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好爸爸or坏爸爸?——《寄东鲁二稚子》诗歌背景‖马睿

作者:马 睿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2-09 13:50:41 浏览次数: 【字体:

好爸爸or坏爸爸?

——《寄东鲁二稚子》诗歌背景

马 睿

寄东鲁二稚子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静嘉堂藏宋蜀本《李太白文集》卷十二

今 译

吴地的桑叶已经碧绿,吴地的蚕儿已经三眠。我的家远在东鲁,家中的田地如今是交给谁在耕种?我欲春日耕种已赶不上了,能否乘船江行而返也心感茫然。南风吹着我的归乡之心,飞堕在家乡的酒楼门前。楼东边有一株桃树,枝条柔拂如同青烟。这株桃树是我临行时所栽,一别至今已有三年。桃树如今与酒楼一样高了,我出门在外仍未回来。我的娇女名叫平阳,手折花朵倚在桃树边盼我回家。折下桃花不见父亲的面,眼泪如同泉水流淌。我的小儿名叫伯禽,已经与姐姐一样高了。他俩双双行走在桃树之下,谁能抚背怜爱他俩?想到这些便心乱如麻,肝肠忧煎日甚一日。撕片素帛写下远别的心怀,借此我仿佛已回到了汶河边的家园。

诗歌背景

诗人一旦有了孩子,便成一个无法随叫随到的朋友。

诗人往往只适合爱情,而不适合婚姻。一旦进入婚姻的殿堂,便意味着责任和义务。而诗人需要的是激情、浪漫与放荡不羁的生活,一旦有了妻室儿女,难免倍感束缚。

因此,好诗人往往是一个坏爸爸。

李白一生共有两位妻子(许夫人、宗夫人)、两名妾室(刘氏、鲁一妇人)、四个孩子(李平阳、李伯禽、李颇黎、李天然)、一个孙子(李大)、两个孙女(陈李氏、刘李氏)。

平阳和伯禽是许夫人所生,颇黎和天然是鲁一妇人所生,孙子和孙女都是伯禽之后。

李白为了求官、求仙,一生四处漂流,很少待在家里,故而对儿女衣食起居的照顾也很少。

从人体生理学来说,女孩儿在13岁之前,与男孩儿的身高差异不大。过了13岁后,男孩儿才开始比女孩儿长得快一些。

平阳是姐姐,比弟弟伯禽大好几岁,按理说她应比弟弟长得高才对,但李白却说:“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现代医学表明,影响青少年身高的因素主要有遗传、营养、睡眠和运动。平阳和伯禽乃同父同母,遗传差异不大。姐弟俩成天在一起生活,睡眠时间和运动量也不会差得太大(男孩儿稍微要比女孩儿匪一些)。

平阳发育迟缓的原因,很可能是她正该长身体时,母亲已去世、父亲又长年不顾家,弟弟尚年幼,饮食起居没得到父母悉心照顾,有时甚至饱一顿饥一顿,身体吃了亏,个子才长得矮。

平阳出嫁后不久便去世了(既嫁而卒)(魏颢《李翰林集序》)。古人流行早婚,平阳出嫁时顶多只有十几岁。她这朵鲜花正当含苞待放的季节便悄然凋谢,这说明平阳不仅个子长得矮,身子骨也很虚弱,恐怕小时候没少生病。

从照顾、陪伴儿女的角度来看,李白确实是一个不太称职的坏爸爸。

但从另一方面看,李白又是一位好爸爸。

李白是一个充满爱的人,他毕生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爱,既是教育的灵魂,也是教育之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李白对许夫人充满了爱,夫妻俩琴瑟和谐,相敬如宾。

“爱一个人,就连他屋上的乌鸦都觉得可爱;恨一个人,就连他村里的墙壁都觉得讨厌”(《尚书大传·牧誓·大战》)。在一个家庭里,父母如果相爱,必然对儿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儿女自幼生活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一定会养成善良、乐观、坚强和自信的性格。

