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民俗文化】竹间 ‖ 篾扇上写成的春秋
本文刊于《巴蜀史志》2018年第6期
在四川自贡流行着一种工艺扇子——龚扇。光绪年间,四川自流井(今自贡)的民间竹编艺人龚爵伍经过精心钻研探索,创作出一种新颖独特的竹编扇,人们以他的姓氏取名叫龚扇。龚扇平整光亮,图案清新,薄如绢锦,轻若蝉翼。
龚扇(图片来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龚扇编织工艺复杂,要求严格。从选料到编织都自成体系,有一套严格的规范。龚扇选料必须在每年秋分、白露后不久,砍取那些生长在背阴处的优质黄竹为原料。将黄竹用清水浸泡后,再选择每个竹节中段颜色相同、无任何斑痕的部分,刨去外表的青皮后,用刀轻轻劈成宽约0.6厘米的篾条。然后,再将篾条耐心细致地慢慢分成长40厘米、宽0.1厘米、薄约2丝的20多根竹丝,每根竹丝都要达到微风可拂、晶莹剔透的程度。编织扇面时,龚扇借鉴汲取提花织物的组织原理,用双手轻轻地挑、压作为经纬的竹丝,再运用局部并丝、破丝的技法,将设计好的图案、画面编织在扇面上,还要交替使用斜纺、缎文等不同的纹样,以便区别扇子的画面和扇地,更好地表现出虚实与明暗的变化。
龚扇(图片来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龚扇的扇柄也与众不同,制作独特,一般选用白色的牛角为原料制成,并坠有装饰物。当年龚爵伍编扇子时,大多以几何或福、寿、禄等图案为主,比较简单。其子龚玉璋继承父业后,不甘守旧,极力创新,经过反复探索,运用掌握的多种编织技巧,终于一改昔日面容,编织出山水、仕女、花鸟、鱼虫,以及王昭君、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等复杂生动的画面。龚玉璋之子龚长荣、龚玉文兄弟二人继承祖业,编织的龚扇多次出国展出。龚扇现已传至第五代传人龚倩。
德阳潮扇却又有另一种技艺风景。德阳潮扇原是德阳在潮州做官的人于清光绪年间退休回原籍德阳时;带回的两把潮州圆形花鸟扇子,这种扇子在戏剧舞台上比较常见,就是小姐们常拿在手里的那种圆形花鸟篾扇子。后来,带回德阳的两把扇子有些破损,就到德阳城里专做篾扇子的铺子上去修理,被老板李宝成发现。李琢磨许久,便对潮扇进行改造。把潮扇的观赏性与德阳地区常用的那种扇风纳凉的篾巴巴扇子的实用性相结合,变成了既美观又实用的德阳潮扇,俗称猪腰子扇。
德阳潮扇(图片来自四川在线)
德阳潮扇也有相应的一套工艺:首先选韧性好的两年生慈竹,刮青,劈成筷头粗,去黄篾和青篾,划成竹丝。选竹鞭,用车、刨等工艺制扇柄。围绕扇柄绕竹丝,6根竹丝为一把,经竹丝为经,白蚕丝为纬,编底线。编中线和上线,画花鸟、山水、书法等作品,再将画好的画芯裱上扇面,再装饰扇边框,制作扇坠。
篾扇制作将竹丝削到比毛发还细(图片来自网络)
德阳潮扇讲究工艺和绘画互相映衬,使扇和面相得益彰。扇面的水平与弧度的均匀是体现德阳潮扇的工艺档次。由于扇面薄透,一面作画两面透,十分美观。精美的德阳潮扇早已被拿来扇风拂暑,又被作为艺术品收藏,兼具实用性与工艺审美性的双重功能。
上世纪30年代,是德阳潮扇发展的高峰时期,德阳城内有33家潮扇庄,产量达到70000余把。建国后,33家潮扇庄成立了德阳潮扇社,为公私合营手工企业。“文化大革命”被批为“封、资、修”遭遇停产和停止营业。加之后来电风扇普及,德阳潮扇生意萧条,业者纷纷转行。现只有原德阳潮扇社副社长龚守春的儿子龚德江熟悉制作德阳潮扇的全套工艺,并能自己作画,保全了整个德阳潮扇的工艺技艺,使德阳潮扇技艺得以传承。
德阳潮扇是德阳百年前诞生的工艺品,在德阳及川西地区风靡了一个多世纪。德阳潮扇虽是从广东潮州引进的工艺品,但聪明能干的德阳人对潮扇进行改造,使之融入德阳本地的篾巴巴扇子实用性元素。因此,在广东潮扇原来的工艺上有所创新,最终创出了“德阳潮扇”的知名品牌工艺品。一把德阳潮扇,不仅成为承载德阳工艺技艺创业的历史,也是德阳非物质文化省级保护的工艺品项目。
同样是工艺品的篾扇,自贡龚扇却是另外一种风格。自贡龚扇可以说是篾编工艺品达到的巅峰或极致。人们手里拿到一把龚扇,简直不忍心用来扇风,看着心里就好像有了凉爽的感觉。
龚扇制作(图片来自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篾扇上的花鸟鱼虫,春华秋实,不仅突显出四川人的聪明智慧,也承载着巴蜀文化和巴蜀技艺的历史,彰显出蜀人不仅能创造出辉煌的长江文明历史,也不愧为长江文明发源地的称谓,更能创造灿烂的巴蜀文化。采取保护措施来保护这些非物质遗产项目,就是保护我们灿烂的巴蜀文化和巴蜀历史。让传承人将他们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传承人不可推卸的责任,需要有紧迫感。传承祖宗给这一门姓氏的生存技艺,发扬光大祖宗传承下来的技艺,不仅是国家民族的骄傲,也是本家族人的骄傲。政府要给这些传承人提供外部的创业环境,而传承人的努力才是真正不可或缺的最直接因素。
(载《巴蜀史志》2018年第6期,总第220期)
作者简介:竹间,本名简以模,四川省德阳市文化馆文化副研究员,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巴金文学院专业创作员,业余作家网主编。出版有十卷本地域文化长篇小说《竹间文集》,以及中短篇小说集、纪实文学和散文随笔集等著作共300多万字,并多次获奖。2010年,获德阳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荣誉称号。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 竹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