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蹉跎岁月 血洒太行——谢家庆烈士的人生轨迹‖和德荣

作者:和德荣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5-25 14:07:56 浏览次数: 【字体:

蹉跎岁月 血洒太行

——谢家庆烈士的人生轨迹

和德荣

太行山深处,山西省黎城县阳火脚村旁有两座相距很近的土坟,坟前有一块大理石墓碑,上面镌刻着《谢家庆、张天文烈士》之墓。

谢家庆烈士(1908—1940)遗像

谢家庆,又名谢仲琴,是我的姥爷,中国著名抗战英烈。他是民政部2014年9月第一批公布的300名革命烈士之一,是打响百团大战第一枪、在百团大战中英勇牺牲的八路军将领之一。

1908年9月,谢家庆出生于河南省孟津县铁谢村一个中医世家。父亲谢随柱育有二子,长子谢天爵,次子谢仲琴(谢家庆)。哥哥继承了父业从医。青少年时期,谢仲琴(谢家庆)常跟随着哥哥走村串户行医为民,挣钱养家糊口。在常年行医中走的地方多了,自然结识了各种各样的人,他们当中不乏一些进步人士。在进步文化思想影响下,谢仲琴年轻的心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萌发了走出去闹革命的念头。

1929年,谢仲琴在家乡秘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革命,走上了革命道路。1931年,妻子已有孕在身,谢仲琴不顾家人的劝说,毅然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为保护家人安全,改名谢家庆。迫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统治下的严峻形势,1931年深冬,谢家庆回乡将妻子闫梅、3岁的儿子谢印(1928年12月生),以及出生不久的女儿萍(谢桂庭,我的母亲,1931年11月10日生)3人一块送回了妻子的娘家,让其躲避白色恐怖的风头。1932年7月,经陈纪宏介绍,谢家庆在四川仪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谢家庆在红军队伍中,先后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次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西征转战,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在红九军中历任交通班长、排长、连长、交通队队长、交通团团长等职。1937年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33年,在一次战斗中,通信连长谢家庆俘虏了一名国军军官,奇瘦无比。周希汉将军看到后跟那被俘的军官站在一起说道:“这狗日的比老子瘦多了。好了,老子不是天下第一瘦子”(引自《抗战时期有次会议,陈赓向毛主席汇报周希汉的瘦子故事》一文)。

1934年,在四川万源,谢家庆参加红四方面军反四川军阀刘湘川陕根据地的六路围攻。红九军直属队通讯队长谢家庆奉作战科长周希汉之命,四次率通信队参加对敌战斗。红九军直属队、通讯队600人,击败敌人3个团,俘虏2000余人。

1936年秋的一天夜里,谢家庆突然回到家中,妻子又惊又喜。但是,在家仅仅两天,第三天夜里谢家庆对妻子说:“今晚要走(回部队),这次回来是接人(参军青年),那边等着我。”妻子听到这句话时如雷轰顶,顿时眼泪止不住唰唰地流了出来。他接着说:“孩子们问起来,就说爹爹去东山里(指村子东边的山里)做活去了,下次回来给他们带月饼吃。”妻子望着丈夫默默地点了点头。

1937年的一天,“仲琴带着队伍过了黄河”的消息传到了姥姥的耳朵里,从那以后,姥姥经常半夜里哭醒,嘴里喃喃念着“仲琴,你回来吧!仲琴,你回来吧”。年复一年以泪洗面,姥姥最后哭瞎了双眼,直到去世也没等到姥爷归来。

姥爷回来的两天,是舅舅和母亲最开心快乐的两天。母亲早上醒来,是姥爷为她梳头扎羊角辫,偶尔还带着她去街坊转转(我的母亲口述)。

1937年9月,四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129师,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抗战。谢家庆任129师教导团教官。同年11月中旬,谢家庆以张国权奉命率领教导团部分干部为基础组成挺进支队,亦称谢张大队(谢家庆任队长)深入到榆社、武乡、黎城地区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武装,创建根据地。

