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五老先进】书香门第 孝德家风代代传 ‖ 曾洪明

作者:曾洪明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0-27 20:52:28 浏览次数: 【字体:

书香门第 孝德家风代代传

曾洪明

四世同堂

在四川犍为县,有这样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他们热爱生活,心怀感恩,团结互助,和睦乡邻;他们有自己严格的家训、家规和家风;这一大家人中8人是教师,13人是共产党员,2名孙子考上名校……

寻访组与谢惠生(左三)、王淑权(右三)座谈

“孝道”种子,扎根幼时心底

谢惠生出生在20个世纪20年代犍为罗城一个穷苦农民家庭。家里虽然穷,但一大家人很团结,尤其是其母亲,性格温和,勤俭持家,孝顺父母,给幼小的谢惠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谢惠生回忆说,“那时家里穷,几个月吃不上一回肉,但母亲有好吃的时都会想到请爷爷奶奶吃。在我五六岁时,母亲孵了一窝小鸡,让我养了两只,我精心喂养,悉心照顾,到了年底时,两只小鸡已长成两只大公鸡。过年了,母亲让我给奶奶送一只去,那时候小,心里不大愿意,母亲就开导我说‘奶奶养大父亲叔伯很不容易,现在奶奶老了,我们要孝敬她。明年我们还可以再喂小鸡呢。’我想通了,给奶奶抱了一只大公鸡去,也懂得了孝道的含义。”

但遗憾的是,1947年,谢惠生刚从四川省立乐山师范学校毕业参加工作,正准备好好孝顺母亲,报答其养育之恩时,母亲因积劳成疾,得了重病。由于当时谢惠生在几百里之外的乐山水口教书,得到母亲病危信息时便日夜兼程往回赶,无奈仍未见到母亲最后一面。这成了谢惠生终生的遗憾。

在谢惠生看来,正是由于父母亲对长辈的孝顺和言传身教,让他明白儿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延续孝道渐渐成了他们的家风。

教育世家,“孝德”家风代代传

谢惠生的妻子王淑权退休前也是一名教师。夫妻相伴经过了60多年的风风雨雨,始终恩爱如初,相敬如宾。夫妻二人一共养育了5个子女,除二儿子谢晓华从公安战线退休外,其余4人皆从事教育工作,家中另外还有儿媳、孙子女从事教育工作,总共有8人在教育战线工作过。

外出游览留影

二位老人在教育子女时,始终要求他们热爱生活,懂得感恩;孝顺父母,和睦乡邻;努力进取,团结互助。在这种良好的家风熏陶下,两名孙子考上全国十大名校,一大家人之间都能做到尊老爱幼,互相体谅,宽容谦让,孝敬长辈。

如今的谢家已是四世同堂,二位老人生活起居基本还能自理。在邻里亲戚眼中,谢家人既和睦友善又乐于助人,一大家人是幸福快乐的。因为平时谢家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常会陪着父母一起聊天拉家常,带父母出去逛逛街、晒晒太阳……孙辈虽在外拼搏忙事业,但逢年过节或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生日时也会回家陪伴;特殊情况不能回来时也会隔三差五打电话嘘寒问暖,惦记着家中长辈。连曾孙也会用微信向祖父母、爷爷奶奶问好,“孝德”家风代代相传。

在子女们看来,父母就是他们的榜样,对父母既尊敬又感激。

三女谢晓荣说:“小时候家里很穷,每天放学回来还要去拾甘蔗渣做燃料。即使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父母一样要求我们努力学习,热爱生活。母亲对邻居亲戚家的小孩也是一样关爱,听说谁家有困难自己再难也要帮衬一下,谁家小孩成绩考得好,母亲还要奖励。”

三女婿宋启明说:“岳父母为这个家奉献了一生,为几兄妹的成长操碎了心。‘子欲养而亲尚在’是最幸福的,父母健在家才圆满。”

四子谢晓夫说:“过去父母为我们的成长进步付出了心血,而今我们应当关心父母的生活起居,更应该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这是对子女的基本要求。孝敬父母是中华美德。我们这个小家庭曾经两次获得县妇联“五好家庭”光荣称号,这都与父母亲的言传身教分不开。”

四儿媳顾红说:“婆婆一生待我们媳妇如亲闰女,尊重我们每一个人。如今,公公婆婆年纪大了,我们做媳妇的也会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亲一样爱他们,孝顺他们。”

爱国、爱党、爱家乡,初心不忘

谢惠生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对共产党充满着无限崇敬和热爱,一心想要入党。但因历史原因一直未能如愿,成了其心中的遗憾。他要求子女们入党,连孙子女多数也都入了党,目前全家人党员占了一半多,共有13名党员。老人乐呵呵地说,“都可以成立一个党支部了。自己的心愿子女们给圆了……”

90高龄的谢惠生仍坚持读书看报写作

老人的外孙宋伟曾说:“外公虽已是耄耋之龄,病痛缠身,却依然对人生有所追求,初心不泯。读完外公笔调平淡的作品,似乎比以前能理解外公的“感慨万千”,能理解老一辈人为什么总会一如既往生活勤俭,为什么会由衷地为国家进步而欣喜,为社会不公而激愤,为亲情友情牵肠挂肚……我会努力遵守家训、传承家风,将积极向上的家庭正能量一直延续下去。”

所有的身教都胜过说教,谢惠生老人高贵的品质影响着下一代人,谢氏“孝德”家风也在代代传承……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曾洪明

供稿:乐山市委党史和地志研究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