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8):苍茫横断山 l 昆仑儿女走四方(下)

作者:王怀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6-02 15:26:16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 自5月26日起,“四川省情网”及“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人民号、澎湃号、头条号、搜狐号、企鹅号)推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某大型国企高管王怀林先生的《打开康巴之门——横断山腹地人文地理》,敬请关注,并欢迎在文尾“写留言”处留下您的读后感言!

苍 茫 横 断 山

昆仑儿女走四方(下)

高原初民大约最先驯化了野羊,故被称为“羌”(羊之子或牧羊人之意)。而进入文字时代的中原人所称之羌,已主要是指居于藏北的羌塘及甘青地区的游牧族群了。今日藏北那曲一带仍称“羌塘”,可知他们之间的源流关系。他们驯养羊、牛、犬、马成功之早,远远超过世界其他任何族群。

青藏高原卫星鸟瞰图(作者供图)

当高原不断隆起,远古初民四散迁徙,特别集中到水草肥美的甘青地区,在我国西北方,从塔里木沙漠瀚海大戈壁的沙漠带以南,与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的草原地区,建成了若干的羌人部落,其时间,大约在距今一万年以前。这时,在整个亚欧大陆已经有华、印度和西亚与地中海区的一些农业民族兴起了,但文化最高的还是羌人。

梦幻高原(作者供图)

当时中亚地区的草原牧民,都是奉行羌俗和羌语。其他经营农业的民族,亦因与羌族发生交易的关系,多有能说羌语的人。约从夏商之际起,陆续东迁汉地(氐为低地之羌),并逐渐汉化。秦汉以后,羌已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中国西部许多以饲羊游牧为主的族群的泛称。

青藏高原(图片来源:新华社)

从3000年前的甲骨文到如今的汉字中,都保留了西土牧羊人那羊首人身的图腾徽记。《山海经》中说,华西从崇吾之山到翼望之山间数千里地域中,“其神皆羊首人身”,正说明诸羌以羊为总图腾。这一原始观念在氐羌文化、华夏文化中影响深远。至今在汉语言文字及民俗生活里,仍留有随处可见的痕迹。如自周代开始,人们相互问候曰“无恙”,羊在心上,足见其神圣珍贵;在汉字中,“羊”就是吉祥的“祥”;羊口为善;羊人为美,乃至本土的道家也以羊为美,老子骑青羊出函谷关,至今成都的青羊宫门前仍有两只青羊雕塑在经久地守望……

成都青羊宫青羊雕塑(图片来自网络)

在羌系族群影响所及并和青藏高原处于同一地理带的藏东走廊地区,羊文化的影响也无处不在:如以黑虎为图腾的彝族、白族、纳西族及现代羌族,不但崇羊,而且都有一件朴美坚实的羊皮背心,尽管式样各别,均从此标出原生图腾的徽记。其中,岷山间的羌人最为质朴,有时也在臀后再悬半片羊皮为坐垫;而大渡河流域的鱼通人、云南的彝人,则依然保留用连头角带蹄的全羊皮为背心;凉山彝族则将其发展为各式披风,名为擦尔瓦;丽江的纳西人则在黑羊皮披肩上点缀七个彩色圆饰,名为“七星抱月”或“披星戴月”。早已进入封建农耕社会的昆明、大理一带的彝族、白族,更把羊皮背心改作羊毛毡小圆袋,既可垫坐、垫着背物,还可装小物件,花饰则更为绚丽;在亚热带的白族支系拉玛、勒墨人等,则因气候之故改用白麻布制成羊皮背心式样……均将羌系的图腾完好地保留并展示在服饰文化之中。

鱼通人的服饰,羌系民族的色彩很浓(作者供图)

彝族人的羊皮背心(作者供图)

有人曾研究过西汉前后的青铜器图像及古代壁画,发现古羌人与今天的藏族服饰极其相近,都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束腰、露臂、以毛皮制衣等,这一惊人的相似,是否也是羌系民族的族源来自高原的重要证据呢?

