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传统文化】德阳孝泉:涌泉跃鲤与安安送米故事发生地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1-05 17:06:15 浏览次数: 【字体:

德阳孝泉

涌泉跃鲤与安安送米故事发生地

本故事发生在东汉时期的雒县汛乡(今德阳市孝泉镇),说的是姜诗和他的妻子庞三春、儿子姜石泉(安安)一门三孝的感人故事。

孝泉,因为享誉海内外的“涌泉跃鲤”“安安送米”一门三孝而得名。

中国是礼仪之邦,忠孝仁义是做人的根本准则,尤其“孝”,更被百姓视作百善之首。从古至今,涌现了许许多多大孝大仁之人,并从中归结了二十四个大孝子(女、媳)。

二十四个大孝中,“涌泉跃鲤”的故事就发生在德阳孝泉。

“涌泉跃鲤”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记述了三个大孝之人。这三个人是姜诗、庞三春、姜石泉(安安),他们本是一家人。

姜诗,字士游,东汉明帝时人。姜诗原本饱读诗书,要报效朝廷。可母亲年迈体衰,需要自己照顾,“父母在,不远游”,姜诗就从来没有离开过孝泉。

母亲喜欢吃鲤鱼,而且喜欢用临江河中的水来烹煮鲤鱼,姜诗便让妻子庞三春每天到六七里外的临江河去挑水,即使狂风暴雨也不间断。

母亲独自吃鱼,十分孤寂。姜诗、庞三春又请来邻居老婆婆和母亲一起吃。两位老人边吃鱼边聊天,十分快活,姜诗、庞三春也就十分高兴。

一次因风雨太大,庞三春挑水跌跌撞撞,浑身淋得像落汤鸡一般,回来晚了,姜诗认为庞三春怠慢了母亲,便将她逐出家门。庞三春便寄居在白衣庵中。

即使被逐,庞三春仍没有忘记孝敬婆母,昼夜纺织,拿到市场上,换回美味,请邻居带回去给婆母吃。又请邻居将婆母穿脏的衣服带到白衣庵,庞三春将衣服洗干净,缝补好,整整齐齐送回到婆母身边。

这时,小安安刚7岁,得知母亲被休,痛哭流涕,多方打听,知道母亲寄居在白衣庵。安安想妈妈孤身一人,生活清苦,便决定给妈妈送米去,让妈妈吃顿饱饭。每天路过土地庙,安安都将带去的午饭米抓上一把,放入口袋,磕个头,藏在土地爷爷背后。说也怪,安安的米,鸟儿不啄,老鼠不吃,仿佛土地爷爷为他守着似的。

一月后,安安拿着米到白衣庵看妈妈。母子相见,又惊又喜,安安把米取出来双手递给妈妈。但庞三春脸色沉重,说:“安安,我们家里的人,历来不偷人家的东西,我宁愿饿死,也不吃你偷来的米。”安安一时急得不知说什么才好。

庵主走了过来,把安安带来的米抓出来放在手掌上仔细看,“你可别冤枉了孩子!这米,颜色深浅不一,有陈有新,绝不是偷的。”

庞三春知道了米的由来,转悲为喜:安安这孩子真孝顺懂事啊!她抚摸着安安消瘦的脸庞,心里一阵酸楚,母子俩抱在一起大哭了一场。

后来,邻居告诉了婆母所有事情的真相,婆母大为感动,把庞三春接了回来。庞三春与姜诗夫妻二人更加孝顺婆母。

儿子安安也承担了到临江河给祖母挑水的任务。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次挑水时,安安不慎落水溺死。安安死后,姜诗夫妻为了不让母亲伤心,说安安在学校,夫妻二人侍奉老母亲依然如故。

姜诗、庞三春、姜石泉一门三孝的事迹感动了上天,房屋旁边便涌出泉水,泉水有临江河水的香味,每天还跃出两尾鲤鱼,可供老人食用。泉水灌溉了姜诗家中的六顷田地,同时还浇灌了邻居家的田地。这泉,因为孝子而出现,于是,人们就将它命名为孝泉。

东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考察官发现姜诗孝廉,汇报到朝廷。明帝诏曰:“大孝入朝,孝廉一切皆平之”,任命姜诗作了江阳(今泸州)县令。

“一门三孝”的故事感动影响了普天下百姓一千多年,这里面还有造反起义的英雄,赤眉起义军经过姜诗 的住地,也赠送姜诗家米和肉;当然,影响最大的还是普通百姓,德阳孝泉因为出了姜诗等大孝子,至今人人效仿个个学习,孝泉便成为远近闻名的孝子之乡。

“一门三孝”的故事广为流传,其中“安安送米”故事还被改编成闽剧、潮州戏、蒲剧等数十个地方戏曲,在全国演唱,至今不衰。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德阳市旌阳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