除了爱,李白一家还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文学与宗教。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许夫人同样拥有很深厚的文学素养,不但可以赏析老公的诗作,甚至还能纠正老公的错误(宋长白《柳亭诗话》卷二二)。

与李白一样,许夫人和平阳也信仰道教,李白曾对好友元丹丘说:“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李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并序》)。

一家人能有一致的兴趣爱好,是件很幸福的事,大家在一起可以有聊不完的话题,长辈和晚辈也没有代沟,大家在一起也不拘谨。最重要的是一家人一起做着开心的事情呀,兴趣相投而且又因为是一家人,拥有着足够的默契,便会觉得特别的幸福。

更重要的是,李白对儿女的爱,并非一味的溺爱,而是关爱、思念和牵挂。

血缘关系是割不断的。尽管李白很少时间待在家里,但他每次回来,儿女们都是欢天喜地,奔走相告,“白酒新熟山中归,儿女嬉笑牵人衣”(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醉罢弄归月,遥欣稚子迎”(李白《游谢氏山亭》)……由此可见,当儿女们突然见到父亲时,比逢年过节还高兴。

李白在东鲁,既有房子又有田地(王伯奇《李白在兖州的田产》),还有一座酒楼,乃大户人家。但他总是让儿女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打扫清洁卫生(李白《门有车马客行》)、跑腿买东西(李白《将进酒》)、烹鸡酌酒(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等等。

现代儿童教育学认为,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孩子一旦养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长大后更容易适应家庭和社会的需要。而且,还能收获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成就感与感恩心。

牵挂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

李白虽然常年在外,但对孩子的思念却从未间断。

唐代不比现在,李白既没法天天给孩子打手机聊天,也不可能用微信视频见面。他与儿女唯一的交流办法,就是写信、托人捎口信。

李白是天宝五年(746年)离开东鲁的,一晃三年过去了,身在金陵的他写下了这首诗。

在李白脑中,远在东鲁家中的场景似乎应是“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牵挂,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深深惦记,是联结亲情、友情、爱情的纽带。牵挂是一份亲情,一缕相思,一种幸福。从自己离开孩子的那一刻起,牵挂便开始了。

每当有朋友要回东鲁,李白都会委托朋友替自己去家里看看孩子(李白《送萧二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送杨燕之东鲁》)。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身处吴地,孩子却还在东鲁。就在这火烧眉毛之时,门人武谔专程来访,提出要北上东鲁帮他把孩子接出来。在兵荒马乱的年月,千里迢迢北上接孩子,不难想象,该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啊。

武谔的义举让李白非常感动,写下了《赠武十七谔并序》,赞扬武谔的精神上合于天道,不论成功与否,都不愧于远游之魂(精诚合天道,不愧远游魂)。千载之后,读之依然如见其人,感人肺腑。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因牵涉永王“谋逆”一案,李白被关进了浔阳监狱。即使已身陷囹圄,他最牵挂的还是妻儿。

他在给宰相崔涣、右司郎中魏少游的求援诗里专门提到“星离一门,草掷二孩。万愤结缉,忧从中催”(李白《上崔相百忧章》)、“穆陵关北忧爱子,豫章天南隔老妻”(李白《万愤词投魏郎中》)。舔犊之情,力透纸背,读之令人肝肠寸断。

李白对儿女的关爱与牵挂,必然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留下深深的烙印,对孩子性格的养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李伯禽成年后,担任了嘉兴监徐浦下场籴盐官。场界内有一座蔡侍郎庙,伯禽前去谒庙,看见了几尊神女的塑像,栩栩如生,特别美丽。便和同事开玩笑:“能娶到这样的美女当老婆,死也瞑目了。”遂酹酒祈祷。

几天后,伯禽正在办公,忽闻门外有车马声,他十分惊讶。过了一会儿,他换上了官服,走到门外做出迎接客人的样子,然后又躬身返回了堂内。同事们见状都很惊愕,不知出了什么事。这时,伯禽下令准备酒肴,与来客聊了很久才走。

