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游林鑫 ‖ 石棉乡音

作者:游林鑫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1-15 16:18:56 浏览次数: 【字体:

四川石棉本土人如果不给他看文字,你对他说“乡音”,他的第一反应绝对是“某种东西价格便宜”或者“占了谁的好处”。“乡音未改鬓毛衰”,方言是一种乡愁,当漂泊在外的游子听到耳畔响起乡音的时候是何尝的激动,定会想起自己从哪里来,家乡的人、家乡的山和家乡的水。

石棉县(图片来自网络)

按照方言分类,石棉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四川官话灌赤片中的雅棉小片”,雅棉小片包含现雅安市6县2区及甘孜州泸定县。因二郎山、泥巴山的阻隔,在雅棉小片内青衣江流域、大渡河流域的吐字发音又有所不同。泸定县、石棉县、汉源县语音、语法基本相同,略有差异。

石棉方言声母发音无卷舌音,zh、ch、sh由z、c、s代替,r不卷舌;无后鼻音,n由l代替。韵母与普通话一样按发音口型分为四类,但en、eng、in、ing不分。在日常对话中,声韵相拼、升降调、古词语运用等又有较多自身特点。比如“客人”发音“开人”、“英雄”发音“因雄”、“肚皮”发音“舵皮”、“岩子村”发音“哎子村”、“到哪里去”发音“到那儿及”、“向火”意思是“烤火”等等。

乡音、方言是一种地域文化载体,是千百年文化的结晶,但随着时间推移,交通发达,人员流动性加大,义务教育普及,电视、网络覆盖更广,乡音、方言正逐步消亡。建国前,因交通不便,人员流动不大,石棉本地口音主要受相邻县及杂居少数民族影响,但保持较为完整;上世纪50年代,随着县域内四川石棉矿和新康石棉矿的开采,操南腔北调的干部、工人、家属迁入石棉县,在与本地人的交流中,潜移默化影响着对方词语的使用和发音方式;改革开放后,至2000年左右随着经商和外出打工热潮的兴起,人员流动加快,因对外沟通的需要及1986开始全国推广普通话,中青年及学龄儿童使用本地方言词组逐步减少,但发音基本保留本地特点,比如表示“昨天”的本地词(音)“夜天”,表示“厨房”的“灶门千”等词汇在日常对话中出现频率不高,只在年龄较长的人群或偏远乡村使用;2010年后,随着电视节目的丰富、网络的普及、面向全国的事业单位和公务员招考、普通话的进一步普及等因素综合影响,在县城及集镇家庭中爷爷、奶奶为了能更好地与孙辈对话,常会使用普通话,一是怕说方言孩子不懂,二是怕把孩子带偏。现在,我自己在日常交流中,偶尔听到一个本地方言词汇,也会在脑袋你短暂卡壳。

著名主持人汪涵说:“普通话可以让你走得更远,可以让你走得更方便,但是方言,可以让你不要忘记你从哪里出发。”作为土生土长的石棉人,下面将我收集、回忆的部分方言、乡音罗列如下,多以发音表述,抛砖引玉,希望能勾起你对家乡市井文化的回忆。

孟获城(图片来自网络)

一、人体部位

哀楼ber:额头

后脑抓抓:后脑勺

迷猫:眉毛

缺牙巴:指牙不全

眼眨毛:睫毛

颈航:脖子

舵皮:肚子

肚jer:肚脐

垮垮:髋部及大腿

kàkā:裆部

屁儿登登:臀部

坨子、锭子:拳头

啷子mer:小拇指

老子mer:大拇指

手拐子:手肘

夹wer:腋下

开膝ber:膝盖

梁儿杆:指小腿正前

Jo:脚、足

jo堵子:指小腿正后

螺丝拐:脚踝

石棉安顺场(图片来自网络)

二、称呼

白白:新民、田湾等乡指爸爸,其他地方指伯伯

大wer:家中长子

老幺:家中最小的孩子

老表:妈妈那边同辈男孩

新银子:新娘

端公:祭司

哪改:谁?

瘟桑:没能耐的人

憨ber:傻瓜

赞huer:爱出风头的人

日白匠:说大话的人

欠儿子:惹是生非、使人讨厌的人

石棉月亮湖(图片来自网络)

三、时间

夜天:昨天

二天:今后

清早:上午

扫午:中午

断黑:傍晚

则zàng:现在

勒zàng:那时

一火连:瞬间

一her、一气qer:一会儿

往连子:前些年

石棉枇杷(图片来自网络)

四、其他

不胎孩:不学好、不成器的

扎尽:非常好的

Lai火:非常生气

木来头:不要紧的

夹白、夹不得:不知道

扯白亮谎:说谎话

手造、手欠:管不住自己双手

zer及:这儿去

er及:那儿去

向火:烤火

歪、歪得很:凶、非常凶

宗宗:专门

宗宗:水杯

石棉草科鸡(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游林鑫(石棉县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