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人物访谈】朱崇淑:巾帼奋战成就时代先锋全力奉献回报大好家国 ‖ 李柯薪

作者:李柯薪(考拉看看)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0-17 18:02:42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1年第4期

朱崇淑:巾帼奋战成就时代先锋

全力奉献回报大好家国

李柯薪

香肩敢挑万钧担,运筹帷幄胜须眉。在面对75岁的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四川省女企业家协会会长朱崇淑女士时,这句诗又一次被提起。她年轻时弃政从商,一路辛苦坚韧,艰难创业。即使历经悲欢,她依旧心怀感恩,在事业有成之后回报社会与祖国,自担任四川省女企业家协会会长以来,倾心致力于该协会的崛起和开拓发展。她勇于开拓和创新精神使她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取得一次次成功,并得到社会认可。她先后受到中央部委、省政府的表彰和嘉奖,获得国家级、省级“优秀企业家”“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新时期杰出女性”及“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多次代表中国女性参加世界妇女峰会。即使荣誉满满,“与中华民族同甘苦”依旧是她一生不改的座右铭,感恩和慈悲是她一生的坚守。

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四川省女企业家协会会长朱崇淑女士

1

无畏与探索的女企业家

1988年,时任四川省机械工业厅机械工程学会和电子技术学会秘书长的朱崇淑,为解决学术团体活动经费困难问题,作出一个改变她一生的决定——经商。

她手里拿着一张和重庆嘉陵摩托车厂签订的合同回到成都,在这里开启了她的经商之路。她首先创办“嘉陵摩托车维修站”激活市场和产业链,之后凭着女性特有的敏锐和胆识,用知识和智慧赚到了第一桶金。

此时的朱崇淑,站在改革开放前沿。仅用一年多时间,朱崇淑的维修站就由40万资本创造出销售收入达660万元的奇迹。她的公司一跃成为四川省机械工业厅直属企业首屈一指的利税大户,一个明星企业家也因此诞生。这时的朱崇淑犹如一只从天边飞来的凤凰,在这个时代发光发热。

“加上我在内,一共10余名员工,靠租用的300平方米营业大厅成立了维修站。”回忆起最初创业的激情岁月,朱崇淑仍然怀念,那曾是她风华正茂的黄金时代。靠着认真、执着、平易近人的好性格,她开启了自己女企业家的成长之路。

这个维修站就是川西嘉陵摩托车销售公司的前身。维修站成立之后,朱崇淑紧接着创办了“嘉陵摩托维修培训班”。很快,她“西南摩托帮帮主”的称号风靡全国。

1992年10月,朱崇淑与香港大昌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成都大昌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成为世界上8个名牌汽车的成都代理。同年创立“四川华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朱崇淑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后任董事长。

1994年,经国家计委、国家工商局批准,华昌公司成为四川既具有轿车经营权,又有8个国际名牌车配件及维修代理权的唯一公司。1995年,公司迅猛发展,销售收入突破3.2亿元大关,这是个惊人的数字。

成功来之不易,朱崇淑还没有喘息的机会,就陷入苦难中挣扎。

1998年,公司发展受限,朱崇淑的事业滑向低谷。祸不单行,爱子逝去等重大变故接踵而至。在遭受一连串打击之后,朱崇淑还是从悲痛中站了起来。她说:“命运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我从不会后悔,也不需要同情,只会把坎坷变成力量回报给社会。”

她带着信念,以无畏艰辛的立人之本,以超人的胆略做出重大发展战略决策,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生物肥料的研究开发领域,研制生产AMG有机物料腐解菌剂及其系列生物有机肥产品,成立“四川鸿昌公司”。

如今朱崇淑已退居幕后,公司交给年轻人打理。但她所拥有的产业,涉及汽车服务、现代农业、健康产业和化妆品业等4个跨行领域。从弃政从商到叱咤商海,朱崇淑自始至终都将无畏和探索当作信条。

正在接受采访的朱崇淑

2

感恩是她的初心

“做公益,是发自内心,而非表面文章。我想做点榜样,能做到什么程度,尽力而为。不一定能改变什么,但遵从内心,无愧于心,总会给世界带来一些美好。”朱崇淑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感恩是朱崇淑做公益的初心,她不在乎名利,只想把“感恩”的精神传承下去。“达则兼济天下”是她身为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的最高境界。在事业初见成绩时,她就开始思索如何回报社会,而此时她的力量还有些微不足道,从力所能及的事开始做起就成为朱崇淑公益事业的起点。

1993年,川西嘉陵摩托车销售公司营收丰厚,朱崇淑在短短一两年内建立起庞大的摩托车销售王国。在事业蒸蒸日上之际,这么多年得到各界的热心帮助让她念念不忘。尤其是川西公司建立之初,她得到来自各方朋友的帮助,朱崇淑深切地记得。因此,她将目光放在公益事业上,她渴望将这份无私奉献和乐于助人的精神传递下去,就将感恩化作行动,从此扎根公益事业。

1998年,长江爆发洪灾,此次特大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20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此次洪灾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对长江流域的城市来说是毁灭性的灾难。

