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大旺寺石刻‖李淮

作者:李 淮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2-19 14:01:46 浏览次数: 【字体:

大旺寺石刻

李 淮

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是中国赫赫有名的四大石窟。这些石窟的摩崖石刻精美绝伦,承载了传统的儒释道文化,堪称室外的艺术博物馆。在中江县仓山镇倒碑垭村大旺寺(又名大湾寺),也可以见到雕琢精美的摩崖造像石刻群,它是仓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明的见证。

古老而独具神韵的仓山镇,是春秋战国时期所遗古郪王城居址,郪县县治。隋唐时曾设飞乌县,留下了千年文化篇章。仓山镇圣地福祉,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素有“小成都”的称谓。那时,一河清幽幽的郪江水,在巴国与蜀国交界的地方,孕育了郪族部落群,刀耕火种,沧海桑田,人类进化世事变迁,这里成了商贸繁荣、名人荟萃、兵家必争之地。三国名将姜维曾屯兵在此。唐代名“飞乌县”时,著名诗人王勃被贬巴蜀之地,客居飞乌,应飞乌县县令梁红悦之请,手书“梓州飞县”县名。王勃还给仓山境内白鹤寺撰写过一块碑文。“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的贾岛,也在此做过县令。飞乌县云山书院是宋代中大夫秘阁杨子谋讲学的地方,浓厚的学术氛围代代相传,名人轶事年年流芳。因为仓山镇是大镇、重镇、古镇,来往的商贾贸易文人墨客熙熙攘攘,传经礼佛学问家客来师走,衣食足而礼仪兴,大旺寺石刻就在这样浓厚的学术氛围里应运而生。

大旺寺石刻

虽然大旺寺石刻不能与中国四大石窟相毗美,但毕竟精益求精的工匠们手艺了得,不会自毁清誉。大旺寺摩崖造型的开凿主要是唐代,个别龛窟造像开凿于明、清时期。像龛坐东南向西北,顺山崖走势分布于长约100米、高约5米浅褐色砂岩石壁上。共有14龛石窟,约200尊造像(还有部分被埋于地下),像高15厘米至2米不等。石刻龛窟形制大多为双层龛楣,保存完好。其中6号龛窟内造像最多,共达60余尊,内龛正壁浮雕一棵大树,树的分峦枝叶上共分六层雕刻出若干个跌跏坐于莲台的小佛像,小佛像头顶有圆光。

大旺寺石刻

实际上大旺寺石刻毁坏严重,好些佛像没有了头颅。没有了头颅的佛像仿佛没有了灵魂,看上去怪怪的。但你仔细前去观看,灰色片岩上的雕刻,那衣物的皱褶,那莲花的花瓣,那璎珞的珠串,那手脚的细微处,都是那么栩栩如生,都是那么有生命力的律动。佛像造型端庄,形态大方,正襟危坐;人物雕刻线条细腻,飘逸且有动感。服装华丽,代表当年人们的流行穿戴与服饰文化。好几尊石刻人物组群,都是男左女右,没有了头颅,男的峨冠袍服,女的裙装秀美,饰物华美。还有一人物浮雕,造型完整,手持莲花灯,身体微微前倾,是要赶路去约会?还是回家与亲人团聚?步态匆匆,情意切切,好有戏剧化情节感觉。有一舞者,左手上举,似招摇状,右手叉腰,臀部顺着左边略微倾斜,是最曼妙的舞姿;腰部的曲线灵动,手的姿态秀美,裙摆摇曳,风姿绰约。一尊只剩下半个身子不足二十厘米的小石像,女士身上穿的裙子可以辨认是彩色的,是唐三彩么?当然不是。

大旺寺石刻

这些石刻群主要以佛家人物为主,系蜀地佛教石刻群。其中有南海观音、文武龙王、西弥勒、西方净土、四方佛等大型佛像,还有各类小型石刻佛像1000余尊。这是研究地区佛教发展历史、佛教思想演化的重要资料和重要遗址之一。从这些精美的雕刻作品中,可依稀看到盛唐时期当地的良工巧匠是如何的聪明能干,技艺精湛;当年的飞乌县,是怎样的一派繁荣景象。

大旺寺石刻

1987年,文物部门的专家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这里的石刻群;2001年,人们修庙挖地基又发现7龛摩崖造像;2002年8月,由北京和四川省考古部门组成的专家组一行5人,对这个石刻群进行了全面考察论证。2006年6月,大旺寺摩崖造像被德阳市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6月,大旺寺摩崖造像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李 淮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