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

巴蜀记忆

  • 从四川乐山走出来的 八一将士郭沫若 陈龙狮 2022年11月16日,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剧作家、书法家、革命家郭沫若同志诞辰130周年的日子。1927年南昌八一起义时,郭沫若即担任起义...
  • 推 炭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生活记忆 青世龙 “推炭”这两个字,在今天对于50岁以下的人来说,已弄不清楚它的含义了。 “推炭”,就是用鸡公车到山里面的煤矿买煤,运回家中作烧火煮饭用的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 所谓“炭”,就是“煤”。煤炭,...
  • 诗词中的汉州鹅儿酒 广汉作为成都平原腹地,历来为粮油基地。酒以粮食为基本原材料酿造,是鹅儿酒这一美酿在此产生的基础。汉州鹅儿酒因酒色泛黄,似雏鹅毛色而得名,因杜甫《舟前小鹅儿(汉州城西北角官池作)》“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而进入...
  • 南溪江畔记忆之东门 何春梅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每当歌声响起,作为一个在江边长大的人,长江情怀便悄然地在心底翻涌奔腾。总想把情怀幻化成文字,记录下这里的山水、城门、人物等一切一切。 南溪东...
  • 四川亚西机器厂的记忆 张树林 四川亚西机器厂(下文简称亚西厂)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作为国家二级企业,是乐山为数不多的省属国营企业之一。 我从1980年9月考入亚西技校,到1996年10月离开亚西厂,我在此整整学习和工作了16年,度过了难以忘怀的青春...
  • 50年前 我借《四川日报》洋盘了一回 邱冬福 四川话“洋盘”,亦即在大众面前占尽“风光”或出尽“风头”。 那还是50年前我读小学时,经常被大队、学校抽到农业学大寨文艺宣传队搞宣传。那时报刊资料少,宣传队经常为演出题材而苦恼。记得有一天...
  • 昭觉娃儿 撒建波 昭觉长大的孩子们,从小到老都自称“昭觉娃儿”,他们操作类似成都话的昭觉腔,喜说“批娃儿”这句口头禅。这话没有特定含义,如,谁让他(她)不高兴了,就会骂上一句“批娃儿”,仅仅是表达心中不快的态度;再如,这小孩做了件好事,...
  • 1974年雷波大地震 张振常 编者按:1974年5月11日凌晨3时25分,发生在雷波县渡口公社的一场大地震(震中在江对面的云南省永善县团结公社)是雷波有历史记载以来,受灾最严重、死伤人数最多、救援难度最大,也是得到援助最多的自然灾害。48年过去了,...
  • 芦山“三渡水”的“弓弓桥” 周晓萍 临近中秋节,走在芦山县城大街上,看着商店、超市里摆满琳琅满目的各式月饼,隔着层层精美的包装,我仿佛闻到了月饼诱人的味道。与此同时,关于“三渡水”和“弓弓桥”的记忆,也在一瞬间跃入我的脑海,因为它曾...
  • 西充“八百壮士” 出川抗战胜利仅一人幸存 徐嗣千 在四川省西充县晋城镇西山垭下的西街尽头,全国唯一一座纪念肃王豪格的肃王庙坐落于此。虽然肃王庙始建于清代,历史久远,但精美的雕花,重檐歇山式铺简瓦,散发出独特的古韵气质。 四川省文物保...
首页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尾页 共890条信息/共89页 转到第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