桃坪羌寨服饰(作者供图)

这一建立在生产生活基础上的族群标志和图腾崇拜在颜色方面的表现,逐渐积淀和上升为以牦牛为主的黑色崇拜和以羊为主的白色崇拜。

以邛崃山为界,山之西以饲养牦牛为代表的牦牛文化,和山之东以饲养羊为主的氐羌文化,泾渭分明。这从石棺葬中西面陪葬品中以牛、马骨为主,而东面以羊骨为主可知端倪。近代阿坝羌人史诗戈基大战中,羌人南下与当地的戈基人发生战争,靠白色山神帮助将其打败以及白石崇拜,可以看到其因羊而起的白色崇拜历史悠久(今天,当地的羌人仍然不会制陶,而营盘山及横断山区的石棺葬中陶器却很普遍),说明今天的羌人并非土著,而是西北羌人南下所致。

营盘山——岷江上游古文化中心(作者供图)

以后羌人又有不少族群陆续进入这一地区,将白色崇拜散布到走廊地区的众多族群,比如十分普遍的白石崇拜:今天无论是嘉绒人、木雅人的房顶、碉楼,上面都一定会将白石高高供奉,而那些主要从语言角度被认定为羌系民族的族群,白色文化尤为显著(其尚白之俗学界也有雪山崇拜一说),如大渡河畔的鱼通人,不仅保留了12年一次的羊年会,羊皮背心也是他们的显著标志。走廊中分布较广的西番人,其送魂路线可以追索到甘青一带,他们的族群自称即为“白人”。平武一带的白马藏族,从族群名称到服饰都十分尚白,学界也多认为他们是羌系族群。还有彝族之分白彝和黑彝,黑彝应为其土著和贵族,地位甚高,而白彝则为奴隶和附从,除了近代他们从外地抢劫和俘虏的奴隶都归入白彝外,是否还有较为久远的羌系族群为其所虏,因而有此一称呢?此外,纳西族和白族也属于迁徙族群,其尚白的习俗也当来源于此。

白石崇拜(图片来自网络)

而上述以饲养牦牛为主,居住在雅砻江流域一带的土著族群,也许因牦牛颜色的缘故,却明显地有尚黑的习俗,比如嘉绒人和彝族的服饰以黑为主,雅砻江古称若水,若水在彝语里就是黑水的意思,黑色成为高贵的象征,黑彝自然成为凛然不可犯的贵族。

理县胆扎木沟嘉绒藏族,表演节目穿的黑色服饰(图片来自网络)

传说中的西王母就有着黑虎图腾,但它的传播路线不会只是通过甘青,从藏北高原也有多路进入走廊地区,包括女性文化由此东来。不过羌系族群中也有尚青的习俗,如在雅安到大渡河的青衣羌,这种习俗究竟是受黑色牦牛文化的影响,还是羌系族群中本来夹杂着黑色文化的因子,尚需进一步了解,毕竟氐羌族群也来自那生长牦牛的高原!

青衣羌,古羌人的一支。主要分布在今四川省西部雅安地区,因青衣水而得名(图片来源:眉山生活消费联盟搜狐号)


往期回顾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1):另眼看康巴——穿行在自然博物馆和人类学宝库(代前言)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2):文化的盛筵――沿成都平原向西 l 天府西望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3):文化的盛筵――沿成都平原向西 l 丝路遗珠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4):文化的盛筵――沿成都平原向西 l 川藏茶马古道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5):苍茫横断山 l 一座山脉 两条走廊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6):苍茫横断山 l 昆仑儿女走四方(上)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7):苍茫横断山 l 昆仑儿女走四方(中)

作者简介

王怀林,藏名王·扎西尼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某大型国企高管,四川省康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自考祖籍西部,母系源鲜卑后裔,故不安份,喜流徙,两次进藏工作而乐此不疲。曾主编或参与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四川教育卷》《可爱的四川》《香格里拉丛书》《天府英姿》《巴蜀民间节日》等书;有专著《寻找康巴——来自香格里拉故乡的报告》《西部冲击——一个援藏干部的手记》《寻找东女国――从丹巴到泸沽湖的女国文化带》《魅力甘孜》公开出版发行;发表论文、文章50余篇并有获奖。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怀林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