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咏怀诸葛亮诗词(一)——下国卧龙空寤主(温庭筠)

作者:方志武侯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1-24 15:14:21 浏览次数: 【字体:

咏怀诸葛亮诗词(一)

下国卧龙空寤主(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年),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温庭筠诗词兼工,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词,兼具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鼻祖,与韦庄并称“温韦”。他为人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故屡举进士而不第,长期被贬抑,官止国子助教,终身不得志。

文学史上,无数文人墨客创作过咏怀一代名相诸葛亮的诗歌,温庭筠瞻仰诸葛亮庙后也曾写下咏史诗《经五丈原》,表达对诸葛亮的敬仰:

铁马云雕共绝尘,

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

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

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无言语,

从此谯周是老臣。

诗题即表明诗人是路过五丈原(位于今陕西岐山县南斜谷口西侧)时而作。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蜀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春,诸葛亮率兵伐魏,在此屯兵,与魏军相持于渭水南岸达一百多天。至八月,因积劳成疾而在五丈原军中去世。一代名相,壮志未酬,常引起后人的无穷感慨。杜甫曾为此写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温庭筠也出于这种惋惜的心情,写下这首诗。

诸葛亮像(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 供图)

首联描写金戈铁马,气势凌厉。蜀汉雄壮的铁骑,高举着绘有熊虎和鸷鸟的战旗,以排山倒海之势,飞速北进,威震中原。“高压”一词本很抽象,但由于前有“铁马”“云雕”“柳营”等做铺垫,便使人产生一种大军压境恰似泰山压顶般的真实感。西汉初年,将军周亚夫治军谨严,驻军细柳,号细柳营,后人便称严整的军营为“柳营”。此处引用“柳营”这个典故,把诸葛亮与周亚夫作比,钦佩敬慕之情跃然纸上。

颔联写景笔挟风云,气势悲怆。“天清杀气”,既点明秋高气爽的季节,又暗示战云密布,军情十分紧急。在这样关键的时刻,灾难却降临到诸葛亮头上。相传诸葛亮死时,夜有大星“赤而芒角”,坠落在渭水之南。“妖星”一词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无比痛惜。

颈联议论以史为据,悲切中肯。“下国”,指偏处西南的蜀国。诸葛亮竭智尽忠,开导、规劝后主刘禅,却终究无法使刘禅从昏庸中醒悟过来,一个“空”字包蕴着无穷感慨。“不由人”正照应“空寤主”。作为辅弼,诸葛亮鞠躬尽瘁,然而时势使然,定鼎中原统一天下大业的成败并不由个人所控制。诗人对此深为叹惋。

尾联讽刺含而不露,别具效果。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国势便江河日下。可是供奉在祠庙中的诸葛亮像已无言可说,无计可施了。末句中的“老臣”两字,本是杜甫对诸葛亮的赞誉:“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用在这里,讽刺性很强。谯周是诸葛亮死后蜀汉后主的宠臣,在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诗人把谯周误国降魏和诸葛亮匡世扶主作比较,后主的昏庸和谯周的卑劣不言自明。清沈德潜为此句旁批说:“诮之比于痛骂。”(《唐诗别裁集》)温庭筠用“含而不露”的手法,反而收到了比痛骂更强烈的效果。

整首诗内容深厚,感情沉郁。前四句全是写景,诗行与诗行之间跳跃、飞动:首联写春,颔联便跳写秋;第三句写白昼,第四句又转写夜间。仅用几组典型画面,便概括了诸葛亮在生命最后一百多天里运筹帷幄,未捷却身死的经历。后四句夹叙夹议,却又和一般抽象的议论不同,它基于历史事实,用谯周和诸葛亮作对比,表明褒贬之意,论证充分有力,进一步显示了诸葛亮系蜀国安危于一身的地位,加深读者对诸葛亮的敬仰。全诗笔调慷慨悲壮,深沉动人,跌宕起伏,摇曳多姿。温庭筠诗本以侧艳为工,而此篇能以风骨遒劲见长,确是难得。

(参考:《唐诗鉴赏辞典·经五丈原》,上海辞书出版社,作者:蔡厚示,文章有删改)

来源: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方志武侯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