事后,他对同事说:“是蔡侍郎来了”。第二天,蔡侍郎又来了,旁人却都看不见。伯禽一边在门口迎接一边说:“幸蒙被您看中,我才得以高攀。”再拜而坐,一直吃到晚上才走。

伯禽回家后,对家人说:“我已和蔡侍郎论亲了。”遂料治家事,辞别亲党,没过几天就去世了(李昉《太平广记》卷三〇五引《通幽记》)。

故事的内容虽荒诞不经,但却充分展示了伯禽的性格:率真、耿直、旷达。

因史料缺失,颇黎和天然的情况不详。

伯禽有一个儿子,没留下姓名,按照唐人的称呼习惯,姑且称作“李大”吧(如:李白《邺中赠王大》、高适《别董大》)。

李大的性格和祖父、父亲及其相似,“出游一十二年,不知所在”(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

用世俗的眼光来看,李白、伯禽和李大,既没当大官,也没发大财,爷孙仨的人生似乎很失败。但殊不知,这正是他们的成功之处,自由、率性、快乐、简单,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完一生。人活一世,开心就好。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试问,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达到了爷孙仨的人生境界呢?又有多少人活得比爷孙仨更洒脱呢?

在古代,人们对男性和女性的评价标准是不一样的。

对于男性,要求他忠诚、孝顺、仁义、勤劳、勇敢。而对于女性,则要求她贞节、善良、贤惠、多子、孝敬。

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李白生前好友范伦的儿子范传正出任宣歙观察使。

经过三四年时间的不断搜访,范传正总算找到了李白的两个孙女(即伯禽的两个女儿)。她们一个嫁给陈云,一个嫁给刘劝,都是宣州当地农户。

范传正见到二人后,感觉她们虽然衣着朴素,但却进退闲雅,应对详谛,深受祖父李白的影响(祖德如在,儒风宛然)。

二人告诉范传正说:“父亲死后,哥哥在外云游十二年,不知所踪。自己并非不会织布,但没有一株桑树可以养蚕。也非不会耕种,但没有一块田可以自食其力。为生活所迫,只好下嫁给农夫。不敢来向官府报告,是怕侮辱了祖父的名声。实在是因地方官不断来逼迫,才前来承认。”

范传正听后非常同情,欲将她俩改嫁给士大夫,不料却遭到了拒绝,二人不约而同地说:“夫妻之道,既是命运,也是缘分。我们在穷困之时嫁给了老百姓,如果现在依仗官府的势力改嫁给豪门望族,纵然享尽荣华富贵,死了又有何面目见祖父于九泉之下?败坏祖父名声的事情,我们不忍心做”(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

这足以说明,在良好家风的影响下,李白两位孙女都是守贞重节、心地善良、淡泊名利之人,而非嫌贫爱富、见异思迁、忘恩负义之徒。

尽管在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上,李白是个坏爸爸,但在培育孩子的品德与家风上,李白又是一个难得的好爸爸。

归根结底,评价一个父亲究竟是好爸爸还是坏爸爸,不能光看他陪伴孩子的时间长短,还要看他是否真正在关爱、牵挂孩子,是否能正确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品德与性格。

名家点评

天下丧乱,骨肉离散。此《咏怀》“入门闻号啕”以下意也。然彼合此离,彼有哭其死,此则怜其生;彼兼时事,此乃单詠;要皆得忧思之正者也。

——范德机《批选李翰林诗》卷三

家书语,入诗妙在不直叙,有映带。田园儿女,老杜妙于入诗,老杜愁苦得妙,妙在真;李洒脱得妙,妙在逸。

——钟惺、谭元春《诗归》卷一五

经典名句

天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对比阅读

《赠武十七谔并序》《送萧二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门有车马客行》《游谢氏山亭》《送杨燕之东鲁》《将进酒》《南陵别儿童入京》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马 睿(中国李白研究会会员,西南商报社副书记)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