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庆祝建军96周年 致敬红色家风文化——追忆新中国第一代飞行员吴奇烈士‖吴中直

作者:吴中直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8-02 14:50:19 浏览次数: 【字体:

庆祝建军96周年 致敬红色家风文化

追忆新中国第一代飞行员吴奇烈士

吴中直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领导北伐军在江西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这一天后来也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也就是这一天的两个月后,在江苏省里下河吴家牌坊的吴葵勋家里,一个男孩呱呱落地,他就是新中国第一代飞行员吴奇烈士。

新中国第一代飞行员吴奇烈士

吴奇,爷爷吴方德是江苏里一河一带悬壶济世的老中医,父亲吴葵勋是江、高、宝、兴一带的进步律师。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吴奇,1944年进入新四军抗大第五分校学习,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吴奇烈士新四军时期留影

抗战胜利后,吴奇随新四军第3师北上,任7旅19团后勤处军需助理,因在临沂筹粮有功被调到旅部后勤部。随部队到达东北后,吴奇参加了秀水河子战役,荣立二等功,四平保卫战后被选入汽车团。1947年12月,吴奇经推荐被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简称东北老航校)录取,属该校第三期学员。1948年10月29日,吴奇等8名飞行学员进入滑翔机试飞班学习。1949年11月7日,吴奇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驱逐机学校学习。

1950年6月19日,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空军第四混成旅在南京成立。吴奇结束在第三航空学校苏联喷气式飞机的飞行训练后,于8月8日随空军第四混成旅驻防上海,担负起保卫上海及华东地区的防空任务。上海市空中设防短短42天,四战四捷,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空军的嚣张气焰,迫使其全面退守。

为加强东北地区的防空力量,10月底,吴奇所在的空军第四混成旅奉命移防东北,不久后改编为志愿军空军第4师,驻扎辽阳。吴奇所在的10团28大队是空军最早参加抗美援朝作战的大队,吴奇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首批出征与美军作战的10名勇士之一。

1951年1月29日午后,28大队随苏军出击,李汉率8机编队飞抵定州,在战友吴奇(2号机)等配合下,李汉(1号机)击落、击伤F-84型飞机各一架。李汉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打下第一架美军飞机的战斗英雄。此次空战是年轻的人民空军在抗美援朝作战中首次击落敌机,揭开了空战之“谜”,打破了美国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证明了“从实战中锻炼,在战斗中成长”方针的正确性,为参战的后续部队提供了宝贵的作战经验。首次空战的战例已载入中国空军史。

1951年10月16日,空四师10团、12团配合苏联空军作战,吴奇等36架战机进入新义州东南后,与美军10余架F-86打头阵、B-29轰炸机尾随的混合机群展开对战。

吴奇在掩护岳昌明脱险的战斗中击落美军F-86战机1架。同时,他的飞机不幸中弹,他的胸部也被敌机子弹击中,在返航途中,飞机坠落于兴开岭东北方向约5公里的山坡上。

据空一师荣誉馆“空一团参加抗美援朝战绩统计表”中记载,吴奇烈士生前共击落敌F-86战机1架,击伤F-80战机1架。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在和塔台联系:“回国,回国,我要回国!”在塔台担任指挥的师长方子翼大声喊道:“吴奇!吴奇!蹬左舵,左舵,向西南方向,西南方向是祖国……”。

吴奇同志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根据中朝人民空军联合司令部1951年10月26日的通报显示,空四师自9月25日到10月16日总共战斗22天,出动34次,计606架次,共击落17架(F-86八架、F-80九架),击伤敌机7架(F-86三架、F-80四架),我方被击落13架、击伤4架,被迫降落1架。空战22天,打出了一个以青川江为界限的米格走廊,打破了美军仁川港二次登陆的战略意图,粉碎了美军22天对志愿军的绞杀战。我志愿军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跨过鸭绿江、清川江运抵三八线,我们夺回了“制空权!”

红色家书里的家国情怀

在与众多飞行员家庭相比,吴奇的家庭要特殊一些。早在吴奇参加新四军之前,吴奇的爸爸与爷爷先后病逝,吴奇和奶奶、妈妈相依为命。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吴奇烈士留下的6封珍贵的家书

自吴奇从军后,他就没有回过家,即便是上海驻防期间,上海到扬州不过两百多公里,他也没有回过一趟。只能通过书信和家人联系。

部队驻防上海时,他收到了母亲的一封来信:

亲爱的奇儿:

近来学习工作都好吧,奶奶已于8月29日病逝,考虑到南方仍有战事,也考虑到部队铁的纪律,没有给你发电报,本想此事不告诉你了,原因是怕你分心,后来想了想,在办理完丧事后还是要与你说一下为好。

