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章夫 ‖​ 在李密故乡探寻另类味道的《陈情表》

作者:章 夫 来源:官察室 发布时间:2020-11-30 15:04:05 浏览次数: 【字体:

在李密故乡探寻另类味道的《陈情表》

章 夫

约200米长的绝壁之上,镌刻着历代名人颂扬李密的赞语,用浮雕组图再现了李密生平和他孝顺祖母的故事。

从成都一路向南,进入眉山彭山区。恍然间,一块龙门村的路牌出现在眼帘。见过“龙门村”路标后,紧接着闪现的另一路标,便是我要找的目的地——“李密故里”。木牌上的字告诉我们,这就是1800年前留下被誉为“千古散文绝唱”的《陈情表》之地。

颇让人意外,与各种喧嚣之下的名人故居不同的是,龙门村至今还守着一片难得的宁静。池塘、菜地、民房,宽敞的院坝,三株古树,忙着打牌的乡亲们……一切回归成原来的样子。

于是乎,我们向老乡要了一杯茶,在恬静的乡村坐下来,望着三棵古树发呆。

“这三棵古木与李密有关吗?”

古今读书人的心灵其实都是相通的。我恍然感应到,今天在这里喝茶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李密。

李密曾言:“吾独立于世,顾影无俦;然而不惧者,以无彼此于人故也。”茶碗边的龙门阵让思绪飞扬,我们很快就穿越到李密所处的西晋时代,那是生长《陈情表》的肥沃土壤……

李密为何拒绝入朝做官?

公元263年,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灭蜀汉,三国鼎立变成了魏吴两国南北对峙。

司马昭

咸熙二年(265年),年仅54岁的司马昭病逝。该年十二月,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废除了三国时期魏国最后一位皇帝——魏元帝曹奂,即位为帝,定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晋武帝”。统一大业尚未完成之际,司马炎只能采取怀柔政策,其重要举措之一,便是大封西晋功臣,笼络蜀汉旧臣。短短几年间,司马炎封了57个王,500多个公侯,一批原在蜀汉供职的官吏入洛阳为官。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李密等蜀汉官员悉数被征召入朝,李密被任命为太子洗马,即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职,为太子的侍从官。

时年44岁的李密,并未对新君的开恩表示感恩戴德,反而拿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缘由,递上《陈情表》,要求暂缓赴任,以表恳辞。

让我们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洞悉李密恳辞的动机和背景——史载,晋武帝统一后,举国上下奢靡成风,这与李密所崇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背道而驰。从内心深处而言,他肯定不愿意同流合污。

李密被司马炎征召入朝,他所侍奉的太子,便是后来著名的“傻皇帝”司马衷。召李密进宫为太子洗马时,司马衷才9岁,司马炎一心想找个好老师来教育。找来找去,得知蜀汉旧臣李密仁孝博学,不禁如获至宝、喜出望外,立即将正五品的太子洗马封给李密,并督令当地官员,务必把李密请到洛阳任职。

谁知下面的人不会办事,以为谁都会对乌纱帽垂涎三尺,加之李密可能也没有为钦差们准备像样的“见面礼”,所以钦差们难免态度有些生硬。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李密在《陈情表》里所透露出的,是一种莫名的愤怒与无奈。

《陈情表》中的政治智慧

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平心而论,身在官场的李密不是不想做官,只是不想在这个时候出来做官。他更关注的是“为谁当官”“什么时候当官”“当什么官”。在这些问题不明朗之前,李密韬光养晦的心态就可以理解了。加之他看出了司马炎的治国策略,面对晋武帝方面催逼很紧,更有了谈条件的本钱。

据《晋书》记载,李密奉事祖母刘氏“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这一点恰好与晋武帝“以德治国”的口号不谋而合,司马炎要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李密是一个极好的典型人物。

《陈情表》最大的读者是晋武帝。面对这个特别的读者对象,李密不敢把儿女情长一泄到底,而用理性对感情加以节制,使其在不同的层次中,不同的前提下出现。因而先写自己与祖母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然后笔锋一转,写蒙受国恩而不能上报的矛盾心理和自己的狼狈处境。

做足种种铺垫,排除晋武帝的怀疑之后,才肆意抒发对祖母刘氏的孝情,这样显得更真实,更深切,更动人。透过《陈情表》不难看出,李密不仅是作赋为文的妙手,也是精通心理学的高手,更是深谙官场文化的老手。

司马炎想要的,可能就是向世人作秀的效果。好端端的一个读书人李密,好端端的一篇《陈情表》,被当朝统治者发挥到了极致。据说晋武帝览此表后,叹道:“士之有名,不虚然哉!”感动之余,“赐奴婢二人,并令郡县供应其祖母膳食,密遂得以终养”。一篇《陈情表》,简直就成一块“孝心牌坊”了。

“活在未来”的李密

李密写完《陈情表》一年左右的时间,祖母刘氏就去世了。在家守孝两年,没过多久,李密便由太子洗马这样一个学术性职务,外放到河南温县作县令。温县乃晋武帝祖地,分封到各地的王侯每年回乡祭祖,都会刮地皮般寻求供给,温县百姓不堪重负。李密到任后,为改变此风,特设宴巧妙相劝:“今武帝以‘孝’治天下,凡属故老,可得哀怜养育。如过多向百姓索取,将有损皇恩,失去民心。”果然奏效,后便再无此现象。

今天看来,李密的这一职位,应该也是晋武帝精心考量的。李密后任汉中太守,修水利、重田耕、轻税赋、办教育,使汉中富甲一方。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人生结局不免让人唏嘘。

李密逝于晋太康八年(287年),葬于今彭山区凤鸣镇龙门村。民国《彭山县志·疆域》载:“治北龙门桥去不一里,即为晋李密墓。碑为咸丰六年知县李吉寿题。”资料又载,到1954年时,彭山县文管所仍坚持修葺墓碑,但在“文革”中被毁坏。

纵观李密一生,没有骄人政绩,亦非大忠大奸。然而有晋书专门为他作传,想来就是这篇《陈情表》为他加持了不少重量。没能“活在当下”,却“活在了未来”。能够以这样的方式让后人铭记,李密也不枉此生了。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官察室 

作者:章 夫

来源: 官察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