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庆祝建党百年>详细内容
2023-11-10 11:31:53

唤醒沉睡千年黑土地 十万官兵决战北大荒

作者:李凤双 王春雨 王建 黄腾 来源:20210318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1-03-18 09:55:21 浏览次数: 【字体:

在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北大荒博物馆,有一幅版画,题为《第一道脚印》。画面里,乌云低沉,垦荒勘测队的几位战士扛着设备,拄着木棍,行进在茫茫雪原,身后留下一行行脚印。

这里,曾是苦寒蛮荒之地。北大荒的拓荒史,始于先驱者的第一道脚印。为了开发这片神奇的黑土地,十万复转官兵奔赴北大荒,揭开了人类垦荒史上的壮丽篇章。

挺进:向亘古荒原开战

今年91岁的老党员王在邦,曾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参加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式。1958年4月,王在邦带着妻子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来到黑龙江边陲小城密山,开发北大荒。和王在邦一样的几万名复转官兵,当年吹响了开发北大荒的“集结号”,10万名官兵扛着红旗,挑着行李,穿过山林,越过沼泽,直插北大荒腹地。

1955年1月,铁道兵部队的第一个农场——八五〇农场成立。短短两年时间,铁道兵多个师的复转官兵1.7万多人挥师北上,先后创建了八五二、八五三、八五四等12个八字头农场。

曾参加过西南剿匪、抗美援朝的李胜清,1958年来到八五〇农场。刚站稳脚跟,1959年初,李胜清就把远在河南老家的父母、妻子、兄弟以及岳父母接来,和他一起开发建设北大荒。如今,李胜清一家在北大荒已有4代人,他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都工作在农业生产一线。

开发:向广袤黑土地要粮

1955年5月,大地解冻,八五〇农场官兵们迎来了建场的第一个春天。一些低洼地还有冰碴,牲口在里面抬不起蹄,一步一趔趄。开荒早期,靠人拉犁唤醒了沉睡千年的黑土地。官兵们第一年就开出了14.45万亩荒地,做到了“当年开荒、当年生产、当年收益”。

王在邦回忆起当时的生产场景,那真是“早起三点半,地里三顿饭,晚上看不见,锁头把门,烟囱站岗”。“但我依然不后悔,我骄傲,我是北大荒人。”老人说起那段岁月,依然激情澎湃。

如今,在王震将军点燃第一把荒火的地方,当地建起了纪念雕塑。八五〇农场场长王洪斌说,这个地方如今建成了全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区,粮食亩产从当年的100多斤提高到1200多斤。2020年,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粮食播种面积4330万亩,粮食调出量405.5亿斤,占全国20%,北大荒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华大粮仓”。

改革:打造“农业领域航母”

北大荒不仅为祖国生产粮食,还缔造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新时代,北大荒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垦改革中,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

正值备耕之际,八五四农场种粮大户吴进堂开始检修农机。1998年他承包了3000多亩耕地,现已发展到1万亩。吴进堂说,第一代北大荒人浴血奋战,为今天的“中华大粮仓”奠定了坚实基础,要继承北大荒精神,发展绿色农业,让农产品更绿,品质更优。

北大荒第二代、王在邦的儿子王伟,如今是八五〇农场一家生物肥企业的董事长。他说,正是老一辈北大荒人的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激励着自己二次创业。新一代北大荒人正奋发努力,为北大荒农业现代化贡献着力量。北大荒立足现代农业,努力打造“农业领域航母”的同时,一场深化农垦改革的战役也在攻坚。亘古黑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新华社记者李凤双王春雨王建黄腾

(据新华社哈尔滨3月17日电)

来源: 20210318四川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