抢险救灾任务繁重,经济损失不计其数。这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需要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抗灾。中国企业家们也慷慨解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朱崇淑坐车回到公司,言辞恳切地讲述了国家面临洪灾的危难时刻。继而提出倡导,希望川西公司的人都能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并带头捐助10万元。最终,川西公司在这场洪灾中总计捐赠100万元。

在做公益之初,朱崇淑关注社会问题,勇于奉献。而2008年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让她对公益有了新的认识。

谈及往事时朱崇淑神采飞扬

3

下一代是中国的希望

德国哲学家思贝尔斯曾说:“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在朱崇淑身上就有这样的教育家精神,尤其是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灾区重建时,她接待了一个来自北京赴绵阳的慰问团,朱崇淑这样的精神彻底被唤醒。

在这一年,朱崇淑开始关注全国儿童问题,对特殊儿童投去更多关注。于是四川省女企业家协会决定每年定时定点帮助失学、残疾、单亲家庭中的儿童。此后,朱崇淑还组织内江一所特殊儿童学校的近80名学生去北京游学。

她不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困难儿童的生活条件,还希望为他们树立信心,建立远大目标,在未来回报祖国。

2011年,恰逢粮食部武汉粮食工业学校(现武汉轻工大学)60年校庆。朱崇淑回到自己的母校,为其60年华诞献上自己的祝福。她向母校捐赠了一尊6.6米高、66吨重的特级汉白玉孔子像。

朱崇淑认为,孔子是万世师表,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老师,而学校里的学生都应继承和发扬圣人的伟大精神。同时,她也希望用圣人的品德指导学生要正直做人、孜孜不倦学习、勤勤恳恳做事,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学习进取,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

在公益事业的道路上坚定前行,朱崇淑意识到自己力量非常有限,她希望借此能让所有人都关心教育、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都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虽不是家缠万贯,但女企业家们愿投身公益,尽己之力帮助他人,我认为这就是爱心的意义。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把更多的人号召起来,一起做善事,力量就是无穷大。”

就在这段时间,朱崇淑以公司的名义扶持中国下一代:每卖出一辆“吉利熊猫”汽车,公司就将车主的100元购车款划拨出来,作为慈善基金捐赠给希望小学。“一个人100块钱看起来并不多,车主出得也不吃力,但按照年预计量2400辆计算,一年之后就是24万元善款。”

“这不是一个人的慈善。”朱崇淑表示,全社会爱心的汇聚是一种力量的传递,对希望小学的孩子来说,除了物质上的满足,更可以从精神上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在朱崇淑眼中,这些孩子是祖国下一代的希望,她要以己之力,借他山之石为他们多做些好事。

4

公益是女企业家的精神归宿

公益事业是奉献精神,也是一名企业家的精神归宿。对于朱崇淑而言,这样崇高的公益视角,还需要加上她独特的女性视角。

身为女企业家,曾荣获国家级、省级“三八红旗手”称号的她,更希望看到中国女性的觉醒和自强不息。

自2008年加入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后,朱崇淑出任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她与女企业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当时,全国妇女联合会来四川组织“母亲水窖”活动,这是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实施的一个慈善项目,通过向社会募集善款,为西部缺水地区修建混凝土构造的水窖,帮助西部地区老百姓特别是妇女摆脱因严重缺水带来的贫困和落后。四川省妇联积极响应号召,同时鼓励四川省女企业家协会积极参加,朱崇淑借此次机会来到广元。

这里地势险要,部分土地比较贫瘠,交通也不算便利,再加上旱、涝灾害频繁,很多人生活贫困。朱崇淑积极奔走、多方呼吁,在短短5天内,号召四川省女企业家协会的女企业家们筹集了60万元现金。

朱崇淑知道“扶贫”的本质是“扶志”。她鼓励当地妇女靠自身努力,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用教育和知识来武装自己,得到更多的尊重和认同。

2015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响起,全国大力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朱崇淑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力投身扶贫工作。

2018年伊始,朱崇淑和协会的女企业家们自发帮助当地百姓脱贫。为会理石榴产业更好发展,以及各类石榴农副产品快速投入市场,她们决定在当地筹建工厂,帮助农民对石榴进行深加工,着手研发和生产石榴汁、石榴酒、石榴醋等石榴食品、饮品,还有石榴面膜等深精加工产品,大大增加当地的就业;同时还建立仓储物流,投资冷链运输。朱崇淑的目标就是要把大山里的石榴运到外面去。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四川省女企业家协会和会理全县人民共同努力,改善当地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巨大贡献。2019年,会理县的脱贫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近10年的公益生涯,让朱崇淑不可避免地陷入反思:公益首先是前行,其次是一场体悟人间冷暖的经历。

朱崇淑一路走来,以不求名利、甘当铺路石的人生精神成为巾帼企业家典范。凡事不争第一,但求尽最大努力,用最好的独特管理理念,把公司办成家庭、学校和军队的企业文化始终贯彻于公司发展中。她将后半生心血倾注于公益事业,不求回报,只把感恩和慈悲奉为一生的坚守。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1年第4期 )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柯薪(考拉看看)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