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李婷 ‖ 纪念《黄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 《怒吼吧!黄河》交响合唱音乐会在四川大剧院隆重举行

作者:李 婷 来源:川报观察 发布时间:2019-10-28 22:55:40 浏览次数: 【字体:

来源:川报观察

作者:李 婷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一提起《黄河大合唱》,想必不少朋友都能哼上几句。但你是否了解整个《黄河大合唱》其实有8个乐章,其中还有朗诵部分?《黄河大合唱》诞生背后有哪些故事?

2019年是《黄河大合唱》诞生80周年,四川交响乐团再次把这部民族音乐史诗搬上舞台。10月27日晚,《怒吼吧!黄河》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在四川大剧院隆重举行,国家一级演员瞿弦和登台,王秀芬、冯国栋、叶琤、代涛、何云天等歌唱艺术家参与,四川巴蜀合唱团和西南交大合唱团、玫影合唱团献唱,一展《黄河大合唱》风采。

92岁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黄河大合唱》中《黄河怨》乐章的首唱郭淑珍,《黄河大合唱》作词者光未然之子张安东,央视制作人刘笑梅,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黄河大合唱”研究中心主任黄炜齐聚蓉城并参加27日晚的演唱会,分享他们眼中的《黄河大合唱》。

10月27日晚,《怒吼吧!黄河》交响合唱音乐会在四川大剧院隆重举行。演出结束时,92岁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黄河大合唱》中《黄河怨》乐章的首唱郭淑珍登台与大家一同合唱《我和我的祖国》(蓬州闲士 摄)

少年强则国强,《黄河大合唱》在“救亡”中诞生

“你要真正了解那段历史,才能唱出不一样的感情。”满头银发的郭淑珍精神矍铄,她铿锵有力地说道。在27日晚的《怒吼吧!黄河》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上,得到她“真传”的学生王秀芬、冯国栋,分别登台演唱《黄河怨》和《黄河颂》,其中王秀芬曾获“聂耳、冼星海声乐作品演唱比赛”金奖。郭淑珍桃李满天下,幺红、宋祖英等著名歌唱家都是她的学生,她一直叮嘱自己的学生要了解历史,才能唱出触及灵魂的好作品:“而创演《黄河大合唱》时,大家都是在那段历史下,抱着为祖国牺牲、抱着必死的决心,要和日寇抗争!”

92岁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黄河大合唱》中《黄河怨》乐章的首唱郭淑珍(右)接受采访(图片来源:川报观察)

提到《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不少专家都提到了“救亡”这个词。《黄河大合唱》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举国上下十多二十岁的热血青年,目睹了武汉等国家重要城市的接连沦陷,十分愤慨。张安东追忆,自己的父亲光未然也是其中之一。1939年2月26日,冼星海去边区医院看望老友光未然。俩人相见后,光未然下决心把心中正在构思并逐渐成熟的长篇朗诵诗《黄河吟》直接写成一部大合唱歌词。在此后的两周内,光未然连续五天在病床上口述了整四百行的“大合唱《黄河吟》”八段歌词,由队员胡志涛笔录成稿。这部鸿篇巨制分为“合唱”《黄河船夫曲》、“男声独唱”《黄河颂》、“朗诵歌曲”《黄河之水天上来》、“齐唱”《黄水谣》、“对唱”《河边对口曲》、“女声独唱”《黄河怨》、“轮唱”《保卫黄河》、“大合唱”《怒吼吧!黄河》,随后冼星海开始谱曲。

冼星海亲自指挥《黄河大合唱》(图片来自网络)

1939年,《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冼星海在当时笔记中写道:“《黄河》的创作,虽然是在一个物质条件很缺乏的延安产生,但它已经创立了现阶段新型的救亡歌曲了。”冼星海认为《黄河》的歌词虽略嫌文雅一点,但它有伟大的气魄,有技巧,有热情和真实,有直接配合现阶段的需要,指出“保卫黄河” 的重要意义。它还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到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国家相册——黄河大合唱:怒涛山岳般壮烈的词曲组合

源远流长奔腾不息,黄河精神在当下代代传承

在场不少专家认为,时至今日,《黄河大合唱》也是中国新音乐的代表作,是中国民族音乐传统和西洋作曲技法完美结合创造的典范。它具备宏大的民族音乐史诗的规模和制式,独特的诗歌剧式结构,完整多样的合唱形式,丰富独创的音乐语汇与艺术风格,以及典型的诗歌语言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强烈的象征意味,个性而全面地表现了中华民族在一场历史危难中的伟大与坚强不屈。在众多抗战音乐作品中,甚至一直到战后几十年和平时期的华语音乐合唱作品的创作和音乐厅演出,鲜有在音乐艺术上的比肩者。“它是一部当之无愧的合唱艺术经典,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独一无二的杰作。”

92岁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黄河大合唱》中《黄河怨》乐章的首唱郭淑珍,《黄河大合唱》作词者光未然之子张安东,央视制作人刘笑梅,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黄河大合唱”研究中心主任黄炜齐在成都分享他们眼中的《黄河大合唱》(图片来源:川报观察)

“《黄河大合唱》背后还有着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它代表的时代精神正不断传承。”黄炜说道,黄河自古以来是中国的母亲河,中华儿女对黄河的感情是非常丰富的,《黄河大合唱》把救亡的感情凝结在“黄河”这个与炎黄子孙有着深刻联系的典型意向中,因此如今无论是少数民族儿女、还是残疾人、当代青年人等一起演唱《黄河大合唱》,这些场面都令人感动。

黄河(图片来自网络)

郭淑珍动容地说,从某种意义上,《黄河大合唱》也是一首“青年之歌”,当时演唱的都是意气风发的青年,两位词曲作者也非常年轻,虽然时代不同了,现代的年轻人早已过着和抗日战争时期年轻人迥然不同的生活,但她认为:“无论是在什么年代,爱惜祖国,保卫祖国的感情,一点都不过分,永远都不会变。祖国的未来最终是留给少年的,少年强则国强。”

(“方志四川”发布时有调整)

《黄河大合唱》

来源:川报观察,标题原名《黄河大合唱》诞生80周年!首唱郭淑珍、光未然之子等来蓉分享幕后故事

作者:李 婷

来源: 川报观察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