1938年4月下旬,八路军总部和129师决定:成立晋冀豫军区。下辖晋中第一军分区,晋豫边第二军分区,冀豫边第三军分区,浊漳河流域第四军分,太(行)南第五军分区等五个军分区。谢(家庆)张(国权)大队为第四军分区,谢家庆任第四军分区政治委员。

1938年6月,挺进支队奉命在磁县以王维刚组织领导的抗日游击武装合并,挺进支队番号取消,改为抗日先遣支队三大队,谢家庆任队长。参加129师对平汉线、道青线、正太线等日伪交通线的13次大破袭行动和沿线根据地的开辟。

1938年12月,谢家庆奉命率领先遣支队三大队过平汉铁路以东,开展游击战争、反摩擦,开辟根据地,确保八路军在冀南平原游击战争的后勤供给。

1939年8月,由于日军对晋东南根据地的“第二次九路围攻”,谢家庆奉命返回第四军分区,在武安、磁县、峰峰、彭城一带率部抗战,开辟漳北根据地。

1940年6月初,八路军总部和129师师部根据“黎城会议精神”进行整编。谢家庆由第四军分区政治委员,调任八路军129师386旅16团团长。同年8月20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谢家庆率16团,首夺正太铁路上的卢家庄车站,打响了百团大战第一枪,为八路军打好百团大战第一阶段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0年8月31日,谢家庆率16团与增援日军血战和顺高坪山,打退日军多次冲锋。

1940年9月2日,谢家庆又率16团以增援的日军血战卷浴沟羊儿岭,打退日军多次冲锋,确保了破袭正太铁路行动的顺利进行。

1940年9月下旬,129师发起榆(社)辽(县)战役,25日下午,谢家庆率16团攻入榆社县城,全歼榆社县城守敌,缴获各种大炮12门,轻重机枪17挺,步枪200余支,收复榆社县城。

1940年10月31日,谢家庆率16团奉命参加关家脑战斗,给敌人有力打击。

1940年11月4日,谢家庆奉八路军总部和129师师部命令,在武乡韩壁、蟠龙大陌、黎城小窝铺一线,依托黎城与武乡交界的数十公里乃至上百公里的太行板山天险,坚守阻击武乡之敌到黎城腹心根据地扫荡,追赶八路军总部的武乡刀把嘴、安乐庄至黎城小窝铺,保卫这个唯一的武乡到黎城根据地板山垭口小窝铺高山险道,确保八路军总部和黎城腹心根据地的安全。

1940年11月24日,谢家庆在黎城小窝铺与敌人战斗中头部中弹英勇牺牲,时年32岁,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献出了宝贵而年轻的生命。

谢家庆烈士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革命的一生,是辉煌战斗的一生。人民没有忘记他,新中国成立后,在谢家庆烈士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先后在山西省武乡县烈士陵园、山西省长治市“太行太岳”烈士陵园、河北省邯郸市“129师”烈士陵园和河南省罗山县烈士陵园,都建有谢家庆烈士墓碑,予以纪念。

革命烈士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远激励我们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后记:本文根据谢桂庭(我的母亲)、谢丽霞(谢家庆孙女、我的表姐)听奶奶(我的姥姥闫梅)讲述爷爷的故事回忆而写成,同时参考了《周希汉回忆录——深夜的枪声》《打响百团大战第一枪的抗日英烈谢家庆》《共产党抗战英烈、百团大战首告捷、谢家庆烈士》《八路军的故乡、八路军工作团与谢张大队》《八路军129师战斗历程》《晋冀豫抗战纪实》《386旅新一团历史沿革中的团长和政委们》《刘伯承年谱》《邓小平年谱》《李大清回忆录》《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组织史资料第二卷》《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序列》《柏林村史、军事篇》等资料。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和德荣(籍贯河南省孟津县。1964年入云南农垦国营景洪农场职工子弟学校就读小学、初中、高中,1976年8月在云南农垦电力公司参加工作。2017年5月退休)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