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成都望江楼楹联赏析——薛涛井楹联

作者: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7-31 10:36:12 浏览次数: 【字体:

薛涛井,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的主要遗迹,也是望江楼公园最古老的遗迹之一。薛涛井旧名玉女津,面临锦江,井水清澈甘甜。据明曹学佺《蜀中广记》载,明蜀王下令每年三月初三取井水制薛涛笺二十四幅,精选十六幅进贡朝廷,余下自存。清康熙三年(1664年),成都知府冀应熊手书苍劲有力的“薛涛井”三个字,刻于井后牌坊上,此后该井被正式称为“薛涛井”。

成都望江楼公园内的薛涛墓(来源:成都望江楼公园官网)

 薛涛井作为成都古井文化的遗存与薛涛纪念地的原点,历代文人学士常来此凭吊薛涛,感今怀昔,并留下不少诗文、楹联为古井增添文化底蕴。

古井平涵修竹影;新诗快写浣花笺。

 此联是清代欧阳梦兰在游览薛涛井时所撰,后由著名书画家赵蕴玉补书。欧阳梦兰,别号九畹女史,清嘉庆年间四川提督学政聂蓉峰的夫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聂蓉峰来到成都,致力“继文翁之兴学,复子云之遗迹”,募捐创办墨池书院。聂蓉峰在楹联上也颇有造诣,曾经重校《声律启蒙撮要》,为墨池书院题写楹联,欧阳梦兰深受其影响。

 上联“古井”即指薛涛井。清代的薛涛井四周茂林修竹环绕,乾隆年间文人吴升曾赋诗《薛涛井》:“我昔寻此井,一径入深竹。萧然半弓地,国以万竿绿。”可知薛涛井处于一片幽篁翠影之中。欧阳梦兰穿过竹林来到薛涛井旁,看见平静的井水中倒映着修长的翠竹,脑海里浮现出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身影,进而联想到薛涛倚竹吟诗,汲水制笺,得新诗后心情愉悦,遂将诗句写在色彩绚丽的“十样鸾笺”上以“献酬贤杰”的情景。作者睹物思人写下此联,既有怀古的幽思,又有获得佳句的快意,是女诗人跨越千年时空的心灵共鸣之作。

 此联声律和谐严谨,富于音乐美;且采用“主—谓—宾”基本句式,对仗工整,上联主语“古井”、谓语“平涵”、宾语“修竹影”,分别与下联“新诗”“快写”“浣花笺”相对。其中,“修”字更巧用借对的修辞手法,既作形容词,又作动词,足见作者文学功力深厚。

成都望江楼公园薛涛井(成都市武侯区新闻中心供图)

 此间寻校书香冢白杨中,问他旧日风流,汲来古井余芬,一样渡名桃叶好;

 西去接工部草堂秋水外,同是天涯沦落,自有浣笺留韵,不妨诗让杜陵多。

 此联为成都“五老七贤”之一的刘咸荥所撰。刘咸荥,字豫波,国学大师刘沅的孙子。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考取拔贡,后任内阁中书、达县(今达州市达川区)教谕。他精诗文,娴书法,倡教育,并一生致力于慈善事业,著有《静娱楼诗》。

 上联中,作者先穿过一片白杨林,游至薛涛坟,追忆薛涛旧日风采;又走近薛涛井,以桃叶渡衬托薛涛井,表达对薛涛独立人格的赞赏。下联作者点明薛涛诗虽不如杜甫,但浣笺存世别有风韵,遂将二者相提并论。薛杜二人同为天涯沦落人,命运际遇相似,长期流寓他乡,坎坷凄苦;薛涛诗无论是题材还是语义都深受杜甫影响,诗中有羁旅漂泊的孤独寒苦,自身品格的高洁坚韧,也有关注现实忧国忧民的情怀。

 以古井为载体的薛涛文化不断流寓后世,楹联作为其中重要部分,彰显出明代以来文人墨客对薛涛文化的重视以及对薛涛的景仰。

(原载《中国名园望江楼楹联选读》,张绍成、吴蕖蕊、舒泽宏编著,文章有删改)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