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七十年初心不改 抗美援朝老兵忆峥岁月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9-19 23:01:50 浏览次数: 【字体:

七十年初心不改

抗美援朝老兵忆峥岁月

——记抗美援朝老战士、中共内江市市中区委党校原校长郑时文

烽火已止息逾半个世纪,但70年前鸭绿江边那一幕幕,老兵的记忆不会模糊。一提起抗美援朝战场上英勇牺牲的战士,88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郑时文就泪眼朦胧,“我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都没有回来,他们都长眠在了那片异国的土地上。”

一个朝鲜苹果的故事

手拿苹果,郑时文缓缓讲述他曾经穿过硝烟的故事,而这个故事,要从一个苹果说起。

郑时文,四川内江人,今年88岁,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29师战勤工作员,1951年3月入朝参战,参加抗美援朝时,他还不满20岁,正念高中二年级。

郑时文的两个哥哥,都是志愿军战士,二哥郑时敏在47军担任机枪班班长,三哥郑时聪在15军29师当文化教员。郑时文当时没有下连队,被军务科科长留在了身边,做战勤工作。

但不下连队,并不意味着可以隔绝残酷的战争。

这位老兵红着眼回忆,上甘岭战役除了来自敌人炮火的威胁,志愿军战士还面临缺水的考验。“一个苹果”的故事,就是在这种极端缺水的背景下诞生的。

当时的火线运输员刘明生将给养送往前线,途中遭敌人火力拦截,身上水壶全被打烂。“在匍匐前进接近前沿阵地时,刘明生感到腹部被硌了一下,发现竟是一个苹果。小心擦去厚厚的泥土,正准备张口咬下去时,想到仍然坚守坑道的战友,他顶着炮火拼命往前爬,将苹果送到了前线。但八个战友谁也舍不得吃,最后一人一口,轮流两遍才吃完。”郑时文泪眼朦胧地说道。

1952年,作为通讯员的郑时文以此故事为基础进行写作并首先刊载于《上甘岭战地通讯》,1953年,以《一封志愿者叔叔的来信》为标题登上《新闻日报》,这是“一个苹果的故事”首次被公开。后来,志愿军135团7连连长张计法创作的《一个苹果》被编入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成为传承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教材。

张计发回忆一个苹果的故事

“我只是一个小小的通讯员,一个学生兵,尽管小笔杆子写得笨,但是要写,因为我们全军需要声音!祖国需要声音!”郑时文意气激昂地说。

志愿军老兵郑时文(图片来源:川观新闻)

一个比电影更苦的战场

在许多国人心中,上甘岭战役几乎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标志般的记忆。电影《上甘岭》作为一部经典老片,让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流下感动的眼泪。而郑时文回忆,真实的上甘岭战役,还要更加艰苦。

“坑道不是那样方方正正的,是我们刨出来的,根本不规则。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咱们就那样爬过去。”敌人的炮火几乎就是“炮雨”,打上甘岭时,一天30多万发炮,敌人的尸体,战友的牺牲,使这里成了一片人肉沼泽。原本枝繁叶茂的树木被炸得一点不剩,枪管里面全部积满了灰,不得已改成扔手榴弹。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在炮火中一个又一个坚定前进的身影,用血肉之躯筑起坚固防御,弥补了与敌人在武器、装备上的巨大差距。在上甘岭,无名战士多过有名英雄,铸就了伟大的历史。

英雄赞歌《英雄儿女》

音乐:

电影插曲 - 难忘电影金曲 第一集

当时,郑时文和并肩作战的18个战友在坑道里曾握着一张红领巾发誓,如果有人倒下了,他的娘就是大家的娘,他的家就是大家的家。如果谁还活着,他的孩子就是大家的孩子。1952年12月美军6架轰炸机将庄子山指挥所夷为平地,郑时文因为外出送情报,成了19个人中唯一的幸存者。

每年12月9日便成了郑时文家祭日,一家人都会聚一起,摆上18个苹果,插上香,祭奠逝去的英雄。现在,子女们即便不在家,也会在那天以各自的方式来祭奠。这份家风的传承是郑时文对孩子们深入骨髓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对抗美援朝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郑时文先后参了第四次战役、第五次战役、上甘岭战役和元山保卫战等。抗美援朝期间,曾获得志愿军司令部通令嘉奖,1955年,参加志愿军第六届归国代表团回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主席集体接见。

年轻时候的郑时文旧照(图片来源:川观新闻)

一份绵长延续的革命情

1966年,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兵部独立13团组织干事的郑时文因战伤复发转业至地方,在内江市市中区任党校校长直至退休。任职期间,郑时文一直致力于党校教育教学工作,为紧密联系内江实际,他要求凡是上级、同级下发、转发的公开文件,全体教职工务必传阅,希望全体教职工在教学工作中能坚守党的方针、政策、纪律,做一名合格的党的教育工作者。为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了解当前社会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在经费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他主张缩减其他开支,安排经费为教职工购买学习书籍;此外,还采购了近万册图书资料,建立了党校图书室,要求大家要不断提高党性修养、文化素质、专业素质。

在繁重工作岗位上,为起好带头作用,无论下基层宣讲,还是在各类培训班授课,他都亲力亲为、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他不向上级提个人要求,看淡个人升迁等利益,以丰富的阅历、充满激情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到党校各项工作中。他在党校工作时为发展党校事业所作出的一切,给全体教职工留下了深刻印象。

为传承和弘扬志愿军精神,郑时文努力写作。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今,郑时文发表了不少有关朝鲜战争的散文、诗歌等回忆文章。200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纪实文学《我心有歌——一个学生兵的朝鲜战场亲历记》出版发行,这部用泪水和墨水写出来的书籍被《解放军报》评为“近些年不多见的一本记述抗美援朝历史的优秀之作”。

宁死不动!老战士郑时文:热泪盈眶讲述邱少云牺牲事迹

2020年10月,郑时文登上央视《老兵你好》栏目舞台,参与录制,向全国观众讲述志愿军的英勇事迹。

现在,郑时文依然保持着写作和阅读的习惯。“我还想继续写下去,继续将志愿军的精神发扬光大。”

郑时文在战场上的旧照(图片来源:川观新闻)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