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传统文化】国家主席习近平新年贺词引用苏轼名典!跟着总书记,一起来学习!

来源:眉山发布 发布时间:2023-01-01 14:42:18 浏览次数: 【字体: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

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苏轼名典:“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意思是说“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出自苏轼《思治论》。早在2019年10月31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二次会议上的讲话中进行过引用。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典故最多的古代名人是谁?答案就是苏轼。人民网曾以“常提儒家名言、苏轼名句最多”来概括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情况。苏轼是古代清廉实干官员的典范,是当代党员干部的榜样,也是近千年来人们一直缅怀的楷模。总书记曾经多次引用苏轼名句,对苏轼的青睐可见一斑。

2022年6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眉山考察。此次考察,他专程前往三苏祠,了解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情况。三苏祠位于眉山市东坡区,是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的故居。在“唐宋八大家”中“三苏”父子占了三席,尤以苏轼成就最高(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图片来源:新华社)

习近平总书记

引用了哪些东坡名典呢?

新的一年

我们一起来学习

为民类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

出自: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命不允诏》

引用:2013年4月,习近平在考察海南时的讲话中引用。

释义:享受天下的利益安乐,就应该对天下人负起责任,除天下人之患,解天下人之忧。

/

◆春江水暖鸭先知。

出自: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引用:2014年5月9日,习近平在参加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中引用。

释义:初春江水的回暖(现象)被鸭子最先察觉。

/

◆守其初心,始终不变。

出自: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

引用: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

释义:坚守本意,始终不改变。

从政类

◆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

出自:苏轼《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

引用: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引用。

释义:治理国家要保持制度的稳定,不随意更改政策,同时不能因为怕受非议和质疑就束手束脚,不敢作为。

/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

出自:苏轼《晁错论》

引用:2014年4月30日,习近平在新疆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引用。

释义:天下的祸患,最不能挽回的,莫过于表面上社会安定无事,实际上却存在着危险因素。“坐观其变”而不对祸乱采取措施,那么祸乱就会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

/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出自: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

引用:2014年7月9日,习近平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的致辞中引用。

释义:时间和机会既然来了,就不能让它们白白流失,一定要抓住。

/

◆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

出自:苏轼《上初即位论治道二首•道德》

引用:2016年11月21日,习近平在《同舟共济、扬帆远航,共创中拉关系美好未来——在秘鲁国会的演讲》等文中引用

释义:在位者要以最高的诚信为道德基准,以最高的仁义宽厚为道德品性。

/

◆治其本,朝令而夕从;救其末,百世不改也。

出自:苏轼《关陇游民私铸钱与江淮漕卒为盗之由》

引用:2018年6月29日,习近平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发表讲话时引用。

释义:从根本着手进行治理,政令将会迅速得到执行;若只从细枝末节进行治理,即使经过很多年也难以有所改变。

/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

出自:苏轼《思治论》

引用:2019年10月31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二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

释义: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

廉洁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出自:苏轼《赤壁赋》

引用:1989年,时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就廉政建设送给党员干部四句话中引用。

释义:如果不是我所有的,即使一丝一毫也不能取用。

/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出自:苏轼《范增论》

引用: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引用。

释义:东西总是自身先腐烂,然后虫子才会寄生,说明事物总是自己先有破绽然后才为外物所侵。

/

◆纪纲一废,何事不生?

出自: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引用:2014年10月23日,习近平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

释义:法度纲纪一旦败坏,还有什么样的事情不会出现呢?用反问语气极言废除法纪的严重后果。

修身类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出自:苏轼《题西林壁》

引用:1990年1月,习近平在《摆脱贫困·闽东之光——闽东文化建设随想》中引用。

释义: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全貌,那是因为就身处于庐山之中。只有认识到事物的全貌,超越传统的固定思维,跳出框架,才能看到事情的真相。

/

◆临大事而不乱,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

出自:苏轼《策略四》《陈侗知陕州制》

引用:1990年3月,习近平在《摆脱贫困•从政杂谈》中引用。

释义:当大事来临的时候,不惊慌失措,镇定沉着;在利害冲突的紧要关头,不患得患失,保持常态。

/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出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引用:2004年1月13日,习近平在其著作《之江新语》的《要讲究领导艺术》一文中引用。

释义: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

/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出自:苏轼《惠州一绝•食荔枝》

引用:2014年4月29日,习近平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兵团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

释义: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出自:苏轼《晁错论》

引用:2018年5月2日,习近平考察北京大学寄语广大青年时引用。

释义:自古以来能够成就伟大功绩的人,不仅仅要有超凡出众的才能,也一定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学习类

◆腹有诗书气自华。

出自:苏轼《和董传留别》

引用:2009年5月13日,习近平在《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文中引用。

释义:读书可以提升人的修养和境界,一个饱读诗书、学识渊博的人,不需要刻意打扮,也会由内而外显现出高雅不凡的气质。

/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出自:苏轼《稼说•送张琥》

引用:2014年9月18日,习近平在《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的演讲》文中引用。

释义:治学之道在于广泛浏览,取其要领,丰富积累,不轻易发表东西。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才能大有可为,施展作为。

/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出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引用: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

释义:韩愈的文章使八代以来的衰弱文风得到振兴,文章中蕴含的道德价值观念,为沉溺的人们提供了有益引导。

/

◆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

出自:苏轼《答乔舍人启》

引用:2015年12月25日,习近平视察解放军报社时的讲话中引用。

释义:写文章讲究文采词藻是次要的,讲究文章的实际功用是根本的。

/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出自:苏轼《赤壁赋》

引用:2019年3月4日,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的讲话中引用。

释义: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耳朵能听到风的声音,眼睛能看到月的颜色,取之无人禁止,用之不会枯竭。

俯瞰三苏祠,树木葱茏(总台央视记者 齐涛 摄,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习近平总书记所用典故

寓意深远,生动传神

极具启迪意义

跟着总书记

一起读东坡名典吧!

来源:眉山发布

来源: 眉山发布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