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4 16:55:23

【散文】传承属于我们的“马边记忆”
——激情编纂《马边政协志》的前前后后

作者:张三才 来源:马边彝族自治县文联 发布时间:2019-09-11 09:50:16 浏览次数: 【字体:

5199dd6918604c7189ff60a0f45e0adb.jpg

传承属于我们的“马边记忆”

——激情编纂《马边政协志》的前前后后

张三才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唐太宗在一千多年前的这句至理名言,国人至今耳熟能祥,他对史志重要性的阐述,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进入新世纪以来,马边彝族自治县政协以创新精神和争创一流业绩的理念,将文史资料抢救列入政协工作重要议程,从2002年开始一年一辑《马边文史资料选编》的编印问世,到2011年9月《马边政协志》的正式出版发行,历时10年。这期间,特别是在组织编纂《马边政协志》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一个从偶然到必然的发展进程,既有收集整理编辑文稿资料过程的艰辛,也有印刷出版面世后众人欣赏运用文史成果的喜悦,五味俱陈,百感交集。现将这段历程简述于后,算作历史留陈。 

一、《马边文史资料选编》创刊出版奠基础

马边虽然年轻但很有底蕴。地处小凉山下的马边彝族自治县建县时间不长,如果从明万历十七年(1589)朝廷御批“设立马湖府安边厅(现为马边)”开始计算的话,也就是430年。与我国众多历史悠久的县域相比,如果单以建县时间长短而论,客观地说,这短短430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还真的算不了什么,马边的确显得很年轻。年轻并不等于没有历史文化底蕴,渊远流长的小凉山彝苗文化、神秘莫测的三国历史遗迹、千古传颂的《永赖同功》绝唱、世界之谜的彝族悬托石佛,加上解放马边时的艰苦卓绝历史、民改平叛的复杂艰辛历程,以及和平时期的时代变迁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让马边的历史充满了神秘与沧桑,近现代的大事要事更是在马边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马边这些独特、珍贵的历史典故和历史事件,无疑是一笔宝贵财富,值得大书特书。但是,由于多方原因,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政协基本处于瘫痪状态,这些如此重要的史料,几乎无人问津,大都散落于时代老人的记忆深处,基本没能见诸文字。后来,县政协机关一些有心人通过收集整理,将部分史料梳理打印出来,断断续续油印了两三册《马边文史》,每册约2万字,类似手抄本,并且印数有限,影响力不大,直至进入新世纪。

我算是个幸运者,居然在本世纪刚刚开始的2002年1月,正式成为马边彝族自治县政协主席,对文史资料的收集、整理、编纂、出版拥有了话语权。这之前,自己是县委宣传部长,对马边重大历史事件,或多或少有一些了解。到政协上任后,通过对人民政协职能的学习,自己对政协文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有了质的飞跃:“编印文史资料的目的在于存史、资政、育人、团结,文史工作是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抓紧抢救马边文史资料是县政协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

认识决定行动。县政协学习宣传文史委员会作为政协的专职工作机构正式设立,学宣文史委主任很快上任,专职工作人员配备到岗。在此基础上,我迅速组织召开县政协主席会议,就加强政协文史工作进行专题研究,一班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决定把县政协学宣文史委作为编纂文史的责任机构,由县政协主席任主编,分管副主席任副主编,学宣文史委主任为责任编辑,相关人员为成员,组成编委会,立即开展马边文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编纂工作。同时,自我加压向社会郑重承诺:“县政协从2002年起,每年编印一册20万字左右的《马边文史资料选编》”。

