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深切怀念刘志丹同志

作者:雷学军 王 麟 高婉鑫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4-15 13:11:21 浏览次数: 【字体:

深切怀念刘志丹同志

雷学军 王 麟 高婉鑫

编者按:刘志丹同志是西北人民的领袖,西北红军的缔造者、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他早年义无反顾地投身中国革命,为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呕心沥血,顽强战斗,最终在西北这块土地上,开辟出了红色圣地。这块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是“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刘志丹同志的丰功伟绩在党和国家的历史中永不磨灭。

英灵长存,山河日新。

1936年4月14日,“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刘志丹,1903年10月4日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金丁镇,名景桂,字子丹。

刘志丹旧居

1922年,刘志丹考入榆林中学,与魏野畴、李子洲等共产党员教师交往甚密,深受民主、进步思想熏陶和影响。

中学时代的刘志丹

1923年,刘志丹当选榆林中学学生自治会长,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项进步活动,同军阀井岳秀等封建势力作斗争。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接任书记。1925年,转为中共党员。1925年秋,被党组织派往广州黄埔军官学校学习。

1926年初,刘志丹入军校四期步兵科第一团二连学习,不久转入炮兵科。北伐战争开始后,刘志丹参加北伐誓师大会。10月,于黄埔军校毕业,被派往冯玉祥国民军联军工作,任第四路军政治处长,在马鸿逵部建立了政治机关,进行新式训练,使这支部队成为攻打军阀刘镇华、解围西安、东出潼关、配合北伐的一支劲旅。

北伐战争中的刘志丹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刘志丹与刘伯坚、邓小平等共产党员被“礼送出境”,后在中共陕西省委从事秘密交通工作。

1928年1月,陕西省委派刘志丹与唐澍、谢子长到达洛南县,参与以中共党员许权中为旅长的陕军新编第三旅的起义组织工作,任参谋主任。不久,率一批干部到豫陕边界地区开展农民运动,培训赤卫队骨干。4月,参与领导了以新三旅为骨干力量的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5月,震惊西北的渭华起义爆发,刘志丹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

渭华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习仲勋为渭华起义烈士纪念碑题词

渭华起义失败后,刘志丹回到陕北,任中共陕北特委军委书记,主持特委工作。在召开的中共陕北特委红石峡会议上,他提出了著名的通过白色、灰色、红色三种形式开展武装斗争的策略。

红石峡会议旧址

1929年7月,刘志丹出任省委候补常委。后到陕甘边界从事兵运工作,领导创建了南梁游击队。

1930年前后,刘志丹、谢子长在陕甘边界一带开展革命活动。

1931年10月,和谢子长等将南梁游击队与陕北游击支队合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1932年2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先后任副总指挥、总指挥,总结过去失败教训,学习井冈山斗争经验,开辟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苏区。1932年1月,刘志丹任西北反帝同盟军副总指挥兼第二大队队长。2月,西北反帝同盟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先后任总指挥、三支队队长。

陕甘游击队布告

1932年底,红二十六军二团成立,刘志丹任政治处长、参谋长,领导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左”的错误领导下,红二团南下失败,刘志丹等辗转回到照金,出任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参谋长。11月后,任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参谋长、师长。

1934年5月,刘志丹任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在刘志丹的正确指挥下,红四十二师与红军游击队密切配合,打垮了国民党陕甘当局对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的“围剿”,在陕甘边界十多个县的广大农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1935年2月,西北工委、西北军委建立,刘志丹先后出任西北工委委员、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前敌总指挥,统一指挥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在领导第二次反“围剿”斗争中,率领红军先后解放了安定、延长、延川、安塞、靖边、保安六座县城,红色根据地扩大到东临黄河,南到淳化、耀县,西接庆阳,北抵长城的广大区域,陕甘、陕北两块根据地完全连成一片,主力红军发展到5000多人,游击队扩大到4000余人。

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陕北,与西北红军组成红十五军团,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参与指挥了劳山战役。

甘泉县劳山战役旧址

1935年10月初,西北根据地发生严重错误的肃反,刘志丹等被捕入狱。中共中央及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后,在毛泽东同志的亲自过问下,刘志丹获释,之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副主任和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警备司令、红军北路军总指挥、红二十八军军长、西北军委委员等职。

毛泽东、周恩来会见被解救的刘志丹(绘画)

刘志丹与毛泽东、彭德怀联合发布的告陕甘苏区工农书

1936年3月,刘志丹率红28军参加东征战役,由罗峪口附近东渡黄河,挺进晋西北,迭克敌军。

刘志丹东征(绘画)

1936年4月14日,刘志丹在攻打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时牺牲,年仅33岁。

1936年4月24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举行追悼大会,沉痛哀悼刘志丹将军。毛泽东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1936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将保安县改为志丹县。

1943年5月,中共中央在延安举行刘志丹将军移陵公祭典礼,朱德、任弼时致辞。

刘志丹移灵公祭大会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政、军领导为其题词,表达了党中央和人民群众对刘志丹将军光辉一生的崇高敬意和高度评价。

1993年,为纪念刘志丹同志诞辰90周年,江泽民同志题词:“学习刘志丹同志的革命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96年,刘志丹被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

END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雷学军 王 麟 高婉鑫(西北革命历史网)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