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章怀山太子洞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1-28 18:59:21 浏览次数: 【字体:

章怀山太子洞

四川省仪陇县东北边义路镇与巴中交界处有一座风景秀丽、气势磅礴的名山——太平山。

太平山又叫章怀山,山上有座古庙叫章怀寺。山与庙为何都名为“章怀”?据《唐史》和《廿二四史札记》记载:唐高宗李治的宠妃武曌立为皇后以后,号称武则天,她亲生了四子,长子李宏、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四子李旦,长子李宏为皇太子,性情仁厚,高宗欲禅位给他,武则天想篡位称帝,乃以药酒毒死了长子宠。

公元675年,高宗又立22岁的次子李贤为皇太子。李贤容止端雅,小小年纪已读了《尚书》《礼记》和《论语》等,颇富文才,在士人中有一定声望。李贤组织了一批名儒注释了南朝人范晔著述的《后汉书》。因为《后汉书》载有后汉大权落入皇后和外戚之手的史事,认为有讽刺之嫌,引起武后的猜疑。武则天为了达到称帝,毒死了皇后和萧淑妃,心中不安,夜常梦见二人披发沥血向她索命。于是,武则天和高宗去洛阳,免得冤鬼纠缠,令太子李贤在长安监国。

太子处事慎明,深有才干,武后正欲逞志不得,暗中怀恨在心。第二年,武则天的宠臣明崇俨被强盗所杀,武则天怀疑是李贤所为,将李贤召回洛阳,又派遣薜元超、裴炎、高智周三人去东宫搜查。三人竞在东宫查得宅甲数百具,又诱令赵道生奸告太子,硬把明崇俨被杀之事横加上李贤身上。

武则天提出“大义灭亲”四字,欲把李贤置于死地。高宗代子求情,才将李贤废为庶人,幽锢一室。

公元680年,李贤被驱赶到距京师2300公里的巴州太平山,筑茅庵草舍以栖身,餐野果山泉以度日。但他仍没荒废学业,日夜苦读群书。他有感于父皇的崩逝,母后的乖情,便作一首《黄台瓜辞》: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章怀山

这首辞不久传入京都长安,武则天闻后大怒,于684年派遣使者金吾将军邱神绩赶赴巴州,令李贤自尽。李贤死时年方31岁,死后葬于巴州的望王山。神龙二年(706年),中宗李显将其灵柩迁回长安,陪葬乾陵。景云711年追赠予“章怀太子”。

宋代开始在李贤流落巴仪地界的寓所修建庙宇,以表追念之情,庙宇即称为章怀寺。元、明、清各代历经兴衰,如今看到断壁残垣的章怀寺古庙旧颜,系明代成化年间的建筑。从前,庙宇分作前殿、正殿、后殿、左右配殿。在章怀寺的主配殿中,除供奉释迦牟尼、韦驮、四大天王、文昌、瘟祖神像外,还专门塑有则天皇太后和李贤太子泥身鎏金像,安放在国母殿内。

距章怀寺200多米的山岩边,有一尊光滑突起的大岩石,活象一条神奇的巨型蘑菇,从开而降,寄生在险峻陡峭的山岩上。相传,昔日李贤太子只身处在山上,每日晨曦初露的时候,他就起床,盥洗完毕,捧书来到石上,面对旭日,涌吟诗文。顽石东侧天生一道向内凹陷的悬崖,崖壁正中有一石洞,四周无路可人,仅飞鸟方能栖息其洞。相传,此洞为昔日李贤太子读书处,洞中桌凳宛然。

清嘉庆年间,有一顽童见太子洞朝霞光万道,好奇,遂从石壁而上,刚攀至洞口,见洞中石桌上放有经书数册,上放一把宝剑,寒气逼人,闪闪发光,欲取之。突然,脚下所踩之石一声巨响,顿感两脚悬空,回头观望,见万丈悬崖绝壁,大喊救命!正在危难之际,山下有一鹤发老叟望洞口大喊:“你娃儿哭啥子,你走哪儿上去的,你就走哪儿梭下来。”顽童依言,攀石壁而下,刚到地面,正欲答谢,老叟隐匿无踪,大惊,回家言之传为奇。

当时柳家沟一白衣秀士梅老爷闻讯后,欲将洞中之物据为己有,命家丁用数十米土白布,下系一箩筐,让一家丁坐于箩筐中,沿太子岩之巅放下,刚至洞口,山下之人见洞中一位红发老叟用剪刀将白布剪去一大半,都齐声喊到:“白布断了,只剩下一个白巾巾了,快拉上去。”山上之人将箩筐拉上去,见所系白布完好,数百年后再也无人敢上太子洞探寻宝物。

太子洞镶嵌在太子岩壁之中,而太子岩又依附于章怀山之东侧边沿,洞与岩,岩与洞,互相衬托,美伦美奂。在太子洞周围,还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山峦七十二包,到阳春三月遍山开满了鲜艳夺目的杜鹃花,传说这是太子李贤死时血流化成的红杜鹃。而今,整个太子岩松栢苍翠,藤萝蒙缀,山花怒放,令人观之乐而忘返。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四川省仪陇县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