奶奶走的时候没有病痛,8月29日中午,一架飞机从我家上空经过,奶奶又让我和她一起看飞机,与以往不同的是,过去我们看飞机时的分工是,奶奶往天上看,奶奶说,她要看你开飞机的样子。我往地上看,是想着有一天你降落在我们村的打谷场上,从飞机中走出来说:妈妈我回来了。可这天,奶奶执意要往地上看,让我往天上看,奶奶说,你要是回来,第一声喊的是奶奶,说着说着,她就跟着飞机跑呀跑呀,谁知,跑着跑着,就摔一个跟头,当我赶过去扶她时,她已不省人事了……

奇儿!你现在是一名军人,也是空军飞行员了,是有能力处理好“忠”与“孝”的关系的,妈妈想说的是,自古成大事者,都难免要经受“忠孝”难以两全的考验。其实,对父母的“孝”对奶奶的“孝”,与对祖国的“忠”并不矛盾,这种“忠”是更大程度上的“孝”。“孝”有多种表达方式,并不是说你长期守在妈妈、奶奶身边就是孝,当你对祖国尽忠了,也就是对奶奶和妈妈最大的孝。

……

妈妈

8月30日

看完信后,吴奇哭了,哭得非常伤心,他最后选择了坚守岗位。

眼眶里盈满泪水,满心悲伤的吴奇给妈妈回了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

我昨天刚才从别处回到上海,接到来信,拆开一看,得悉祖母不幸于8月29日病逝。当时使我心中一怔,眼睛发黑,呆呆地想了一会,想我很小时,祖母那样的爱我、教育与抚养我,家中困难时,仍然让我上学等等恩情,我一直是没有忘记的。

妈妈,祖母在寿终前没有能看到我,这是一件很对不起他(她)老人家的憾事,但现已无法挽回,我只能在遥远的上海怀着悲痛的心情悼念她老人家了。照理是应该回来料理一下丧事,可是万恶的蒋介石反动派,他不允许我这样做了,因为时刻敌人还想来偷袭上海,我负有保卫上海人民安全之责,故不能回来,请原谅,不要骂我不孝之子。今天共产党是讲情理的,并不是不叫我回来,而是我觉得保卫上海几百万人民的安全更为重要,不应该回来。今天同志们都来问我,首长们也很关心这情(件)事,所以结果上级尽了最大的力量帮助我们。

最后望你在处理丧事中尽量少做些迷信事情,应顾及你今后的生活问题,最重要的是望你保重自己的身体,不要因祖母病逝而过度的难受。我想人生总有寿终之时,祖母今年近80岁也该是寿终的时候了,望不要过分伤心,而使自己病了,那就很不合算,要想得开一点。

妈妈你把丧事处理完了,有时间可到这里来玩一趟,但事前请来信告知,这样我好去接你。不多写,望你千万要保重身体,要紧,要紧。

敬祝健康!

儿奇于上海

红色家风代代传承

我从2015年开始着手写《听奶奶说》一书,用了近两年时间,但酝酿此书却长达10年之久。《听奶奶说》以奶奶的家风家教为主线,记录了我国第一代飞行员吴奇烈士革命家庭三代人的成长道路和感人事迹,历经大半个世纪的人生历程,同时又以一个家庭传承和守护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家风家训”的成功践行为辅线,诠释了中国传统“家文化”的深远影响。

《听奶奶说》,吴中直 著,2017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安世之道。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一代代家庭长辈的言传身教和家风传承,深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家风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微观载体,以一种无言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后代的世界观,对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直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才能好”。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为将奶奶的好家风、父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我又自费筹建了吴奇家风文化馆、修缮了故居。

吴奇烈士故居

家风文化馆陈列了吴奇烈士雕塑、遗物、读物书信、个人履历表、奖章奖状。吴奇故居弥足珍贵的老物件、各种纪念徽章等,通过图片、多媒体等形式,展示了吴奇烈士光辉而短暂的一生。

2020年春节,吴奇家风文化馆正式落成并免费对外开放,吴奇烈士家风网也同步上线。吴奇家风文化馆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重要论述精神,以吴奇烈士的生平英勇事迹作为主线,宣讲并弘扬了红色教育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英雄坚定的革命信仰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吴奇家风文化馆对外开放3年多来,参观的人员络绎不绝。吴奇家风文化馆每年接待了来自各省、市、区政府部门,各大院校师生,各企事业单位以及民间组织上百批次,接待人数3000余人。

民革扬州市直总支参观吴奇家风文化馆

吴奇家风文化馆自建成以来,得到各级政府关心与重视,先后被授予“传承红色基因研学基地”“扬州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东北老航校精神红色旅学基地”,吴奇烈士故居也被命名为“扬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英烈用人民至上的实际行动,树起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传承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吴奇家风文化馆目前建有以党员为主的志愿者管理团队,并将逐步推出学生实践游、亲子活动游、旅行社带团游等模式,通过多种形式,更加生动地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更多的人成为红色精神的时代传人。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吴中直(吴奇烈士之子,中共党员,江苏省劳动模范,扬州市第四届人大代表)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