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回望女中八十年——母亲记忆中的内江县立女子中学‖曾向红

作者:曾向红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6-27 10:56:49 浏览次数: 【字体:

回望女中八十年

母亲记忆中的内江县立女子中学

曾向红

母亲留下的手稿

一位内江一中老教师在女中的芳华岁月,一所消失了的著名中学难忘的历史记忆。

笔者母亲谢奉才,内江市第一中学高中数学教师,2022年6月27日87岁仙逝。在整理物品时,笔者意外发现了2004年和2009年母亲写成的手稿。手稿记录了她1947年8月至1949年12月两年半(五学期)在内江县立女子中学读书的点滴。母亲的这份手稿,是了解已消失70多年、在内江近代女子教育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内江县立女子中学珍贵的历史记忆。从一所县立女中鲜为人知的点滴侧记中以小见大,呈现出当年女子中学的校园生态、办学趣事及师生间丰富的互动细节。这些“有滋有味”的平凡叙事,让女中的历史由静态而动起来、活起来,变得有血有肉、生动有趣。

每每重读母亲青春岁月在内江女中读书时生动、鲜活、栩栩如生的点滴旧事,就不由自主地跟随母亲手写文字在那段历史长河里重游一次,仿佛在与母亲对话。今天把母亲的手稿整理出来,既是对老人家的缅怀,也是从一个侧面为内江近代女子教育史提供较客观的解读视角,增强对家乡优质教育资源的认同感、对家乡的眷恋感和自豪感。

一所好学校,是当地教育的见证者,也是集体记忆忠实的记录者。家乡的民国女子教育史,值得我们去挖掘、回味与探寻。

下面让我们伴着穿越时空的文字,回首母亲笔下民国内江县立女子中学的往事、追寻80年前那段难忘的校园记忆。

回望

母亲记忆中的内江县女中点滴往事

(一)独立成校近十年

内江县立女子中学,简称内江县女中或内女中,存世近十年,是民国时期内江有名的女子中学。她1942年从内江县立中学的女生部剥离出来单独建校,到1951年停办,与内江县立中学又重新合并,易名为四川省内江第一中学校。至此,内江县立女子中学独立建校近十年时间。

内江县女中校址在资圣寺(今内江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校长先后为邓学成、刘英才、宋觐光。

内江县女中治学严谨、学风端正、资师雄厚、学生不凡,学校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据不完全统计,独立建校近十年间,为内江地方教育培养和输送了近2000名具有新文化新思想的毕业生,当之无愧成为当时内江培养现代知识女性的摇篮。

内江县女中近十年建校史,是内江近代女子教育史上一座里程碑,影响深远。

时间可以消逝,心中的记忆却永不褪色。

( 二)开设的主要课程及任课老师

内江县女中开设的主要课程及任课老师是:

国文:刘石渠老师

英语:王家贞和尧玉奇老师

代数:肖锡伟和刘梅青老师

“范氏大代数”:夏映辉和张孟棋老师

几何:黄老师

立体几何:朱鼎臣老师

地理:阮淑华、肖晴天和吴化南老师

物理:李明经老师

音乐:蒋正伦和石萍老师

美术:胡迦老师

另外,化学、历史、体育等任课老师的名字已想不起来了……

(三)我所在的县女中初十四班

我于1947年下学期至1949年下学期在内江县女中初中十四班甲组就读(1947年上学期,即初中第一学期是上的私立沱江女子中学)。

这所民国新式女子中学,对我一生的影响都较大,我很多的学习基础是在这里打下的。非常感激这所学校和这里的老师。

读女中时,我们的校长是一位从德国(笔者注:一说比利时)留学归国的女校长,叫邓学成,她执掌女中近8年。教导主任是罗鸿章、训导主任阮淑华(也是地理老师)、童军教官林子成,班主任老师叫王家贞,她还是我们的英语老师。

女中积极推进现代教育理念,开的课程也多。这些现代课程的设置与学习,让我们这些求知欲极盛十几岁的女娃娃增长了见识,打开了眼见和开阔了胸襟,比如我对数学的兴趣就是在女中开始的。女中的学习,也唤起了我终身学习的理念。

(四)我们初十四班有51位同学

我们初十四班的同学有51人,分为甲组(住校生、45人)和乙组(通学生、6人),我在甲组。记忆中的同学名单如下:

甲组:谢奉兰、谢奉才、尤次贤、易康琼、兰华碧、刘桂芳、刘灵芝、刘瑞芳、罗大蘋、袁守琴、袁守碧、陈莲净(班长)、郑鸿智、郑鸿春、刘光裕、邱祝英、赵文灿、王宗君、陈克宣、何远惠、郭启学、杨华聪、杨华容、汤祥凤、潘文桂、官丽君、王祖芬、王守珊、谢自明、李景华、李明刚、陈善先、肖固贞、黄素华、王祖英、李德英、袁世芬、高云芳、孙先琴、黎碧霜、段左容、黎联祚、邱丽君、杨诗卫、张淑英。

乙组:张世素、张成书、张成学、江春惠、潘万芝、李维群。

(五)我有六个好姊妹

在女中的同学中,我有六个毛根好姐妹。关系好、形影不离、亲如姐妹。当时我们只有十几岁,都是活泼的小姑娘,爱读书,也爱一起玩。童年少年的影响一定是刻骨铭心的,我们六姐妹不仅在读女中时关系好、团结友爱、互帮互学,毕业后仍保持联系、相互问候,时有走动。2005年12月1日,我们几位昔日好姐妹及家人在内江市委党校聚会重逢,一起回忆当年我们每门课程的任课老师,一起回忆当年我们班上每位同学的名字,还一起回忆少年在女中共同经历的趣事,并互相祝福保重身体,享受欣逢盛世的好生活。

1949年底,我们六姊妹从女中毕业。女中为我们终身学习打下了牢固的根基。之后,我们或成为知识女性走向社会、进入职场,或继续升学(读中师、读大学),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

我们六个好姊妹是:

大姐,袁守琴,生于1932年10月26日,小学教师;

二姐,谢奉兰,生于1933年腊月初三,小学教师;

三姐,兰华碧,生于1934年二月初四,公司会计;

四妹,官丽君,生于1935年3月11日,小学校长、书记;

五妹,谢奉才,生于1935年12月5日,高中数学教师;

六妹,张世素,生于1935年腊月初七,公务员、宣教科科长。

(六)女中学生中流行的顺口溜

和其他同龄人一样,女中学生也爱编顺口溜。记得当年在女中很流行的一段顺口溜,述说了我们成长的变迁:

一期新毛头、二期毛头新;

三期脱毛气、四期老班生;

五期想毕业、六期毕业生。

(注:当年内女中学制为初中三学年,共六个学期)

(七)女中用号声和铃声指导学生的作息时间

女中的吹号人叫“司号”,无论是起床、饮饭,还是灭灯、放假,时辰一到,“司号”都要向着不同的方向,重复吹三遍号。每种号声都有固定的曲子。

本来这些号声只有音乐旋律,幽默风趣、多才多艺的女生们就把各种指令号声的音乐旋律配上了句子,朗朗上口,真是好记又达意。

起床号:(清晨起床)

大天大亮,吹诸(猪)起床;起床看诸(猪),诸(猪)在床上……

饮饭号:(准备开饭)

快快拿碗、添饭了,快快拿碗、添饭了……

灭灯号:(熄灯睡觉)

快快灭灯灯,快快灭灯灯……

放假号:(周末值周老师检查学生宿舍清洁卫生合格后)

哪里有钱哪里耍,哪里有钱哪里耍;哪里有钱哪里耍,哼!

吹放假号后,住校的学生方可走出校门到街上去玩耍,或回家拿东西,或到亲朋好友家玩耍等等。

上下课铃:

上课下课就是摇铃。摇铃校工手拿铜铃铛沿教室周围边走边摇,一般会持续摇1分钟左右。

课间操及其他校园活动:

课间操由值周老师、体育老师吹哨子集中学生,在操场作操。

女中独立成校近十年,也是她的“高光”十年,校园各种活动多姿多彩。女生们在老师指导下,唱歌、跳舞、绘画、运动、家政手工、童子军操练,应有尽有……

(八)女中邓校长的寓所——“师长洋楼”

邓校长的家在翔龙山山顶(今内江市委大院西北角),是一幢中西合璧两层青砖瓦楼,典型的民国建筑风格,俗称“师长洋楼”(估计是她丈夫参加北伐,做过师长的缘故吧)。

邓校长是“海归”,言行举止文雅端庄又“洋盘”,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女校长。女中校址离她家不远,徒步不到十分钟就到。邓校长会邀请一些同学去她家做客玩耍,我也去过,情景仍记忆犹新。那时我只有十二三岁,现在还记得邓校长家又大又漂亮。当时就想,长大后若能住上邓校长这样的房子该多好啊。从此,有了美好生活的具体目标和梦想。(笔者注:2011年,该楼作为民国古建筑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九)女中师生与冯玉祥将军“节约献金运动”

