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朱自清在新都桂湖的踪迹‖李垚

作者:李 垚 来源:行脚成都 发布时间:2023-09-13 14:23:45 浏览次数: 【字体:

朱自清在新都桂湖的踪迹

李 垚

九月金秋,新都桂湖之滨,赏荷人在桂湖红莲中又赏出别样风情。红莲已失去了初夏的稚嫩,在几支金色莲蓬的衬托之下,依然盛开,像极了中年壮汉的铁骨柔情。此时,一股股桂香袭来,桂湖公园的金桂和银桂也开始争相吐蕊,它们不是像桂湖红莲大朵盛放,而是在枝叶间点缀晕染,直到烧红一片片丹桂花林,染黄一树树银桂繁花。这时,满城的桂香渐次铺满,人们由是知道秋天来了。新都桂湖又一次迎来莲桂齐芳的盛景。

1941年9月20日这天,开明书局的叶圣陶先生步行到成都东门外的宋公桥报恩寺后,去拜访一位友人。他把这段经历写进了他的日记里。“入门,佩弦方抄书,见余至,出乎意外。云动身当在月杪……并为言近独游新都桂湖,其地景不凡。”在木樨微醺的秋日闲谈中,他提到我们身边熟悉的桂湖。

朱自清一家在成都东郊宋公桥居住的民宅。此建筑2008年被拆除(图片来源:成都市情网)

佩弦是谁?我想,读过初高中语文课本的现代中国人都会记得这个名字。对,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清华教授,写出散文《荷塘月色》《春》《匆匆》的朱自清先生。他是我们求学生涯中绝绕不过去的名字。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东海县,后随父定居扬州。朱自清为何会住在成都?又为什么会一个人独自游赏桂湖?1929年末,朱自清的原配夫人病逝。他又娶了一位成都才女陈竹隐,于是自称是扬州人的朱自清成了成都的女婿。抗日战争时,清华大学内迁昆明,朱自清是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的教授,那几年,每年暑假他都会在成都与自己的妻子孩子一起度过。

当年的新都县城在成都的北门外16公里,离成都的东门并不近,当时交通也不发达,根据梅贻琦先生当年的记载,那时出行只有步行或人力黄包车。1939年11月,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等就是乘坐人力车从新成公路到达新都的。为什么朱自清会独自一人悄悄去桂湖呢?还与朋友们提到“其地景不凡”,在朱自清自编的《犹贤博弈斋诗钞》里收录他所写桂湖的两首旧体诗可以了解到一点原因。

其一

流风筇杖仰天南,

庙貌湖光此共参。

总录丹铅破万卷,

千秋才士论升庵。

其二

列桂轮囷水不孤,

玲珑亭馆画争如。

蟠胸邱壑民偕乐,

遗爱犹传张奉书。

第一首是写桂湖升庵祠的。诗中的“筇杖”代指新都人杨慎(1488-1559),朱自清在《犹贤博弈斋诗钞》里自注为:“升庵筇杖今存昆明民众教育馆。”筇杖,即筇竹杖,因产于蜀地的古邛都国(与云南相接)而得名,汉武帝征西南夷之后,以邛都为越嶲部(今西昌),而筇竹即产于此。筇竹杖有“杖之级”之誉。早在公元前129年,张骞出使西域,“臣在大夏时,见筇竹杖、蜀布。”这让身为蜀人的张骞大为吃惊。筇杖作为蜀人身份的代表,在杨升庵的画像中均大量的存在。升庵即明代状元新都人杨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卷首一曲《临江仙》唱出千古绝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就是他的作品。杨慎二十四岁状元及第,是明朝三百年来四川唯一的状元,1524年因“大礼议”事件,被贬谪云南永昌卫三十余年。但他穷不改其志,著述400余种,传播中原文化,被誉为“有明第一才子”。《丹铅总录》是杨慎的代表作之一共二十七卷。朱自清去游览桂湖,拜谒“升庵祠”,作为新文学运动的主将,清华大学教授,大名鼎鼎的文坛老将,朱自清却独自一人,静静的站在升庵祠前,凭吊一位早已逝去,却永留故乡人心间的大文豪。站在满眼荷花,桂蕊袭香的桂湖,想到一位铁骨铮铮的文人,五百多年后,还能留下遗迹供人瞻仰,四十岁出头的朱自清一定会反观自身,百感交集,潸然泪下吧。所以,最后不禁感叹“千秋才士论升庵”。

如今,升庵祠前碧湖红莲之岸壁上,有四个大字“荷塘月色”题名“朱自清”。《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在1927年在清华园所写最著名的散文名篇,如今朱自清先生墨迹留于桂湖,为桂湖红莲添彩,也是让后人在赏荷时能遥想当年。在不同的时空,相同的地点,两位著名文学天才在时空间进行思想的交融和碰撞。

荷塘月色(图片来源:人文四川)

第二首诗是写新都知县,重修桂湖的张奉书。朱自清在《犹贤博弈斋诗钞》里自注为:“清季张宰新都,于湖中建亭馆。”张奉书,清道光十九年(1839),时任新都知县,这是一位来自江苏阳湖(今常州)的文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朱自清称他“蟠胸邱壑民偕乐”。经历了明末战乱,清大举移民,新都县旧无志,张奉书任县令后,便旁搜博采,修成志书,这就是清代道光版《新都县志》。他博采各地园林之长,重开桂湖胜迹,并以“湖山奇丽”的浙江绍兴为蓝本,重建桂湖园林,为纪念杨慎,他在湖边建起了升庵祠。并留下石刻的《桂湖图》,和现在我们所见的老桂湖一致。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9月,曾国藩在新都留驻,写下“遂别华阳国,归程始此赊。翻然名境访,来及夕阳斜。”诗句。他的《题桂湖五首》之三曰:“十里荷花海,我来吁已迟。小桥通野巷,坏艇卧西陂。曲岸能藏鹭,盘涡尚戏龟。倾城游女盛,好是采莲时。”这是张奉书在桂湖宴请他时作的咏桂湖诗,我想文人朱自清一定读到过这首诗。《荷塘月色》中朱自清想到江南的采莲曲,因此也对同来自江南的家乡人张奉书在此所造园林,有了故园之思。在湖边独自坐坐,在抗日的烽火中遥想自己的家乡,聊发一发思乡之情。

诗中的“争如”是“不如”的意思,朱自清见到的桂湖“玲珑亭馆”比画还漂亮。“轮囷”是指盘曲、硕大貌。“列桂轮囷”写出了当年朱自清在桂湖所见桂树都是郁郁老桂,椐老新都人讲五十年代桂湖也还有数株老桂,但现在早已不存。新植桂树蔚然成林,丛桂留人醉。桂湖门前的连理古藤还在述说着古老的故事,它们应该是见过朱老先生的吧。据廖静文回忆说,她当年就是和大画家徐悲鸿在桂湖紫藤下谈的恋爱呢。

红莲年年盛放,老桂默默守候。又到九月桂香荷艳之时,满城桂香袭人。信步走到地处新桂湖公园内的新城市文明实践中心开放图书馆,读到中国文史出版社陈武先生《朱自清的踪迹:休假在成都》(2023年3月版 )114页《独游桂湖》于是有感而成此文。八十余年过去,桂湖依旧,游人如织,斯人已逝,遗迹永存。

来源:行脚成都

作者:李 垚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行脚成都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