编书的关键是稿件。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稿件的关键是有人写。事在人为,县政协根据马边实际情况,迅速采取三条措施抓组稿。首先,从前几届政协油印的《马边文史》小册子中选择部分合适的文稿。其次,从社会来稿中择优选稿。第三,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有针对性地向一部分有一定写作能力、并且亲历一些历史事件的离退休同志当面约稿。如此紧锣密鼓运作3个月,在编委会一班人的努力下,一册26.5万字的《马边文史资料选编(创刊号)》,便在2002年4月中旬提前印刷出版。当年5月9日,县政协组织本书相关作者,并邀请县上“四大家”办公室主任参加,由县政协主席主持召开马边文史工作座谈会,向作者赠书并当面发放稿酬,取信于民激发作者创作激情;就进一步做好马边文史资料抢救工作进行专题座谈,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为《马边文史资料选编》一书的持续编纂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认真总结组织编纂《马边文史资料选编(创刊号)》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确保“每年一书”目标的如期实现,县政协决定,每年专门召开两次文史工作座谈会议(每年年初约稿征稿、书出之后赠书发酬),形成制度,持续坚持。鉴于一大批老人相继离世,抢救文史资料工作已迫在眉睫,2003年6月9日,经县政协主席会议研究,县政协办公室以马边政协办〔2003〕23号和24号文件,正式下发《关于抓紧做好抢救马边文史资料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聘请喻学翰等12位同志为“马边政协文史资料特约通讯员”的通知》。就“抓紧回忆撰写、文稿所需范围、文稿写作要求”提出明确意见,并决定聘请喻学翰、龚定海、徐加达、刘德永等12名离退休干部(教师)为“马边政协文史资料特约通讯员”,正式形成撰稿约稿的一支骨干队伍,并在当天举行的座谈会上,正式为他们颁发聘书。从此,马边政协文史工作开始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从2002年4月《马边文史资料选编(创刊号)》正式出版面世以来,马边政协一班人秉承其“每年一书”的庄严承诺,坚持抓抢救、抓收集、抓整理、抓编纂、抓印刷、抓发行、抓应用、抓督查,一步一个脚印,在每年上半年(最迟也在当年9月)如期出版发行一册《马边文史资料选编》,直至2011年,持之以恒坚持一年出一册,10年时间按时推出10册(每册均在26万字左右),县政协如期兑现当年的公开承诺。继任县政协领导班子从2012年起,陆续推出5册,直到第15辑至今。 

二、积累资料编纂出版《马边政协志》

在持续编辑出版《马边文史资料选编》的几年来,特别是在2006年策划组织隆重庆祝马边政协成立50周年大型庆典活动后,马边彝族自治县政协一班人清醒认识到,马边政协从1956年7月20日正式成立,已经走过50多年的光辉历程。但是,时至当时,却没有一册政协的志书,几十年历史长期不能以文字形式规范面世,非常遗憾。为承载马边政协几十年来的光辉历史,更好地发挥“存史、资政、育人、团结”的重要作用,2010年初,县政协着手编纂《马边政协志》。

题目好出,事情难办。首先,志书不是野史,必须用事实说话。而县政协在几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受当时办公条件限制,所留存下来的文字资料寥寥无几。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县政协处于瘫痪状态,基本上没有资料可查。其次,编书需要钱,无论是印刷费,还是对重要文稿和珍贵历史图片稿费的支付,都需要经费保障。第三,编志书肯定会涉及到人,特别是历届政协领导人,如果稍不注意把某个领导的名字搞错或把任职时间弄错,引来非议,那就是得不偿失。编纂《马边政协志》,上级没有指标,县委也没有要求,这本来就是县政协一班人的自我加压。不做这件事,可以说什么事都没有,谁也不会说什么;要做,难免不出纰漏,难免没有人说三道四。这就是主动作为的风险。

现实摆在面前,是激流勇退,还是知难而上,必须正面回答。2010年3月,我主持召开主席会议,就此统一一班人的思想认识。会议认为,马边政协几十年的历史,是该有人着手梳理编纂出来面世。现在做,都很难。如果再不抓紧做,随着时间推移,后人来做则会更加艰难。虽然做这件事有难度、有风险,但历史把我们这批人推到了这个位置,再苦再难,我们也当尽到责任,竭尽全力而为之,力争不再留下遗憾。干事的前提在于决心下定、魄力下足,一班人据此形成共识。会议正式决定,由县政协主席挂帅,成立《马边政协志》编纂委员会,力争用一年半时间,即在2011年国庆节前,编印出版《马边政协志》,为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马边政协成立55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责任的落实是确保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马边政协志》编纂工作正式拉开序幕后,编委会一班人很快进行明确分工:作为主编的我负责统筹协调总揽全局,对外联系争取舆论支持,以及落实编纂印刷资金;常务副主编谢润全负责编纂日常工作,并立即带领5人考察组,奔赴犍为、井研、沙湾3区县,考察学习兄弟区县政协的编纂经验;责任编辑喻志敏负责资料汇总和编纂,并负责到县档案馆、县地方志办、党史办等单位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欧罗达铁、韩维松、周方明、王群华、黑来妈麻、立克夫一、徐晓东、立明罗根分别负责撰写“组织沿革、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提案转化、学宣文史、联谊交往”等主要篇章;徐加达、刘德永、曲别彝古负责县政协档案室现有资料的提供以及向社会广泛征集历史照片。县政协机关(包括已退休的两位同志)几乎做到全员参与。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按照明确分工,全力以赴紧锣密鼓抓落实。