大约是在抗战时期的1944年六七月间,冯玉祥将军来内江县城开展为抗日战士捐寒衣的“节约献金运动”。那时我还未上女中,正在内江县龚家乡中心小学读书。后来进女中听老师们说起,女中师生积极响应支援抗战募款活动,踊跃献金,得到冯将军高度赞扬。冯将军夫妇还热情会见了女中邓校长呢。(笔者注:查阅1993年版《内江县志》,在第883页上找到当时女中邓校长在“节约献金救国运动内江县分会成立大会”上的演讲词:“这次冯先生来主持内江献金运动,我们非常感奋。现在我们的国境艰危,我们要大家觉悟起来挽救,总要以犹太、波兰、朝鲜人之惨痛为鉴。各位妇女同胞,希望以平时之脂粉费或奢侈费来捐献”)

后记

同根同源三学校、祖孙三代教育情

内江县中——内江女中——内江一中,三所学校,血脉相通,同根同源,是内江重要的教育文脉。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外公——母亲——我们兄妹,祖孙三代与内江这三所同根同源的中学结下了血浓于水的情缘。我们的人生,与母亲、与外公的人生轨迹在这里重合与交织。内江县中——内江女中——内江一中,是外公、母亲、我们兄妹曾经学习或工作的场所,她的印记深深地融化在我们的血液里、铭刻在我们的脑海和灵魂中。

我外公中学毕业于内江县中,1927年考上四川大学,是公立四川大学法政学院政治经济系首届本科毕业生。民国时期(抗日战争期间)外公曾担任内江县府教育官员,指导并参与了内江县立女子中学独立建校的部分前期筹备工作。

母亲1949年底从内江女中毕业,1950年考上了川南内江师范学校中师班,因学习成绩优异、综合素质高,中师毕业又被保送到贵阳师范学院数学专业学习。大学毕业后,母亲先在贵州铜仁中学教书一年多,随后调回至内江一中任教,一直到1986年退休。

母亲担任数学教师32年,任数学教研组长28年,教过75个班数学课,当过54个班的班主任,培养了4000多名毕业生,桃李满天下。母亲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曾多次获得市级和校级的各种荣誉。例如1985年9月第一个教师节之际,内江市人民政府授予她市“优秀教师”荣誉证书,内江市妇女联合会授予她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等等。

母亲生前留下了凝聚几十年教育心血、堪比印刷体的手写教案三十多本,折射出那一代人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敬重和无比热爱。

女中培养了母亲,一中成就了母亲。母亲将一生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且无怨无悔,让儿女们充满敬意、自豪和感动!

我们兄妹三人中学均毕业于内江一中,赶上国家恢复高考的好时机,迎来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好时代。大学毕业后,我们与母亲相以为荣,选择了在国内或国外高校就职,在教育战线上接力传承,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征程上赓续前行。

我们一家三代与内江教育结缘,与同根同源的内江县中、内江女中和内江一中结缘,真可谓:祖孙三代教育情,薪火相传续新篇。

我们把母亲记录的70多年前在女中求学的点滴往事梳理出来,是对家乡更美更好中学教育的深情呼唤,也饱含对那段历史更客观更敬重被铭记的一份期待。

树高千尺不失根,水绵万里不绝源。1942年独立成校,迄今已消失了70多年的内江县立女子中学,为内江地方建设培养了近2000名新女性人才,形成了独特的办学模式和文化现象。我们有责任挖掘、研究和传承好内江这一教育文脉的宝库,增强文化自信,为当代内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和动能。

今天的内江一中历经百年发展、日新月异,已成为一所有百年文化积淀且充满现代气息的省级重点名校,培育学生近十万人。欣逢盛世,母校喜迎新机遇新希望之时,我们更不能忘记这所百年名校发展长河中还有“前世”内江女中那一段光辉历史。

谨以此文回望女中,既是感恩,也是怀念,既是传承,更是纪念。

参考资料:

1.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建校一百周年校友录、画册。

2.《内江县志》,内江市东兴区县志委员会编纂,1993 年,成都巴蜀书社出版。

3.《内江抗日救亡运动档案史料选编》(档案史料丛书),内江市档案馆主编,1987 年6 月印制。

4.《内江简史》,中共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编,2020 年9 月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5. 《四川大学史稿》(第一卷1896-1949 ),四川大学史稿编审委员会编,2006 年8 月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曾向红(女,江南大学社会科学处副研究员,先后任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兼研工部部长、社会科学处副处长等职。2021年11月退休)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