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0 11:31:53

【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邱海文‖绿枣如歌

作者:邱海文 来源:德阳市旌阳区地方志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6-08 10:50:12 浏览次数: 【字体:

0881141cf7474ada94a18748add5157c.png

征文启事:四川省地方志办等五部门联合开展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文字和影像作品征集活动

投稿邮箱: 421551703@qq.com

截稿时间:2021年6月30日

主办单位将根据作品征集情况,组织省内相关领域专家进行集中评审,分文字作品、影像故事2类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并为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川观新闻将为本次作品征集活动作宣传推广,搭建线上主题展区,面向全省千万用户展示优秀作品。《巴蜀史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将择优刊发征集作品,所有获奖作品将结集公开出版;川观新闻、四川机关党建网、四川省情网、“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天府新青年”微信公众号、“四川共青团”官方微博等平台将择优宣传推广获奖作品。

特别提示:征文应为原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同时,请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他公众平台发过的文章。


52838a39caee4c4a9f9f11c12beb2ccb.jpeg

绿枣如歌

邱海文

川西坝子6月初的乡村晴空万里,黄橙橙的麦粒和黑油油的菜籽已颗粒归仓,田间地头绿茵茵的水稻、玉米苗,孕育着新的希望。我们沿着乡村柏油路,前往凯江河畔的东美村,探访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省级劳动模范、绿色枣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唐育安。

走进枣园,起伏的山坡上修剪过的枣树郁郁葱茏,把紫红色的土丘铺上绿色的地毯;树皮灰黑皲裂,树干虬枝如卧龙,那椭圆形树叶的绿由浅到深演绎着成长的历程。在叶子中间,米粒一样的花骨朵竞相开放,一簇簇金黄色的小花挤满枝头,显得那么茂密,那么富有生气。微风一吹,阵阵浓郁的甜蜜香味便迎面扑来。

头戴草帽、正在查看枣树长势的唐育安从林中走来迎接我们,灿烂的笑容挂在脸上,一双大手粗糙有力。唐育安中等身材,皮肤黝黑。难以想象,满头黑发、笑声爽朗、地道老农打扮的他曾担任乡镇领导多年,而且年近古稀。看得出来,他已经下地好一会儿了,胶鞋上沾满了泥土。

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唐育安是本镇青泉村人,中学毕业后回到家乡这片熟悉的土地,从生产队会计、队长做起,曾任职双东镇党委委员、副镇长10余载。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2005年底乡镇撤并时,他与家人合计,响应号召离岗退养,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在东美村流转30亩荒坡山地,通过广泛收集干果市场供求信息,并请专家分析土壤化学成分,确定种植新品种枣树的发展思路。他把镇上的房子卖掉后,再找亲戚朋友借了些钱作为启动资金,与老婆和一对年龄尚幼的儿女搬到荆棘满布的山上,结庐而居,重新做回农民进行二次创业。“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本来就喜欢下地劳动,这辈子怕是离不开这块土地了。”行走在水泥硬化的林间小径,唐育安温情的目光停留在树梢,言语中充满了眷恋和深情。

谈起艰辛的创业史,唐育安习惯性搓着双手,眼眶有些湿润,这其中的酸甜苦辣,也许只有他自己才能真切品味。当年他鼓足勇气放下干部身份,在人们不解的眼神和冷言冷语中,拖家带口远离繁华,与妻子披星戴月开荒除草、打桩挖窝、栽树修塘,衣服常年被汗水浸泡,手脚血泡磨破之后长出厚厚的老茧。可能曾经有过一丝后悔,但我相信他从来不曾退缩。“刚开始由于栽植不规范、技术不到位,5000多株幼苗只存活了1000株左右,但我坚信这里最适宜栽种枣树……”唐育安向我们娓娓道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嫁接修剪、浇水施肥、防病治虫,经过几番打拼,摸索总结,终于使青如碧玉的蜜枣在贫瘠的土地上压满枝头。新增加100亩租地后,为方便管理,唐育安主动找到相邻的5户人家,动员他们改种枣树,把靠天吃饭的薄地变成旱涝保收的聚宝盆。2008年,唐育安牵头成立合作社,并组建了工会,组织返乡农民工、老弱病残户等抱团取暖、互帮互助,同时倡导绿色生态环保食品理念,做到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田间管理、统一质量检测、统一产品包装、统一商标品牌。到2019年底,合作社有社员135名,种植面积3000余亩,年产量达80万公斤。2012年9月,中共四川省委授予唐育安“全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

