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技艺拾珠】罗明山树皮接断骨

作者: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7-08 15:32:48 浏览次数: 【字体:

罗明山(1867-1983),原名罗光忠,四川省中江县原永安乡人,民间医生。1979年当选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四川分会理事,绵阳地区分会名誉会长。后半生徙居绵竹,终年116岁,人称“罗神仙”。

罗明山(图片来源:《海宁日报》)

清同治六年八月初七日(公元1867年9月4日),罗明山生于中江县牛场灶王沟(永安镇)。出身贫穷,明山幼时帮当地武举人唐忠鼎家割草放马,勤劳勇敢,臂力过人。11岁又在唐家开设的中药铺当学徒。13岁因徒手打死当地钱庄恶犬,得唐忠鼎的喜爱,随其习武,并得武举家传“百草丹”“三仙丹”等秘方。又向当地名医张玉安、李士新等学习医术,为人治病,人称“小先生”。光绪初,北京义和团日趋活跃,明山到北京参加了义和团举办的拳社。1900年“庚子”事变后,开始做药材生意,往来西南、西北名山大川之间,拜访医药名师及武林高手,医术武功大进。常以缠头青丝帕作为护身武器,几个人也难近其身,强敌无可奈何。他的药担经过,盗贼不敢抢夺。

民国初期,明山回中江开设中药行。由于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加上罗生性仗义疏财,终至破产。民国22年(1933)罗明山徙居绵竹天池山区,以背运贩卖煤炭为生。时年65岁,身背100多公斤在弯曲陡峭的山路上行走自如。一次,遭遇山石崩塌砸断左侧胫骨,自己用树皮绾接治疗而愈。

绵竹天池乡(图片来自网络)

天池乡天城寺道人李金河悯罗贫苦,收留住庙,皈依道门。李老道去世以后,罗独守破庙。人称“罗老道”。天池山海拔1500米,比绵竹县城高1000多米,终年云雾缭绕。罗老道上山采得多种宝贵草药,为人治病,常常有很奇特的效果,故被称呼“罗神仙”。常有贫苦病人借宿寺庙治病,不取分文,还送药管饭,资助路费,又被人称为“罗善人”。曾治愈绵竹某富商之妻乳腺癌,得酬银五十两用于培修寺庙,补助贫困病人,附近百里以内贫困病家闻风而至。

建国后,罗明山还俗,执医为业。1951年参加天池乡卫生协会,1954年选为乡人民代表,1956年参加联合诊所。20世纪60年代下山,迁居汉旺乡孙儿家,在乡镇医院为群众治病。“文化大革命”期间,1971年“清理阶级队伍”,他105岁挨斗,罚站高板凳,勒令到汉旺绵远河坝淘砂石。晚上回家得知天池乡女工卢某病危,他认为山上有种草药有效,当晚爬上高山找得草药送去,病人转危为安。马尾公社一病人,土改时定为富农,严冬时节家里遭遇火灾,家产衣物烧光,前来治病,冻得发抖。慑于时局,人们不愿周济,罗即脱下身上绒衣给他御寒,又免费治病赠药。罗晚年患老年性白内障,几近失明,常叫孙儿背扶他过桥跨沟进山去为人治病。有时卧病在床,有病人前来求治,或复诊病人,他均不厌其烦,亲自详诊。

罗明山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却曾认真研读过《脉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寿世保元》等医学著作,医术颇为高明。他长于妇儿科、骨伤科、皮肤科等,在草药使用和诊脉方面有独到之处。他与中草药有“百年之交”,十分熟悉药性。很多中草药,凭眼看、鼻嗅、口尝,即能确辨品种及真假优劣;善用草药引子,药方随时因人而异,辨症施治,加减化裁;对疑难重病兼用道家秘传功夫,故收效快,疗效高。他凭脉断症,常与病情相合。

罗明山的医德医术受到重视。1978年10月,卫生部中医局局长吕炳奎委托成都中医学院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总结。12月,罗明山被请至成都中医学院座谈访问历时两月多,成都军区亦派医生参与。 

1979年,罗明山年届112岁,被安排在生活环境较好的绵竹城区东北公社医院,边休养边为群众治病,同时继续总结他的经验。同年9月,当选为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四川分会理事,任绵阳地区中医分会名誉会长。1983年12月5日病逝于绵竹县人民医院,葬于汉旺镇其孙罗家全屋侧。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