,而是从三国史事发端,逐步演化为野史传说,再融入“百戏”,到“小说”、讲史的再创作,最后由作家加以重新编撰才形成的,其孕育时间长达一千多年。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是一个战乱频繁、动乱不止,各种势力重新进行大组合的年代,同时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群星涌现的年代。小说《三国志演义》中的故事原型,就起源于这一时期。因此,了解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史事,是探求三国小说故事形成与发展过程的起点。依据史料,这一时期的发展过程大致可梳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纷争之始到北方初步统一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朝廷公然卖官鬻爵。《后汉书·孝灵帝纪》记载:“初开西邸卖官,自关内侯、虎贲、羽林,入钱各有差。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山阳公载记》中也记载:“时卖官:二千石二千万,四百石四百万,其以德次应选者半之,或三分之一,于西园立库以贮之”。

倾颓的朝政日益加剧了社会矛盾,光和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纷纷揭竿而起。接着,宦官杀外戚何进,袁绍大诛宦官,董卓进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擅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即为汉献帝),时局大乱。

初平元年(190年),各地群雄共同起兵,讨伐董卓,《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三国纷争由此开始。而在群雄内部,又有阵营之分:冀州袁绍、兖州曹操、荆州刘表等为一条线;幽州的实权人物公孙瓒、寄居荆州境内的袁术(后移驻淮南)、豫州孙坚、徐州陶谦等(后来还包括青州田楷和平原刘备)为另一条线。这两个阵营内的各股势力间强弱不等,既有相对的联结,又有激烈的争夺。

在北方,曹操相继兼并了豫州、扬州、徐州。其间又通过官渡之战基本上消灭了曾为盟友的袁绍势力,历时九年夺得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其影响还及至辽东,北方得到初步统一。

第二阶段:全国走向鼎峙局面

官渡之战统一了北方,赤壁之战则对全国局势的进一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曹操胜,可能会一统全国;曹操败,便趋于鼎足分立。正如吕思勉先生所说,“这一战实在是当时分裂和统一的关键。”

先前,孙策在中原多事之际,渡江而入据江东。孙策遇刺后,其弟孙权领其众,占有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吴郡(钱塘江以西一带,治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丹杨(今江苏省南部地区)、豫章(今江西省北部地区)、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等地。据《三国志·鲁肃传》记载,鲁肃在答孙权问时,已展示“鼎足江东”的战略计划,说“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今应趁北方多务,可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

刘备兵败汝南后,走奔荆州而屯新野,造访诸葛亮时,诸葛亮也为刘备谋划了战略蓝图:跨有荆益,联吴拒曹,《隆中对》有记:“跨有荆、益......外结好孙权......”。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下荆州。刘备遣诸葛亮入吴说服孙权联合抗曹。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一带,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进行会战,孙权兵三万、刘备兵二万,曹军兵二十多万,曹军在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是,孙刘联军凭借火攻敌船之计,烧毁了曹军大量舟船,大破曹军。此战之后,孙权、刘备各自占据荆州的一部分,为此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第三阶段:三国鼎立到一统于晋

赤壁之战后,各方继续开疆拓土。曹操在北方挟天子令诸侯,西征马超,又降张鲁;刘备先引兵徇南四郡,继而入川,后有荆、益二州之地;孙权已承父兄基业擅割江东,又派遣交州刺史领武吏南行,宾服岭南,包卷百越。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其子曹丕代汉称帝,立国号魏,为三国鼎立时期正式揭开了序幕。次年(221年),汉中王刘备称尊号于成都,改元章武。229年,吴王孙权在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市)即帝位,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强迫魏帝曹奂禅位,易魏为晋,改元泰始,是为晋武帝。此前,魏景元四年蜀汉炎兴元年(263年),魏军分道攻蜀,蜀亡。晋咸宁六年吴天纪四年(280年),晋军六路攻吴,下建业,吴亡。至此,天下一统,魏蜀吴三国俱归于晋。

三国时期分分合合的史实,为后来的创作者提供了灵感源泉,不仅民间野史传说者据以生发,瓦舍勾栏诸多的书会才人、讲史家、杂剧家以及伎艺人也都凭借其中的因由加以捏合造作。直至作家将其进行重新编撰形成小说,批评家加以评点时也无不以这段史实作为参考。

参考:《<三国志演义>史话》,陈翔华著;《三国志》,陈寿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刘  畅 (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供稿:方志武侯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