间种的油桃面颊嫣红,杏子、枇杷已被采摘一空,核桃伸出圆圆的脑袋吮吸阳光的乳汁,海棠花红似血仿佛空气在燃烧。有花斑纹的白色蝴蝶翩翩起舞,相互追逐;蜜蜂嗡嗡震动羽翅,迷恋着花蕊;一群麻黄色土鸡在树阴下悠闲散步,对过往游人热切的眼神熟视无睹、见惯不惊。正在林间抹芽摘心、控枝疏叶的村民,对我们报以微笑,热情地与唐社长打着招呼。从他们炽热的目光里,我看到山乡秀美的烂漫景色、淳朴的劳动热情。

“水果品种更新换代很快,必须要加大科技投入,前面这排房子就是新修建的良种枣苗培育室。”唐育安指着山坡上笼罩着塑料薄膜的平房,颇为自豪地说。白色的房子像一艘帆船,在绿色的海洋中乘风破浪,驶向幸福的彼岸。为提升口感和品质,他聘请西南大学农学专家,进行技术创新和品种改良,培育出口感更加细腻香脆、营养价值更高的富硒SOD枣,填补了世界空白,深受消费者欢迎和好评,为此他曾两次应邀到北京参加全国科学家论坛交流大会。这种枣我曾在市场上见过,翡翠绿色,颗粒圆润饱满,虽然价格要比普通的枣贵些,却更加细腻化渣、入口生香,仿佛被牛奶浸泡过一般。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行走在致富快车道的唐育安,没有忘记还处在贫困线上的父老乡亲。从2014年起,他先后为中江县和越西县贫困户免费送去2万多株优质树苗,价值数十万元,并多次往返奔波,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和有机肥料。与此同时,他联系帮扶德阳市旌阳区范围内的藏族、彝族、回族等9个民族、23户少数民族困难家庭,为他们订阅《农村百事通》《农家致富》等书籍,编印培训教材,提供资金、肥料等支持,还帮助他们通过电商平台,进行线上及线下对外统一销售,维护合法权益,走共同富裕之路,促进了民族大团结。

数百亩成片种植的果树形成规模后,唐育安又修房造屋,与女儿一道开起了农家乐,把集雨抗旱的池塘养上鲫鱼、草鱼用来垂钓,吸引人们前来登山踏青挖野菜。他还举办金秋采果节活动,让长期居住在钢筋混凝土房子里的市民逃离城市、透气纳凉、放飞自我,采摘树上新鲜的水果,品尝农家柴火鸡,购买土特农产品,体验乡村悠闲的生活,寻找那份渐已远逝的乡愁。

“为什么想起要开农家乐呢?”我好奇地问。

“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既可增加收入,又拓宽了销售渠道;还有就是平常举办种植技术培训,召开各种会议,以及年末岁首时请当地孤寡老人吃团年饭,也方便多了。”唐育安自然有他的心思。

在双东镇场镇口的半山腰上,有一座被称为美女庙的古建筑。相传是为纪念古时候本地一位不畏强权、美丽善良,用祖传医术、不计报酬为普通百姓诊疗治病救苦救难的周姓女子而修建。东美村因毗邻美女庙东北方向而得名。唐育安等致富带头人为这个美好的故事注入了新时代的内涵。

临近中午,天空艳阳高照,显得格外澄澈干净。我站在山顶极目四望,叠翠的山峦此起彼伏,凯江河如一条白色丝带九曲回肠,村舍绿树掩映静谧安宁,花园式的农家乐车流如织,呱呱的白鹭和咕咕的鹁鸪彼此应答附和,有阵阵清风吹过。我仿佛看见一颗颗翡翠般的大青枣在树叶间闪现,像一串串如歌的音符。

(作者系德阳市旌阳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来源: 德阳市旌阳区地方志办公室
终审:谢灵慧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