成事的关键在于有一个很大的干劲。从2010年3月正式启动编纂工作开始,直到2011年国庆节前如期出版发行,这期间,编纂委员会先后召开12次专题会议,就编纂分工、整体风格、栏目设置、资料收集、撰写要求、图片选择、文稿审查、版式设计、征求县上“四大班子”意见、上门听取老同志意见等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讨论,及时解决编纂工作中的困难,奋力促进编纂工作有序推进。

万事开头难,编纂工作启动之初的资料收集过程,其艰辛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料和想象。由于历史原因,导致50—70年代的政协资料极度缺失。一是政协工作有一个探索、成型和发展的过程,起始阶段的资料比较粗疏稀缺;二是政协办公场所从无到有,几易其地,不少资料已经遗失;三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政协处于“休克”状态,不少资料已被损毁;四是政协各委室多年处于“兼职”阶段,各项工作有交叉或盲点,不少事件出现空白;五是有些政协前辈已经作古,一些资料永远无法寻求。在现实面前,为最大限度地搜集资料,编委们八方奔走,四面搜寻,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克服重重困难,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历尽艰辛,才得以让马边政协几十年的历史基本得以还原。个中“五味”,可以想象,三言两语难以述说。

决定志书价值的关键在质量。2011年6月初,在《马边政协志》综合初稿编辑完成的基础上,作为志书主编,我迅速组织副主编(也是县政协副主席)谢润全、李兰英、陈瑞平、余元科以及责任编辑喻志敏、学宣文史委主任周方明,以“时间、人员、精力”三集中的方式,从当年6月7日开始,全脱产到县政协会议室集体办公,每人负责一至二个版块,以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现场会商研讨、逐句逐字推敲、认真审定志书文稿。历时半个月,终于在当年6月24日全面审定形成“征求意见稿”。之后迅速送出版社排版付印100册样书,分送乐山市政协领导、县上四大班子领导、县政协老领导、县政协常委、县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广泛征求意见。

2011年8月15日起,《马边政协志(征求意见稿)》一书,仅用3天时间,便全部送达既定收书人手中。月底,反馈意见基本收齐。在此基础上,编委会认真采纳大家的合理化建议进行补充完善和修正,终审定稿后立即送出版社正式付印。当年9月30日,长达563页、容量55万字、图文并茂、装帧精美的《马边政协志》,精装印刷成书,从成都运送马边,按计划在国庆节前正式发行。

《马边政协志》一书起于1956年7月20日马边县政协成立,下限至2009年12月底,时间跨度53年(因叙事需要,大事记追述至1950年马边解放时)。一部详实记载马边政协50多年变迁的断代史,在仅仅一年半时间里,编辑们从庞杂的文档和故纸堆里搜集追溯,轻推慢敲,数易其稿,终于完成编纂任务,了却了历代政协人多年来的夙愿,如期实现了县政协领导班子事前确定的奋斗目标,成功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马边政协成立55周年献上了政协人的一份厚礼。

《马边政协志》的顺利编印出版,是政协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县级相关部门密切协同配合的结果,也是县政协领导(老领导)、编委会成员以及县政协机关干部职工辛勤劳动的成果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编纂《马边政协志》的历程于县政协机关而言,犹如发动了一场人民战争,当年“全民参战”的感人场景,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祖国兴旺、民族繁荣、人民幸福的今天,静下心来认真回味这段虽然历尽艰辛却一直伴随舒畅愉悦的编纂历程,让我们倍感欣慰和自豪!作为这部志书的主编,在此我要特别感谢为编纂此书奋战在第一线的所有同事们,是他们不图名利、不计得失,加班加点、任劳任怨,激情满怀、呕心沥血,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务实作为,才让县政协领导班子自我加压的庄严承诺,得以保质保量如期变为客观现实,才让历代政协人多年的美好愿望,终于得以梦想成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马边政协志》是对马边政协50多年历史的客观回顾和真实记录,志书政治观点鲜明,内容丰富翔实,文风朴实无华,这是马边政协、或者说是马边的一笔宝贵财富。它传承着政协工作开拓进取精神,延续着政协工作不断创新的希望,对不断开拓政协工作、奋力建设新马边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马边政协志》一书出版发行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县委、县政府和上级部门充分肯定,受到政协人士和干部群众好评。2013年12月31日,乐山市社科联认真评审后,以乐市社科〔2013〕36号文件正式发出通报:“《马边政协志》荣获乐山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优秀奖”(市社科联所设置的唯一奖项)。

(作者系马边彝族自治县文联、县作协名誉主席)

来源: 马边彝族自治县文联
终审:谢灵慧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